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自记笔记(新版教材)
- 格式:pdf
- 大小:8.88 MB
- 文档页数:25
管理学原理00054计划的作用1.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2.有利于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3.有利于减少浪费,取得最佳工作的开展4.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用人的原则1.德才兼备,量才任职,授权的原则,晋升的原则组织文化特征客观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继承融合性,发展性目标管理的特点员工参与管理;以自我为管理为中心;强调自我评价;重视成果。
决策的类型(按作用分战略、管理、业务决策,按性质分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按问题分风险型、确定型和不确定型决策)组织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任务清晰化,资源分配统筹化,工作内容专业化,工作衔接无缝化组织设计的原则目标一致原则,管理幅度原则,授权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职权对等原则管理的内涵和性质是什么?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依靠组织内的全体成员的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性质有:(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具有二重性。
具体具体来讲,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有何影响?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应给予重视。
3、工人的士气或情感是决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4、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处理人事管理的能力。
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2、同企业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4、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组织设计原则有哪些?有效管理原则,权责一致原则,统一指挥原则,集权与分权原则,分工与协作原则,机构精简原则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西蒙提出“令人满意准则”的依据是什么?(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提出令人满意准则)什么是五项修炼,五项修炼的核心是什么?(彼得圣吉自我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系统思考,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组织管理者在实践中如何贯彻系统原理?什么是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类型?组织为什么要构建创新体系,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怎样理解预测和决策的关系?什么情况战略,战略构成要素有哪些,战略管理的过程又是什么?战略是组织表示其活动的总计划,以及为实现总体目标而作的重点部署和资源安排。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管理的职能: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④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4)管理者: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5)管理者的分类:①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基层②按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6)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
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者角色。
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
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
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
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7)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中层较重要,高层只需一般了解②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③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00054一、名词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彤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3.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4.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5.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6.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7.经济环境:是指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体系,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
&政治和法律环境:主要是由不同层次上影响着各类组织活动的政府的政治活动、法规、政策以及各种措施等形成的复杂体。
9.社会文化环境,事由生活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信念等构成的。
10.科技环境:技术的变革正咋从根本上影响着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以及管理这的管理模式。
11.管理的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因素。
12.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3.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4.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
15.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第二节管理的性质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第四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第五节战略管理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第七节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第一节管理与环境第二节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第二篇计划工作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含义第二节计划的种类与程序第三节计划工作的原理第五章目标与战略第一节目标的含义第二节目标管理第三节战略分析第四节战略设计与选择第六章预测与决策第一节前提条件和预测第二节决策的含义第三节决策的类型第四节预测与决策的方法第三篇组织工作第七章组织工作概述第一节组织工作的含义第二节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第三节组织工作的原理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第一节职位设计第二节纵向设计――层次划分第三节横向设计――部门划分第四节组织结构的类型第九章组织中的职权配置第一节职权划分第二节授权第三节集权与分权第四节员工活性化第五节委员会管理第十章组织变革第一节组织变革的含义第二节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第四篇人员配备工作第十一章人员配备工作概述第一节人员配备的含义第二节人员配备的原理第十二章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第一节管理人员的选聘第二节管理人员的考评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第五篇领导工作第十三章领导工作概述第一节领导工作的含义第二节领导工作的原理第三节有关领导的理论第四节领导者的修养与领导艺术第十四章团队第一节团队的含义第二节团队的类型第三节团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节团队发展的技巧第十五章沟通第一节沟通的含义第二节沟通的类型第三节沟通的选择、原则与要求第四节沟通的障碍与控制第十六章激励第一节激励的含义第二节有关激励理论第三节激励的方式与要求第六篇控制工作第十七章控制工作概述第一节控制工作的含义第二节控制工作的类型第三节控制工作的要求第四节控制工作的原理第十八章控制的技术与方法第一节预算控制第二节传统的非预算控制第三节计划评审技术第四节综合控制第五节平衡记分卡第六节管理审核第十九章管理信息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技术(IT)平台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与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社会现象。
艺术?1.2.简述掌握管理的两重性的重要意义。
1.3.简述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
1.4.简述系统的观点。
2.1.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有哪些?2.2.简述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2.3.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
2.4.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2.5.简述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2.6.按照卓越绩效模式的要求,组织领导履行的职责有哪些?2.7.什么是战略管理?简要说明其特点。
2.8.霍桑试验的结论包括哪几个要点?3.1.举例说明组织环境的类型。
3.2.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4.1.简述计划工作的原理。
4.2.简述灵活运用原理的限制条件。
4.3.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4.4.简要说明管理中计划工作的意义。
5.1.简述组织目标的三个基本层次。
5.2.简述组织目标的激励作用。
5.3.简述目标的作用。
5.4.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5.5.简述竞争对手分析的四个方面。
5.6.简述企业核心能力的表现。
5.7.目标管理的局限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1.简述预测的作用。
6.2.简述预测的步骤。
6.3.简述正确决策的特征。
6.4.简述决策有效性的标准。
7.1.简述组织工作的原理。
7.2.简要分析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
7.3.试论述组织工作的内容。
8.1.简述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
8.2.简述部门划分的方法。
8.3.简述部门划分的原则。
8.4.简述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8.5.简述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8.6.简述直线一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8.7.简述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8.8.简要说明组织结构中扁平结构的优缺点。
9.1.如何处理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三者之间的关系?9.2.简述授权的步骤。
9.3.简述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9.4.简述实现员工活性化的途径。
9.5.简述正确利用委员会应重视的问题。
9.6.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授权是管理者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选择。
请简要说明有效授权应遵循的要求。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人体群体活动历史就是管理活动历史。
第一节管理概述产生: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协调;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产物。
人类活动:为实现自身目而进行作业活动和为使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管理活动。
组织,是具备特定使命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组合成有机整体。
必要性: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物质力量;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重要条件;管理活动具备普遍性,任何组织和组织中任何层次均有必要进行管理,管理基本原理也是普遍合用。
孔茨,‘管理工作是一切有组织协作所不可缺少’。
概念:泰勒,‘确切地懂得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她用最佳办法去干’。
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普通管理》,‘管理就是实行筹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彼得·德鲁克,‘管理就是经由她人劳动,以完毕工作目的一系列活动’。
哈罗德·孔茨,‘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毕既定目的’。
斯蒂芬·罗宾斯,‘通过其她人或者与其她人一起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将事情完毕过程’。
徐国华,‘管理就是通过筹划、组织、控制、勉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的过程’。
芮明杰,‘管理师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的与责任动态创造性活动’。
周三多,‘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目的,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派、协调有关资源过程’。
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的而对各种资源进行筹划、组织、领导、控制一系列协调活动过程。
含义:管理是对组织管理,组织是管理载体;管理是一项有目活动,管理目是为了实现组织目的;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涉及筹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管理是一种追求有效过程;管理实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表面上似乎互相矛盾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事实上,每一项管理职能开展,都是为了更好地增进协调。
3)4.3.5.问2.3.原3., ,损1.企3.4.对赞助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
课后:1.什么是道德,道德的发展阶段及层次?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力量去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道德发展层次 道德发展阶段前惯例层次(1)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2)决策的依据是个人的利益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阶段1: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段2: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惯例层次(1)受他人期望的影响(2)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 阶段3:做你周围人所期望的事阶段4: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原则层次(1)受个人用来判别的伦理准则的影响(2)这些准则可社会的规则成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 阶段5: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 阶段6:遵守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 2.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存在什么关系? 企业遵守严格的环境标准,从事环境公益事业,短期内会增加经营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与其经营业绩呈正相关。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能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得更多的外部动脚,从而提高经济绩效。
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就在主动为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谋取一定利益,企业的经营者应以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第五章决策 一.策:在组织中决策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决策的地位和作用: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贯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二.伯特.西蒙创立的决策理论学派的贡献主要是:1.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2.决策理论提出许多新的见解。
如用“满意标准”代替传统的“最优标准”3既强调在决策中采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又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应用。
管理学原理(00054适用全国)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管理、管理者、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等基本概念和范畴,以及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的内容、方法及原理。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考点1:简述管理的概念及其特性。
答:(1)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性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处理好人际关系)。
考点2:简述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答: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的预先筹划和安排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㈣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考点3:管理者的概念及分类一、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按管理者所处从事工作领域及专业不同: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考点4: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技能区别: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人际技能(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考点5:简述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一、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二、管理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不精确性、③实践性、④历史性、⑤发展性(附:①一般性②多科性③实践性④历史性)考点6: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原理自考笔记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1、管理的概念: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职能:规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安排;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进行的分工与合作的总体安排;领导是指导和影响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控制是一系列检查,以确保组织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
管理的概念与分类:管理者是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的概念: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科学。
管理的特点:全面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唯物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系统方法。
第二章: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萌芽期的形成与发展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提出了“分工协作原则”和“生产合理化”,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查尔斯.巴贝奇:劳动分工,边际熟练原则,管理的机械原则。
罗伯特.欧文:人是环境的产物。
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定额原则;标准化原则;科学选择工人,成为“一流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管理专业化原则;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
2.法约尔的综合管理理论:运营和管理的不同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五大功能。
14.管理原则:分工、权责、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公平、集中分散、等级连锁、有序、公平、人员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3。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理想的行政集权制有三个方面:理性的组织形态(超凡权力、传统权力、法定权力);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
行为科学理论1、梅奥的“霍桑实验”(1) 1924-1927年的照明试验(2)1927-1932年的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1928-1931年的访问职工试验二(4)1931-1932的布线观察室试验2.霍桑实验的结论(再次基于人际关系理论):1。
00054管理学原理 -目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特征3.管理的职能4.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5.管理有效性的衡量6.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7.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8.管理者的角色9.管理者的技能10.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11.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12.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13.管理学的概念14.管理学的特点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5.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16.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7.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18.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19.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20.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21.霍桑试验的结论22.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23.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24.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25.组织环境的概念26.组织环境的分类27.组织环境的特点28.组织与环境的关系29.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30.具体环境分析31.内部环境分析32.SWOT分析法33.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34.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35.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36.组织文化的功能37.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38.管理道德的概念与特征39.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40.培育管理者道德的途径41.社会责任的含义42.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43.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44.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决策45.决策的概念46.决策的类型47.决策的地位和作用48.决策的原则49.决策的标准50.决策的影响因素51.决策的程序52.运用所学决策方法进行决策第六章决策53.计划的概念与特点54.计划的“5WIH”55.计划的分类56.计划的作用57.联系实际分析计划制定的程序58.计划工作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59.愿景与使命60.战略计划的重要性61.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62.企业的基本战略63.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64.滚动计划法及其特点、优点65.甘特图及特点66.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67.联系实际分析目标管理方法应用第七章组织68.组织的概念与特征69.组织的分类70.组织的作用71.组织的目标72.组织设计的含义73.管理层次74.管理幅度与层次的关系75.垂直结构与扁平结构76.职权的概念及分类77.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78.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原则79.组织设计的部门化80.集权与分权81.授权82.组织结构的概念83.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特点、优缺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八章人员配备84.人员配备的概念与特点85.人员配备的过程86.人员配备的原则87.管理人员招聘的标准88.外部招聘及优缺点89.内部提升的优缺点90.甄选的含义91.培训的目标92.培训的方式93.绩效考核的概念94.招聘的程序95.甄选的方法与程序96.绩效考核的意义、程序与方法第九章组织变革97.组织变革的概念98.组织变革的方式与内容99.组织变革的动因与目标100.组织变革的过程101.组织变革的阻力及管理102.组织扁平化、柔性化、团队化,大企业内部“小企业化经营”的变化第十章领导103.领导与领导者的概念104.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105.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与特征106.领导的作用107.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08.领导特质理论109.人性假设理论110.领导方式理论111.领导权变理论112.分析各种领导艺术第十一章激励113.激励的概念114.激励的基本过程115.激励的目的与作用116.需要层次理论117.双因素理论118.成就需要理论119.期望理论120.公平理论121.强化理论122.归因理论123.激励的原则与激励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沟通124.沟通的概念125.沟通的要素126.沟通的特点127.沟通的必要性128.沟通的作用129.沟通的原则130.沟通的过程131.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132.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133.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134.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135.沟通网络136.沟通的障碍137.沟通障碍的克服第十三章控制138.控制的概念139.控制的必要性140.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141.控制的目的142.控制的类型143.控制的过程144.有效控制原则在实践工作应用145.预算及其种类146.ABC分类法的含义147.经济批量的含义148.控制的内容149.全面质量管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定义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宽心丸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增,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问答1管理基本特征?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③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掌握管理两重性意义?答:①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③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特点?答: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4管理学内容?答: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5学习管理学意义及方法?答:意义:①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疲惫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②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③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什么是系统及系统特点?答;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点: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定义1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宽心丸长期稳定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问答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箅“第一流的工作”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1.简述管理的产生?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2.简述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因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3.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含义包括以下: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是由一些列活动构成的4.管理是一个追求效果的过程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4.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有效性是有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所谓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例如,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成本等,这些是对组织效率的具体衡量。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具体衡量指标有销售收入、利润额、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
利润率是衡量效果的一项客观指标。
管理的有效性既追求效率更追求效果,就是“正确的做正确的事”5.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作定额原理2.标准化原理3.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作” 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6.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6.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1.明确经营与管理的区别2.提出了管理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3.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7.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是?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要公正;集中与分散;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8.行政组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韦伯的“理想的行政集权制”是通过职位或职务来实现管理职能的一套管理体系,即理想的组织、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总结了大型组织稳定、严密、高效、哈呼理性的管理体系理论9.梅奥的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有?1.工人是“社会人”,金钱并非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所构成的动力,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2.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即所谓“士气”,而这又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所决定的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非正式组织左右成员行为4.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通过对职工的满足度的提高来激励职工的士气。
1、谁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P3赫伯特·A·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2、管理的定义(名词解释) P4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的基本特征 P5①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主要是吉利组织成员发挥其创造的热情,求得组织的最佳效果。
③管理者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通过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
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4、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有事一种艺术 P75、管理的两重性 P8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必要性指管理师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须的;目的性是指管理直接或间接的痛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
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一直,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想联系的社会属性。
这就是管理的两重性。
6、管理学的定义及特点 P11管理学是已满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7、系统的特性 P19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第二章1、科学管理之父以及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P32科学管理之父是W·F·泰罗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只要工作合适,每个人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三、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四、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五、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六、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七、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八、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九、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十、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十一、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十二、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十三、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二、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X理论与Y理论关于人性的假设,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控制工作应遵循的原理,等等。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4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
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其责任是: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③管理工作和工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权力的大小、关注问题的类型与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
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5-7管理活动的两个条件: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5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
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7-8第二节管理的性质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学原理00054管理的产生(1P36)(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①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作业活动②为使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管理活动.★试述管理的必要性(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管理的特性(1P40)(1)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2)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1)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教训总结等(2)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3)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管理的职能(1P41)(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2)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3)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4)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和效果(目标达成度)来衡量的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者的分类(1P42)(1)按管理者所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总经理、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部门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经理、分公司经理);基层管理者(生产车间工作小组主管人员、医院妇产科的护士长等)(2)按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核心笔记——考试必看1.在协调人类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管理。
2.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的标准是《科学的管理原理》。
3.在组织环境中,不确定性最高的是: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促进行为的一致性。
5.“最优标准”提出的学者是泰勒。
6.赫威斯准则又成“乐观决策法”。
7.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是战略计划。
8.组织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组织的效率与效益。
9.实行分权的主要手段是授权。
10.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提现了管理学的历史性。
11.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属于宏观因素。
12.衡量每个管理者管理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刚毅果敢的管理道德意志。
13.提出“满意标准”的学者是西蒙。
14.在决策中,不能肯定哪种自然状态容易出现,哪种状态不容易出现,可以一视同仁,认为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决策方法是:同等概率法15.麦当劳的“控制全球食品服务业”及福特公司的“汽车要进入家庭”的口号,体现的是企业的愿景。
16.根据专业原则把性质类似或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划分在同一个部门内,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部门化。
17.适合环境比较复杂,从事多文化经营的较大规模的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是事业部制18.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从事的活动。
19.当一个人不能脱离集体而独立生存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管理活动。
20.组织管理的基础是内部环境。
21.每个管理者的职业准则为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
22.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的决策的始点。
23.计划的适应性要求,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
24.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与效率主义的结合。
25.按职能划分部门试用于稳定的技术和环境。
26.整个组织由执行组织各项任务的团队组成的组织结构是团队结构。
27.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3.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2)管理的主题是管理者。
3)管理的人物,职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出理好人际关系4.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必要性,社会属性—目的性,5.掌握管理两重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6.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a.生产力方面,b,生产关系方面。
C,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8.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与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和行之有效地方法,意义在于: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1.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器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