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5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初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分析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冷战”相关材料的研习,初步学会归纳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之中,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造成了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从而认识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针对学生的普遍情况,本课又是世界史的内容,不容易掌握。
因此,在把基本线索整理清楚的前提下,突出重难点,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吃透本课。
【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这些历史事件的出现及彼此联系。
这三大措施是美国在冷战初期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而提出。
它们体现了美国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来其实现其全球霸权的意图。
把握住这些核心内容将有助于掌握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战改变国际的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美苏两大国由合作走向分裂,逐步形成了战后的两极格局。
在此政治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相对稳定,但两强相争,又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美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其他各种关系的发展,认清此格局的影响对于认识当时和今天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昔日的盟友”和“赫鲁晓夫和肯尼迪较量的漫画”,提问:为何从昔日的盟友为和平正义而战到后来却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学生: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讲授】一、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让学生看书找出两极格局的形成的原因。
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材分析两极世界的形成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序章。
二战末期,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奠定战后国际关系的框架,在此大框架中,以冷战为对抗形式、两极为对抗主体,出现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并存的国际关系新特点。
同时也应明晰,两极格局的对峙亦在大范围上确保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保证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长久和平。
本课作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第一课,承接了后期多极化趋势和区域集团等新型国际关系的出现,是学生理解本课知识体系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冷战是学生初中阶段即耳熟能详的史实,但对战后世界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和两极格局三者间的关系,缺乏准确、明晰的理解,教师应能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三者关系,以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形成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难点: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间关系;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双重影响。
五、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科技进步带来战后美苏两极综合国力的提升,争霸世界的野心给彼此国家利益的影响导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发生于对峙关系中的太空竞赛、科技竞赛等一切敌对活动,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
2.时空观念:从时间顺序建立冷战格局和两极格局形成经过;以美苏两极所扶持的代理人战争的空间分布,明确两极格局中,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国际关系特点。
3.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教学条件有限的前提下,课堂授课仅能以教材为教学载体,应引导学生在有限条件下,学会提取教材中“资料回放”“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有效信息,加强学生分析和解释史料的能力。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材整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冷战”的概念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三、美国的“冷战”政策
四、“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五、“冷战”的影响。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朝鲜的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重点难点】一、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二、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创设情境:简单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从结果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从盟友到对手运用课本材料,并适当补充战后美、苏实力增强的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①教师简单介绍美、英、苏等国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而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注意区分雅尔塔会议与雅尔塔体系,强调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补充战后美、苏实力增强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必要条件。
材料一:“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材料三: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战争中实际增长了50%以上,而整个欧洲(不包括苏联)却下降了25%。
到1953年绝大部分制造业从破坏中恢复过来后,整个欧洲所占比重也只有26%,而美国达44.7%。
——数据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③利用教材上的两段材料(富尔敦演说、斯大林的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初步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漫画探讨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分析从盟友到对手的历史背景。
材料展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是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分割世界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格局有整体的稳定性和局部的不稳定性,在学习中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可贵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1)特殊含义: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特别方式: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如拼凑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干涉他国内政等实践。
(3)特定时期:世界史上常用“冷战”时期这个概念来称述战后一段时期的历史。
2、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1)史论结合。
通过补充的三则材料(其一、乔治·凯南的“遏制政策”,其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其三、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初步感知冷战开始的过程。
(2)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119,分组完成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并选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合作的成果。
学生点评,老师总结。
★步骤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世界的形成影响)1、夯实基础,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基本的史实——“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欧洲:德国的分裂,亚洲: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通过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讲述古巴导弹危机的相关话题,如苏联是主动进驻古巴还是受邀进驻古巴?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全面封锁还是局部封锁?美苏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双方保持了多大程度的克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必修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对世界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学习本课,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二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走向,而且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形成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高尚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对世界国际关系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阅读归纳、讨论分析、观察感悟等学习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走向。
2、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教学构思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 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上述新课改理念,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情景导入-阅读思考-归纳分析、观察感悟-学以致用-课堂小结-质疑释疑-练习巩固等七个环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流程环节一:情景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堂构思1、本专题主要内容是二战后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开展演变,涉及到的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铁幕、杜鲁门主义、马歇尔方案、冷战、多极化趋势等概念性强,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教材的整合,利用丰富的材料,将概念和知识点具体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既注重学生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也注重学生对重难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课前提前设计活动单即导学案,将本课的根本教学设计和主要内容呈献给学生,学生课前依据预习课本完成活动单上的一些根本内容,了解根底知识;上课依据活动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夯实根底知识和突破重难点;最后完成课堂学习效果检测。
二、教学方法1、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采取学习小组合作、学生自学、互学、助学的方式,通过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加分评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引领、指导。
三、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开展的影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是本专题第一节课,所以本课开篇伊始需要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概念,认识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构建本专题知识结构,形成相关的时空观念,为下几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开展的状况。
四、教学目标设计1、唯物史观的培养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开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的培养:通过构建本专题知识框架,梳理冷战、古巴导弹危机等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等,能够将史事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准确理解史事,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
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
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3)、掌握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突出重点方法:通过提供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突破难点方法:适度对教材进行取舍,突出重点讲。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多媒体:打出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句话)提问: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师:战后美、苏两国的对峙争霸,使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提问:什么叫“冷战”?讲授新课:一、美国的“冷战”政策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了解有关冷战的背景(多媒体播放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图片)提问: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了哪些问题?过渡: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框架。
从此后开始,美苏两国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争霸活动。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程标准:1、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2、简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016江苏考试说明:1、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 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单元知识体系:提示:围绕战后政治格局为何“变”?如何“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合作探究探究一:冷战起源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
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
——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关于冷战起源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
探究二:“冷战”的影响(1)古巴导弹危机的化解为我们现在解决危机冲突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2)结合以上图片分析冷战有哪些影响?探究三: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材料一欧洲合众国是欧洲人对历史向他们发出的挑战所能作出的唯一回答。
建立欧洲联邦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呼唤和回答,这种呼唤要求欧洲各国人民变成一个单一的欧洲人民。
——[意]斯皮内利《欧洲联邦主义者宣言》(1957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皮内利呼唤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历史背景。
西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怎样回答这一呼唤的?材料二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政治上国家主权,文化上对本民族国家的认同,都受到不断的侵蚀,这使得相当多的民众思想跟不上一体化的步伐。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第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习目标】.掌握“一国两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践,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理解“一国两制”得以实践的原因及意义【自主学习】一、美苏“冷战”()历史背景①二战后期建立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③美苏两国在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④年的“铁幕”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含义()表现[概念辨析]杜鲁门主义()年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其实质是公开干涉别国内政。
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欧洲:德国的分裂()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随着“”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和。
.亚洲()朝鲜分裂:美、苏两国分区占领朝鲜半岛使得朝鲜半岛分裂为和人民共和国。
()朝鲜战争: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越南战争: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年美军撤出越南。
.美洲:古巴导弹危机()年,苏联准备在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美国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
战争一触即发。
()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影响: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避免了新的的爆发。
细节点拨:“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全方位对抗,并不是没有战争,相反,局部热战同样是“冷战”局势的体现。
【合作探究】[知识点整合·全方位、多角度看问]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阴影的国际关系:主题.如何认识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区别和联系?联系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认识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相互联,手段各具特色,作为全球战略的政策,贯穿到“冷战”结束主题。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内部的民主改革,华沙条约组织,经互会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正确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重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
难点:冷战与雅尔塔体制形成与评价。
课前自主学习
一、雅尔塔体系
1.含义:。
2.影响:。
二、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2.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对比:和衰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2)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和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1946年,丘吉尔的“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3.美国的表现
(1)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纲领后来被称为.
(2)为了帮助西欧,以西欧,美国开始实施对欧洲的,即马歇尔计划.
(3)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了《》,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反对和的军事政治集团。
4.苏联的对策
(1)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
(2)1949年,苏、保等国成立。
(3) 年,苏、波、阿、保等国签署《》,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5.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德国分裂为和。
朝鲜分裂为和。
(2)局部战争:年,朝鲜战争爆发。
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3)美苏军备竞赛加剧,国际局势紧张:1962年,发生了。
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煳巨大贡献。
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知识归纳
1.美国“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
(1)二战后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的框架。
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
②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2)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3)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4)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5)1946年3月,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
(6)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对比。
2.“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就是所谓的“冷战”。
3.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典例剖析【例l】“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 )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
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变式题1】“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
C.组织“北大西洋联盟”,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
D.在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武力
知识点二美苏“冷战”
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知识归纳
1.冷战政策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2)马歇尔计划: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援助计划,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3)支持东欧国家的反共势力,企图在东欧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4)组建对付苏联和东欧的军事集团——北约。
①1949年春,美、加、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规定进行集体防御。
②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两极格局的形成
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5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从此,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的局面出现。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典例【例2】“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A.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
知识点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柏林墙的建成
原因:雅尔塔体系确定了美苏在德国东西部的势力范围;美国的“冷战”政策加剧了其分裂进程;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
分裂: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由水泥墙、钢丝网和嘹望塔组成的封锁线,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睫!卫墙。
该墙就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2.朝鲜半岛分裂
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
1948年8月,在美国支持下,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
同年9月,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
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
起因:1962年7月,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中程导弹基地,以改善其在美苏核均势中的不利地位,结果被美国发现。
经过:10月,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戒备状态。
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
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典例剖析【例3】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B.双方互有攻守
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军事优势迫使美国让步
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