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46.98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说明报告
经典传承文明,诵读滋润人生。随着“朝读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吹响号角。彭场实验小学充分发挥中华经典文化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作用,把“朝读经典”活动作为推进儿童教育研究、深化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网学期间,学校扎实开展“朝读经典”工作,坚持“四到位”即氛围营造到位、时间保障到位、课程研究到位、活动展示到位。积极创建书香氛围,让经典滋润领袖儿童成长,提升领袖师生的精神内涵。
一、氛围营造到位
通过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家校联合,为师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1、加强家校联合,构建书香家庭。
学校印发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倡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经典诵读”。定期利用校讯通及班级网站为家长推介经典诵读篇目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开发家长的积极因素,提高经典诵读活动的影响面和感染力。
3、教师率先垂范,营造共读氛围。
要求学生读背的内容,老师先读背。要求学生理解的,教师先解读。学校开展“教师读经典、教师推介经典、教师书写经典”等系列活动,做好带头人,校园里营造出浓厚的师生共读氛围。
二、时间保障到位
怎样保证诵读时间?我们采用的方式是:晨诵,课前吟,暮读。
1、晨诵:每次不少于20分钟的“朝读经典”晨诵时间,通过诵读经典,开启一日的学习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领略母语的优美;通过熟读成诵,补充精神大餐,弘扬传统文化。
2、课前吟:用好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诵经典,贵在坚持。我们坚持“每周一篇”活动,到了中高年级,每周“两篇”、“三篇”。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归语文诵读之本,或配乐朗读,或男女生轮读,或师生对读、赛读,或婉转,或铿锵,我们称之为“美读吟诵”。
三、课程研究到位
将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根植于语文学习,实现课内诵读课外化,课外诵读课内化。
1、一课一导,课内向课外延伸。
用好一周一节的经典阅读课,做好方法指引。利用《朝读经典》教材,讲解有关内容,认识中华文化。教师提前在教材上备好课,批好注解,引经据典,适度拓展。在每一课内容的吟诵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自强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中华志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品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在孩子与经典诗文的对话中融入心灵体验,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孩子们学会了尊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自律、学会了奋斗,儿童的精神内涵在品读中提升。
2、专题研讨,从课外走向课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利用电子白板的丰富资源,为学生呈现经典阅读的内容,加大学生的阅读信息量。去年组织开展了“经典导读”专题教学研讨活动,许多教师反复磨课,打造了自己的古诗读及古典文学名课堂,如徐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张叶辉老师的《泊船瓜洲》,王芬的《江畔独步寻花》,彭然老师的《伯牙绝弦》,郑宇老师的《诗经》等,各教师演绎了不同的古诗词课堂教学风格,他们通过诵、吟、读、品、悟、唱、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陶冶情操,领悟诗词的意境美,感悟古诗词的内涵。通过名课堂展示、主题讲座、课堂案例等形式,探索经典诵读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读经典、品经典、爱经典。
从我校教师的“经典导读”教学课堂上,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经典诵读以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信息量,不断丰富学生积累。极大地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诵读经典的能力。以生为本,通过搭建平台给学生更多展示的空间,学生彰显个性,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在精神浸润中成长。
四、活动展示到位
“朝读经典”的落实靠活动推进,我校将经典诵读与社团活动、节日庆典活动、学科活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有机结合。你有多大的能力,学校给你多大的舞台。凡是学生想做的,学校创造一切机
会为孩子搭建平台,让孩子充分展示经典诵读成果,丰富的活动伴随着领袖儿童成长。
将学生的诵读情况纳入语文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内容之一,促使学生坚持诵经典,用心品经典。诵读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品质。学生们通过读经典,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
回顾朝读经典之路,浓浓的书香气息,使师生们不断地成长。以活动为载体,带动诵读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这是我校今后经典诵读研究的重点。最是书香能致远,走在经典诵读的路上,我们感受着经典的博大精深,感受着诵读的无穷乐趣。诵读经典,提升学生文化内涵,点亮领袖儿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