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研究对象是企业,以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为研究重点,也包括一些非盈利组织的经济活动研究企业的行为。任务就是做出决策选出最优方案。

2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管理经济学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两者都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

区别:1)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学科,研究抽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是应用学科,研究现实的企业。2)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唯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企业的目标氛围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3)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所处的环境的所有信息都是已知,管理经济学则认为企业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

3管理经济学有那些理论支柱,他们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有: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原理、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原理和货币的时间价值。

意义在于: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

4简述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高于其他用途价值,本用途的资源配置最优,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用于其它用途会更好,所以经济利润是自愿优化配置的指示器,他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

5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社会优化配置的标志是: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及供求平衡。价格上涨能刺激生产,抑制需求;价格下跌能抑制生产刺激需求。此时,人们对各商品的有效需求都能的到满足,又没有造成生产能力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

6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实际生活中,市场机制失灵原因有:垄断因素的存在,外溢效应的存在,公共物品的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收入分配的不公。

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它反映的是需求量和价格这一单一因素之间的关系;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他反应的

是需求量和他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

8简述分析和估计企业需求对企业的意义

高需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没有这个

前提,企业的管理就是徒劳,企业需求的

估计是一切计划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9认为提高价格就能增加销售收入的想法

正确吗,为什么

错误,在加个弹性小于1时,提价能增加

销售收入,在加个弹性大于1的时候,提

价会降低销售收入,在价格弹性等于1的

时候,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销售收入。销售

收入等于产品价格乘以产品数量,所以销

售收入除了受价格影响还受销售量的影

响,提价会降低产品的需求量,也就降低

其销售量,所以两种影响的共同作用,所

以提价不一定能提高销售量。

10简述收入弹性对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发

展速度的意义

其是重要因素,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

需求量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其发展

速度就因快一些,收入弹性小的行业,由

于需求量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其

发展速度应当慢一些。

11企业如何来利用收入弹性来选择经营何

种产品

企业可以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和国家所在

地区经济情况来决定经营何种商品。如果

国家或企业所在地区经济高涨,那么经济

收入弹性大的商品有利,因为这种商品的

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如果国家或所在地区

的经济不振,那么经济收入弹性小的商品

更有利,因为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受经济不

振的影响小。

12简述价格弹性的个不同情况下,产品价

格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在加个弹性小于1的时候,产品价格和销

售收入变化的方向一致,在价格弹性大于

1的时候,产品价格和销售收入变化方向

相反,等于1时,不影响销售收入。

13简述交叉价格弹性在经济学中的意义

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种

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说此商品需

求量对彼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

弹性可以作为行业分类的参考,有利于企

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对企业来说,如

果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产品的交叉弹性小

于零,表明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产品是

互补品,它们可以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

道路。如果这个企业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

产品的交叉弹性大于零,表明这两种商品

是替代品,这两个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

争,该企业要警惕别的企业抢占它的市场

份额

14简述访问法和实验法的特点

访问法成本相对较低、使用方便,能当面

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和看法,然而收到被调

查者的个人影响较大。

实验法以一种特定的环境为实验市场,具

有较大的客观性,获得的资源丰富,但是

收到某些变化的影响较大。

15试述总收入、边际收入和平均收入之间

的关系

总收入即销售收入,等于销售量乘以价

格。

边际收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

加一个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

平均收入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平均收

入等于价格。

平均收入和总收入的关系:当弹性需求

(价格弹性大于1),降价能增加总收

入,价格弹性小于1时,降价会减少收

入,当价格为零时收入也为零。

边际收入与总收入的关系:边际收入等于

总收入的增量与产量增量的比值,所以它

是总收入曲线的斜率,边际收入大于零

时,增加产量能增加总收入,边际收入小

于零时,增加产量会减少总收入,边际收

入等于零时,总收入最大。

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的关系:MR=P(1-

1/|Ep|),其中EP是产品的价格弹性,由

此可见,当价格弹性无穷大时,边际收入

等于平均收入p,当价格弹性取其他任何

值的时候,边际收入都小于p,价格弹性

绝对值大于1时,边际收入为正,价格弹

性绝对值小于1边际收入为负,价格弹性

绝对值等于1时,边际收入为零。

16简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

的关系

1.投入要素为某只是,其边际产量等于总

产量曲线在该点处的斜率,或用公式表达

为:MP L=dTP/dL.边际产量大于零,则总产

量递增,边际产量小于零,则总产量递

减,边际产量等于零,则总产量去的最大

值。

2投入要素投入量为某个值时,平均总产量

等于总产量曲线上对应值的点与原点连线

的斜率.

3.边际产量的变动比平均产量变动要快.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

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

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边

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平均

产量为最大值。

17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什么时候为最优

投入量,为什么,

当某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该投

入要素的价格时(MRP=P),可变投入要素

的投入量为最优投入量。

因为:如果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小于他带

来的边际产量收入,那么增加这种投入要

素带来的收入增量会大于花费在该投入要

素上的支出,所以能增加净收入。

如果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大于他带来的边

际产量收入,那么增加这种投入要素带来

的收入量会小于花费在该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所以应该减少投入量的投入。

当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该投入要素的价格时,投入要素不能增加,也不应该减少,所以为最优投入量。

18简述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原理为: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结合产生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元所增加的产量都互相相等的时候,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

19规模收益问题主要探讨的是什么

规模效益探讨的问题是: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样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

20为什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减原理不矛盾

因为:边际收入递减规律所探讨的问题是固定投入要素已经确定下来,只增加可变投入要素所能带来的收益,收益递减的原因在于增加的投入要素只能越来越少的固定投入要素相结合。

而规模收益递减原理讨论的是: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相同的比例增加,能带来收益上的什么变化。规模的扩大可以使分工更细,实行专业化生产,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便于实行联合华和多种经营;便于实行大量销售和大量采购等。

两者所研究的问题不同,所以并不矛盾。21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可以分为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促使规模收益不变的因素和促使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

首先,如果原生产规模小,增加生产规模,会使规模收益递增,主要因素是:1)工人可以专业化。在小企业中,一个工人可能要做好几种作业。在大企业中,工人可以分工更细,实行专业化,这样有利于工人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使用专业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小企业因为产量小,只能采用设备。大企业实行大量生产,有利于采用专业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

3)其他因素诸如大规模生产有利于实行联合华和多种经营,便于实行大量销售和大量采购从而节省购销费用。

其次,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上述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会逐渐失去作用,所以工厂通常会有一个最有规模,当企业处于最有规模时,规模收益基本处于不变的阶段。

最后,规模收益最终要进入递减阶段。导致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企业规模越大,对企业各个方面业务进行协调的难度也会越大,就促使规模收益递减。22某企业生产A/B,价格分别为p a p b,多

生产A,就会导致B的产量下降ΔQB,则产

品A的相对价值和相对成本各是多少,如

何根据而这大小来判断某种产品产量应该

增还是减

产品A的相对价值为PA/PB,产品A的相对

成本为ΔQB/ΔQA,当PA/PB大于ΔQB/ΔQA

时,多生产A,少生产B是对企业有利

的,当PA/PB小于ΔQB/ΔQA时,少生产A,

多生产B对企业有利。当PA/PB=ΔQB/ΔQA

时,产品组合为最优组合,不需改变。

23用线性规划法来确定产品产量组合时的

四条假设是什么

1)每种产品的单位产量利润是已知的常

数。

2)每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方式为已知,

而他们的规模收益不变,即如果投入要素

增加1倍,产量也增加一倍。

3)企业能够得到的投入要素的数量有

限,而且已知。

4)企业的目标是谋求利润的最大。

24产品转换曲线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一般是由原点向外凸

的,这是因为: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

用下,一种产品的边际替换率会随该产品

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边际替换率恰好是

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即产品转换曲线的

斜率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它

是一条由原点向外凸的曲线。

25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和使

用方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基本一致的。

1理论方法是用等收入曲线,实用方法使

用等利润曲线,由于假定企业成本不变,

所以上两者实际上没有差别。

2)理论方法使用产品转换曲线,实用方

法根据资源条件找出可行区域,两者形状

相似,而且产品转换曲线上的个点和可行

区域边界上的各点一样,都代表企业在一

定资源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品产量组合。

26简述总成本曲线与总变动成本曲线之间

的关系

总成本曲线在总变动曲线的上方,两者的

垂直距离等于总固定成本,每一产量水平

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与总成本曲线的

斜率都是相等的。

27简述正确使用盈亏分界点分析法必须具

备的两个条件。

条件:1)线性盈亏分界点分析中使用的

总成本和总收入曲线必须准确的或至少是

近似的反映实际的成本收入情况。

2)盈亏分界方法必须在增量的意义上使

用。

28边际分析法和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联系

和区别是什么

联系:他们都研究产量、成本和利润之间

的关系。

区别:盈亏分界点分析法主要分析企业不

亏时的产量是多少,或者在一定产量水平

上,利润是多少,边际分析法是分析企业

在一定量水平时,再增加一个单位产品会

对总利润产生什么影响。盈亏分界点分析

法iu产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静态关

系,边际分析法研究这三者的动态关系。

29怎样根据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大

小关系来决定增加还是减少产品产量

1)若MR>MC,说明边际利润为正值,企业

增加单位产量能够使总利润增加,所以应

该增加产量。

2)若MR

增加单位产量能够使总利润减少,所以应

该减少产量。

3)若MR=MC,说明此事的产量为最优,不

用增减。

30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为什么都呈u形

一定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曲

线在该点的斜率。由于总成本的增长速率

一般是先递增后递减,所以其斜率也实现

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因此边际成本区

县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既是U形。

31哪些属于相关成本,哪些属于非相关成

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增量成本,边际成

本,属于非相关成本的有:沉没成本,会

计成本。

32.已知某公司的某产品总收入曲线和总

成本曲线为实体线所示,此时盈亏分界点

为Q1若这种产品的销售量因遭到某因素

影响达不到Q1,结合图说,有那些方法可

以避免亏本

第一,可以减低产品质量,此时变动成本

得以降低,从而减少盈亏分界点产量,如

图,TC’代表的变动成本较低,迎接分界点

由QI到Q2.产品质量降低越多,变动成本

就越低,盈亏分界点产量就越少,即达到

目的。

第二,可提高产品价格,提高产品价格,

总收入曲线斜率增大,由TR到TR’,在保

证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盈亏分界点产

量有Q1到Q3,根据预测的销售量调整提价

幅度,可以是盈亏分界点销售量下降到所

需的范围,从而避免亏损。

第三,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又降低产品质

量,此时盈亏分界点产量下降为Q4,同样

能避免亏损。

以上方法都可以降低盈亏分界点产量,只

要销售量超过该值,都可以避免亏损。

33.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哪

些条件

1)买者和卖者多,

2)产品是同质量的

3)生产者初入行业自由

4)企业和顾客对市场的信息是很灵通

的。

34简述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行为特点1)强调的市场力量倾向于把价格推向这样的水平,在这一水平上企业刚好不多不少的获得正常利润。

2)企业无力定价。只能根据市场价格的高低来调整自己的产量但从长期看,由于长期均衡的结果,企业只有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生产才是最有利的。

3)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为:P=MR=MC=AC. 4)企业唯一也是最佳的竞争策略是低成本竞争策略。

35简述在完全垄断市场里主要的几种市场进入障碍。

1)企业控制了产品的基本原料的来源。2)企业拥有专利权

3)现有企业规模经济性显着,规模较大。

4)政府特许垄断

36简述垄断企业的弊端和积极的一面。

弊端:1)高价格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产量不足,如果在增加产量还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福利。

3)生产效率低

积极:规模经济性比较显着

37政府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对垄断企业进行干预

1)制定和执行法垄断法,通过分解垄断企业。防止垄断的产生,阻止能削弱竞争的兼并和防止串通来反垄断,保护竞争。2)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管制,主要为价格管制。

38简述垄断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过程。

一开始,由于企业在短期内有经济利润,会吸引新企业进入该行业,行业的供给量会增加,这种产品的价格会下降,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当需求曲线下移到低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时,企业就要亏损,浴室一部分企业退出这个行业,从而行业供给量减少,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又使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如此一来,市场的力量使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其成本曲线相切,经济利润为零,此时企业在也不进入,此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9简述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行为的三种模式

1)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

2)价格领导模式

3)卡特尔模式

40经济学通常把市场类型按其不同的竞争程度分为四类,问哪四类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经济学通常把市场类型按不同的竞争程度分为:完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这四种市场结构在控制价格的能力、卖者数目、产品的差异程度和进出市场的难易程度个不同1)在不同的市场结构里,企业控制价格

的能力不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无力

控制价格,垄断企业对价格有很大的控制

力。垄断性竞争和寡头垄断企业控制能力

介于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之间

2)不同市场结构下,卖者数量不同。在

完全竞争和垄断性竞争市场里,卖者很

多,他们生产全行业很小部分。在完全垄

断的市场里面,整个行业只有一个卖者。

寡头垄断市场里,一个行业有几个卖者。

3)在不同市场结构里,一个行业中的产

品差异程度也不同。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

下,同一行业各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

的,在垄断性竞争行业里,企业的产品多

少有些差异。在寡头垄断市场,有的行业

生产同质产品,有的行业生产有差异的产

品。在完全垄断市场,一个行业只有一家

企业,就无所谓产品差异化问题。

最后,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企业进出市场

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完全竞争市场,没有

进出障碍,在垄断性竞争市场里,进出容

易。在寡头垄断市场里,进入障碍很大,

在完全垄断市场,企业的进入是最难的,

一旦进入,完全垄断就不复存在。

41企业的定价目标有哪些

目标有四种:1)以盈利作为定价目标

2)以扩大销售作为定价目标

3)以稳定价格作为定价目标

4)以应付竞争作为定价目标

42企业定价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产品的成本

2)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

3)竞争对手产品的特点以及价格等情况

4)政府关于企业定价的政策与法令

43成本定价法与目标投资回报率定价法有

何异同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全部成本加按目标利

润率计算的利润额来定价;目标投资回报

率定价法是以全部成本按目标投资回报率

计算的利润额来制定价格。两者的共同点

是在全部成本的基础上加以一笔利润来定

价;不同点是成本加成定价法加的利润是

44增量分析法适用于哪些情况

(1)企业原来有正常的生产任务,也有

利润,但因生产能力有空余,为了进一步

挖掘出富于的生产能力,需要决定要不要

以比较低的价格接受新任务。由于生产能

力有富余,接受新任务不用追加固定成

本,只要增加变动成本即可。所以,新任

务的定价就以变动成本为基础,只要增量

收入大于增量成本,方案即可可行,不过

条件是接受新任务不会影响原来的正常销

售。

2)市场不景气,企业的任务很少,生产

能力远远利用不足,同行竞争激烈,这时

企业的主要矛盾是求生存(即力求少亏一

点)。在此情况下,企业也要使用增量分

析定价法,将价格定的低一点,以争取多

揽点任务,进而少亏一点。

3)企业生产号几种产品的需求之间存在

着联系(互相替代或替补),其中一种产

品价格变动,会影响到其他产品的需求

量,因而其中一种产品的价格决策不能孤

立的只考虑这一种产品的综合效益,这

时,也宜采用增量分析定价法。

45差别定价的存在需要什么条件

1)企业对价格必须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它有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2)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

场,就是说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之间顾

客不能倒卖产品

3)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所以要实

行差别价格,就是为了利用不同市场的价

格弹性不同,采取不同的价格,以取得最

大利润。

46差别定价有哪几种

答:(1)以顾客为基础的定价策略(2)

以产品为基础的定价策略(3)以空间为

定价的定价策略(4)以空间为基础的定

价策略。

47新产品定价策略有哪些

(1)撇油定价策略(2)渗透定价策略

48渗透定价策略适用哪些情况

1)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低价能吸引新顾

2)规模经济性很明显,大量生产能使成

本大大下降

3)需要用低价阻止竞争对手打入市场,

或需要用低价吸引大量顾客

4)出于竞争或心理上的原因,需要尽快

的占领大片市场,以求在同行中处领先地

位。

49折扣定价策略有哪些种类

答:(1)功能折扣(2)付现折扣(3)

数量折扣(4)季节折扣

50促销定价策略有哪些

(1)招徕定价法(2)一定期间按一定折

扣减价出售某些产品或向购买者赠送礼

品,或采取有奖销售的形式(3)提供免

费维修(4)提供较长的”三包”时间(5)

免费送货上门等等。

51人们为什么要以成本为基础定价

原因:(1)成本根据比较容易获得,大小

比较确定2)企业对于能有多少利润心中

有数,比较有安全感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前提是收入必须大于

成本

52成本加成定价法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估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如直

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等)第二步:估计

固定费用,然后按照预期产量吧固定费用

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加上单位变动成

本,求出全部成本。第三步:在全部成本

上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率,即得

出价格。

53以竞争为基础的定价有哪些

答:(1)随行就市定价法(2)投标时最优报价的确定

54产品组合定价策略包括哪些

(1)系列产品定价策略(2)互补产品定价策略(3)成套产品定价策略

55为什么对中间产品应实行双重定价的方法

因为中间产品在没有外部市场的条件下,应采用双重定价法。按成本加利润定价可能产生对总公司有利对分公司却不利的情况,按全部成本定价对分公司仍然可能不利,若按变动成本定价,虽可以使销售分公司的决策与总公司的决策一致,但使制造分公司收入不能弥补成本。按双重价格定价可使分公司各自获得利益,也保证了总公司的利益。

56企业的定价目标主要有几种各种目标有何特点

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企业选择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的出发点和根据,最主要的有以下四种目标。

以盈利作为定价目标,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利润作为定价目标,通常是以销售量或投资的一定百分比来表示。以获得一定量的利润作为定价目标有利于公司的管理,便于分析公司的业绩。另一种是以获得满意的利润为目标。所谓满意的利润就是说不追求最大的利润,只要能使股东的债权人满意就可以。还有一种是以谋求最大利润为目标,只有需要弹性小的产品才宜于定高价。(2)以扩大销量作为定价的目标。以扩大销售作为定价目标是指企业把扩大销售量、销售额或市场份额作为自己的目标。一般有最低的利润要求,这种目标有利于加强竞争中的地位。(3)以稳定价格作为定价目标。寡头垄断市场里,人们往往不轻易变动价格以避免处于不利地位。行业中处于领袖地位或销路由坏变好的企业宜采取这一目标,其特点是比较利于维持现状。(4)以应付竞争对手为定价目标。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实力与大企业竞争,只能跟随大企业而不考虑自己的成本大小,还有的企业为阻止别的企业竞争,把产品价格定低,使别的企业不得不跟随降价,这一目标特点是比较被动。

57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主要有哪些(1)成本加成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价方法,它是以全部成本(变动成本加固定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的,所以也称全部成本定价法。(2)目标投资回报率定价法。这种定价法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共同点是都是在全部成本的基础上加一笔利润,不同的是成本加成定价法加的利润是按成本利润率来计算的,而目标投资回报率定价法加的利润则按目标投资回报率来计算。(3)最大利润定价法。这种定价法是根据不同价格水平上

的总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

的总利润,总利润最大的那个价格水平就

是我们要决定的价格。(4)增量分析定

价法。主要是分析企业接受新任务之后有

没有增量利润(贡献),如果增量利润为

正值,说明新任务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增量利润为负值,说明新任务的价格

是不可接受的。增量利润等于接受新任务

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增量成本,增量分析定

价法与上述三种定价法的共同点是都是以

成本为基础,不同点是前三种定价法都是

以全部成本为基础,而增量分析定价法则

是以增量成本(或变动成本)为定价基础

的。只要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或价格

高于变动成本),这个价格就是可以接受

的。

58产品组合定价策略有哪些

许多企业往往不止生产一种产品,在企业

生产的多种产品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

系,如具有相互替代或互补性等。产品组

合定价策略就是处理好企业生产的各种产

品之间的价格关系的策略。产品组合定价

策略又包括以下三种:(1)系列产品定

价策略。有时候企业生产系列产品,在这

个系列中包括不同型号,不同档次的产

品。这时最优的定价方法是应当根据系列

中各种产品的价格弹性来定,而不是根据

每种产品的成本按比例定价。弹性大的产

品,利润率应该低一点;弹性小的产品,

利润率就应该高一点。(2)互补产品定价

策略。互补产品是指必须配套使用才能充

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的产品。互补产品往往

可以分为基本产品和配套产品两种,通常

的定价策略是对基本产品定低价,对配套

产品定高价。(3)成套产品定价策略。

企业有时对互相关联、互相配套的产品按

套出售。配套出售的商品价格应该定得比

单个出售低,这样就可以吸引顾客成套购

买,从而可以扩大销售量,节约销售费

用,增量企业的利润。

59什么是差别定价策略他有哪些种类

答:差别定价就是同一种产品,对不同的

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如

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的价格不同;打长途

电话白天和夜间价格不同,等等。差别定

价的种类有:(1)以顾客为基础。如电

影院对成人和儿童定不同的价格,在旅游

业中,过去曾经对国内和国外游客收过不

同的价格等等。(2)以产品为基础。即

对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不同的价,这里,不

同型号的产品固然成本是不同的,但定不

同的价格,不仅仅是因为成本不同,更主

要的是因为价格弹性不同(这种差别定价

策略,就是系列产品定价策略。)(3)

以空间为基础。同一种产品因处于不同的

空间位置而定不同的价格。如电影院、剧

场因位置不同而定不同的价格。(4)以

时间为基础。如打长途电话,白天与黑夜

的收费不同等等。

60怎样才能对新产品在做好定价

新产品定价有两种对立的策略可选择:一

种叫撇油定价策略。另一种叫渗透定价策

略。撇油定价策略是指把价格定的很高,

目的是在短期内吧本钱赚回来。渗透策略

则是把价格定的很低,目的是为了打入市

场。对新产品进行定价要掌握好产品、需

求、市场等多方面的不同特性,因地因时

制宜。概括起来撇油策略一般适用于以下

情况:(1)不同的而顾客有不同的价格

弹性,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尽量先让弹性

小的顾客充分购买,然后再向弹性大的顾

客推销。(2)试制这种新产品的提前期

比较长,因而较高的价格不怕刺激竞争对

手和其他替代品进入市场。(3)规模经

济性不显着,小规模生产这种产品带来的

成本的提高大大小于高价带来的好处。

(4)高价能给人这样的印象:这种产品

是高级产品,质量很高。(5)对这种产

品未来的需求成本的估计没有把握,如果

一开始价格定的太低,可能恶搞会带来很

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宁可一开始价

格定的较高,以后如果需要降价是容易

的。而渗透定价策略是用于以下情况;

61影子价格对企业的决策有哪些意义

一种资源或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表明如果

企业增加或减少该资源或投入要素1单

位,会对企业的总利润带来多大影响。这

一点对企业的决策的意义是:1。告诉我

们哪些要素是企业生产的瓶颈,哪些要素

利用不足。2)告诉我们,为扩大生产,

管理当局用多高的价格去添购某种投入要

素才划得来。

62投资决策与经营决策相比的重要特点是

什么

答:由于由投资带来的收益延续的时间很

长,所以投资决策与经营决策相比有两个

重要特点:(1)在投资决策中,需要把

近期的现金收支与远期的现金收支相比

较,因而,需要考虑货币的价值。

在投资决策中,需要对未来的收益进行评

估,而未来总包含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

此,在投资决策中,考虑不确定性(风

险)的问题也就成为重要的课题。

63投资建议一般分为哪几类

答:(1)扩大现有产品的生产规模

(2)设备更新或技术改造

(3)发展新产品

(4)其他,如三废的控制和治理等。

64净现金投资量一般包括那几个部分

答:(1)首先包括购买固定资产的价

格、运费和安装费等

(2)由于执行建议中的投资方案,引起

的流动资产的永久性增加

(3)与投资方案直接有关的非购买性支

出。

65为什么经营费用的增加量中不应包括折旧

(1)净现金效益也必须在增量分析的基础上来估计,所以尽管在计算利润时,折旧要计入成本,但由于折旧在经营期间并不是真正的现金支出,在计算净现金效益量时就不应包括在经营费用的增加量

中;(2)折旧是固定资产费用的支出,虽然它每年要摊入成本,但实际支出的时间都是在投资时支出的。总之净现金效益量并不等于利润的增加量。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的增加量才等于净现金效益量。

66资金成本一般有哪几类

答:(1)债务资金成本(2)权益资金成本(3)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即综合资金成本。

67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都有几类

答:返本期法、净现值法和内部回报率法。

68为什么说净现值法比内部回报率法要好答:(1)资金成本是资金的市场价格,代表现实的贴现率,而按内部回报率来贴现则是不现实的净现值法比内部回报率计算简便,净现值法跟便于考虑风险69企业兼并的动机有哪些方面

答:(1)用兼并的方法扩大生产规模,

比用扩建的方法有更多优点(2)改善企

业的组织结构(3)减少风险(4)改变企

业管理的落后状况(5)兼并可以使企业之

间的生产要素得到补充。

70用兼并扩大生产规模比企业自身内部投

资扩大生产规模有哪些特点

答:(1)兼并的速度更快(2)风险更小

(3)筹集资金更方便。

71简述人们对待风险的三种态度及不同态

度的不同表现。

风险寻求,风险厌恶,风险中立者。风险

寻求者需要风险,他们会悬着风险大的方

案,风险厌恶型悬着风险小的,中立者在

决策时不考虑风险,只考虑期望回报大

小。

72请分别画出低风险承担着、个人风险偏

好和高风险承担着的曲线,并加以说明。

(1)低风险承担着的偏好曲线(1)这种人

即使投资量较小,也要求有较高的成功概

率,才愿意投资。

(2)高风险者偏好曲线,这种人在投资

量较小时,即使成功的概率不高也愿意投

资。

(3)个人偏好曲线,代表的是一般人在

对待风险问题上的态度,曲线是“S”型的,

表明设计钱少时,人们可以接受大风险。

涉及钱很多时,人们就变得非常保守,希

望成功的概率接近1

73简述降低风险都有哪些途径

1.减少风险2。承担风险3。分散风险4

回避风险:一种是取代,一种是取消5。

转移风险:套头交易,分包,购买保险。

74怎样识别各个变量敏感性的大小

把投资决策模式中某个变量加大或减少

10%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然后计算该方案

的净现值的变化,引起净现值变化率大的

变量,其敏感性就越大。引起净现值变化

率小的变量,其敏感性就越小。

交叉价格弹性

(前面可求导d)交叉弹性为正为替代品

(猪肉。牛肉)。为负为互补品(录音

机,磁带);为零则无关。

自考管理经济学计算题

一、计算题 已知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b为正常数。 (1)求市场价格的市场需求价格弹性; (2)当a=3,b=1.5时的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量。 解:(1)由Q=a-bP,得Dq/Dp=-b,于是Ed=-Dq/DpP/ Q=-(-b)P/Q=Bp/A-Bp 当P=P1时,Q1=A-BP1,于是Ed(p1)=bP1/a-bP1 (2)当a=3,b=1.5,和Ed=1.5时,有 Ed=bP1/a-bP1=1.5P/3-1.5P=1.5 解得P=1.2 此时市场需求为Q=a-bP=3-1.5*1.2=1.2 2、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4元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是多少? (3)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⑵货币的边际效用Mum=MUx/Px=y/Px=10 货币的总效用TUm=MUmM=1200 ⑶由MUx/MUy=y/x=Px/Py xy=60,解得 x=25, y=24 所以M1=2.88=3y=144 M1-M=24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 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均衡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QD=QS也就是14-3P=2+6P 解得P=4/3,QS=QD=10 需求价格弹性为EDP= -(dQD/dP)·(P/QD)=3·(P/QD),所以,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P=3*[(4/3)/10]=2/5 同理,供给价格弹性为ESP=(dQS/dP)·(P/QS)=6·(P/QS),所以,均衡时的供给弹性为ESP=6*[(4/3)/10]=4/5 3.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 已知某企业的单一可变投入(X)与产出(Q)的关系如下:Q=1000X+1000X2-2X3 当X分别为200、300、400单位时,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各为多少?它们分别属于那一个生产阶段?该函数的三个生产阶段分界点的产出量分别为多少? 先求出边际产量函数和平均产量函数 MP=dQ/dX=1000+2000X-6X2 AP=Q/X=1000+1000X-2X2

管理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律C. 2 C. 3、 上升 4 5 量C.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C)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D)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A)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C)A.P=AR B.P=MRC.P=MC D.P=AC 10、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C)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不同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价格决定的机制不同 11产出 水平 12 13 14 15 益量 16 经济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17、需求量 需求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18、等成本曲线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19、产品转换曲线 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20、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1 1 理5 6 22 23 1 24 在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1、如果一家企业提价,别的企业一般不跟着提价,如果一家企业降价,别的企业一般也跟着降价。2、这样首先提价或降价的企业不但不能从中得到好处,而且还要吃亏,因为如果对方降价,自己再降价这样竞争下去可能造成价格降到成本之下,最后两败俱伤。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食用油价格波动 一、影响食用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一)食用油的供应情况 1.食用油加工原料(如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供应量 食用油作为油作粮食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食用油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油作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加。这些油作粮食的来源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两类的供应量都影响食用油的供应。 2.食用油产量 食用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油作粮食供应量、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食用油进出口量 食用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食用油库存 食用油库存是构成供应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但由于食用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库存增加,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食用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情况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食用油需求明显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油作粮食的价格

用于榨油粮食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食用油的生产成本。如现在的豆油,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原来越多地收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 食用油种类繁多,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等等,相互之间价格都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2.进出口贸易政策 如关税的征收等。 3.食品政策 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二、政府出台限价令的原因是为了稳定食用油的价格。但是实施之后的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限价令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是稳定物价的良方。 三、博弈关系: 在上游产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的单方面现价,已经构成对市场公平的妨碍。现在,一些油企的利润已经出现严重的倒挂,一些无法享受补贴的企业和一些小型企业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如果这时还义无反顾地将限价令进行到底,那么食用油市场一定会萎缩。食用油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只要没有串通涨价,没有操作市场的行为,政府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不做过多的参与。因为不理智的管制,只会越管越乱,越管越槽。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的占时限价,都只不过是推迟涨价时间的行为。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 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 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或者说, 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 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 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 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 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 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 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 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12.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如产品的价格、生产中 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供给曲线是指,假定的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与供求两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可记为QS=f(P) S为脚标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个人整理,供参考)

一、管理经济学计算题 市场均衡1.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0.5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1.6, Q=164 令T=0.5,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1.8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1.8元,生产者获得价格1.3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0.5×(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0.3QD;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0.5QS。(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 =Qs P=12-0.3QD,P=0.5QS QD=(12-P)÷0.3,QS= P÷0.5 那么(12-P)÷0.3=P÷0.5 解得P=7.5(元) (2)QD =Qs=(12-P) ÷0.3=15(万千克) (3)需求量:QD =(12-P) ÷0.3=16.7(万千克) 供给量:Qs=P÷0.5=14(万千克)可见P=7时,QD> 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征税前QS=2P, QD=(12-P)/0.3 征税后QS'= 2( P'-T), QD'= (12- P') /0.3 (12- P') /0.3 =2 (P'-1) P'=7.875 (元) 即征税后的均衡价格为7.875元。 效用1、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 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可得 2.88x=3y, (1) xy=600, (2) 联立(1)、(2)解得x=25, y=24 所以M1=2.88x+3y=144 M1-M=144-120=24(元) 即他必须增加24元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MRS=-MU X/MU Y=-P X/P 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及参考答案(已分类整理)

一、计算题 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 Q=164 令T=,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元,生产者获得价格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元/万千克7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Qs P=12-,P= Q D=(12-P)÷,Q S=P÷那么(12-P)÷=P÷解得P=(元) (2)Q D=Qs=(12-P)÷=15(万千克) (3)需求量:Q D=(12-P)÷=(万千克) 供给量:Qs=P÷=14(万千克)可见P=7时,Q D>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设税后价格为P’,征税后新的供给曲线就应为: Qs=(P’-1)÷均衡条件为Q D=Qs (12-P’)÷=(P’-1)÷ P’=(元/万千克) 故税后的均衡价格为元。 、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解得 x=25, y=24 所以M1==3y=144 M1-M=24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 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X=10 3.某人每周花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用最大 解:max:U=2X2Y 360=3X+2Y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得:W=2X2Y+λ(360-3X-2Y) dW/Dx=MUx-3λ=4xy-3λ=0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前提,企业的管理就是徒劳,企业需求的总收入即销售收入,等于销售量乘以价格。研究对象是企业,以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估计是一切计划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边际收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 为研究重点,也包括一些非盈利组织的经9认为提高价格就能增加销售收入的想法 加一个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 济活动研究企业的行为。任务就是做出决正确吗,为什么平均收入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平均收 策选出最优方案。错误,在加个弹性小于1时,提价能增加 入等于价格。 2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销售收入,在加个弹性大于1的时候,提 平均收入和总收入的关系:当弹性需求(价区别价会降低销售收入,在价格弹性等于1的格弹性大于1),降价能增加总收入,价格 联系:管理经济学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时候,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销售收入。销售弹性小于1时,降价会减少收入,当价格 和方法,两者都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收入等于产品价格乘以产品数量,所以销为零时收入也为零。 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售收入除了受价格影响还受销售量的影边际收入与总收入的关系:边际收入等于 环境来研究。响,提价会降低产品的需求量,也就降低总收入的增量与产量增量的比值,所以它 区别:1)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学科,研究抽 其销售量,所以两种影响的共同作用,所是总收入曲线的斜率,边际收入大于零时,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是应用学科,研究以提价不一定能提高销售量。增加产量能增加总收入,边际收入小于零 现实的企业。2)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10简述收入弹性对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发 时,增加产量会减少总收入,边际收入等标是唯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展速度的意义于零时,总收入最大。 学认为现实企业的目标氛围短期目标和长其是重要因素,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的关系: 期目标。3)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所处的环MR=P(1-1/|Ep|),其中EP是产品的价格弹 需求量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其发展 境的所有信息都是已知,管理经济学则认速度就因快一些,收入弹性小的行业,由性,由此可见,当价格弹性无穷大时,边 为企业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于需求量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其际收入等于平均收入p,当价格弹性取其他 3管理经济学有那些理论支柱,他们的重要任何值的时候,边际收入都小于p,价格弹 发展速度应当慢一些。 意义是什么11企业如何来利用收入弹性来选择经营何性绝对值大于1时,边际收入为正,价格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有:建立经济模型、种产品弹性绝对值小于1边际收入为负,价格弹 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原理、关于市场机企业可以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和国家所在性绝对值等于1时,边际收入为零。 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地区经济情况来决定经营何种商品。如果16简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 规律、机会成本原理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国家或企业所在地区经济高涨,那么经济的关系 意义在于: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弹性大的商品有利,因为这种商品的1.投入要素为某只是,其边际产量等于总 下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如果国家或所在地区产量曲线在该点处的斜率,或用公式表达 4简述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为:MPL=dTP/dL.边际产量大于零,则总 的经济不振,那么经济收入弹性小的商品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经更有利,因为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受经济不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小于零,则总产量递 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振的影响小。减,边际产量等于零,则总产量去的最大 值高于其他用途价值,本用途的资源配置12简述价格弹性的个不同情况下,产品价 值。 最优,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用于其它用格与销售收入的关系2投入要素投入量为某个值时,平均总产量 途会更好,所以经济利润是自愿优化配置在加个弹性小于1的时候,产品价格和销 等于总产量曲线上对应值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指示器,他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售收入变化的方向一致,在价格弹性大于1的斜率. 值的地方。的时候,产品价格和销售收入变化方向相3.边际产量的变动比平均产量变动要快. 5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标志是什么反,等于1时,不影响销售收入。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 社会优化配置的标志是:社会上各种商品13简述交叉价格弹性在经济学中的意义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及供求平衡。价格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种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边际 上涨能刺激生产,抑制需求;价格下跌能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说此商品需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平均产 抑制生产刺激需求。此时,人们对各商品求量对彼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量为最大值。 的有效需求都能的到满足,又没有造成生弹性可以作为行业分类的参考,有利于企17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什么时候为最优 产能力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对企业来说,如投入量,为什么, 6市场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失灵的主要原 果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产品的交叉弹性小当某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该投 因有哪些于零,表明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产品是入要素的价格时(MRP=P),可变投入要素 实际生活中,市场机制失灵原因有:垄断互补品,它们可以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的投入量为最优投入量。 因素的存在,外溢效应的存在,公共物品道路。如果这个企业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因为:如果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小于他带 的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收入分配的不产品的交叉弹性大于零,表明这两种商品来的边际产量收入,那么增加这种投入要 公。是替代品,这两个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素带来的收入增量会大于花费在该投入要 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化有什么不 该企业要警惕别的企业抢占它的市场份额素上的支出,所以能增加净收入。 同14简述访问法和实验法的特点 如果一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大于他带来的边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访问法成本相对较低、使用方便,能当面际产量收入,那么增加这种投入要素带来

管理经济学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B) A. 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B.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D.追求企业持续发展 2.销售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为(C) A.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增加 B.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减少 C.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D.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保持不变 3.导致需求量沿商品的需求曲线变动的现象发生的情况是(D) A. 购买者的收入增加时 B.其它商品价格变化时 C. 购买者的偏好变化时 D.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 4.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量会(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呈现波动状态 5.短期生产函数是指(C) A.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6.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C) A.递增 B.不变 C.递减 D.线性递减 7.短期情况下,厂商倒闭点是(A) A.P=AVC B.TR=TVC C.企业总损失等于TFC D.P>MC 8.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A.产品价格 B.产品成本 C.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 D.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 A)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1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A)有关。 A.规模收益 B.外部经济环境 C.边际收益递减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11.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C)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12.企业定价的一般方法,不应包括以( D)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管理经济学之生产分析

第四章生产分析 生产理论涉及企业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产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两个基本的生产决策; 1.如何组织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最有效地把既定的产量生产出来? 2.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应该怎样进行规划? 通过本章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解答,加深对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解,并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基础。 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指企业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单纯指生产资源物质形态的改变,它包含了与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一切活动。 企业的产出,可以是服装、面包等最终产品;也可以是再用于生产的中间产品,如布料、面粉等。企业的产品还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生产要素:企业进行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可供支配的资源作为投入,如土地、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管理者和技术工人等。这些企业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物质产品或劳务的资源称为生产要素或投入要素。经济学中为方便起见,一般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①劳动,包括企业家才能;②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3) 资本,已经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二、生产函数 所谓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就是指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一定投入量的组合与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其一般形式为:

Q = f(L,K,…T) 简化形式:假定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分别用L和K 表示,则方程可以简化为 Q = f(L,K) 三、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shor trun),指的是期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时期,这种固定不可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固定要素或固定投入(fixed inputs); 长期生产(Long run),则指生产期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变动的时期,这些可以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可变要素或可变投入(variable inputs)。 在短期,因为固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成本无限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的投入来扩大产量。而在长期,由于所有要素都能变动,企业就可以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能力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过程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总产量曲线的拐点处,有:( D ) A.总产量最大 B.平均产量最大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最大 2. 利息支付,财产税和折旧都属于( C ) A.可变成本 B.短期成本 C.固定成本 D.以上都对 3. 请对下面两句话的对错进行判断:答案:a Ⅰ. 在长期内初级铜的供给比在短期内更有弹性 Ⅱ. 在短期内再生铜的供给比初级铜更有弹性 a) I和II都是正确的 b) I正确,II错误 c) I错误,II正确 d) I和II都是错误的 注意理解: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4. 如果某厂商的需求曲线D=P=AR>MR,则可判断该厂商为:( D ) A.完全垄断 B.垄断竞争 C.寡头垄断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随着产量的增加,其数值会不断下降的成本是:...................................(B ) A.固定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 C.平均变动成本 D.边际成本 6.随着产量的增加,AC、AVC、MC到达最低点的顺序为:......................(B ) A.MC、AC、AVC B.MC、AVC、AC C.AC、MC、AVC D.AC、AVC、MC 7.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B]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E.无法确定 8、若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无法确定 E.具有无限弹性 9、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C ) A 同质的; B 有差异的; C 既可以是同质的又可以是有差异的; D 以上都不对 10、等成本线是指( A ) A.企业在一定数额的成本预算下能够购买两种投入的各种组合 B.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出的最低开支 C.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出的最大开支 D.企业购买两种投入的最低开支 11、私人商品与公共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C ) 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B.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使用提供的 C.前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D.前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12、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C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后减 E.无法确定 13.假定一个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投入要素价格为5元,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为1/2时,获得了最大的利润,那么,商品的价格一定是 [B] A.2.5元 B.10元 C.1元 D.0.1元 1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 A.平均产量增加 B.平均产量减少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15.消费者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D ) A.替代品

管理经济学复习(计算题部分)讲课教案

管理经济学复习纲要 三、计算(数字会调整变化,所以请大家掌握方法) 1、某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d=200-30P,供给曲线为Qs=100+20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如政府实行限价,P=1时会出现什么情况?P=3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解:联立需求方程为Qd=200-30P 和供给方程为Qs=100+20P ,可得P=2, Qd= Qs=140. 若P=1,则需求量Qd=200-30*1=170,供给量Qs=100+20*1=120,Qd ﹥Qs ,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若P=3,则需求量Qd=200-30*3=110,供给量Qs=100+20*3=160,Qd ﹤Qs ,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1、第三章练习中的计算题第1题(P80); 某新型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p E 为-1.2,需求收入弹性y E 为3.0。试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量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 (3)如果今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现假设明年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请估计明年的汽车销售量。 解: (1)由于://p Q Q E P P ?= ? ,价格提高3%即3%P P ?=, 1.2p E =-, 所以: 1.23% 3.6%p Q P E Q P ??=?=-?=- 即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需求量将下降3.6%。 (2)由于//y Q Q E Y Y ?= ?, 收入增加3%,即2%Y Y ?=; 3.0y E =, 所以: 3.02% 6.0%y Q Y E Q Y ??=?=?=, 即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需求将增加6.0%。 (3)如果今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 因为明年:价格提高8%即 8%P P ?=, 需求量减少 1.28%9.6%-?=- 收入增加10%即10%Y Y ?=,需求增加3.010%30%?= 所以价格和收入共同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为:9.6%30%20.4%-+= 价格与收入均发生变化后使需求增加:80020.4%163.2?=(万辆) 故预计明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163.2=963.2(万辆)。 第五章中的例5.1、例5.2和例5.3 (P131-134) 例5.1 某企业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3元/件,总固定成本为15 000元,产品原价为4元/件。现有人愿按 3.5元/件的价格订货6 000件,如不接受这笔订货,企业就无货可干。企业是否应承接此订货? 解:以例5.1 为基础 (1)如果接受订货,则接受订货后的利润为: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5×6000)-(3×6 000+15 000) =21 000-33 000 = -12 000 元 < 固定成本,所以企业亏损。

管理经济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专科《管理经济学》总共129题共270分 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已答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 答对试题显示全部试题 一.(共129题,共270分) 1.管理经济学的创始人是().(2分) A.亚当斯密 B.乔尔?迪安 C.保罗.萨缪尔森 D.约翰.凯恩斯 ★标准答案:B 2.已知需求和供给方程Qd=50-8P和Qs= -22+10P则均衡价 格和均衡数量是()(2分) A.2, 18 B.2, 20 C.4, 18 D.4, 20 ★标准答案:C 3.下图是一簇无差异曲线图,图中U1,U2,U3分别代表不同 的效用水平,三者的关系是()(2分) A.U1>U2>U3 B. B.U 仁U2=U3 C.U1,U2,U3没有可比性 ★标准答案:B 4.需求的交叉弹性是衡量()。(2分) A.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的反应程度 C.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另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变动的反应程度 D.—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标准答案:C 5.如果需求富有弹性,则价格增加,商品销售收益如何变 化?()(2分) A.收益增加 B.收益减少 C.收益不变 D.不确定 ★标准答案:B 6.在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行业中的每个企业的经济利润()。(2 分) 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不确定 ★标准答案:B 7.等成本线的斜率(绝对值,横轴代表劳动)是()。 (2分) A.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B.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C.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 D.资本的价格与劳动的价格的比率 ★标准答案:C 8.需求价格弹性总是()(2分)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一 ★标准答案:B 9.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 ()(2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或上升或下降 ★标准答案:B 10.交叉弹性为()时,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对Y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表明这两种产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2分)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一定 ★标准答案:C 11.导致需求量沿商品的需求曲线变动的现象发生的情况 是()。(2分) A.购买者的收入增加时 B.其他商品价格变化时 C.购买者的偏好变化时 D.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 ★标准答案:D 12.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通过( )。(2 分) A.价格 B.非价格 C产品差异化 D.广告竞争 ★标准答案:A 13.如果企业出了一种新产品,目标是先占领市场,或者

管理经济学分析题

2、假定某行业市场需求曲线为P=30-Q,该行业有两个寡头进行竞争。两个寡头拥有相同的生产规模与成本。假定两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MC1=MC2=10,两个寡头的行为遵从古诺模型。 (1)求古诺均衡下每个寡头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并求行业产出总量。 (2)将结果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下的产量与价格进行比较。 (3)在一个寡头先确定产量,另一个寡头后确定产量的情况下,用斯泰伯格模型求两个厂商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1、TR1=PQ1=(30-Q1-Q2)Q1=30Q1-Q2(2)-Q1Q2 MR1=30-2Q1-Q2 (TR1对Q1求导) 当MC1=MR1时,利润最大 30-2Q1-Q2=10 得Q1=10-Q2/2 (1) 同理,得 Q2=10-Q1/2 (2) 联立(1)(2)得 Q1=20/3 Q2=20/3 P=50/3 总产量Q=Q1+Q2=40/3 2、完全竞争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10 Q=30-P=20 若两寡头生产条件相同,均分产量,则Q1=Q2=10 完全垄断时,相当于两寡头相互勾 结求利润最大化,此时的均衡为共谋均衡 TR=PQ=(30-Q)Q=30Q-Q(2) MR=30-2Q MR=MC时,总利润最大化即30-2Q=10 得Q=10 P=20 Q1+Q2=10的曲线为契约曲线,沿此线两寡头瓜分产量。 若两寡头实力相当,均分产量,则Q1=Q2=5,达到共谋均衡点。 3、假设寡头1先确定产量,寡头2会对其作出反应,反映函数为:Q2=10-Q1/2 寡头1:TR1=PQ1=(30-Q1-Q2)Q1=(30-Q1-10+Q1/2)Q1=20Q1-Q1(2)/2 MR1=20-Q1 MR1=MC1时,利润最大:20-Q1=10 得:Q1=10,Q2=5,P=15 可看出,寡头1由于首先行动而获得了优势,即所谓的先动优势。 3、某产业只有两个寡头。两个寡头进行广告竞争,竞争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四 个小矩形中的数字为企业的利润,其中每一个矩形中的第一个数字是寡头1的利润,第二个 数字是寡头2的利润。 假定两个寡头都追求利润最大化。请问,若两个寡头进行的是一次性的竞争,竞争的 结果是什么?若双方进行的是无穷多次竞争,会有合作的结果吗?如果有,条件是什么? (3) 解:若两寡头进行的是一次性竞争,且同时决策,竞争的结果应是达到纳什均衡, 此也是各自的优势策略,即结果(200,200); 若双方是无穷多次竞争,会有合作的结果(600,600),此时的条件是贴现因子ρ应 足够大: 以寡头1不偏离合作的条件为例,有600/(1-ρ)>900+200×ρ/(1-ρ) 解不等式可得ρ>3/7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1、简述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1、建立经济模型 2、边际分析法 3、需求弹性理论 4、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 的基本原理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试述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资源的稀缺性 2、资源的可替代性 3、消费者与企业怎样进行选择 4、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为什么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这就是需求规律的影响: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4、简述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如果需求就是弹性的(|∑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下降(增加),即两者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反的;如果需求就是单元弹性的(|∑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减少),即两者的运动方向就是一致的。因此,为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企业在价格决策时,必须考虑产品的价格弹性。 5、影响商品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商品时生活必需品还就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商品其价格弹性就大;(4)时间因素,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瞧,其弹性就大;从短期瞧,弹性就小。 6、按照价格弹性的不同,分析四类不同的需求曲线下,价格变动时需求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7、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有哪些? 1、工人可以专业化 2、可以使用专门的设备与较先进的技术 3、便于实行联 合化与多种经营4、节省购销费用 8、为什么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9、一个企业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中她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10、影子价格对企业管理决策有何意义? 影子价格告诉决策者,哪些投入要素正约束着企业的产量,就是企业生产的瓶颈,哪些投入要素利用不足,有富余。用多高的价格去添置某种投入要素才就是划得来的。 为什么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一般不轻易变动价格? 在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1、如果一家企业提价,别的企业一般不跟着提价,如果一家企业降价,别的企业一般也跟着降价。2、这样首先提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

—、计算题 已知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a, b 为正常数。 (1) 求市场价格的市场需求价格弹性; (2) 当3,1.5时的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量。 解:(1)由,得,于是 ()EA —Ep 当 P = P1 时,Q1=A —EP1,于是 Ed(pl)=bPl/a — bPl (2)当 a = 3,b = 1. 5 ,和 Ed=1. 5时,有 Ed = b P1/a —bP 1=1.5P/3—1.5P=1.5 解得P=1.2 此时市场需求为Q=a — b P=3—1.5 *1.2 = 1.2 2、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 ,他打算购买 x 和y 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 120元,2元,4元时, 试问: (1) 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 x 和y 的组合? (2) 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是多少? 25, 24 所以 M 仁2.88=3144 M124 1 ?设某市场上只有两个消费者,其需求曲线为: Q 仁 100 - 2P (P < 50); Q 仁0 (P > 50); Q2=160 - 4P (P < 40); Q2=0 (P > 40)试求 市场需求曲线. 解:对P 分区间计算。 当 P< 40 时,Q1=100-2P ; Q2=160-4P ??? 12=260-6P 当 40

50 时,Q1=0 Q2=0 ? 12=0 1?设需求曲线的方程为10— 2P,求其点弹性为多少?怎样调整价格,可以使总收益增加? 解:根据点弹性的定义 =—()/()=—()■ () = —( -2) ? () =2 ?() 价格的调整与总收益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弹性的大小有关。 若<1,则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此时若提高价格,则需求量降低不太显著,从而总收益会增加; 若>1,则表示需求富于弹性。此时若降低价格,则需求量会增加很多,从而总收益会增加; 若=1,则表示单位需求弹性。此时调整价格,对总收益没有影响 。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14 — 3P ; Q 2 + 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 ,以及均衡 时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弹性 (3)假设x 的价格提高44%,y 的价格不变, ⑴ 因为,由 ,120 则有 2/3 23120 解得 30 , ⑵货币的边际效用 10 货币的总效用 1200 ⑶由 60,解得 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20

管理经济学选择题-含答案学习资料

第1章绪论复习题 1,以下哪一个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3) (1)自然资源(2)资金(3)劳动力(4)政府 2,能全面概括管理经济学主旨的一句话是(1) (1)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理性决策思路和管理决策的思维框架 (2)研究企业生产什么的问题 (3)货币、银行和资本的关系 (4)研究怎样用数学模型分析经济问题 3,在市场经济中,调节资源和货币流动的信号是(3) (1)政府的指令(2)企业领导者的决策(3)价格(4)个人的决策 4,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和企业的关系是(2) (1)个人和企业相互矛盾(2)个人和企业相互依存(3)个人和企业相互欺骗(4)个人和企业没有关系 5,企业经营的目标是(3) (1)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2)职工工资福利的的最大化(3)预期利润收入现值总合的最大化(4)上缴国家财政税收的最大化 6,企业存在的理由是哪个?(2 ) (1)赚取利润(2)节约交易成本(3)集中资源(4)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交易成本的是(2) (1)企业对外收集有关产品价格、供求关系变化信息的成本 (2)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费用 (3)谈判费用 (4)保障契约实施的监控费用 8,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条件下,不属于所有者对经理人的约束办法的是(4) (1)董事会监督(2)所有者利益与经理人收入挂钩(3)经理人市场(4)职代会的监督 第2章需求理论练习题 1.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2) (1)消费者收入变化(2)商品价格下降 (3)其他相关产品价格下降(4)消费者偏好变化 2.如果消费者的偏好突然增加,同时这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有较大的下降,我们可以预料(4) (1)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 (2)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 (3)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上升而产量下降 (4)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3.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造成(4) (1)A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A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B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B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 若某一行业的许多生产企业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需求都是(4) (1)毫无弹性(2)有单位弹性(3)缺乏弹性(4)富有弹性 5.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则这种商品的(2) (1)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2)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3)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4)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6.如果x和y两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2.3,则(2) (1)x和y是替代品(2)x和y是互补品(3)x和y是低档品(4)x和y是奢侈品 7.如果某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3) (1)会使销售收入增加(2)销售收入不变(3)会使销售收入下降(4)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8.如果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则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3) (1)大大增加(2)稍有增加(3)下降(4)不变 9.两种商品中若其中一种的价格变化了,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则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1)。 (1)负值(2)正值(3)0 (4)1 10.如果政府利用配给的方法来控制价格,就意味着(3) (1)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已经不能影响价格 (2)政府通过移动供给曲线来抑制价格 (3)政府通过移动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 (4)政府通过移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 11.均衡价格随着(4) (1)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2)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3)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4)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12.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4Q,供给函数为P=40+2Q,则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1) (1)P=60,Q=10 (2)P=10,Q=6 (3)P=40,Q=6 (4)P=20,Q=20 13.有些商品,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其需求反而逐渐减少,这些商品时(3) (1)高档品(2)必需品(3)低档品(4)奢侈品 14.当某种商品处于(2)时,不管价格上升还是下降,其销售收入均保持不变。 (1)弹性需求(2)单元弹性需求(3)非弹性需求(4)价格弹性大于1 15.收入的增加会导致(2) (1)低档品的需求曲线右移 (2)高档品的需求曲线右移 (3)需求没有变化,因为价格上升会抵消收入增加的效应 (4)必需品的需求曲线左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