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特点_唐铁汉
- 格式:pdf
- 大小:158.93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演变的重要方面,各个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均有相应的特点,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演进,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封建制度初步确立阶段、集权不断加强阶段、封建体制逐渐瓦解阶段等。
在封建制度初步确立阶段,中国的政治组织主要围绕诸侯国展开,政权分散,权力分散,政权相对较弱。
封建制度的确立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从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过渡。
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主要以封建君主体制为主,政治机构庞杂,权力分散,相关部门主要利用分封制度来维护集权。
随着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逐渐走向集中化,政治组织也逐渐开始向相关部门集中。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统一政权,废除了分封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一时期,相关部门的权力得到了强化,政治机构得以集中,国家实现真正的统一。
秦始皇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瓦解,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隋唐时期,中国实现了两统一,建立起了严密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
唐代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政治机构更加完善,权力更加集中。
唐代是中国封建制度达到鼎盛的时期,相关部门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唐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宋代,中国政治制度出现了一定的变革,主要表现为集权得以巩固,相关部门实力增强。
宋代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规范化,政治机构更加完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
宋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平塘县委党校莫彬自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国际秩序,包括西方世界的所有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公共行政体制在发生着深刻变革。
21世纪,中国公共行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成当今我国公共行政面临的主要行政环境和时代特征。
因此,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公共行政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体性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以邓小平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与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
使政府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优质高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党政分开,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党政分开就是将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分开。
中国共产党的职能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实行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经济文化组织,同执政党并没有组织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与执政党在政治运行机制中具的不同职能。
执政党实现其领导职能的运行机制应该在人民代表机关内实现。
当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制定出来后,并在自己的代表大会获得通过,成为全党的意志之后,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家意志,它必须经过一定程序在人民代表机关中讨论、审议、表决。
经表决通过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的决策才能成为国家意志,并具体化,条文化为国家的法律,法令,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行政依据和司法依据。
当前,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中国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其变化不止涉及国家政治制度,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社会时期,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由地方官员和皇帝统治,省、县、乡、村等级制度是基础。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难以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留下了许多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弊端。
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改革干部选拔制度和任用标准,提高了官员素质,但依然无法根治腐败和官员权力滥用。
清朝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较为显著。
清朝分设六部和十三衙门,设立内廷和外廷两个行政管理机构,使得行政管理机构和监察机构分离,完善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同时,清朝重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公正公开,为行政管理制度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在近代史上,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成为了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清朝末年以来,先后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极大地推动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行政管理制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充分借鉴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确立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制度,同时采取“大锅饭”等集体化措施,以便于统一管理和分配国家资源。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里,以“权力下放”为核心的管理改革大大地推动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时代进步。
国家相对于社会的调节作用大大增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府职能逐步转移,公正效率大幅提高。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大量行政管理制度的变迁影响深远。
从宋代“三省制”到明初“历制”,再到清朝时期的“六部衙门制”和“内廷外廷制”,历经千年的封建社会,在近代时期逐步顺应社会变革推陈出新。
它们共同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并使得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制度更加灵活、公正和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摘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对中国行政发展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本土性、政治性、人本性、服务性和效能性、系统性、发展性等基本特点。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发展中国系统化的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对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甚至直接用西方理论套用中国行政管理实际,缺乏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现实的深层思考和对中国行政发展的战略思考,缺乏公共行政本土化的学术热情,这也成为制约当前中国行政发展的重要障碍。
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如此明确地提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在中国行政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制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发展的经验和对未来中国行政发展的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公共行政本土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就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协调的政府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第一,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 (1)它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体现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 (2)它立足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反映时代特征,服务时代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合理的政府职能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从以机构改革为重点向以职能转变为重点的转变。
新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启示新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启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新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
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加强党对行政体制改革的领导指导,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与党的全面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对行政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步步稳进。
二、加强法治建设。
法治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石,是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
新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加强对行政行为的规范,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与法治建设相互促进。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要加强行政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设健全行政行为法治化的制度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公正、透明、高效的行政治理能力。
三、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权力对于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
新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与权力监督体制改革相互衔接。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要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提高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和行政效能。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人才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要素,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
新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注重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改革,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与人才培养相互衔接。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要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注重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推动创新发展。
创新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源动力,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推手。
新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注重创新发展,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相互融合。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要鼓励和支持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进行创新实践,推动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能。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中国素来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各类优秀的管理人才,出现了汉、唐、宋、明、清等走在世界历史前列的强大王朝。
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又有一些落后的制度。
而对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上的重要课题,而且还在于以史为鉴。
鉴往知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明了时代的趋势。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秦朝至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给以规律性认识,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并作一定的探讨。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一)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首创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
为了巩固封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1](P16)“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等[2](P16),建立了第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
皇帝处于这一系统的顶端,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事、财政、人事等各方面的权力,“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3](P16)且这些权力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其次是“三公”,为秦代国家的中央中枢决策机构,协调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三公”即指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府。
丞相府是秦代中央最高的中枢决策机构,其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4](P273)太尉府为秦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御史大夫为秦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
“九卿”作为秦代中央的行政执行管理机构,则位于第三层次,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宗正、少府等,分别掌管皇室、警卫、礼仪、农业、司法、民族和外交事务等。
九卿也各有其属吏,上与三公府对口,下与郡县连接,将皇帝及中枢机构的决策,传达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并负责指导监督执行。
可见皇帝的私人事务机构与国家行政事务机构互相混杂、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早期国家机构设置的一种特色。
汉唐阶段的中央官制特点与变迁中国历史上,汉唐时期是中央政治和文化的高峰期,同时也是中央政治和文化变革最为频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央官制是政治、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标志,影响着国家的整个政治体系和运行方式。
本文将从汉唐阶段的中央官制特点与变迁入手,向大家展示官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演变。
一、汉代中央官制汉代中央官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组织的官制,它被认为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汉代中央官制包括三公九卿和中央机构、宫庭、太学等部门。
三公九卿是汉代中央官制的古典组成部分。
太傅、太尉和司徒称为三公,分别管理全国的军事、民事和礼仪,实际上是历代帝王的大臣。
九卿是三公的下属,分别管理吏部、礼部、刑部、户部、兵部、工部、财政部和太府。
九卿是全国的中央行政机构,分别负责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和军事。
同时,九卿也是三公的助手,帮助三公管理国家事务。
在中央官制体系中,宫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代的宫廷非常庞大,宫廷大臣、太监、厨房和妃嫔等工作人员都在内部工作。
皇帝和王后生活在宫殿里,而其他工作人员则住在内宫内、外宫外和城门内。
宫庭负责皇帝的日常管理和娱乐活动,同时还负责皇帝的后宫生活和制度。
太学是汉代中央官制的最后一部分,是学术和文化的中心。
太学是一个大学内部,它负责选拔、培养和法律教育。
汉代有很多著名的大儒,在太学中教授五经经典和国家法律。
太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行政机构,在国家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二、唐代中央官制唐代中央官制经历了一定的变革,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央政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官制体系。
唐朝的中央官制包括中央官、六部和京朝官。
中央官是唐朝中央官制最高的官员,负责政治和军事管理。
中央官管理着所有部门和机构,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中央官由皇帝任命,任命时一般不受品级和官员的等级限制。
在唐朝,中央官们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职位。
六部是唐代中央机构中最庞大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篇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引言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专政两个阶段。
(一)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管理体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
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表现在:①民主议事;②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有自身的特点:(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以皇帝为轴心进行,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1、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多年,而且是惟一的政体形式,西欧封建制度则呈现多样性政体形式。
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中-“乾纲独断”、“中外这财,皆在陛下府库”;西欧-立法、司法受代表会议制约,世袭官职的人,国王无法收回)。
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中-两位一体,君权神授;西欧-神职人员,女王无法取得上帝代言人资格)。
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在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西欧直至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度。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同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相比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
3、法制的日趋完备。
**《法经》魏国李悝、集春秋后期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
**《唐六典》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明会典》是封建行政管理法制化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国封建行政立法的总汇,达到了封建朝代行政法的最完备程度。
二、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剖析(一)夏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由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发展而来的,从夏代开始的中国奴隶国家是通过对旧的氏族机构的改造而产生的。
2010年第1期(总第120期)30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成效和基本经验朱海波1,郑保2(1.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省团校学生科,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共进行了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其成效主要体现在:政府管理理念发生重大变化,确立了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理念;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组织机构得到调整优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逐步理顺;政府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其基本经验是:审时度势,把握大局;认清性质,把握规律;明确定位,明晰目标;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理念;政府职能;政府组织机构[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466(2010)01-0060-04[收稿日期]2009-07-09[作者简介]朱海波(1970—),男,黑龙江依安人,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行政管理研究;郑保(1982—),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团校学生科干事,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来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30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方位、渐进式展开的。
梳理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每一次任务,都是由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以后提出来的,不是空穴来风。
反过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又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下面,我们通过回顾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走过的历史进程来总结一下其基本经验。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一)第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大调整1982年进行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时,我们在经济体制上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即经济性质仍然是计划经济的。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议,要求首先从国务院各部门进行机构改革。
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要谈“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我们得从一块饼说起,那就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就像一台经过不断调试的机器,不断地换零件,升级改造。
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拆解这台机器的“演变史”,看看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1. 两汉时期:地方行政的奠基两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已经开始显现。
汉朝初期,刘邦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确立了一个叫“郡县制”的东西。
这种制度就像是给地方配了一个“管家”,管家负责地方的大小事务,从财政到治安,从农业到商业,全都要一手抓。
简单来说,就是把地方分成了“郡”和“县”,郡下面再分县,这样一层层的制度安排,让能够更好地掌控地方。
而且,汉朝的地方官员都是由派来的,这样一来,地方就不会滋生太多乱七八糟的事儿。
1.1. 地方行政的职责这时候,地方官员的职责可是多得很。
不光要收税、办案,还得管理水利、修路建桥,甚至还有点类似现代的“行政服务”功能。
虽然这些官员的工作听起来繁琐复杂,但正是这些小事一桩桩,才让地方能够井井有条,避免了大规模的骚乱。
1.2. 行政制度的影响两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虽然还是很初步,但已经开始影响了后来的朝代。
因为它不仅让地方变得有序,还形成了一套可以复制的行政模式,这为后来的朝代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简单来说,汉朝就是那位开创者,后来的朝代都是站在它的肩膀上看世界的。
2.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的复杂化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这个时候,北方和南方的政治局势就像是两盘棋局,局面混乱,地方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安稳。
为了应对这种复杂的局面,各个朝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也开始了大调整。
比如,设立了更多的“节度使”职位,这些职位就像是地方的“超级经理”,负责管理更大范围的地方事务,确保政令畅通。
2.1. 地方分治这个时期的地方分治就像是把大蛋糕切成了更多的小块,每一块都有人负责。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更好地控制地方,但坏处就是管理成本增加了,和地方之间的协调也变得更加麻烦。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中国开始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尝试。
此时,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特点,如高度集权、行政权力过于集中等。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政府开始试点推行“厂长负责制”、“责任制”等改革措施,以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逐渐进入了全面推进的阶段。
199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确立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大幅度减少政府机构数量、简化政府职能、推行责任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等。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2003年,中国政府开始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此次改革主要集中在优化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建立了统一的行政许可制度,大幅度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和市民的负担。
第四阶段:2013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口号。
此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优化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清理废除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
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阶段:当前,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推进更高水平的行政体制改革。
这一阶段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等。
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1、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2、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和以法治国的理论。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的统治格局。
4、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
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汉武帝的大一统(国家高度的统一)措施: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重视选拔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决王国问题强化完善封建法制。
军事方面出兵匈奴;进军南越。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崇法。
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出现外戚专政。
东汉建立后,进一步加强皇权。
但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大小国家都奉行专制主义原则。
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日渐形成。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发展运作程式: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3)府兵制的改革完善等。
唐中叶以后,藩镇权限增大,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加之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落。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1.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那可是相当精彩啊!就说秦朝,弄出个三公九卿制,哎呀,那可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就好比盖房子,三公就是那大梁,九卿就是一根根柱子,撑起了秦朝的统治大厦。
2. 汉朝呢,搞了个中外朝制度,这就像是给权力分了个家,内朝就像自己家人,商量些核心的事儿,外朝就像外人,管些杂七杂八的,有意思吧!你想想,这是不是很巧妙?3.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呀,哇,那可真是厉害了!三省相互制约,就像三个好兄弟,互相监督又互相帮忙,六部就像六只手,各管一摊事儿,这多有条理啊!好比一个精密的仪器在运转。
4.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那可真是把权力分得细细的,二府就像两个大管家,三司就是管钱的小能手,这不就把事儿都管得妥妥当当的嘛,你说妙不妙?5. 元朝的中书省制,中书省权力可大了去了,就像一个老大,带着一群小弟干活,这局面是不是很特别?6.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这可是大变革啊!丞相没了,内阁来了,就好像原来有个大领导,现在换成了一群小参谋,但是作用也不小啊,这变化是不是挺神奇的?7. 清朝的军机处,那可真是高效的代表啊!就像一个快速反应部队,一有命令马上行动,多厉害呀!这演变过程,你能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8. 从秦朝到清朝,中央行政制度不断变化,这不就跟人成长一样吗?小时候一个样,长大了又一个样,不断适应着时代的需求,多有意思啊!9. 每一次的演变都是有原因的呀,就像人要进步就得改变,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这不是很值得研究吗?10.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就是这么丰富多彩,充满智慧和变化,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啊!结论: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智慧的过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制度设计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 喻匀[1]
作者机构: [1]《新视野》记者
出版物刊名: 新视野
页码: 40-42页
主题词: 政府机构改革;国家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
摘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应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周密组织,精心运作。
合理的机构设置是优化行政管理体制的组织基础。
深化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将加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使政府管理创新呈现出新的风貌。
为此,我刊就如何继续推进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问题,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唐铁汉研究员。
唐铁汉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完善公共行政体制战略研究》的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作者: 唐铁汉[1]
作者机构: [1]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出版物刊名: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15-19页
主题词: 改革开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点和经验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
3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到全局的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
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更深刻地认识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实现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战略目标。
学术随笔中国政体改革呈现出哪些特点房宁谈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成就,尤其是谈到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协调;有的说政治体制改革还没破题;有的说中国根本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只有经济体制改革。
那么,怎样看待中国政治发展的成就呢?我们有并正经历着政治体制改革。
一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了基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等一系列国家制度,这些制度建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坚持这些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我们有并正经历着政治体制改革。
1978年前后到1982年,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先行,它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启动的一个必要逻辑前提;1982年以后,政治体制改革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需要,政治体制随之不断地调整。
以问题推动制度完善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
二是那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呈现出哪些特点?我认为,最大特点就是以问题推动制度。
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变迁往往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政治制度本身就是在实践当中不断地通过解决一些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等等,逐渐地规—这是人类范化,成为一种制度或者法律的。
一种矛盾、一个事件、一个问题的解决,第一次是先例,第二次是惯例,第三次是制度——社会发展的规律。
针对问题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来讲更稳妥。
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增强民主与科学,我们做了很多具体的事,包括发展基层民主等。
而且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搞试点研究,经过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例如现在在四川的雅安、浙江的台州等地,就在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通过试点,用实践来检验制度是否有生命力,这对人民、对国家是负责任的做法。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全是实验的,而完全没有了一个总体的构想?当然不是。
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其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唐朝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中央集权体制。
唐朝创立初期,武则天和唐太宗通过一系列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地位。
唐太宗在位期间,推行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官吏任免、税收征收等重要事务进行严格掌控,使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巩固和加强。
其次,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加强了选官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唐太宗时期,制定了科举考试制度,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士人阶层有了进入官僚体系从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官僚机构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第三,唐朝创立了相对开放的政治制度,招纳外籍官员,吸纳儒家和佛教思想。
唐朝吸收了北方胡人的攀附政权的政策,招纳了一大批外籍官员,使朝廷政权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结构。
同时,唐太宗崇尚儒家思想,重视教育,使儒家学派的影响力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唐朝还积极接纳佛教思想,推崇“礼佛皇帝”制度,使佛教得以在唐朝时期蓬勃发展。
第四,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度,确保了行政机构的条理化和分工明确。
三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别负责机要、文书和机密事务。
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和户部,分别负责人事、礼仪、军事、刑罚、工程和财政等方面的事务。
这种制度使得各部门能够分工合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最后,唐朝在地方行政方面实行了州县制,使得地方政权有明确的组织结构。
唐朝创立的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构架至今仍在沿用。
通过设立州县,唐朝实现了对地方行政的有效管理,并且鼓励地方官员主动参与地方事务。
总的来说,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科举制度、开放政策、三省六部制度以及州县制。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和国家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当代世界2015.11 CONTEMPORARY WORLD2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五个特点了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取得的效果和未来走向,首先需要了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三十多年前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从那时起,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其进程。
总结三十多年走过的路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中国改革的突破始于农村,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取得突破。
三十多年前,从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而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所以中国对原来那种高度集中、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陈宝生/文第二,这种改革每隔一段时间设定一个目标,不断向前推进,呈渐进式发展,而不是突变;不是推翻原来的体制,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
第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顶层设计的特点。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最基层的农村开始。
在基层取得了经验后,经过试点加以总结,然后在全国进行推广。
而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则是每隔五年,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进行一次顶层设计,制定出总体方案,按照方案由上到下逐步推进。
第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服从于、服务于经济管理体制和其他领域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哪一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跟进到哪一步。
改革的目标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相适应。
最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依法推进的,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和推进,都是按照程序依法决策、依法进行。
一般的程序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一个五年期机构改革的建议,做出决定,然后由国务院提出改革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全国都按这个方案来执行。
在这个过程中,将成功的经验、有效的做法,以不断制定新的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变成国家意志和成熟的法律。
中国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6改革开放30周年专稿 [收稿日期]2008-10-13 [作者简介]唐铁汉,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特点唐铁汉(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
3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到全局的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
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更深刻地认识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实现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改革开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点和经验[中图分类号]D 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14(2008)06-0015-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的改革,党的十七大以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
回顾近30年的改革成就,可以用“一个基本判断”和“一个历史性转变”来概括。
所谓“一个基本判断”,即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所谓“一个历史性转变”,即基本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尽管改革还要继续深化,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尽管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还要经过一些时间,但是,从总体上说,体制转换、政府转型已经取得重要成果。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总的看,近30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逐渐明确,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日趋明显,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G D P 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7%以上;人均G D P 由200多美元增长到2600多美元,创造了世界经济中一个大国持续发展的奇迹。
这一巨大的变化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密不可分。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中央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对外经济联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经济正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特点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有六条基本的经验需要肯定。
一是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这就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着眼点,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加强和完善政府的DOI :10.14063/j .cn ki .1008-9314.2008.06.006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6改革开放30周年专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二是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要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既要吸纳国外行政改革中可以借鉴的东西,又不能照搬照套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而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三是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崇高使命。
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增强政府机构及国家体制的活力,提高行政效率,调动人民群众和基层的积极性。
因此,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处理好人民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又要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要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体制保障,使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基础发展相辅相成;经济基础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也要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扫除体制性的障碍。
同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着眼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而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紧密结合。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相衔接,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五是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实行上下联动。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牵涉方方面面,矛盾多,难度大,需要与其他改革整体推进、配套进行,因此必须有统一的领导,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光有中央的积极性,没有地方的积极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很难深入下去,也不能进行到底。
因此,要鼓励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要注意总结地方政府在改革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推广。
六是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必然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因此既要有长期的目标,又要措施得力,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同时,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触及深层次的矛盾,特别是涉及权力与利益的调整,具有复杂性,所以,要总揽全局,瞻前顾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哪些基本特点呢?我认为有七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因而具有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特点。
从总体上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贯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经济基础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体制也要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
二是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改革,因而具有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相适应的特点。
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政府组织结构、权力关系、职能职责与管理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只有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使政府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转变,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是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对传统行政体制的革命,而摆脱传统行政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不断深化的渐进性特点。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必然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
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需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惰性、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部门利益的刚性,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推进和深化。
四是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进行的改革,因而具有整体配套、协调推进的特点。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项改革配套进行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新时期,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继续深化经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6改革开放30周年专稿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都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必须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五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有中央的统一部署,又强调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因而又具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互动性特点。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广,矛盾多,难度大,涉及职责和权限的调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加强领导,认真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既要自上而下统一部署,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制定政策和措施;同时,又要形成上下互动,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
光有中央的积极性,没有地方的积极性,改革的部署和方案难以落实;而只有地方的积极性,没有中央的统一领导,改革就无法进行。
六是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杂性既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也来自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体制转换中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同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政府管理面临社会正义与经济效率之间关系的权衡、民主参与和效率导向的取舍,从而增加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七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而又具有中国特色与创新性特点。
二、深刻认识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基本国情出发,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政府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