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与压力压强实验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因为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和物理知识有关,所以学好物理知识是很重要的。
物理实验是很有趣的!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学习学习吧!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第二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
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 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能够听到敲击声。
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
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
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设计实验说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说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
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8. 设计实验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例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做“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选填“缩短”或“ 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AC = m/s .若s 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 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 = m/s .(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选填“快”或 “慢”),是在作 运动(选填“匀速”或 “变速”).针对训练 在探究斜面上下滑的小车的速度变化的实验中:(1)除了需要长木板、小木块、小车、挡板、粉笔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斜面的坡度应该 些(选填“大”或“小”),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例1 (’13泰州)用如图1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并每隔0.5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 图乙可读出第1 min 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针对训练1 (’12益阳)用如图2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4)图2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例2(’11邵阳)如图3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达到90 ℃时,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1)在第2分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3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请在图3乙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3)由实验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 ℃,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例3(’13永州)近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旱情,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大面积受灾,许多菜农为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在菜地上覆盖塑料薄膜.小明同学了解到这些情况,深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做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小明根据衣服晾在通风处比无风处干得快,作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请你根据“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树荫下干得快”和“衣服摊开比不摊开干得快”作出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和液体的 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质量相同的水.A 、C 、D 图中的水滴形状相同;B 图中将水滴摊开;C 图在玻璃板下方用酒精灯加热;D 图用风扇吹,加快水滴表面空气流速.【分析与论证】探究中发现B、C、D三图中的水滴均比A图中的水滴蒸发得快,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请你从实验设计、实验的可操作性或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其他因素等方面写一条评估意见:.【交流与合作】菜农在菜地上覆盖塑料薄膜,主要是通过来减慢蒸发的.针对训练3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6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7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激光电筒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 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 (2)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实验时,测得入射角为45°,则反射角度数为 ;若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小组的小红同学发现,从平面镜中能看到小明同学的眼睛,小明同学也能看到小红的眼睛,于是他们使光线沿FO 方向入射,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5)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该小组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操作,将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2.(’13玉林、防城港)下面是小华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1)实验室有厚为0.2 cm 的透明玻璃板A 和厚为0.5 cm 的透明玻璃板B .为了减小误差,他应该选用 玻璃板进行实验(选填“A ”“B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3)如图所示,把点燃的a 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a 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4)如果在a 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在白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 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例2(’13苏州)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下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13 淄博) 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1)探究前,小强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cm.(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由上表可知,第3 次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的实像,第7次成的像比第6次成的像___(选填“大”或“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移动.(3)探究后,小强总结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小强正确判断出了这是倒立、____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 清晰的像,则应向___移动凸透镜.(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_____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1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b 先往量筒装入40mL 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____cm 3.(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为_____kg/cm 3.(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针对训练2 (’11岳阳)小明想确定一银质小工艺品是否为实心实验步骤如下:(1)测质量.①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3 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②图3 乙为用调好的天平测质量的操作情景,操作错误之处是 . ③按正确操作进行测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3丙所示,该工艺品的质量为______g .(3)测体积.将该工艺品用线系好放进盛有60mL 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到图3丁所示位置,该工艺品的体积是___cm 3.(4)计算出该工艺品的密度为_____g/cm 3,通过比对可以判断该工艺品_____(选填“是” 或“不是”)实心的.针对训练3 (’13 扬州)在测油密度的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2)小明测量的情况如图5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填入表中:(3)小明又设计出测油密度的另一种方法,步骤如下:A.测出空烧杯质量m0;B.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杯与油的质量m1;C.测出量筒内剩余油的体积V0,D.往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油,测出体积V,以上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油密度的表达式 .。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
0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 4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第6分钟时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点(℃)0 ﹣2 ﹣4 ﹣6 ﹣8 ﹣11 ﹣15﹣18﹣17﹣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此实验应在_____(填“较暗” 或“较亮”)环境进行。
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说明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____;(2)小明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次数u(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v(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 10 102 15 153 20 2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______;(3)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明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蜡烛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 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_______(填“实”或“虚”)像;(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_(填序号)。
A.2cm B.1m C.0.5cm D.0cm2.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 和反射光线OF 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 两侧的角i 和角r.D、纸板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两侧.(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_____.(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_____.(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 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反射时光路是_____的.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图中的几个实验,请认真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称它为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空气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丁所示,停表的读数s。
2.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实验装置如图乙.(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不直接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2)图甲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字母表示),熔化过程经历了min,第5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由该图象知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若实验中小明发现海波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写出一种方法即可)3.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
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4.如图所示,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 AB=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 AC=80.0cm,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 m/s。
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是用来测量玩具小车的运动速度。
从A处开始计时,图中圆圈里显示的是玩具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秒表显示的时间,格式为“分:秒:百分秒”则:(1)该实验的原理是;(2)玩具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为m/s。
玩具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为m/s,玩具小车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声现象实验3.根据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1)如图甲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多次被音叉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2)甲实验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和的关系;(3)小明进一步探究,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把乒乓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两个:①;②。
4.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_____;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有关;(3)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
已知小车的车长为10.0cm。
(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大”或“小”)一些,金属片的作用是为了。
(3)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若测得时间t AB=3s,t AC=5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m/s。
(4)分析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
(5)如果在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时,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变;由此推理可知:.(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选填“高” 或“低”);(4)如图丙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填字母)A.没有控制变量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C.手没有压紧钢尺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3.为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法。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实验乒乓球不会弹起,原因是。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期末总复习实验专题学号班级姓名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图一1).本实验的原理:;2).本实验除图一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____;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2.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_。
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二3.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小组设计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
(1)请分析评价两套实验方案。
(2)下表是某小组的测量数据。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中绘出“温度—时间”的图像。
(3)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若是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___。
4.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_。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__。
5.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______(选填“A”或“B”)部分.(2)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姓名班级得分一、晶体熔化实验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该物质熔化总共用了分钟.(4)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5)图象中DE段是过程.(6)把试管中的固体换成水,使用以上装置做水沸腾实验,试管中的水沸腾(选填“会“或“不会“),原因是.(7)在加热水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烧杯口上方有“白气”,这是(空气中/烧杯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同时,靠近杯口的地方反而没有“白气”,这是为什么呢?理由是:.(8)该实验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二、水的沸腾实验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性质制成的;(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3)请指出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4)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某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填“高”或“低”).(5)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水表面的“白气”逐惭增多,说明.(6)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90 92 94 96 98 99 99 99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理由是.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气泡主要成分是;(选填“空气”、“小水珠”或“水蒸气”)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戊(7)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8)若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9)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是:.(10)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并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11)实验过程中有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戊所示:b、c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1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为:(写出一条).(13)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内焰/外焰/焰心)加热.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若要适当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①;②.(14)实验收集8组数据比收集5组数据的好处是(只填字母).A.只有5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 B.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C.得到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三、测固、液体的密度1.一次周末,小红同学与家人一起到剑河游玩,苗族姑娘们用银饰把自己装扮得十分光彩夺目(如图所示),顿时吸引了她的眼球。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1、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2、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3、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3)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A/B)这一侧观察;(4)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
⑸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1、下面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屏、一把直尺和火柴。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步骤二、将相同的末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步骤三、用直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1)从步骤一得到的结论:。
(2)从步骤二得到的结论:。
(3)从步骤三得到的结论:。
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需要的仪器有凸透镜、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还缺少的是;(2)在用粉笔画出的直线上由左至右依次放置、和光屏;(3)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要调整和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4)把烛焰放在点,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5)把烛焰放在点,光屏上出现的烛焰等大的像。
(6)把烛焰放在E点,移动光屏时,在屏上(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其原因是。
3、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4、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根据上表的数据在左图中画出水的温度变化曲线(4)从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 (填“升高” .“降低” 或“不变” )。
5、(1)如下图所示,请用导线将实物图连接电路,并画出其电路图。
要求L 1和L 2并联,A 1测干路电流,A 2测流过L 2的电流。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
1.创新实验小组进行科学探究:他们进入一个环境温度可以保持在0℃的实验室,尝试测量冰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刻度尺、水、细木棒、形状不规则的小冰块。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测出小冰块的质量m;
(2)选择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测出小冰块的体积V;
(3)根据ρ=______,代入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到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小华同学做完实验,意犹未尽,还想回家测量冰箱中正方体小冰块的密度是否与实验室中所测冰的密度一致,经王老师同意,他将实验桌上的所有器材带回了家.测出该冰块的密度.小华同学发现所测冰的密度比实验室中所测冰的密度更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 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
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所示,m1=81.4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
奶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V奶=__________cm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g/cm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偏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说明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
示)________。
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
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
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这个实验还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__。
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
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__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
较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
温度;
(2)除了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_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
气”的实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A)水蒸气(B)小水珠
(4)如图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萘的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5)理论上,该实验记录的温度和时间的数据越多越好,其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
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小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
是___________,可以通过调节
_____(A或B)的位置纠正错误。
(2)改正错误后,该实验小组观察
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
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
①、②所示,则图_________(①/②)是沸腾时的情况。
(3)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在图丙中画出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从图像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水的沸点是________℃,
(5)小明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越来越少,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_________。
(8)如右图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
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a、b、c、d中正确的______________。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刻度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⑥火柴。
(1)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小红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
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
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①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实”或“虚”)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通过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7.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2) 如图所示,经过调节后,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就是利用这一成
像规律工作的,若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物体像的大小将。
(3) 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
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4)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
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填
“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