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教学大纲(整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504.50 KB
- 文档页数:56
《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课程介绍美学是一门针对古往今来一切审美现象的理论学科。
从人类最初美感的产生,到自觉创造美的艺术,再到各门类的艺术理论,最后形成了统括一切美的美学原理,是人类感性与理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相结合的产物。
本课程属于艺术设计学专业的理论课程,它是在学生已修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古代工艺设计史、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基础上,从理性与哲学的角度对艺术学科进行一种宏观把握和逻辑理解的理论训练,让学生在广泛的与艺术相关的岗位上能通过自身的思考,不断获得对美的理解,并积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对美的领悟。
本课程是理论课程,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相应的实物资料、影视资料和考察活动,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视觉感知、领悟和反思,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追求教与学的愉悦性。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能够在博物馆、艺术品拍卖行、画廊、独立艺术工作室、设计公司等与艺术与设计相关的行业,胜任艺术作品与设计作品的品鉴与推广、艺术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等工作的毕业生。
美学原理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同学在艺术实践和艺术史、设计史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理论素养,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和美学观。
能够结合史论知识和美学知识,分析和探讨生活中常见的艺术问题,拥有良好、健康的审美眼光。
掌握美学原理的基本范畴、历史发展和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批评与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美感——审美经验(支撑教学目标1)1、教学内容①、美感的社会根源和反映形式的特征;②、美感的差异性及其原因;2、教学要点学习什么是美感,关于美感根源问题的探讨,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
美感中的感性与理性、情感体验、想象的作用;关于美感的客观标准问题的探讨,学习美感的共性及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
第二章、审美活动的独立与发展(支撑教学目标2)1、教学内容①、从历史上来看审美活动的产生;②、从社会心理来看审美活动的发生;③、关于审美活动产生的几种假说;④、从审美活动到艺术活动;2、教学要点从历史上来看审美活动的产生,包括:○1、从石器造型上看美的产;○2、从古代“美”字的含义看美的产生;○3、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审美活动的产生,为我们理解审美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探讨美的本质、特点以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美学原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美的概念、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实现以下学习目标:1. 掌握基本美学概念,并理解美的多重特征;2. 理解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哲学、艺术、文化等;3. 熟悉主要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家的观点,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4. 能够运用美学理论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文学、电影等领域;5. 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对美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三、课程内容1. 美学概述- 美学定义与范畴- 美的本质与特征2. 美学与哲学- 古希腊哲学对美的理解- 审美哲学的起源和发展3. 美学与艺术- 艺术与美的关系- 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特点4. 美学与文化- 文化多样性对美的影响- 美学与跨文化交流5. 美学理论与思想家- 古代美学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近代美学思想(康德、黑格尔)- 现代美学思想(杜齐、笛卡尔)6. 艺术批评与美学分析-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判断- 艺术作品的审美解读与评价7. 美学的实践应用- 美学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美学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美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思想家的观点。
2. 学术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看法和思考,并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
3.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培养审美能力。
4.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针对具体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批评,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深入探讨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五、评价方式1.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美学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艺术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占总成绩的40%。
3. 学习参与度:考察学生的课堂讨论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