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5-8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7.75 MB
- 文档页数:108
第5章教育供给与需求
5.1复习笔记
一、教育与劳动力供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
1.劳动力
(1)定义
劳动力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劳动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能够转换为社会产品,增加社会财富。
(2)特点
马克思揭示了劳动力的三个特点。
①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它不能与活的人体相分离,每一个生存着的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经验积累;
②劳动力包括人的体力和人的智力;
③劳动力只有在劳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2.劳动力资源
(1)定义
劳动力资源又称人力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是指它所拥有的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
(2)内涵和外延
①内涵
劳动力资源是指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②外延
劳动力资源的外延包括现实的劳动力资源和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潜在的和现实的劳动力资源共同构成一国劳动力资源的总和。
a.现实的劳动力资源
现实的劳动力资源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有工作能力和意愿并积极谋职任职者,以及劳动适龄人口(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之外的实际工作者。
b.潜在的劳动力资源
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有工作能力与意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参加工作的人口。
(二)劳动力需求
1.定义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劳动力的数量。
2.要素
(1)以购买欲望为前提;
(2)以支付能力为保证。
3.劳动力需求量与劳动力的价格的关系
劳动力需求量与劳动力的价格成反比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劳动力价格工资上涨时,需求量减少;当劳动力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4.边际收益率理论
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1)核心
边际收益率理论的核心,是将某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收入和它的边际成本作比较。
(2)边际成本
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是指追加使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所需要追加的成本。
(3)边际收入
劳动力的边际收入是指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所带来的追加收入。
(4)规律
当边际收益率为正时,即使劳动力价格提高,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增加。
5.影响劳动力总需求的因素
从宏观上看,劳动力总需求受制于多种因素,仅仅用边际收益率理论来解释是不够的,还应当从以下几种因素来综合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的生产总量大,劳动力的需求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的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需求少。
(2)产业结构
一国的产业结构决定着劳动力的需求结构。
①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决定着对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及其不同熟练程度的需求比例;
②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内部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决定着各类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及其比例。
(3)技术水平
①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使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产生了“机器排挤工人”现象,降低了对低层次劳动力需求。
②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广泛应用导致一些新行业不断兴起,一些传统行业逐渐衰落,出现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但从长期来看,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扩大劳动力需求。
(4)其他影响因素
社会人口增长、人口年龄构成及其变动趋势,消费水平变化,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变化等影响社会劳动力的长期需求。
国际局势、国内政治状况、公众舆论,以及劳资政策等影响劳动力的短期需求。
(三)劳动力供给
1.定义
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劳动力数量。
2.内在规定性
(1)供给的愿望;
(2)供给的能力。
3.构成要素
(1)劳动力数量
劳动数量包括正在从业的人员、正在谋取职业的人员和潜在劳动力中准备进入劳动市场的人员,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等。
(2)工作时数
工作时数是指工作日和工作周的多少。
(3)劳动效率
劳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量。
4.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价格
如图5-1所示,图中,у轴表示劳动力价格,x轴表示劳动力供给量,随着工资从W0
上升至W1,劳动力供给量逐渐增加,但此后进一步增加工资造成劳动力供给量下降。这表明,劳动力价格并不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唯一因素。
图5-1劳动力供给曲线图
5.影响劳动力总供给的因素
从宏观上看,影响劳动力总供给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
①人口总量过少,可能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总量过多,可能造成劳动力供给过剩;
②适龄劳动人口越多,劳动力供给就越多。
(2)人力的流动
人力的流动包括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流动两种类型。由于国家、地区之间生活水平与工资报酬的差别,人才必然大量地流动,结果是流入地的劳动力供给增加,流出地的劳动力供给减少。
(3)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某类劳动力中具有工作能力与意愿、实际就业和积极谋求就业的人数与该劳动力总人数的百分比。劳动力参与率越高,劳动力供给越多。
(4)在校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
①在一国劳动力人口既定的情况下,在校生人数越多,现实的劳动力供给就越少;
②毕业生人数和类别不仅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数量,还影响到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结构。
(四)教育与劳动力供求的关系
对劳动力供求矛盾的调节,可采用经济、计划、行政、法律、教育等各种手段。其中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对于调节劳动力供求矛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教育,有助于形成劳动力的合理供给
(1)根据劳动力供给的质量水平,劳动力分为高层、中层和低层。这三个层次劳动力的合理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及其结构。
(2)现代教育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每个部分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劳动者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专门职能和专业技能训练,使他们获得某种专门知识技能并成为某一层次的劳动力。
2.大力发展教育,有助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种类劳动力的需求
(1)劳动力需求的职业特定性很强,必须要有相应种类的劳动力供给才能满足;
(2)教育能够根据经济对劳动力规格的不同需求,培养出相应种类的劳动力。
3.大力发展教育,有助于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供求平衡
(1)目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特征是以高劳动技能、高熟练劳动程度为主的智力型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
(2)大力发展教育,有助于劳动力自由和合理地流动,合理分配社会劳动。
4.大力发展教育,有助于缓解劳动力供求的矛盾
(1)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从而造成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加剧;
(2)教育是使失业劳动者获得再训练以便重新获得就业机会和缓和劳动力供求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