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赏析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60.53 KB
- 文档页数:17
《赠别》原文及翻译赏析《赠别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翻译/译文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注释⑴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⑵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⑶“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⑷“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⑸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赏析/鉴赏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
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
《赠别》原⽂及翻译赏析1 多情却似总⽆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还惜别,替⼈垂泪到天明。
韵译 聚⾸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情; 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时⽆法表达,只能⽆⾔相对,倒象彼此⽆情。
樽:酒杯。
赏析 这⼀⾸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名写离筵之上压抑⽆语,似乎冷淡⽆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情,⽽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句。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
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因事的不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也不是“悲”、“愁”⼆字所能了得。
杜牧此诗不⽤“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同所爱不忍分别,⼜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
“多情却似总⽆情”,明明多情,偏从“⽆情”着笔,著⼀“总”字,⼜加强了语⽓,带有浓厚的感情⾊彩。
诗⼈爱得太深、太多情,以⾄使他觉得,⽆论⽤怎样的⽅法,都不⾜以表现出内⼼的多情。
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情似的。
越是多情,越显得⽆情,这种情⼈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把它写出来了。
“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从“笑”字⼊⼿。
⼀个“唯”字表明,诗⼈是多么想⾯对情⼈,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丝笑容来。
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事与愿违。
这种看似⽭盾的情态描写,把诗⼈内⼼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的惜别之情。
然⽽诗⼈⼜撇开⾃⼰,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带着极度感伤的⼼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彩。
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徘徊”(《⽂⼼雕龙·物⾊》)。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在诗⼈的眼⾥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把蜡烛拟⼈化了。
描写山洞幽暗的诗句
1.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一唐代:王维《桃源行》
译文: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2.师从庐山洞,访旧来于斯。
-唐代: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译文:本人拜师在庐山洞,今日拜访故人来到这里。
3.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一唐?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译文:经常听人们提起玉泉山,说山洞里有很多由钟乳石天然形成的洞窟。
4.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一唐代:孟浩然《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土》
译文:心中向往着居住在茅山洞的生活,入目是满眼的枫树林。
5,洞门高阁露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一唐代:王维《酬郭给事》
译文:高高的宫门和楼阁冰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6,洞中避暑青苔满,池上吟诗白鸟过。
-唐代:无可《题崔驸马林亭》
译文:山洞中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洞中石头上面布满了青苔,站在池边赋诗头顶有白骂飞过。
7.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唐代:白居易《宿湖中》
译文:湖中停泊的十只画舫夜晚没有地方停宿,于是就停泊在了洞庭山脚下的湖中心了。
赠别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赠别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赠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唐代:李商隐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译文: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是在哪个时代契苾部落来到了阴陵,世世代代为朝廷效力,在青史上留下英名。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雪压千帐的寒夜营前的大旗迎风飘卷,军情紧急的清晨,传书的军骑越河踏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西蕃的男儿背负着小孩来青冢归附,北狄的姑娘用瓦壶盛酒到白登劳军。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在黄昏时节你来到碎鸟鹈泉边打猎,路上的行人远远就认出你这位郅都鹰。
注释:何年部落到阴陵,奕(yì)世勤王国史称。
阴陵:阴山。
契苾何力归唐后,曾移居阴山。
奕世:累世。
勤王:为朝廷效力。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夜卷”二句:意为契苾家族为国东征西讨,作战勇敢,立有赫赫战功。
蕃(fān)儿襁(qiǎng)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襁负:背着小孩。
青冢:王昭君墓,此处泛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带。
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市东。
日晚鸊(pì)鹈(tí)泉畔猎,路人遥识郅(zhì)都鹰。
鸊鹈泉:在今内蒙古五原县。
郅都:西汉景帝时人,任雁门太守时,威震匈奴。
赏析:这首送别契瑟通出征的诗,以“奕世勤王”为中心,历叙契葱部落内附后与唐朝廷的友好关系,表彰契菇氏历代勤王的功绩及其对促进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作用,首联用设问起手,总叙铁勒部落归附唐王朝和为朝廷效力的历史:“奕世勤王国史称”,这是朝廷对契瑟一门的评价,也表达了诗人的赞誉之情。
颔联二句的大意说,在雪盖千帐的寒夜,掩旗突袭敌军,在冰封河流的早晨,率兵涉冰飞越:写的是契菇通五世祖契葱何力当年勤王的事迹:这里诗人虚拟铺排,选择早晨、夜晚两个典型时间,掩旗夜袭和朝飞冰河两个典型场面,着力强调契菇骑兵行动的迅急和作战的神勇。
《遣悲怀》的原文及翻译赏析《遣悲怀三首》的原文及翻译赏析遣悲怀三首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翻译赏析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翻译赏析《酬乐天频梦微之》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约写于元和十二年(817)前后。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翻译赏析。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酬乐天频梦微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前言】《酬乐天频梦微之》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约写于元和十二年(817)前后。
当时元稹贬通州司马,白居易谪江州司马,一南一北,相隔数千里之遥。
加之“山水万重”,音信不通,只有梦中相见。
白居易多次梦见元稹,并作诗相告。
这首诗就是酬答乐天“频梦”之作。
【注释】1、乐天:白居易的字。
2、微之:元稹的字。
3、书:信件。
4、念:思念。
5、病:诗人在通州得过一样严重的疟疾,病后身体一直很差,记忆衰退,同时也包含内心的苦闷。
6、闲人:不相干的人。
【翻译】隔着千山万水般书信的断绝,知道你想念着我在睡梦担心着我。
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
【鉴赏】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公元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
这时,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
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
此时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
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
诗的第二句乃说:“念君怜我梦相闻。
”元稹在通州害过一场严重的疟疾,病后一直身体很坏,记忆衰退。
但“我今因病”的“病”字还包含了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包含了无限凄苦之情。
四句紧承三句说: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
白居易赠给元稹的诗是这样四句:“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元稹何事忆他,致使他昨夜梦到元稹,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赠钱征君少阳》原文及翻译赏析[本站推荐]第一篇:《赠钱征君少阳》原文及翻译赏析[本站推荐]《赠钱征君少阳》原文及翻译赏析《赠钱征君少阳》原文及翻译赏析1赠钱征君少阳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翻译/译文译文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
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
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
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注释1.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为征士,君为尊称。
2.三月时:指暮春。
3.秉烛:以蜡烛照明。
4.投竿:钓鱼。
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
5.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
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
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
有太公之称。
俗称姜太公。
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
吕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周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赏析/鉴赏此诗大致是李白晚年的作品。
此诗一作《送赵云卿》,是李白写给钱少阳的赠诗。
李白至晚年,很是推崇‘商山四皓’的济世之心和佐君之功,所以李白对“四皓”似的老者钱少阳也极为推重,甚至在《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中称钱少阳是‘眉如松雪齐四皓’。
李白在诗中说他们两人“两鬓各成丝”,都已经老了,因此李白劝钱少阳要及时行乐,但也希望钱少阳能得到皇帝的征召,见用于世。
此诗李白以饮酒慨叹人生短促,赞扬钱少阳年老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渴望一遇帝王建功立业、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首句“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
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
“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杜牧《赠别》翻译杜牧《赠别二首》翻译杜牧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称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杜牧《赠别二首》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赠别二首唐代: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⑴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龄。
⑵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⑶“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⑷“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⑸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鉴赏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细微的瑕疵并不能影响形象的古诗
1、夜光但十袭,出怀即瑕疵。
——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
2、内惧非道流,幽人见瑕疵。
——出自唐·杜甫《幽人》
3、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
——出自北宋·王安石《思王逢原》
4、不是鬼神无正直,从来州县有瑕疵。
——出自唐·高适《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
5、直躬易媒孽,浮俗我瑕疵。
——出自唐·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6、缤纷指瑕疵,拒捍阻城堑。
——出自唐·韩愈《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
7、遇人不崖异,顺物无瑕疵。
——出自北宋·黄庭坚《漫尉》
8、青桂任霜霰,尺璧无瑕疵。
——出自唐·黄滔《喜翁文尧员外病起》
9、石交少瑕疵,但有一麯生。
——出自宋·陈与义《八音歌》
10、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出自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11、十载来夫家,闺门无瑕疵。
——出自唐·张籍《离妇》
12、周行多俊异,议论无瑕疵。
——出自唐·韩愈《归彭城》
13、佳句喧众口,考官敢瑕疵。
——出自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
14、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
——出自元·贯云石《塞鸿秋》。
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原文及作品赏析
白居易《答微之咏怀见寄》原文及作品赏析
原文:
閤中同直前春事,船里相逢昨日情。
分袂二年劳梦寐,
并床三宿话平生。
紫微北畔辞宫阙,沧海西头对郡城。
聚散穷通何足道,醉来一曲放歌行。
作品赏析:
閤中:一作阁中分袂①二年劳梦寐?并床三宿话平生②
①分袂:分别。
②平生:旧交,老交情。
或一生、此生、有生以来。
七律《答微之咏怀见寄》作于杭州刺史任内。
这两句是说,我们二人分别已经两年了,我因思念你,常常在梦中与你相遇;今番见面之后,我们并床而宿,用三个夜晚的`时间,好好诉一诉离别之苦,说一说我们一生的经历和遭遇。
思念之深,友情之厚,尽从二句道出。
《梦微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梦微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梦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的首联点出梦中与老友元稹相会和醒来的惆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梦微之》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唐代〕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译文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止不住。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想你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你的骨肉,最终化作一抔黄土,而我如今虽在人世,却也是两鬓苍苍。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注释微之:唐朝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漳浦:地名,在今福建漳州南部。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阿卫:微之的小儿子。
韩郎:微之的爱婿。
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阴间。
茫昧:模糊不清。
赏析这首《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悼亡诗。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梦中乐天与微之重逢,二人携手同游,他们可能意气风发地畅谈天下大事、黎明苍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风波、官场污浊;可能耻笑那魑魅小人、假义君子……可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乐天的绢帕,老泪纵横也无心擦拭了。
时年,乐天已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他想起了元稹当年还和过他的一首诗,诗中有这么两句:“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确实,生时不能相见,梦见还可以慰藉相思,梦不见是悲痛的!可是,死后故人梦更是痛彻心扉!明知此生不能再见,却又一遍遍回忆着逝去的时光,每每回忆一次都是一遍强于一遍的无奈忧伤!死亡,切断了所有一切可能的念想!“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乐天说他自己在漳浦这个地方已经生了几次病了,长安城草生草长不知不觉已有八个年头。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译文及鉴赏三年来,孤独居住在偏远的贬谪之地,作者内心满腔怨愤,作者的情感不可遏制,因而满怀着深情写下了这封沉郁悲痛、感人至深的书信。
与元微之书唐代:白居易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下至家人,幸皆无恙。
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
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
湓鱼颇肥,江酒极美。
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唐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唐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原文: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
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
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
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作品赏析:原题: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白居易晚年与“香山九老”之一的卢子蒙侍御交往,一天,翻阅卢的诗集,发现集子里不少诗篇是赠给元稹的。
而此时元稹已去世十年了。
白居易不禁心酸,他迅速把诗集翻到最后,蘸满浓墨,和着热泪,在空白页上写下了这首律诗。
诗一开始,全是叙事,好象与卢子蒙对坐谈心。
诗句追溯往事,事中自见深情。
头两句,把三十多年前与微之论诗衡文,睥睨当世,谈笑风生的情景,重新展现在眼前。
接下去,三、四句写今日与卢君聚首,共同披阅他的`诗卷,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叙事。
然而,情景一转,诗集中突然跳出了元微之的名字,眼前便闪现出微之的影子,诗情也就急转直下,发为变徽之音。
五、六两句,转入正面抒情。
“相看”一句,描绘了一瞬间的神态:两个老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老泪纵横,却都不说一句话。
诗篇至此,一种无声之恸,已够摧裂肺肝,而全诗也已经神完气足了。
最后两句,诗人又用“闻道”一语领起,宕开诗境,跳到了微之坟上。
墓木拱矣,黄土成阡;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是这样快,悼念之情又怎能不这样深?这首诗,直抒胸臆,纯任自然,八句一气贯串,读起来感到感情强烈逼人,不容换气。
全诗用“四支“韵,本来是不十分响的韵部,到了诗人笔下,却变得浏亮哀远,音乐效果特别强烈。
古来怀友的名篇,共同的特点是真挚、深刻。
白居易此诗是悼亡友,在真挚、深刻之外,又多了一重凄怆的色彩。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唐白居易)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梦微之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梦微之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梦微之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译文被千万层山水阻隔使书信来往间断,今日忽接到你寄来的诗,难得你爱怜我在梦中还打听我。
我现在有病心神错乱,只梦见些不相干的人却没有梦见你。
注释乐天:白居易的字。
微之:元稹的字。
书:信件。
念:思念。
病:诗人在通州得过一样严重的疟疾,病后身体一直很差,记忆衰退,同时也包含内心的苦闷。
闲人:不相干的人。
赏析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
白居易写了四句诗给元稹:“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元稹写了上面这首和诗。
创作背景元稹的这首酬答小诗构思相当奇巧,感情极其诚挚。
虽然全诗只有四句,却把诗人对好友的无限感念之情和内心世界的凄苦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
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
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
此时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
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
诗的前两句,诗人首先感叹于由于“山水万重”的阻隔,常常会使人的通讯断绝,因此能得到好友的寄诗是不容易的,而从好友的诗中又得知好友连梦中都在关切着他的境遇,这种人世间珍贵的深挚友情,使诗人感深肺腑。
这两句直叙贬谪之后处境的艰难与郁闷的心情。
这种艰难,不光是反映在山水万重上,更体现在由此导致的音书断绝上。
这种郁闷,不仅仅是因为身处荒僻之地的无聊穷困,更多的是因为很难得到好友的消息。
“念君怜我梦相闻”一句,表面经这千难万险,诗人终于收到好友的来信,知悉还有远在异地思念入梦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夜不能寐。
后两句,诗人紧扣好友寄诗中的急切询问,向好友作了深情的回答。
两诗都没有直接叙述自己对好友的苦苦思念挂牵,而是用写梦来抒难尽之情,但写法又各辟蹊径:白居易的寄诗主要以反问的语气用如梦后的苦思来表示对还有境遇的关切;而元稹的诗,虽是从正面回答,但构思也同样精巧,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缠身又梦到一些闲人而感到痛苦。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除夜寄微之原文: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除夜寄微之翻译
我的鬓毛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白而细长,想起我至今一事无成,真觉不堪。
一起珍惜昌盛的时候辞去官职,一同嗟叹我们在江南过除夕。
我经常回忆起家乡的山水,你细细了解生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年老的军官适合辞官了,到了明天的新年我就就53岁了。
诗词作品:除夜寄微之诗词作者:【唐代】白居易诗词归类:【回忆】、【哀叹】、【岁月】。
白居易《答微之》诗词注释与评析
答微之
微之于阆州西寺,手题予诗。
予又以微之百篇,题此屏上。
各以绝句,相报答之。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
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注释】
微之:见《赠元稹》注。
阆州:今四川阆中、苍溪一带。
浮萍:常用来比喻人的漂泊不定。
【评析】
元稹被贬通州,白居易被贬江州,虽远隔万里,友情却丝毫不减,常“通江唱和”。
此诗首二句叙述了互相题写诗句之事,看似平常,却饱含了相互倾慕、刻骨相思的深情。
后二句,写及相见的渺茫:他们各自过着浮萍一样的人生,就像在大海中漂泊,居无定所,更不知何时相见。
其中,蕴含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也道出了人生飘零四处、不由自主的无奈。
浅切自然,真情流露,易读却不易学。
一纸素笺的意思
“一纸素笺”的意思是:一张白色的笺纸。
“素”指白色。
“笺”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也可以指的是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
“素笺”的出处:
1、唐·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素笺一百句,题附元家诗。
”
2、《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东坡)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些纸角儿,东坡扶起砚匣,乃是一方素笺,迭做两摺。
”
3、柯岩《奇异的书简》:“我要大声赞美发明书信的人。
是他,第一个把生命和感情浓缩到小小的素笺上。
”。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唐代我为江司马,君为荆判司。
俱当愁悴日,始识虚舟师。
师年三十馀,白皙好容仪。
专心在铅汞,馀力工琴棋。
静弹弦数声,闲饮酒一卮。
因指尘土下,蜉蝣良可悲。
不闻姑射上,千岁冰雪肌。
不见辽城外,古今冢累累。
嗟我天地间,有术人莫知。
得可逃死籍,不唯走三尸。
授我参同契,其辞妙且微。
六一閟扃鐍,子午守雄雌。
我读随日悟,心中了无疑。
黄芽与紫车,谓其坐致之。
自负因自叹,人生号男儿。
若不佩金印,即合翳玉芝。
高谢人间世,深结山中期。
泥坛方合矩,铸鼎圆中规。
炉橐一以动,瑞气红辉辉。
斋心独叹拜,中夜偷一窥。
二物正訢合,厥状何怪奇。
绸缪夫妇体,狎猎鱼龙姿。
简寂馆钟后,紫霄峰晓时。
心尘未净洁,火候遂参差。
万寿觊刀圭,千功失毫厘。
先生弹指起,姹女随烟飞。
始知缘会间,阴骘不可移。
药灶今夕罢,诏书明日追。
追我复追君,次第承恩私。
官虽小大殊,同立白玉墀。
我直紫微闼,手进赏罚词。
君侍玉皇座,口含生杀机。
直躬易媒孽,浮俗我瑕疵。
转徙今安在,越峤吴江湄。
一提支郡印,一建连帅旗。
何言四百里,不见如天涯。
秋风旦夕来,白日西南驰。
雪霜各满鬓,朱紫徒为衣。
师从庐山洞,访旧来于斯。
寻君又觅我,风驭纷逶迤。
帔裾曳黄绢,须发垂青丝。
逢人但敛手,问道亦颔颐。
孤云难久留,十日告将归。
款曲话平昔,殷勤勉衰羸。
后会杳何许,前心日磷缁。
俗家无异物,何以充别资。
素笺一百句,题附元家诗。
朱顶鹤一只,与师云间骑。
云间鹤背上,故情若相思。
时时摘一句,唱作步虚辞。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轶事典故爱恋湘灵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
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
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
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
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
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
例如《夜雨》、《感镜》等。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
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
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樊素小蛮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
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
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
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
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
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
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
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
骆力犹壮,又无虺愦。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
一旦双去,有去无回。
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
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
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家酿名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
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心瞩洛阳贞元十五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
贞元二十年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
长庆四年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
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买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
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
不久白居易又奉召出任苏州刺史。
宝历二年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太和元年,他奉使到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
太和三年,白居易57岁,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老。
正象他自己所说:“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
会昌二年,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他做官30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
他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白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