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

阵发性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失衡有关。正确的诊断和防治是保

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介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指南。

一、诊断标准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儿童的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儿童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夜间症状加重,呼吸音减弱等。肺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肺活量、峰流速、肺活量百分

比等指标来评估儿童的肺功能。根据国际儿童哮喘管理指南,儿童支气管

哮喘的诊断主要满足以下标准:

1.存在频繁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2.有可逆性的气道梗阻;

3.排除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有相关的家族史。

二、防止发作的措施

1.避免诱发因素:家长应引导儿童注意避免与诱发因素接触,如烟雾、霉菌、花粉等。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室内湿度过高和灰尘的积聚。

2.规律作息: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调整

睡眠时间,增加户外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和

增强免疫力。

3.药物治疗: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可以使用吸入型β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

激素、抗过敏药物等,以控制症状和阻止发作的发生。

4.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家长应及时记录儿童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以便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同时,建立

个人健康档案有助于掌握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定期随访: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关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儿童和家长对疾病的

认识和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

三、紧急处理

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间,家长和儿童应保持镇静,迅速采取以下

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儿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势,帮助其呼吸道畅通。可以采用背部轻拍、积蓄式呼气等方法,帮助其排出堵塞的痰液。

2.使用急救药物: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家长应迅速使用吸入型

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药物,以迅速扩张气道,缓解呼吸困难。

3.紧急就医:如果儿童的症状无法缓解,或者症状加重,家长应迅速

将其送往医院就诊,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抢救。

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家庭应定期清洁室内,保持通风良好,

避免烟雾、空气污染和过敏原的接触。

2.科学喂养:婴幼儿期应尽早母乳喂养,并注意避免过早引入过敏原食物。儿童期应保持均衡的饮食,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

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加体力和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避免感染:尽量避免和病人接触,注意勤洗手,注意居室的卫生。

总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家长应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积极预防和控制相关的诱发因素,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版)_2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3年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XXX会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蔼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详细表现形式和严峻程度具有随时光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因为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哮喘的诊断思路及其详细检测办法也有所差异。 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 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哮喘和非哮喘性疾病。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1)诱因多样性: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裸露、强烈运动、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诱因;(2)反复发作性:当碰到诱因时骤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3)时光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4)时节性:常在秋冬时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5)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显然的缓解期。熟悉这些特征,有利于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

疾病家族史,增强哮喘诊断的可能性。 3.哮喘患儿最常见异样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样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因为气道堵塞严峻,呼吸音可显然削弱,哮鸣音反而削弱甚至消逝(“缄默肺”),此时通常存在XXX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4.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显然的特征,即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和蔼道反应性增强,前者主要表现在肺功能变化幅度超过正常人群,不同患儿的肺功能变异度很大,同一患儿的肺功能随时光变化亦不同。如患儿肺功能检查浮现以上特点,结合病史,可帮助明确诊断。 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 喘息是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可能会发生反复喘息。目前学龄前儿童喘息主要有以下两种表型分类办法。 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1)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 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彻低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 (2)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 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互相转化。 按病程演化趋势分为:(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 吸烟者,主要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肺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逝。(2)早期 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

儿童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 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IN CHILDREN 供医护人员使用的指南袖珍本 2002年修订 依据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的工作报告 BASED ON THE WORKSHOP REPORT: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REVISED(200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与教育中心译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国立卫生研究院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执行委员会(2002)传播委员会(2002) Tim Clark, M.D., U.K., Chair Martyn R. Partridge, M.D., U.K., Chair William Busse, M.D., U.S.A. Gabriel Anabwani, M.D., Botswana

Jean Bousquet, M.D., Ph.D., France Richard Beasley, M.D., New Zealand Stephen T, Holgate, M.D., DSc., U.K. Hisbello Campos, M.D., Brazil Claude Lenfant, M.D., U.S.A. Y uzhi Chen, M.D., China Paul O’Byme, M.D., Canada Frode Gallefoss, M.D., Norway Ken Ohta, M.D., Japan Michiko Haida, M.D., Japan Martyn R. Partridge, M.D., U.K Javaid A. Khan, M.D., Pakistan Soren Pedersen, M.D., Denmark. Ron Neville, M.D., U.K. Albert L. Sheffer, M.D., U.S.A. Albert L. Sheffer, M.D., U.S.A. Raj Singh,M.D., India Raj Singh, M.D., India Wan Cheng Tan, M.D., Singapore Jeyaindaran Sinnadurai, M.D., Malaysia Wan Cheng Tan, M.D., Singapore Ran Tomlins, M.D., Australia Onno van Schayck, M.D., Netherlands Heather Zar, M.D., South Africa 再版依据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NHLBI/WHO)的工作报告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1995年1月第一次发行 NIH 出版号02-3659 2002年的工作报告可在以下网址浏览:https://www.doczj.com/doc/2619390944.html, 翻译:沙莉刘传合赵京马煜

指南解读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用药

指南解读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用药 对儿童哮喘的治疗,国内外有很多指南可供临床医生参考,以全球哮喘创议(GINA)最具影响力。目前,在我国儿科医生通常遵循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此指南于2008年制定,沿用至今。此外,尚有申昆玲等儿科专家于2014年制定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用于指导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的正确应用。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这一分级有利于正确评估患者病情,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分为轻度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四类,这一分级主要用于初次诊断和既往未获规范治疗的患儿,作为制定初始治疗方案的依据。在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根据对哮喘管理的临床效果,分为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治疗哮喘的药物总体上分为两大类: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气道痉挛,减少气道炎症,迅速控制病情,因此其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茶碱等。

•吸入型短效SABA: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作为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首选药物,适用于所有年龄的患儿。 • •糖皮质激素:对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国内外指南推荐意见有所不同。2015年GINA指南指出,在家庭初始治疗是,无论高剂量吸入型激素或给予全身激素,必须确保药物能够合理使用,且需观察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我国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指出,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重症哮喘发作的首选药物,有研究表明在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用量。而对于非重症的急性发作,大剂量ICS对儿童哮喘发作的治疗也有帮助,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次,每6-8小时1次。 •抗白三烯药物:不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救治。 •吸入抗胆碱能药物:起效慢,2015年GINA指南明确指出,在哮喘急性发作时,适用于单独吸入型SABA治疗效果不佳或缓解后病情反复的患者。 •茶碱:由于治疗窗较窄,副作用较大,哮喘急性发作时,不作为首选用药。

支气管哮喘最新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最新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最新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最新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 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 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 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 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一)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 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1];(3)最大呼气流量(PEF )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 ≥20%。 5、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 )、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 )和缓解期。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 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三)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应分为三个部分。

2023年哮喘防治指南

2023年哮喘防治指南 简介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哮喘。2023年哮喘防治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最新的防治指导,以帮助管理和控制哮喘病情,提高生 活质量。 哮喘的定义和症状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气道过敏、 气道痉挛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强。哮喘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和气短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在夜间和清晨加重,严重时 可导致生命威胁。 哮喘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1. 遗传因素:哮喘有家族聚集的趋势,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哮喘,个体的患病风险会增加。因此,有家族史的人需加强自我防护,尽量避免与哮喘触发因素接触。 2.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室内有害气体和二手烟等环境因素是 引起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污染区域居住的人应减少户外 活动时间,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过敏原:常见的哮喘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家居宠物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居住环境,避免与过敏原接触等。 哮喘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1.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怀疑患有哮喘的人,应及早就医进行 确诊和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次数。 2. 药物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治疗包括舒利迭、布地奈德、激 素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需在医生的 指导下使用。 3.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通过放松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气道,减 轻哮喘症状。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沙丁胺醇、孟鲁司特等。 4. 防止诱因:哮喘患者需注意并避免接触诱发症状的物质,如 过敏原、冷空气、剧烈锻炼等。

哮喘的自我管理和注意事项 1. 研究病情监测:哮喘患者应研究监测自身病情,掌握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及时发现异常并向医生报告。 2. 使用哮喘控制器:哮喘控制器是哮喘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可通过记录症状、用药情况等数据,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3. 预防感染:哮喘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定期接种疫苗,注意预防感染。 结论 2023年哮喘防治指南提供了针对哮喘预防和治疗的最新指导,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哮喘病情。通过合理使用药物和积极预防,患者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掌握病情监测和预防感染的方法。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最新版)详解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年修订) 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喘息在学龄前儿童是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可将5岁以下儿童喘息分成3种临床表型:(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喘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症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3)迟发性喘息/哮喘:这些儿童有典型的特应症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但是应该注意,第1、2种类型的儿童喘息只能通过回顾性分析才能做出鉴别。儿童喘息的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引言 中国哮喘防治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权威的哮喘防治建议,促进对哮喘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持续管理。本文档为2023修订版第三版,继续遵循简化策略,不涉及法律复杂事项,提供短小精悍的内容。 诊断 1.哮喘诊断应基于病史、症状和肺功能测试。病史应包括哮喘特征性症状、家族史和过敏史。 2.症状评估应根据日常活动受限程度、夜间症状、急性发作等进行。 3.肺功能测试应包括肺活量和峰流速的测定,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 分级与治疗 1.根据哮喘控制水平进行治疗分级:间断型、轻度持续型、中度持续型和重度持续型。每个分级对应相应的治疗方案。

2.治疗目标为达到哮喘症状控制和肺功能恢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哮喘自我管理计划,进行合理的日常生活和环境调控。 患者教育和持续管理 1.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教育,包括哮喘知识普及、用药指导和哮喘自我管理的培训。 2.患者应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3.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群体的哮喘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急性发作和治疗 1.急性哮喘发作的识别标志包括呼气性喘鸣、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 2.紧急治疗包括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快速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口服或静脉药物。 3.紧急治疗后应及时转归到常规治疗,并进行长期控制和持续管理。

综述和总结 本文档为2023修订版第三版的中国哮喘防治指南,主要涵盖 了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强调了患者教育和持续管理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应根据指南提供精准、规范的医疗服务,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和有效管理哮喘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注意:以上内容为总结,具体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请参考正式 的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于治疗期间时,应根据症状控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见表2. 3.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当患者出现急性 发作期时,应根据症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见表3. 三、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治疗原则: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1.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 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 2.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根据病 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见表4. 3.教育和管理方案: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自我管理、追踪随访等。见表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 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包括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除此之外,还需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最大呼气流量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符合诊断标准者可 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治疗原则是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最全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最全版)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3、2008和2016年三次修订了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作为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是在我国既往哮喘防治指南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由我国哮喘学组数十位专家集体讨论而重新修订。本指南旨在为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水平,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哮喘的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根据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Study]结果显示,采用标准哮喘问卷(哮喘定义为受调查者自报曾被医生诊断为哮喘,或调查前12个月有喘息症状)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达 3.58亿,患病率较1990年增加了12.6%。亚洲的成人哮喘患病率为0.7%~11.9%(平均不超过5%),近年来哮喘平均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在中国,由于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以及对哮喘的定义差异,不同的调查得出的结果差异较大。例如,2010—2011年在我国7个行政区8个省市进行的“全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China Asthma and Risk factors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study,CARE研究),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共调查了164 215名14岁以上人群。哮喘的诊断是基于病史、完整的医疗记录,包括过去的1年中有哮喘症状或哮喘药物治疗历史。不典型或通过筛查问卷提示为疑似诊断者,由流调负责单位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峰流速变异率测定,并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和(或)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明确诊断。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上人群医生诊断的哮喘患病率为1.24%,新诊断的哮喘患者占26%。吸烟、非母乳喂养、肥胖、宠物饲养、一级亲属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症以及本人患有过敏性鼻炎、湿疹均为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国内最新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指导意见。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2年)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指南"是在我国2022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22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

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重点内容(全文)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重点内容(全文)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哮喘的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 1.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 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或抗炎治疗4周后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 (除外呼吸道感染)。(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至少连续7d 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总天数7)>10%,或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 值+最低PEF)×1/2]×100%}>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 气促、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2023儿童呼吸道疾病防治指南

2023儿童呼吸道疾病防治指南 摘要 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关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指南。通过了解呼吸道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儿童患病率,保障儿童的健康。 1. 引言 儿童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儿童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感冒、哮喘、肺炎等。这些疾病对儿童健康和成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应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2. 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病因 2.1 病毒感染:病毒是引起大多数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2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吸烟和室内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儿童呼吸道健康有不良影响。 2.3 遗传因素:某些儿童呼吸道疾病,如哮喘,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3. 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 3.1 预防感染:加强儿童个人卫生惯教育,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3.2 空气清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源,定期通风。 3.3 注重营养:合理膳食,增强儿童体质抵抗力,注意维生素摄入。 3.4 避免过敏原:减少儿童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如尘螨、花粉等。 3.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呼吸道问题。 4. 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 4.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治疗呼吸道感染。 4.2 物理疗法:如雾化、理疗等,对于改善儿童呼吸道症状有一定帮助。 4.3 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惯,注意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自我管理。 5. 总结

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减少儿童患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对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仍需继续加强,以更好地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要点汇总

280.《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要点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哮喘的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

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或抗炎治疗4周后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除外呼吸道感染)。(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至少连续7d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总天数7)10%,或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1/2]×100%}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 气促、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2.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 3.隐匿性哮喘: (三)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控制期。(四)分级 1.严重程度的分级: 2.急性发作时的分级(表2): 四、哮喘的评估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2016 年版)》要点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 (一)哮喘的患病率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 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 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 (一)诊断标准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三)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四)分级 1.严重程度的分级: 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 重度持续4 级。 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