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1)硬币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

(2) 硬币周长的测量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在硬币边缘做一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②用棉线在硬币上绕一周,用直尺量出棉线的长度;

③用直尺和三角尺量出硬币直径,算出周长。

(3)一页纸的厚度的测量方法:用直尺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

(4)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

2、用刻度尺测出自己一只脚的长度L ,则自己的身高为7L

3、因为1天等于24小时,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所以1天等于86400秒(1天=60秒×60×24=86400秒)

4、利用累积法,测量多个周期的总时间求平均值可以测得更准确。调整摆长可以做出周期为1s 的摆长。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放在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

2、B 解析:向船尾跑去了,就是离船越来越远了,以船为参照物。

3、若以电视机为参照物,则可近似认为运动员和屏幕之间相对静止;但实际上我们根据经验,会很自然地选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以电视机中的观众、跑道为参照物,就会感觉运动员是运动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能。解析:这样就是说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时间越长物体运动越慢。

2、用手表测出通过1km 所用的时间,再用速度公式v=t s 求出速度。

3、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v 1=s m 650≈8.33m/s

小明在后50m 的平均速度 v 2=s m 750≈7.14m/s

小明在100m 的平均速度v=s m 13100≈7.69m/s

4、(1)v=t s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05.268917.41318=

(2)

小时

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68

.276/36.26523.2617253.140622

11

=====t s t s v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52.25615.1295333===t s v

列车在济南至南京段最快,在南京至上海段最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刻度尺停表v=s/t

2、(1)停表开与停的时间和小车运动和停止的时间有误差。

(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时有误差。

3、已知跑道长,根据步行、竞走、长跑时的圈数,计算出各自路程s,用停表分别测出步行、竞走、长跑时运动这些圈数所用的时间t,根据公式v=s/t求出。

4、用卷尺测出你一步的长度L,然后测出你家到学校共有多少步n,就可以估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s=nL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用鼓槌敲击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发出声音。

2、(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越高,声音速度越大;

(2)在同种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击声。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如果铁管的长度足够长则能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铁管中传来的,一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4、在室内讲话,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与回声,使声音更响亮。

5、255m 解法一设声音在1.5s内传播的距离为s,s=vt=340m/s×1.5s=510m,因为声音从井口传到井底,又返回人耳,故传播的距离为井深的两倍,故井深h=s/2=510m/2=225m.

解法二:1.5s为声音从井口传至井底,又返回人耳的时间,故单程时间为t1=t/2=1.5s/2=0.75s,故井深s=vt=340m/s×0.75s=225m.

第2节声音的特性

4、例如:笛子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堵住不同的孔,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可以改变音调,用力吹可以增大响度。

5、频率是250Hz,人类能听到。因为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6、“女高音”“男低音”的“高”“低”是指音调;“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的“高”“低”是指响度。

7、(1)此题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亲自动手,能“演奏”出不同的音调就认为成功。

(2)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5)声的利用

1、(1)利用声传递信息;

(2)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3)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4)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2、3000m

解析: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v=1500m/s,由于4s为一个来回的时间,故从发出到海底的时间为t=4/2s=2s,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

3、提示:以“声音的利用”为关键词上网查询,将“声的利用”信息记录下来即可。

5、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提示:先写出校园和家园周围有哪些噪声,再找出控制的措施,然后找同学交流。

2、(1)(3)是合理的外界有噪声时,老师声音再大点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树木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故(1)(3)是有效的、合理的;(2)有效,但不合理,学生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4)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检测装置。

3、安静环境里,成年人脉搏一般为每分钟60~75次;噪声环境下,情绪激动,血压上升,脉搏会加快,但一般不会改变很多,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4、提示:(1)人与人之间无法用语言交流。(2)听不到乐器伴奏声和歌唱家歌唱声。(3)无法判断自然界能够发声的物体。

第二章物态变化

第3节温度

1、甲:7.5 0C 乙:90C 丙:18.50C 丁:-40C

2、提示:分别在晴天和阴天,读出挂在教室中寒暑表在第一节课前、第二节课前、第三节课前…的温度和这时的时间填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在温度——时间图像中描述点、连线,通过比较两条曲线找出这两种天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3、能。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

4、双金属片温度计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焊接在一起,利用其随温度变化产生不同形变的特性感应温度,并能自动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的仪器。原理草图如右图。(图略)

第2节熔化和凝固

4、例如:给鲜鱼保鲜时在鱼的上面放冰块,冰熔化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冬天向菜地窖里放上几桶水,水凝固放热,使菜窖温度不会降得很低。;北方初春融雪的日子,天气寒冷;沥青刚涂完是,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放出热量,这种热量足以将汽车轮胎炸破,而且需要散发很长时间才能够行车。

5、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带来固态吸热多长时间开始熔化,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成液体的时间模糊等问题。

6、根据图像看出从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物质只能吸热,温度不变,说明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o C,整个熔化过程持续了约15min .

7、提出问题:加入酒精后,水为什么在0o C以下还没有结冰?

猜想: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2节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盆中水,纱布罩上的水蒸发吸热,使篮子附近温度降低,饭、菜就不会变质,放在风口的目的加快蒸发。

第3节不能擦干,因为从冰箱取出的铁块温度很低,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铁块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扶着在铁块上。

第4节“坎儿井”由于在地面以下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并且地表的空气流动对其影响也很小,而且地面以下温度也比地表低,所以大大减少了水的蒸发。

第4节升华和凝华

1、樟脑丸变小的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跑到空气中去了。

2、冻肉出冷库后,可见到上面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所致,即质量增加,所以比进库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