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重点方学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66.82 KB
- 文档页数:30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第一篇: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名解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佐药有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之分4、佐助药: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5、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6、反佐药: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7、使药:使药有引经药、调和药之分,8、引经药: 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9、调和药: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或具有矫味作用的药物。
10、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
宋·赵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用为方剂分类法。
11、八阵:“八阵”出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类法。
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发展。
12、八法:“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
包括汗法、和法、下法、吐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13、辛甘化阳: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化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
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可以化生卫阳。
14、酸甘化阴: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生长。
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可以化生营阴。
15、逆流挽舟: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
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 法。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一、方剂学的概述
1. 方剂学的定义和作用
2. 方剂学的历史发展
3. 方剂分类和命名原则
二、方剂组成与配伍原则
1. 方药组成及其作用
2. 配伍原则及其分类
3. 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注意事项
三、方剂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
1. 方剂质量控制标准及方法
2. 药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四、中药方剂常用于各类疾病治疗的总结归纳
1. 补虚类方剂:六味地黄丸、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
2. 清热类方剂:白虎汤、清热解毒汤等。
3. 祛风湿类方剂:桂枝加附子汤、桑枝汤等。
4. 消肿化瘀类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逍遥散等。
5. 止咳平喘类方剂:桔梗汤、麻杏止咳汤等。
6. 安神助眠类方剂:归脾汤、安神定志丸等。
五、方剂学的应用
1. 方剂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2. 方剂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六、方剂学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1. 方剂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2. 未来方剂学的发展方向及意义
总结: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方剂组成与配伍原则、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等。
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方剂进行治疗。
常见的方剂有补虚类、清热类、祛风湿类、消肿化瘀类、止咳平喘类和安神助眠类等。
在中医临床和制药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方剂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方剂学一一重点疑点难点笔记(后附常考题型)第一章绪论•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1、 《五十二病方》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2、 《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二、 汉代《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尊为“方书之祖”。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1、 《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2、 《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夕卜,还有论瘟疫 四、 唐朝1、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2、 《外台秘要》王卷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第一部中成药典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观点- 倡导“火热论”“病由邪生,邪去正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倡导'‘相火论”七、 明代1、 《普济方》朱棣 载方61739首2、 《医方考》吴昆 如:知柏地黄丸 八、 清代1、 《医方集解》汪昂2、 《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 温病学派 ① 叶天士(桂) 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 ② 吴鞠通(塘) 著有《温病条辨》 ③ 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意义: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意义: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意义: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意义:创“三焦”辨证•方剂与病证五、 宋代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2、 《小儿药证直诀》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 金元时期1、 《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2、 金元四大家①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苍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肺经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紫菀:苦甘微温归肺经,化痰止咳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喘而无汗服之宜石膏大枣与生姜解肌透疹此方良中医儿科学一、胎怯: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助阳--补肾地黄汤。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整理记忆为:元宝晚节不保,被盗窃了。
不--补肾地黄汤,保/元宝--保元汤。
窃--胎怯二、硬肿症1、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2、寒凝血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整理记忆为:硬要去种党参。
硬种--硬肿症,参--参附汤。
党--当归四逆三、胎黄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整理记忆为:得胎黄的茵茵仍坚持学习。
茵、茵--茵陈蒿汤和茵陈理中汤。
学--血府逐瘀汤。
四、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
银翘散3、暑邪;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4、时邪感冒: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
整理记忆为:对新加坡发生抢劫普通老百姓金银珠宝一事感到惊讶。
感到--感冒。
新加坡--新加香薷饮。
惊--荆防败毒散,金银珠宝--银翘散,普通老百姓-普济消毒饮。
五、咳嗽:1、风寒;疏风清散寒:金沸草散。
2、风热;疏风清热。
桑菊饮3、痰热;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4、痰湿;燥湿化痰止咳。
三拗汤合二陈汤5、阴虚燥咳;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6、气虚咳;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六君子汤整理记忆为:老师讲课讲得嗓子都沙哑了,搞到要吃金嗓子清清喉咙,但学生连3剩2=6都不懂。
讲课--咳嗽,金嗓子--金沸草散,嗓子--桑菊饮,清清--清金化痰汤,沙哑--沙参麦冬汤,3剩2--三拗汤合二陈汤,6--六君子汤。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方剂学重点总结归纳第一章解表剂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渗透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g)桂枝杏仁(各6g)甘草(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君药麻黄,臣药桂枝,佐药杏仁,使药甘草(兼佐药)配伍特点:一为麻、桂相须,开腠畅营,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g) 桂枝甘草杏仁(各6g) 石膏(12g)生姜(9g)大枣(3g)【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9g)细辛、干姜、甘草(6g)桂枝(9g)五味子(6g)半夏(9g)【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君药麻黄桂枝臣药干姜细辛佐药五味子芍药半夏佐使炙甘草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g)【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咽干,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君药桂枝臣药芍药佐药姜枣佐使炙甘草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6g)生姜(9g)甘草(6g)大枣(3g)葛根(12g)【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桂枝汤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生姜(9g)甘草(6g)大枣(3g)厚朴杏仁(6g)【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桂枝加桂汤《伤寒论》【组成】桂枝(15g)芍药生姜(9g)甘草(6g)大枣(3g)【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方剂学复习重点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现存医书中,最早记载方剂的是《五十二病方》
2.“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普济方》
5.“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6.汤剂:优点:①吸收快②迅速发挥药效③便于临证加减
缺点:①携带储存不便②口感差
7.散剂:优点:①制作简单②吸收较快③节省药材④便于服用、携带
缺点:①口感较差②不便于临证加减
8.丸剂:优点:①药效持久②节省药材③便于服用、携带
缺点:①吸收较慢②不便于临证加减
9.
10.方药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1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
的药物
1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并或兼证起治
疗作用的药物。
13.佐药:①佐助药: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②佐制药: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
③反佐药: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4.使药:①引经药:引方中诸药达病所的药物
②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15.方剂的变化: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
19.龙胆泻肝汤:
52.桃核承气汤:
71.五苓散:
72.苓桂术甘汤:。
方剂学90个必背知识点1.大承气汤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
以痞、满、燥、实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2.大陷胸汤的配伍意义:甘遂为君药。
大黄先煎,取其“治上者治宜缓”之意。
本方为泻热逐水之峻剂。
3.温脾汤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4.芍药汤配伍意义: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体现'调气则后重自除'之义;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通因通用'之法。
5.葛根黄芩黄连汤配伍意义: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
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6.四物汤配伍特点: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香之当归、川芎等量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补中有行,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7.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8.归脾汤辨证要点: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9.参苓白术散配伍意义: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
10.真武汤配伍意义:佐以芍药,一者利小便以行水,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治筋肉瞤动,四者防止温燥药物伤耗阴津,以利久服缓治。
11.麦门冬汤配伍特点:培土生金(粳米、大枣益脾胃,助人参益气生津,寓培土生金之意),肺胃同治。
12.玉液汤主治:消渴之气阴两虚证。
13.增液汤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14.麻黄汤的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
一、解表剂1.1辛温解表麻黄汤(干妈姓桂)麻黄去节,三两6g,桂枝二两4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g,甘草炙,一两3g。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三勺桂枝汤)桂枝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小青龙汤(少尉将军甘心下跪吗)麻黄去节,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3g,干姜三两3g,甘草三两,炙6g,桂枝去皮,三两6g,半夏半升,洗9g,五味子半升3g。
解表蠲饮、止咳平喘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九味羌活汤(苍白生防穷辛勤干活)羌活一钱半5g,防风一钱半5g,苍术一钱半5g,细辛五分1g,川芎一钱3g,白芷一钱3g,生地黄一钱3g,黄芩一钱3g,甘草一钱3g。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1.2辛凉解表银翘散(芦桔、金中豆联合银猪草)连翘一两9g,银花一两9g,苦桔梗六钱6g,竹叶四钱4g,生甘草五钱5g,荆芥穗四钱5g,淡豆豉五钱5g,牛蒡子六钱9g。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桑菊饮(国老乘舟去聚杏楼、过桑河桥)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连翘一钱五分5g,薄荷八分2.5g,桔梗二钱6g,生甘草八分2.5g,苇根二钱6g。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5g,杏仁五十个,去皮尖9g,甘草二两,炙6g,石膏半升,碎、绵裹18g。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喘咳1.3扶正解表败毒散(江河两湖富佬、舟桥双活穷人)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感冒风寒湿祛二、泻下剂2.1寒下大承气汤(硝黄朴实)大黄四两,酒洗12g,厚朴八两,去皮,炙15g,枳实五枚12g,芒硝三合9g。
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2.2温下温脾汤(谁敢在黄府抄人)大黄四两12g,附子大者一枚9g,干姜二两6g,人参二两9g,甘草二两3g。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脐腹冷痛2.3润下麻子仁丸(黄世仁烧杏脯)麻子仁二升500g,芍药半斤250g,枳实炙,半斤250g,大黄去皮,一斤500g,厚朴炙,去皮,一尺250g,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250g。
方剂学重点知识第一章解表剂(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2)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3)银翘散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君药: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甘草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第二章泻下剂(5)大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澉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君: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6)十枣汤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功用: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
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君药:甘遂--善行经络之水湿大戟--善泻脏腑之水邪芫花--善消胸胁之痰饮第三章和解剂(7)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方解:柴胡--透达半表之邪(君)黄芩--清泄半里之热(臣)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佐)人参、大枣--益气和中(佐)炙甘草--调和诸药,助参、枣扶正(使)(8)四逆散组成: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用法用量、功效及适应症等内容的学科。
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由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在方剂学中,有一些重点方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各种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方剂学的重点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方剂学知识。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温经活血、通络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
主治血虚经络不畅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具有滋补血气、调经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味温经解表、扶正宣通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主治表里不和、经气郁滞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体痛等症状。
桂枝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初期风热感冒等疾病。
三、通草四物汤通草四物汤是一味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通草、川芍组成。
主治经络瘀阻、气血不畅所致的痛经、闭经、乳房胀痛等症状。
通草四物汤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等疾病。
四、逍遥散逍遥散是一味理气和胃、疏肝解郁的经典方剂,由枳壳、白芍、茯苓、甘草等组成。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情绪不宁等症状。
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开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郁证导致的各种疾病。
五、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味补益脾胃、健脾和胃的经典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补益中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到此结束,通过对上述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方剂的主治疾病、药物组成以及药理作用,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方剂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方剂学》重点内容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加味香苏陈草姜,蔓荆芥防芎秦艽。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姜五味。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百部紫菀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2.辛凉解表剂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阳明热盛入母膏。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麻杏甘石汤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发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柴葛解肌姜枣膏,羌草桔梗芩芷芍。
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出(或出而不畅),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升麻葛根草芍药,解肌透疹此方良。
方名或方类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剂巧记一、解表剂(分类:辛凉解表,辛温解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代表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干妈贵姓(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调和阴阳、调和营卫的代表方。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大勺炒姜汁(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内饮证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辛凉平剂”风热表征的代表方、常用方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穗豆豉|桔梗芦根竹叶|甘草)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荷叶杏花,草根更俏(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薄荷|连翘芦根|甘草)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平喘外感表邪,邪热壅肺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证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甘草)二、泻下剂(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寒下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热结旁流水煎,大黄后下小黄识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温下大黄附子汤寒积里实证润下麻子仁丸胃中燥热,脾精不足所致三、和解剂(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少阳证的基础方,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脉弦生芹菜炒大虾仁(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调和肝脾四逆散疏肝解郁,行气理脾肝脾气郁证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疏肝养血的代表方,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脉弦而虚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和胃降泥,开结除疲方名或方类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剂巧记四、清热剂(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清气分热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代表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的四大证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营凉血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身热夜甚,犀角地黄汤热入血分证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三焦火毒证三焦热毒证的基础方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百子练琴(黄柏栀子黄连黄芩)仙方活命饮痈疡肿毒初起清脏腑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下焦湿热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证的常用方,口苦尿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有力热清胃散胃火牙痛,牙宣出血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湿热痢疾湿热痢疾的常用方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白头翁汤热毒血痢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数五、温里剂(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草人赶猪(甘草人参干姜白术)四逆汤回阳救逆心肾阳虚寒厥证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基础方四肢厥冷,神衰欲寐,苔白,脉微细将干父子(干姜甘草附子)当归四逆汤血虚寒厥证六、补益剂(分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夫人赶猪(茯苓人参甘草白术)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气虚证,气虚发热证脾胃气虚,气虚发热的常用方,“补气升阳”、“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玉屏风散表虚自汗证表虚自汗的常用方生脉散心肺虚气阴两虚证补血四物汤补血和血营血虚滞证弟摆船归(熟地白芍川芎当归)归脾汤心脾气血梁虚证,脾不统血证补阴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肾阴不足证肾阴不足的基础方三补,三泄渔夫单要熟蟹(山茱萸茯苓丹皮山药熟地泽泻)补阳肾气丸肾阳不足证方名或方类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剂巧记七、固涩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涩肠固脱四神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脾肾阳虚之肾泄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五更泄泻或久泻的常用方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腰酸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枣将骨肉喂鱼(大枣生姜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八、安神剂(分类:重证安神<实证>,滋养安神<虚证>)朱砂安神丸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清热安神阴血亏虚,虚热内扰证十、理气剂(分类:行气,降气)行气越鞠丸行气解郁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治疗“六郁”的代表方父子唱川曲(香附栀子苍术川芎神曲)半夏厚朴汤行气化痰,降逆散结痰气互结之梅核气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夏侯将复苏(半夏厚朴生姜茯苓苏叶)降气苏子降气汤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上实下虚之咳喘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十一、理血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胸中血瘀证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止血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十二、祛湿剂(分类: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燥湿和胃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湿滞脾胃的基础方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而厚姜枣草皮厚猪不吃(生姜大枣甘草陈皮厚朴苍术)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清热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湿热黄疸茵陈治黄(茵陈蒿栀子大黄)祛湿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温初起之湿重于热证宣上,畅中,渗下三人后半夜通话(“杏仁、白寇仁、薏苡仁” 厚朴半夏竹叶白通草滑石)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蓄水证,水湿内停证领贵妇择白猪(猪苓桂枝茯苓泽泻白术)温化寒湿真武汤温阳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阳虚水泛的基础方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珠江富少林(白术生姜附子芍药茯苓)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多,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炫心悸,舌苔白润,脉滑陈夏领草莓酱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健脾祛湿风痰眩晕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便正头痛或颠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镇肝熄风汤茵陈,川棟子,生麦芽清泄肝热,条达肝气保和丸食积停滞多而饮食失节,暴饮暴食所致胸脘痞满,甚或胀痛,嗳腐厌食,恶心呕吐,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神父下山敲沉锣(神曲茯苓半夏山楂连翘陈皮萝卜子)。
[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辩证要点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辩证要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辩证要点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辩证要点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辨证要点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要点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保和丸[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