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安江模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3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初提出的是二水源新安江模型, 80 年代中期,借鉴山坡水文学概念和 国内外产汇流理论方面研究成果,提
出了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模型理论 与方法
蒸散发计算采用三层模型;产流计算 采用蓄满产流理论;用自由水蓄水库结构 将总径流划分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 径流三种;流域汇流采用线性水库;河道 汇流采用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或滞后演 算法。
按照蓄满产流的概念,采用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来考虑 土壤缺水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所谓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是: 部分产流面积随蓄水容量而变化的累计频率曲线。
应用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可以确定降雨空间分布均匀情 况下蓄满产流的总径流量。参数有流域平均张力水蓄水容量WM, 张力水蓄水容量曲线的方次 B,(不透水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比 值IM)。实践表明,对于闭合流域,流域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 采用抛物线型为宜,其线型为:
新安江模型各层次功能、计算方法和相应参数
2.3 模型计算
1、蒸散发计算
蒸散发计算采用三层模型,其参数有上层张力水蓄水容量
UM,下层张力水蓄水容量 LM,深层张力水蓄水容量 DM,流域平
均张力水蓄水容量 WM,蒸散发折算系数 KC,深层蒸散发系数C,
计算公式为: WM=UM+LM+DM W=WU+WL+WD E=EU+EL+ED
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用FC划分水源是建立在包气带岩土结构为水平方向空
间分布均匀的基础上,这假定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 ②用FC划分水源没有考虑包气带的调蓄作用,在某些流
域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壤中流的坡面调蓄作用有时比地面径 流大得多;直接进入地下水库没有考虑坡面垂向调节作用, 即包气带的调蓄作用;由于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汇流规律和 汇流速度不同,两者合在一起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常 会引起汇流的非线性变化。
EL=C×(EP-EU),ED=0 若 WL<C×LM 且 WL<C×(EP-EU) 则
EL=WL,ED=C ×(EP-EU)-WL
2、 产流计算 产流计算中采用蓄满产流。蓄满是指包气带的土壤含水量 达到田间持水量。蓄满产流是指:降水在满足田间持水量以前 不产流,所有的降水都被土壤所吸收;降水在满足田间持水量 以后,所有的降水(扣除同期蒸发量)都产流。其概念就是设 想流域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当这种蓄水能力满足以后,全部 降水变为径流,产流表现为蓄量控制的特点。湿润地区产流的 蓄量控制特点,解决了产流计算在这些地区处理雨强和入渗动 态过程的问题;而降雨径流理论关系的建立,解决了考虑流域 降雨不均匀的分布式产流计算问题。
第二章 新安江模型
新安江流域水系及站网分布图
模型研究过程

模型结构


模型计算
模型参数

模型评述
2.1 模型研究过程
一代大师 新安江先生
1973年,河海大学赵人俊教授领 导的科研组在编制新安江入库洪水预 报方案时,汇集了当时在产汇流理论 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大流域洪水 预报的特点,设计了国内第一个完整 的流域水文模型—新安江流域水文模 型(简称新安江模型)。
当时 PEFC时
RGFC(F f)FC(PR E), RSRRG
当 PEFC时
RS0,RGR
(2-12)
从上可知,只要知道了 FC,就可将总径流量R划分为地面
径流 RS和地下径流量 RG。水源划分的关键是确定流域的稳定
下渗率FC。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流量过程线上找出地面径流 RS的
终止点,据此分割出地下径流RG,然后试算出。
二水源的水源划分结构简单,计算与应用方便。但方法经
验性强,因为用一般分割地下径流的方法所分割出来的地面径
流实际上常常包括了大部分壤中流在内。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
表明,雨止至地面径流终止点之间的历时,实际上比较接近于
壤中流的退水历时,远远大于地面径流的退水历时。所以,稳
定下渗率的界面就不是在地面,而是在上土层和下土层之间。
模型广泛应用于中国湿润和半湿润地 区,效果良好。《流域水文模型-新安江模 型与陕北模型》获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
有时间请诸位读读 HillslHoypdeloro g y
等本学科的几部经典原著,以便对本学科
基本理论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
2.2 模型结构
为了考虑降水和流域下垫面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新安江模型的结构设计为分散性的,分为:蒸散发 计算,产流计算,分水源计算和汇流计算四个层次 结构。
AF
A
W M M
PEAW M M
R P E W M [(1 A)1 B (1 P E A )1 B ] W M M W M M
PEAW M M
RPE(W M W 0)
3、水源划分 按蓄满产流模型计算出的总径流量 R 中包括了各种径流成分, 由于各种水源的汇流规律和汇流速度不相同,相应采用的计算方 法也不同。因此,须进行水源划分。 (1)二水源 二水源的水源划分结构是根据霍尔顿的产流概念,用稳定下 渗率进行水源划分的,其计算公式为:
f 1(1 W' )B
F
WMM
对WLeabharlann Baidu积分:
W 0A 0(1F f)dW' A 0(1W W M M ' )BdW'
W 0W B M M 1[1(1W M AM)B1]
WM WMM B 1
AWMM1(1W WM 0 )11B
对总径流积分:
RP EAfdW ' P EA[1(1W ' )B]dW '
上层 (Upper layer)
下层 (Lower layer)
深层 (Deep layer)
EP=KC×Ew 具体计算为: 当 P+WU≧EP时,EU=EP,EL=0,ED=0 当 P+WU<EP时, EU=P+WU
若 WL>C×LM 则 EL=(EP-EU)×WL/LM ,ED=0 若 WL<C×LM 且 WL≧C×(EP-EU) 则
③对许多流域资料的分析表明,即使是同一流域,各次 洪水所分析出的也不相同,而且有的时候变化很大,很难进 行地区综合和在时空上外延,应用时任意性大,常造成较大 误差。
(2)三水源 三水源的水源划分结构应用了山
坡水文学的概念,去掉了FC,用自由 水蓄水库结构解决水源划分问题。
自由水蓄水库结构考虑了包气带的垂向调蓄作用。按蓄满 产流模型计算出的总径流量 R,先进入自由水蓄水库调蓄,再 划分水源。从图可见,产流面积上自由水蓄水库设置了两个出 口,一个为旁侧出口,形成壤中流RI;另一个为向下出口,形 成地下径流R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