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精)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1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第三子课题《课程整合及网络教程》《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研究总报告珠海市香洲区第七小学课题组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更是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学校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初具规模。
怎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基础课程改革实验是值得我们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1条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
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
基于此,我校从2001年9月起,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证研究》实验,2002年11月13日,广东省电教馆房雨林馆长在市教育局信息中心武主任、游主任及香洲区教育局信息中心杨主任等的陪同下,来我校指导工作。
房馆长一行参观了校园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教师培训,听取了学校领导的工作汇报。
看到我校教师及学生共同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对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特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建议我校的实验课题纳入到广东省电教馆总课题组下,由总课题组直接领导和指导。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2001~2005年)规划要点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为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以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精神,以及《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2001~2005年)规划要点》的有关要求,制订《全国教育科学“十五”(2001~2005年)规划要点》。
制定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理论创新,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繁荣教育科学,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
一、“九五”研究工作回顾和当前面临的形势“九五”是我国教育科学空前活跃和加快发展的五年。
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成果丰富,成效显著。
一些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重要教育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学科建设得到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各类教改实验大面积展开。
研究队伍迅速壮大,并涌现出一批功底比较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
理论工作者、行政领导和教师三结合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教育理论与实践更加自觉紧密结合,出现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
徐同文地级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
年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毛红旗工控网络化的研究一般课题许长谭凝聚态物质中的孤子激发与信息传递一般课题年山东省教育厅社科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曲文军《汉语大词典》疏误系列研究报告一般课题李明军康雍乾时期的文化和十八世纪的文人小说一般课题李玉增临沂市商业批发市场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一般课题年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项目(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刘廷乾山东籍元杂剧作家作品研究一般课题李守玉通过歌手素质考核谈视唱练耳一般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徐同文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般课题韩延明沂蒙教育史一般课题刘恩允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构与运作模式探讨一般课题李红婷世纪中国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探讨一般课题綦明男高等师范院校科技教育研究一般课题
王锡宏山东省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双向”结合与
“双赢”格局探讨
一般课题
徐同文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般课题年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蒋学华电流变液相变特性及其应用研究一般课题冯尚彩三消丹和前列春的质量标准研究一般课题吴峰绞股蓝的组培快繁和新产品开发一般课题
1 /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
徐同文地级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
年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毛红旗工控网络化的研究一般课题许长谭凝聚态物质中的孤子激发与信息传递一般课题
年山东省教育厅社科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曲文军《汉语大词典》疏误系列研究报告一般课题李明军康雍乾时期的文化和十八世纪的文人小说一般课题李玉增临沂市商业批发市场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一般课题
年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项目(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刘廷乾山东籍元杂剧作家作品研究一般课题李守玉通过歌手素质考核谈视唱练耳一般课题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徐同文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般课题韩延明沂蒙教育史一般课题刘恩允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构与运作模式探讨一般课题李红婷世纪中国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探讨一般课题綦明男高等师范院校科技教育研究一般课题
王锡宏山东省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双向”结合与
“双赢”格局探讨
一般课题
徐同文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般课题
年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蒋学华电流变液相变特性及其应用研究一般课题冯尚彩三消丹和前列春的质量标准研究一般课题吴峰绞股蓝的组培快繁和新产品开发一般课题
1 / 1。
---------------------------------------------------------------范文最新推荐------------------------------------------------------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2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2003]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
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1 / 14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
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学生责任教育研究》实施方案洋泾中学《中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组一、课题名称:中学生责任教育研究二、课题组组长:胡雨芳各子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子课题一:《责任教育与洋泾中学》负责人:胡雨芳、王珏、陆晨虹主要成员:姜秀梅、何荣、谢红宝、冯菁、周志云、徐国安、华蕾、张丽、肖斌、朱红等。
子课题二:《责任教育与学生自主发展》负责人:王渭明、牟靖、黄星、吴宝贵、乔骁杰主要成员:牛阿凤、史英蓉、毕正隆、沈文艳、彭学军、李军、陈志浩、喻华、叶丽芳、陈淑之、王渊博等。
子课题三:《责任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负责人:张东升、董鹏、沈兆祥、徐琳、阮华铭主要成员:郭严、李莉、吴颖芳、迟莉红、钟兴魏、姜石林、杭道文、李志平、袁建萍等。
三、研究起讫时间:2003年7月—2005年8月四、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通过中学生责任教育,唤醒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中学生的责任情感,培养中学生的责任能力,规范中学生的责任行为,提高中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优化自身素质,增强献身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二)通过中学生责任教育实践,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经过比较、分析、综合,阐明“责任教育的内涵,揭示责任教育的功能,概括责任教育内容、方法形式和途径,归纳责任教育的一般特点和实施原则,探索责任教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五、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因为研究者与行动者合而为一,行动者也是研究者的主体;因为课题本身来源于实践,研究结果指导实践;因为研究者研究的环境是真实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研究,研究的目的也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
此外,本课题还兼用案例研究法、质的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课题成果形式和要求:(一)《中学生责任教育研究》(课题总报告)(二)三本专著(第一本是重点,第二、第三本以个案为主):1、《责任教育与洋泾中学》2、《责任教育与学生自主发展》3、《责任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三)各子课题主线: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个案分析——思考展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研究》项目实施指南一、项目研究的背景:在中国现代教育中,优良的传统和严重问题并存。
教师工作的结果不都是正值,有时方法不当也会产生负值;教育对头可以造就人才,教育不对头,可以埋没人才。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教育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也只有改革才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当今,新的科学的技术迅速发展下,教育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的任务不仅是把现有的科学知识传授给下一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从而适应未来的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学得的知识有限,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所以要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然而,只靠课堂教师一刀切的教学已经不适应了,传统教学的弱点已充分暴露出来。
如果不改革传统教学的弊端,已适应不了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社会要求每个人不断更新知识,有独立学习的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教学的理念必须更新,从教学生转到会教学生,学生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这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形成,更主要的是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长。
二、项目研究的内涵: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规律以及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把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形成展现给学生,学生在知识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不断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一定获取知识的方法,在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力达到同步的发展。
三、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培育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实验区:贵州省贵阳市实验校:贵阳十八中课题名称:《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课题组成员:戴晓苇、李瑾、汪萍、曾平、龙跃、韩娜、郑石兰、马俊、李里、杨萍、朱文利、关蕾、朱仕友、付波、简德光、杨欣、林科丽、苏静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及贵阳市教科所“贵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本课题以我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律、方法和途径。
研究中,我们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综合性研究题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积蓄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课题的提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
”这一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教育进行了整体全面深入的新课程改革。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提法的正式出处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成果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十几年,国内有许多研究,发表了不少文章,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行,带来了新的动力。
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群众关心的三大热点问题是“社会风气、社会治安、教育问题。
”而教育问题的主要问题应当是教学。
正如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所指出的:“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如果不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就会象《中国教育报》所说:即使“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但不少课堂仍是涛声依旧”。
“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在真实的情况中进行,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育研究将没有任何价值”。
为此,我们要努力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并且落实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的理念是:“课堂40分钟解决问题,不搞加班加点,学生学得高兴,素质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特点是“大容量、强节奏、高效益、活全体”。
指导思想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到“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基础是五条教学原则:积极参与的原则;阶梯难度的原则;讲求效率的原则;即时反馈的原则;互助合作的原则。
这些,在“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专著《教师能够做什么》和《我们这样上课》中都有较详细论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框图为研究方法主要是依据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根据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和脑科学理论,进行行动研究。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经过9年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实施“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努力,就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突出的例子有:广州市B组学校:广州市第七中学冯旭初老师:第一个实验班是1997年入学时全级数学最差的高一(5)班,一年后变成数学最好的班,高考以621.59分超过同组学校560.38的平均分。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实验区:贵州省贵阳市实验校:贵阳十八中课题名称:《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课题组成员:戴晓苇、李瑾、汪萍、曾平、龙跃、韩娜、郑石兰、马俊、李里、杨萍、朱文利、关蕾、朱仕友、付波、简德光、杨欣、林科丽、苏静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及贵阳市教科所“贵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本课题以我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律、方法和途径。
研究中,我们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综合性研究题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积蓄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课题的提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
”这一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教育进行了整体全面深入的新课程改革。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提法的正式出处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北京市密云实验区穆家峪中学课题组执笔人:张燕华联系电话:61051944(校)邮编:101500Email: zhangyanhua68@sina.cim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子课题名称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2.子课题提出背景与原因(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中学生的心理负荷也在加重。
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很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长期待等都对学生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来自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对农村学生的冲击和影响相当的大,这些必然使学生产生各种矛盾心理,如得不到及时排除,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这几年教师经常谈论一个问题:当今的学生难管理。
第一,时代的进步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发生了质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然形成人格的平等,封建社会那种师徒如父子的师生关系已不复存在,这使得教师的“法治”地位发生了动摇;随着学生获得知识的媒体和渠道的增加,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小,这使得教师的“师治”地位动摇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学校收费的增加,教师是收费的直接参与者,难免就此背上黑锅,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金钱的奴隶,“德治”地位也动摇了。
第二,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寻求平等,要求人格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求得到表扬或是别人的重视,引起别人意识到他们作为个体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采取反抗行为。
第三,时代变了,学生变了,可教师的意识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或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育上的分歧。
学校教育就是两大任务,一是育人,二是教书,育人首先要育心。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教书育人的基本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全国已初步展开,但针对农村初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因此我校就“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了研究。
3.子课题研究目的和预期目标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校进行了此项研究。
研究的预期目标为: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正确评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出一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课题实验的时间及参加人员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02年——2006年;参加实验人员为学校全体领导及任课教师;参加试验的学生为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共有十四个教学班560名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5.《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初中实践导引》:依据《教育部在关于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对初中阶段教育目标的确定,认为初中阶段的育目标体系包括“道德素质目标”、“法纪素质目标”、“心理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五要素,其中心理素质目标是五要素之一;根据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理论中的“德育目标三维结构”学说,又依据品德发展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在认知方面的目标之一为: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6.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分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后两个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是人发展的持久动力。
7.发展性评价:以多元评价标准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不同评价标准适应每个学生个体,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达到不同发展时都及时得到进步的肯定、及时得到成长需要的满足,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走向更大的成功。
8.心理内化理论:所谓内化,即主体在与客体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把外部环境提供的教育因素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观念、行为品质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原则根据整体性、实践性、针对性、差异性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四方面研究内容: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如何运用心理内化理论的研究;心理咨询与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研究;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
在课题研究当中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法。
(一)建立组织机构,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学校的领导对课题的研究情况给与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参加人员有副书记、副校长、政教主任、心理咨询员及五位县校级骨干教师,强大的课题组成员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
小组负责制订计划,组织专题研究、撰写实验报告。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校长、年级组长朱克奇老师、心理教师、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给教师们进行讲座,学习有关的心理理论,转换思想观念;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和理论学习会,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实际工作写出总结与论文。
(二)明确办学思路,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根据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标志的理论,学校发展离不开师生的积极参与。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师生参与积极性和程度。
为此我校明确提出了“以德促教,以教辅德,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
即用成功的德育推动成功的智育;用成功的智育使师生在成功的心理体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通过德育和智育的相互作用,达到和谐发展。
根据此办学思路,我校又提出了“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贴近学生生活为载体,以学生自主管理为途径,以实现学生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整合为目标”的德育工作思路。
之所以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是因为现在学校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大部分问题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另外,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展中多发、易发生心理问题的时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
明确了工作思路,使教师们在工作中有了方向,也激发了教师们在工作中探索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性。
(三)在学校管理中运用心理内化理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所谓内化,即主体在与客体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把外部环境提供的教育因素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观念、行为品质的过程。
这种直接的情感体验在青少年的心理内化中有着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1.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提升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善于沟通、勇于进取和创新的心理品质。
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建设校园环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我校的不懈追求。
我校建有和谐园、数学园、化学园、体育园、竹园、樱花园、玉兰园、爱心园、红绿灯园等多处校园景观,每处景致各有特色,且每个园中皆有一精心制作的标牌,上面介绍的是此园的有关知识和寓意,使学生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长了知识;一进校门为主景观——和谐园,由大型雕塑——知识的殿堂、绿树组成的“和谐奋进、务实创新”的校训及规矩园三部分组成,不但给学生一种积极奋进的力量,而且学校的理念也在不知不觉中沁入学生心间;在校园的文化墙上,“勤奋三年,准备一生”的话语在随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在操场的围墙上,生动形象的运动图形在陪伴学生进行愉快的体育锻炼;校园内“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干净一点,清洁一片”“走进文明,远离粗俗”“劝君多走几步路,莫把草坪当马路”等充满人文化的温馨话语的提示牌随处可见,取代了过去生硬的“不许践踏草坪”等警示语,这一改变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的尊重也易于接受;学校主甬道两边的9块大型展板上不但有各种行为规范,更有我校优秀教师的风采;进入我校听不到过去那种单调刺耳的铃声,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音乐愉悦了学生的心灵;学校还下大力气建成了校园网,安装了教室和专用教室终端设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了自信。
我校的环境建设真正做到了“一砖一墙都有灵魂,一草一木都会说话,每个景观都能悟人,每个场所都能育人”。
校园环境的指示作用,美化作用,教育作用,媒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愉悦的刺激,情感在优美的环境中得到了熏陶,习惯在整洁的环境中得以养成。
2.以活动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心理需要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分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后两个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是人发展的持久动力。
在过去学校有任何检查参观等活动,都是学校展示的需要、教师展示的需要,学生认为与己无关,现在我校抓住这种活动的机会,把学校的需要和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统一起来,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学生由“怕”活动变为了“盼”活动。
2004年11月,北京44中的高三学生要来我校组织活动,希望能观看我校的课间操表演:做操或跑步。
当体育老师征求学生的意见时,学生们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希望44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两样都看,因为我们有信心”。
果然在正式活动那天,我校的课间操表演征服了来自北京的高中学生,热烈的掌声从头至尾,响彻全场。
成功的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们收获了心理的满足,集体感也空前增强。
我校的校园广播《校园之声》和校报《杨帆报》都是由每班的学生定期完成的,在开始时班主任怕工作较多学生会有厌烦心理。
可是学生们积极参加班内广播员及校报小编辑的评选,都把能参与其中当作了展示自我风采,实现心理需要的过程。
学生们非常珍惜这些机会,也在享受参与活动带来的快乐。
(四)班级管理中运用“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利用班级管理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