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玛格南图片社的图片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30.50 KB
- 文档页数:10
马格南图片社简介马格南图片社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其网站包涵了太多经典的名字和照片。
图片社创办的宗旨是从不以经济利润为目标并基于对人的尊重,力图从以往那种受杂志编辑限制的工作方式中脱离出来。
成立时间马格南图片社1946年成立于法国巴黎。
创始人卡蒂埃-布勒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乔治•罗杰和比尔•范迪维尔(Bill Vandivert)。
马格南图片社的成立本身也具有传奇色彩。
早在1936年春,在法国巴黎新闻社招聘考场外,经历落榜失败的三位年轻人,年轻的法国人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匈牙利人罗伯特•卡帕和波兰犹太人西摩,却在咖啡馆里找到了共同的语言,规划一个摄影师自己的联合经营体。
十年后的1947年春天,卡帕主持在美国纽约西53街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餐厅里,成立了马格南图片社,并设立马格南纽约部和巴黎部。
卡蒂埃•布勒松是法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摄影家之一。
2004年去世。
他于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跨越中国长江南北,所拍摄的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政治交接的历史时刻。
整个四五十年代,布勒松的足迹遍及世界,印度、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东南亚等地。
1952年,布勒松出版了代表作《决定性瞬间》,为影像的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念。
罗伯特•卡帕是著名战地摄影师,1913年生于布达佩斯,17岁时就立志要当摄影家。
乔治•罗杰是英国著名的摄影家之一,二战期间拍摄了中缅边境的公路建设,以及诺曼底登陆。
西摩是波兰犹太人,1956年在加沙地带拍摄,中弹而亡。
发展历程Magnum(马格南)本是法国一种大容量瓶装香槟酒的名字,常常在庆祝、狂欢时饮用。
1947年,取其拉丁文原意“伟大、顽强”,以Magnum(马格南)为名,世界上第一个新闻摄影师的国际独立权益机构成立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图片合作社。
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
第二年,在美国纽约开了一个分设机构。
当人类的历史经由影像来记载以后,我们追述二战以来60年当代世界的进程,大到民族国家独立、东西方冷战、天灾人祸,小到时尚的发展,日常生活的变迁,都有马格南摄影师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以坚定的揭示真相的信念和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勇气与韧劲,为世界不同角落、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提供最动人、逼真的影像。
一个在战场上拿命做赌注的“赌徒”丨Robert Capa 丨朱七七102/ TOURISM WORLD/老照片Old photosTOURISM WORLD /103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1954),有史以来最有名的战地记者,他的摄影生涯就如同赌命一样,在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战争、北亚战争、意大利战争、诺曼底登陆战、法国解放战的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去换取徕卡相机里的一格格底片。
“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这句被很多摄影人奉为圭臬的名言,就是出自卡帕之口。
104/ TOURISM WORLD/老照片Old photos与其说罗伯特·卡帕是个战地记者,不如说他是个冒险家,或者说是手持相机而非枪械的冲锋陷阵的另类战士,他曾经在诺曼底登陆之前说过:“战地记者的赌注——他的生命,就在他自己手里,他可以把赌注压在这匹马或者那匹马上,也可以在最后一刻把赌注放回口袋里。
我是一个赌徒,所以我决定跟着E营的第一梯队冲锋。
”卡帕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安德烈·弗列德曼的人生卡帕的真名是安德烈·弗列德曼(André Friedmann),1913年10月22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有兄弟三人,父母是做裁缝生意的犹太人。
作为政治早熟而不是宗教早熟的犹太学生,卡帕17岁就与匈牙利政府产生了严重冲突走上了政治流亡者的道路,从此便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家。
卡帕先到了柏林学习记者课程,由于父母的经济能力有限,所以他就半工半读,一方面在照相馆里给照相师傅当助手,同时也为一家图片代理商当跑腿,这家图片代理商的老板西蒙·盖特曼发现这位年轻人有一双对图十分敏感的眼睛,就借给他一台徕卡相机,有时候派他去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
1932年10月,他被派去采访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到哥本哈根拍摄托洛茨基(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 在一次群众集会上的演讲,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因带着大型相机而被拒场地之外,但卡帕却带着徕卡相机顺利地混进了会场并成功地完成了这次采访。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布列松,这位羞怯、热情的法国人,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莱卡照相机走遍全世界,见证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印度的分裂、中国文化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堪称影响了全球的媒体和影像。
他创建的Mag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
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他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了一种艺术。
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
他的拍摄理念富创造性,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摄影的迷恋:“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
”他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
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
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
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决定性瞬间”摄影理念也为广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布列松30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他拓展了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多种可能性。
在他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机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乐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以及上个世纪中一些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从西班牙内战到二次大战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后来的柏林墙倒塌。
马格南摄影师给新手的35条建议,值得学习!天极飞猪摄影摄影学习第一站马格南网站上的一篇访谈,里面对每一个摄影师都问了两个问题:第一次对摄影感到兴奋是什么时候?对年轻摄影师有何建议?在这篇马格南网站访谈中,35位摄影师对此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马格南摄影通讯社(Magnum Photos)是世界相当知名且具有影响力的摄影经纪公司,成立于1947年,为了忠实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像纪实而成立。
马格南成员都是在职的专业摄影师,过去有许多卓越的新闻摄影奖得主,都是马格南的成员,也因为成员不超过80位,所以要进入马格兰摄影通讯社是更加困难。
01ABBAS买双好鞋,并且……去爱。
02ALEC SOTH去尝试各种摄影:新闻、时装、肖像、人体,任何种类。
我大学时期有个暑假做了一个平面摄影师的助理,他是个基督徒,于是我跟着他每天听着天主教电台广播拍摄袜子。
在那个夏天我发现自己不适合当影棚摄影师,也不会成为基督徒。
03ALEX MAJOLI我建议多看些文学作品,而尽量少看其它摄影师的作品。
同时,要与别人合作,不光是摄影师,还有你尊敬的人。
关键就是要参与进去!04ALEX WEBB要因为热爱而去拍摄,因为那种不得不拍的感觉而去拍摄,因为在过程中得到满足而拍摄。
世上有很多容易的谋生方式,把摄影当作自己的兴趣,而不是职业。
05ALESSANDRA SANGUINETTI我自己倒是有不少好建议……但在我脑子里首先跳出来的是鲍勃·迪伦(Bob Dylan)的话:“保持头脑清醒,就像一个电灯泡。
”06BRUCE GILDEN我的建议是:拍出你自己!07CARL DE KEYZER给你自己五年时间然后看看是不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很多有才华的人在开始的时候就放弃了;舒适的学生生涯后巨大的黑洞是最大的天才杀手。
08CHRISTOPHER ANDERSON不要急着靠拍照付房租。
首先你要当一个摄影师,或许之后自然而然就职业了。
色彩大师:厄恩斯特·哈斯厄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1921—1986年)1921年出生在奥地利,1949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
被誉为20世纪最有名、也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亦是彩色摄影的先驱。
在当年几乎只拍摄黑白照片的年代,他改变人们对彩色摄影的保守观念,同时以大量实验性手法拍制出各种有趣的彩色照片,影响深远。
1986年,他得到了Hasselblad Award(哈苏国际摄影奖)。
1921年3月2日,哈斯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奥地利政府中的一位高级官员,母亲酷爱艺术,一直致力于在哈斯幼小的心灵中培植真善美的根苗。
1946年,哈斯拥有了自己的禄莱相机。
1948年,美国红十字会维也纳分会举办了一次影展,其中展出了哈斯关于维也纳战时景象的照片,这幅照片被《HEUTE》画报主编沃伦特拉班看中,于是聘请哈斯为画报进行摄影采访。
1949年,哈斯受卡帕的邀请,加盟马格南图片社。
从这时起,哈斯开始实验彩色胶片的性能。
1952年,他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采访的一组反映印地安人生活的专题,在《生活》画报一炮走红,并赢得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颁发的荣誉奖。
1953年在《生活》画报发表的一组题为《一个神奇城市的面貌》的组照,使哈斯名满天下。
1959年哈斯被推选为马格南图片社社长,并主持编选和设计了《马格南摄影家眼中的世界》大型影展。
1971年,哈斯出版第一本摄影集《创世纪》,发行量达到30万册,创美国画册销售最高水平。
1985年,摄影组织家协会向他颁发了“创造性成就”奖状。
1986年,他相继获得了瑞典哈苏公司授予的金牌奖、德国莱卡相机厂的“最高成就”奖章和“摄影大师”称号。
1986年9月12日,哈斯在一次突发性疾病中猝然去逝,享年65岁。
哈斯对于色彩在摄影中的应用是有开创性的。
在布勒松“决定性瞬间”的经典理论基础上,加入了色彩的因素,并把其解释为“由运动构筑起来的流动的色彩”。
生活是流动的,时间是无休止的,运动的色彩让作品在静止的传统摄影理念中具有了运动与时间的概念。
浅析肖像摄影摘要:阿诺德·纽曼和布列松作为美国摄影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在摄影历史中举足轻重。
通过对他们几张著名图片的分析,了解他们的摄影精神及创作方式,为后代摄影人学习。
关键词:肖像;构图;阿诺德·纽曼;布列松;摄影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15-01肖像摄影就是用影视人物外形以表现人物气质的(造型)摄影。
既是人物的影像又是关于人物的故事。
肖像摄影师们在拍摄下人物外形特征的同时,也拍下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美国摄影家阿诺德·纽曼以拍摄环境肖像出名,他强调主体人物与周围环境的紧密结合,擅长精心摆布拍摄,并且以后期的大胆剪裁引起人们的关注。
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肖像摄影师之一,开创了“环境肖像”风格而自成一派,并善于在瞬息之间找到人与环境的最佳结合方式。
纽曼一生强调环境对肖像摄影的重要性,现场氛围和人物性格浑然一体超凡脱俗……1941年9月,纽曼和本·罗斯举办了一次联合摄影展,年仅23岁的纽曼所展露出的艺术才能,受到舆论重视,奠定了他在美国影坛的基础。
在摄影面前,他总是精挑细选,寻找那些最典型的景物,与要拍摄的人物互相搭配,而且他力求画面结构洗练、严谨,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和音乐中的节奏感、旋律感。
在他的肖像作品中,要想找出一点与主体人物无关的东西是十分困难的。
纽曼曾说:“拍照片,并不光是使用照相机,而是用我们的心灵和意念。
这些照片不但表现了特定的被摄人物,同时也反映出我们自己的所思所想。
每一个艺术家都应使自己成为他作品中内在的一个因素。
如若不然,这件作品就会成为一张洗衣房的清单——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意义。
”除此之外,纽曼还有一些怪招——亲自动手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撕破或者撕成碎片以后再拼贴起来,这是纽曼独创的一种怪招。
简单的说他的怪招就是“撕照片”。
这样的字眼用在一名摄影师身上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协调,然而纽曼正是用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创造出了别有“风味”的摄影作品。
艾略特·厄维特:沉默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10期艾略特-厄威特,马格南图片社主要成员。
一直以来,他的照片比他的名字更容易被人记住。
如果说他的名声只限于摄影艺术,那么他的照片早已享誉世界。
他一直以拍摄富有幽默感的纪实摄影而著称。
有人曾问起艾略特-厄威特照片中的戏谑色彩,他说:“我在一本正经地做一个不正经的摄影师。
”当然,这句话实在太谦逊了。
艾略特192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
4岁时父母离异,此后八年他一直在父母各自的家庭里轮流居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纳粹德国的铁蹄即将踏上法国时他随父亲逃往美国纽约。
12岁时,他的父亲决定离开纽约带着身上仅有的一些钱去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碰运气。
父母离异、流浪他乡这种经历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是痛苦的,难免会在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创伤。
但是,艾略特并未因此受很大的影响,相反却养成了老练轻松的处世态度。
15岁时,艾略特开始独自谋生,他找到了一份在暗房里冲洗好莱坞电影明星照片的工作。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艾略特买了一台“禄莱”相机,学着拍摄明星。
1950年,艾略特21岁,他的人生道路出现了转折。
他带着40张作品去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爱德华-斯泰肯。
这位摄影大师独具慧眼,十分赏识艾略特的艺术才华。
这使得初出茅芦的艾略特深受鼓舞。
斯泰肯还为艾略特在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找了份工作,使他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
1953年,艾略特应征加入美军,驻守西德。
在部队中,他被分配在暗房里专职从事摄影工作。
在此期间,他拍的一组反映军旅单调乏味的生活的照片获《生括》杂志主办的摄影比赛二等奖,得到1,500美元的奖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相当大的钱。
艾略特的最大天赋在于他通过摄影作品所表现出的幽默感。
他的作品能够使人不禁幽然失笑。
“拍出来的照片能够使人发笑是一个极大的成绩”,艾略特说,“如果你能像查理-卓别林那样通过艺术使人发笑流泪,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跟玛格南图社里“严肃”的摄影师相比,艾略特奉承正儿八经地“不严肃”。
马格南是什么意思马格南是什么意思?在摄影界,马格南一词经常被使用。
它原本指的是一个极小的,用于制作照相机胶片的手工磨坊。
而马格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当时法国人把这种特殊的磨坊称为“ Laboison”,即马格南,后演变成“ Magnum”。
马格南大奖的创始人之一威廉·莫里斯,首先将马格南拍摄的照片与普通底片放在同一光线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了其中的差异。
他因此受启发认识到了暗房技术对于照相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并且也由此开始采取措施改善摄影师们拍摄照片的条件。
因此,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马格南”这个名字显然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商品分类。
马格南奖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颁发给优秀的摄影师及摄影组织的最高荣誉。
从1914年起,它的获得者只能由皇家摄影学会的专门委员会提名推荐。
早在十九世纪末叶,莫里斯就坚持要求委员会将参加竞赛的作品与传统的美术绘画进行比较。
从那时候起,这项评选就更多地关注于观念与形式上的探索,正如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造型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一样,他们都试图把自己置身于某种观念的创造之中。
莫里斯希望通过举办这次竞赛,吸引全欧洲范围内最杰出的摄影家来参加,以便发掘新的人才,鼓励他们超越前辈。
为了充实评选材料,提高竞争水平,莫里斯还建议设立一些非官方奖,以扩大投稿范围。
根据规定,所有摄影家均可以投稿。
评审团由12位著名摄影家和批评家组成。
每张参赛作品至少应由6幅入选。
尽管当初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那些具有卓越风格和独创精神的年轻人参加竞赛,但实际情况却截然不同,甚至令人吃惊,竞赛一直延续到了二战结束。
此外,除了获奖作品可以被刊登以外,这次竞赛还增设了展览一栏,包括获奖作品、有代表性的参赛作品、评委会主席和参赛者的文章,以及入选作品等,其中既有国内报纸、杂志,也有国外的著名摄影刊物。
在20世纪40年代,马格南摄影展览被公认为是一流的权威展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火连绵,很少有人问津该事业,也没有多少人去真正研究它,于是众多重量级的摄影师为莫里斯的遗愿感到痛心和惋惜,国外发来纷至沓来的贺电、唁函不计其数。
Old photos/老照片患肺结核的儿童,奥地利大卫·西蒙Old photos/老照片一个穿着铁路列车员服装的年轻女孩在笔记本上写字,匈牙利布达佩斯他通过了他的学士学位,然后在莱比锡著名的国立印刷学院学习印刷技术。
1931年毕业后,他回到祖国,但面对波兰日益恶化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他决定在巴黎继续深造。
1932年,西蒙从祖国波兰来到巴黎。
在索邦大学(Sorbonne)学习科学时,他在一个朋友的小型照相馆找到了一份工作。
虽然他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摄影训练,但在莱比锡学习期间,他可能接触过现代摄影和平面艺术,并使用借来的相机,很快就拍出了可以发表的照片。
西蒙很快适应了巴黎的生活。
1933年,他在写给华沙女友的信中写道:“我正坐在我的新公寓里的大办公桌前,上面放着一个地球仪……我开始了解巴黎了。
我正在成为它的一部分……我是个记者,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个摄影记者。
”他渐渐离开了波兰社区,结交了新的摄影师朋友,特别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和André Friedmann(后来被称为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也正是这三位创立世界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
20世纪30年代早期和中期,巴黎出现了大量创新型的图文周刊,它们需要大量的主题图片。
先锋周刊《Regards》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该刊的观点与西蒙的进步政治观点非常一致,所以1934年开始他就为《Regards》工作。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不久,《Regards》画报社派西蒙去报道。
他拍摄的战斗照片,尤其是在前线的生活照片,奠定了他作为一名顶尖摄影记者的声誉。
西蒙的摄影作品从西班牙内战,捷克独立到教室里的男孩,希腊Old photos/老照片留着辫子的年轻女电报员,匈牙利布达佩斯其他欧洲国家的历史大事都有,其中最感动人心的是他以孩子为主题的战地摄影作品。
1939年他随着西班牙难民纪录他们一路上逃难的过程,飘洋过海抵达墨西哥后,他又回到纽约,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西蒙应征入伍。
1、约瑟夫-尼埃普斯:1826年①第一张照片《窗外景色》②日光刻蚀法2、达盖尔:银版摄影法1837年3、塔尔博特:卡罗式摄影法①使用纸纤维成像,颗粒粗,清晰度低,反差大,虽然经改进仍无法于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媲美,但是用纸基,价格低廉,可以反复印制正片。
②世界上第一本摄影集《自然的画笔》4、人像摄影艺术化代表人物:卡梅伦+纳达尔(法国人像摄影的第一位“经典作家”)纳达尔:①领悟到“瞬间”②竭力仿效早期逼真又清晰的达盖尔版照片,不追随后来出现的朦胧画意风格。
5、爱德华-柯蒂斯:《北美的印第安人》(花了30年时间,拍摄了80个印第安部落)7、战争摄影:(1)罗杰-芬顿:1855年,拍摄克里米亚战争(2)布雷迪(湿版发)8、画意摄影(1)雷兰德:①艺术摄影之父②《人生的两种选择》——-仿效拉斐尔名画《雅典学派》(2)罗宾逊:①《弥留》or《消逝》②《摄影的画意效果》9、爱默生:(自然主义摄影)①与仿效派不同的是,英国人爱默生提倡“自然主义”。
(平民风,少美学)②他主张从大自然中选择拍摄对象,反对雷兰德、罗宾逊等人创作中的拼凑、摆布拍摄对象的手法。
③1889年发表理论名著《自然主义摄影》,抨击当时尚属于艺术主流的画意摄影。
10、摄影分离派:①1902年,画意摄影的重要组织“连环会”的美国分会——摄影分离派在纽约成立。
②后来,他却最终背叛了画意摄影的主张,使摄影走向纯粹摄影③创始人:斯蒂格里茨④斯泰肯:催生了商业摄影⑤斯特兰德:“摄影作品”最后两期11、斯蒂格里茨:①“美国现代摄影之父”、“美国现代艺术之父”②摄影分离派创始人之一③创办“摄影作品”杂志④开办“291”画廊,将欧洲的先锋艺术带入美国。
⑤第一个抓拍的摄影师。
——-瞬间⑥第一张现代摄影作品《驿站》12、F64小组(当时的最小光圈、最大清晰度)1932年(1)组成①爱德华·韦斯顿:第一个获得“古根梅姆”奖的摄影师。
②安塞尔·亚当斯:区域曝光。
世界的眼睛——马格南摄影师
宋义东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3(000)019
【摘要】<正>这是世界上一群特立独行的人——站在历史前沿的摄影大师。
他们有着敏感的视觉、睿智的头脑、勇敢的精神、执着的毅力、真实的人性……他们的照片记载着历史,而照片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这群人的组织名叫马格南,他
们所做是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现实世界,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人,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摄影,也为了深刻地理解摄影师。
《世界的眼睛》从多个层面解读了马格南和马格南摄影师,以及背后的故事。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宋义东
【作者单位】中国摄影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
【相关文献】
1.以世界的眼睛看故宫以故宫的眼睛看世界 [J], ;
2.一个法国摄影师的中国眼睛 [J], 管方方
3.借给摄影师一双明亮的眼睛——机头灯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J], 李东风
4.《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图片社与马格南摄影师》 [J], 无
5.让眼睛保持新鲜感自然和旅行摄影师David Noton [J], Geoff Harris;杨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抱酒瓶的小男孩图评分析
带着酒瓶的小男孩(巴黎穆浮塔街)
2004年8月3日,20世纪最著名的摄影家之一,马格南图片社的联合创始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法国逝世,享年95岁。
在摄影世界中,布列松的地位可以说极其崇高了。
他是第一位被卢浮宫收藏作品的摄影师,为本是纯记录的新闻摄影注入了人文和艺术的内涵。
他走遍世界各地,拍摄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照片,记录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活出了一份令人羡慕又仰慕的传奇人生。
但如果我们回到他的照片本身,就会发现,布列松的作品能够持续几十年都如此打动人心,并不在于宏大叙事,而在于他始终关注的平凡中的动人。
比如他最有名的这一张照片,既不是名流也不是英雄,只是巴黎街头一个普通小男孩帮爸妈买东西回家,却点亮了每一个观看者的脸庞。
对于小朋友来说,买这么两大瓶酒,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了!小男生的脸上满是自豪和得意,再看他身后,哟,还有两个小迷妹,那这小伙子累不累的可更得硬撑了。
这个瞬间,引得我们每个人都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心里也不免留下了一个悬念——他可别没走几步就扑街啊!
布列松将这份幽默感与紧张感交织起来,呈现了跨越时空的亲切、真实与生动。
对玛格南图片社的图片的分析
————————————————————————————————作者: ————————————————————————————————日期:
ﻩ
对玛格南图片社的分析
之所以选这个素材,是因为“玛格南”这个名字吸引了我。
后来看到了他们的照片,才真正的吸引了我,震撼了我的眼球。
玛格南图片社在1946年是为了忠实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像纪实而成立于法国巴黎。
发起人有卡蒂埃-布勒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乔治·罗结和比尔·范迪维尔(Bill Vandivert)。
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又名马格兰摄影通讯社),是一家世界知名且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摄影经纪公司,在纽约、巴黎、伦敦和东京设有分部。
玛格南一词的拉丁文原意是“伟大,顽强”,并与一个著名的香槟酒的名字相同,含有庆祝之意。
在美国,“玛格南”是指一种威力强大的左轮手枪子弹。
马格南一字是一种大桶的香槟酒名,当时战地记者常在生还之后,喝这种酒与朋友庆祝。
由罗伯特·卡帕以此酒为摄影社命名。
马格南摄影通讯社可能是第一个全由摄影师经营和管理的摄影经纪公司,该社让摄影师拥有自己相片的版权,而非发行的杂志或是媒体拥有版权,此外,也直接提供摄影师需要的帮助,而非与赞助商等一起提供帮助。
马格南摄影通讯社旗下的摄影师和新闻摄影师许多都已具有相当的世界知名度,。
今日与马格南摄影通讯社性质相近的还有VII摄影通讯社。
马格南图片社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其网站包涵了太多经典的名字和照片。
图片社创办的宗旨是从不以经济利润为目标并基于对人的尊重,力图从以往那种受杂志编辑限制的工作方式中脱离出来。
一、马格南提供马格南图片社的图片基本主调是以黑白
为主,黑白是更能够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更能触动
人性的最深处,更能反映出图片所蕴含的某些意义。
二、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不同,然而马格南图
片社基本上都是很贴近生活的,在家里、在街上、在
森林里、、、、、、让读者耳目一新,看到了最接近他们
生活地方的不同一面。
三、图片基本上都是以纪实为主的,而且涉及的主题范围
比较广一些,家庭、毒品、宗教、战争、贫穷、犯罪、
政府和庆典等,由于他们强调的文化基础是:摄影师
要自由选择创作主题,自己进行工作时间安排,不要
被截稿日期和编辑所束缚。
所以,马格南图片社的摄
影作品,通常会就一个社会现象或问题,摄影师进行
广泛调查后,深入拍摄的图片,少有社会琐事,更深入
专业报道。
四、
马格南图片社的构图一般都比较的线条分明一些,主
旨比较明确,视觉效果很强烈。
风格也很多变,观赏性
比较强,使人们能够得到心灵上的享受。
五、马格南图片社的“马格南精神”卡帕有句名言:“如果
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ﻫ我认为,这
个“近”不仅仅是指距离,应该还有距离背后的真相,以
及面对真相的态度!ﻫ“马格南精神”就是指面对真相的
态度问题,卡帕、布列松、西摩包括马克吕布等等的
“马格南战士”都在用相机、用镜头做武器,直面事实真
相,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给人们,不管在西班牙内战、
北非战场、欧洲战场、以及胜利后的岁月中,“马格南
战士”一直传承这一态度,这可能就是您所说的“马格
南精神”。
六、阮义忠说过,玛格南就是良心,关怀的代名词。
正是因
为这样,才使马格南图片社到现在永存不衰,而且越来
越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七、马格南图片社的照片都比较有创意,好像是从很另类
的角度看待事物,拍摄出来有一些让人们感觉到很稀
奇的、很独特的照片。
随着数码摄影的诞生、传统图片杂志的衰落、多媒体技术的完善和娱乐产业的泛滥,报纸对于新闻摄影本身的要求也在改变,今天的媒体要求快些、再快些,却不那么在意图片本身的质量。
像玛格南
图片社这样坚持人文传统、往往花费数年拍摄某一题材的做法,已面临重重危机。
事实上,近些年来,玛格南不止一次面临资金困难,只是玛格南始终坚持其创作理想,让其摄影师能够独立、自由地拍摄,坚持不让任何外部资金介入,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ﻫ但玛格南本身并未逃避这些问题。
60年的庆典上,玛格南也开展活动,让旗下摄影师讨论“玛格南民主是怎样改变记者们的角色的?传统新闻摄影以后是否还有立足之地?”前两年,玛格南还开通了一个叫“玛格南广告”的新网站,试图在广告市场打开局面。
此举虽招致不少摄影师的反对,认为这违背了当年拍摄独立的原则,但网站上赫然挂出17位摄影师的名字,似乎也说明了玛格南已经做好转型的准备。
ﻫ步伐,显然不会走得太快。
在布勒松那样的创始者看来,玛格南不仅代表了一种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心,也代表了一个思想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断然决定玛格南整体何去何从。
但是我们还是希望马格南图片社能够更好的发展,拍出更有价值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