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11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统一将答题卡收回(试题卷由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
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的思维中的“大是大非”的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
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
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
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
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徒、学术内奸。
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
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
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2019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后面题目。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
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
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
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
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
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
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
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
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
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
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
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
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
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绝密★启用前大联考·2024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大家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时时刻刻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动力,也让我们尽情地感受世间的心动、开心和心痛,但是除了这些,您真的了解您的心脏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脏。
正常的心脏位于我们胸腔的左侧,大小跟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如同桃子,其内部结构恰如我们的理想小洋房,楼上两房、楼下两室,以及两墙、四门、两入口、两出口,也就是我们做心脏超声检查时经常听说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房间隔、室间隔,连接左心室的主动脉、连接右心室的肺动脉以及房、室、大动脉间沟通的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这套洋房是如何成为我们生命的马达呢?心脏有一套高级的电路,支配着它搏动。
肺内氧合的血,经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左心室进入主动脉,以供应全身各器官氧气和营养,消耗后的未氧合血再经上下腔静脉回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到肺内再氧合,周而复始,而心肌本身的血供则是依靠冠状动脉完成。
这套洋房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会形成不同的心脏病。
如何早期预防并早期识别,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常见的心脏病包括了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血压越来越多,已成为我们健康的最大敌人。
除了遗传因素,饮食中的高盐、高脂以及饮酒、抽烟、精神压力、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等,都是其诱发因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荀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求学的三个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自古才子出寒门”范仲淹两岁时丧父,年幼时稠的一点的稀饭都没有吃过;明朝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曾贫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常靠弟弟的接济;苏联作家高尔基曾是一名流浪儿……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发育,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终长成参天大树,开出灿烂的花朵,贫则思变,他们的实力充分的证明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孟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正如孟子所说上天将会把重大的责任降给那些敢于吃苦的人,“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只要你吃得了苦,在挫折面前决不低头,终有一天你会取得成功。
当你看到天空的霸主雄鹰在天空翱翔时,你可曾想过他们的艰难困苦。
鹰的翅膀很容易老化,在老化之后他们的身体便会变得笨重不再擅长飞行,如若不及时处理的话他们便会死亡。
可他们不愿沉沦,他们用自己的喙把老化的羽毛一根根的拔下,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对于我们人来说也是很难忍受的,可是他们为了生存与繁衍,默默地忍受着。
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所说的那样。
只有勇于吃苦吃得下苦才能做出一番事业取得成功。
丛林万物,适者生存,没有智慧的便会消亡。
就像做加减法那样,敢于吃苦的便做的是加法,不敢吃苦的边做的是减法,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选择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
为什么两者间会产生天壤之别呢?鹰生存在悬崖峭壁之上,身体弱小但他选择了加法,他获得了轻盈的尾羽和翅膀,坚硬的喙与爪,凛然于天地间十分威武;而住在隧洞里的鲶鱼,终年不见天日,索性失去了一双明眼,失去了游回大海的可能……同学们你们是想凛然于天地还是想蝇营狗苟的生活?我定然会选择前者,让我们坦然的面对挫折,敢于吃苦,吃尽了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苦尽甘来……【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
词语1.【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史是从尧舜时期开始逐渐明晰的,《尚书》的便是《尧典》。
先秦诸子都对尧舜,虽然说法时有,但都对他们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基本史实亦甚清晰。
A.开篇津津乐道歧意B.首篇乐此不疲歧意C.首篇津津乐道分歧D.开篇乐此不疲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①“开篇”,指弹词演唱故事之前加唱的短篇,为正书的引子;后用来指小说等作品的开端;也指开始写作,开始写某一篇(作品)。
“首篇”,指语是“说法”,应选“分歧”。
故选C。
2.【2019届江苏师大附属实验校高三19月调研】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 ,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 ;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
如今,栾清明不忍传统技艺流失,▲ ,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
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A.惟妙惟肖别有风味口传心授B.有声有色别有洞天口口相传C.有声有色别有风味口口相传D.惟妙惟肖别有洞天口传心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应选“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
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应选“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应选“口传心授”。
6.【2019届江苏海安高中高三12月考】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所▲ 。
作文材料: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沟,非洲鲫鱼便生活在这里。
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鲫鱼必须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游向大一些的湖泊以求生存,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
大概每年10月至11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量大增,大部分鲫鱼停止向前游动,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
不久,它们因河沟干涸被晒成鱼干。
另外一些鲫鱼则抓住了水量充足的机会,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大湖实现了自保。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文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题来源】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抓住机遇总是止步于青山绿水处,倾听不经意的虫鸣鸟叫;总是流连于山穷水尽的路口,期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也总是沉醉于灯火阑珊处,回首刹那默然的惊喜。
机遇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也许正是怕错过它,黑海涛才会如此珍惜上天给他的机会,他引吭高歌,一曲《今夜无人入眠》敲开了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的大门。
漫溯历史……明月下,你在清风夜寂中,独立乌江之上,你那深邃的眼神让人迷离,此时的你大概已经了然了吧!还记得鸿门宴上,犹豫不决不仅让你错失了杀刘邦的好机会,也许你是后悔的,可当四面楚歌之声响起,你知道一切都晚了。
霸王颈血浸染乌江,苍天抽泣,大地无语。
人这一生啊,实在没有太多机遇供你去把握,一次的错过足以让你身败名裂,当然,一次的把握也足以让你辉煌一生。
没有资本,上天再眷顾你也是枉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虽花费了六年时间,不断观察,不断摸索。
就像神农尝百草,日复一日的在野草堆里寻找,最终开创了震惊世界的“绿色革命”。
因为努力,因为善于抓住机遇,更因为他那丰厚的知识积累,让他在机遇面前,有了更进一步对自己人生升华的资本,没有这些,即使机遇与他仅仅是一步之遥,这一步也永远是那么遥不可及。
2019届云南名校月考试卷(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A项“是为”的目的错误;B“只能通过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来维权”说法不符合原文“大量的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群众维权事件”的表达,“只能”绝对,且偷换原文概念。
C项不符合原文,“参与式治理”作为一种治理体制和技术,源于“参与式民主”理论,而其理论思想可溯源至古典民主理论)2.C(文中没有理论与现实的“一一对照”,另外“文化比较”“全面”等在文中也体现不足)3.A(从原文“片面强调代议制却很可能”,推导不出代议制“不能解决缺乏政治有效参与和民主经验活力的弊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4.(3分)A (从第二段的表述可看出“我”一开始就没有孵蛋的想法!)5.(6分)①孤独独立,有自我意识甚至有点小叛逆。
不爱凑热闹“我这种与世无争的个性当然就轮不到,何况我根本就觉得打蛋真是件难缠的事啊”。
②敏感执拗,有自我冲突与矛盾。
会自责懊悔,怪自己“无知”“无种”,一方面怀疑自己,另一方面又坚持自己。
③懵懂好奇,又多愁善感。
对外界充满想象力,对于自己拿着的蛋,产生幻觉幻听,还充满了情感,不愿放弃。
(每点2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6分)①是孵蛋事件的深化和发展。
这件事和孵冰箱里的蛋是类同事件,写出了自己不顾众人的想法,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从而丰富文章内容。
②更加突出人物自尊而敏感强大的个性。
作者因为孤独而幻想,因幻想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他坚持自我的独特个性,尤其是他反抗别人的意见时强调“那不是我的蛋”,是对人物性格的一次升华式的宣言,表现出人物对自己选择已经从少年的懵懂走到青年的清醒。
③点明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写出了作者对青春和成长有迷茫有懵懂的真实状态,更表现了他公然的反抗和青春的觉醒,是一曲生命和成长的赞歌。
(每点2分。
如不同意或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3分)B(智能手机APP有利于用户便捷地使用单车,但并非有利于单车的文明停放)8.(3分)B (A项,材料二说明的是“共享单车”迅速扩张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是“摩拜单车”。
樟树中学2019届高三历届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范围:高考范围考试时间:2018.10.2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考生号、学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3.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
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 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
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
深衣剪裁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相连接,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
秦汉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西汉建元三年、元狩四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日期:2018.10(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竹性直,不▲;竹心空,不▲;竹节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
A.通权达变趋炎附势见异思迁B.见异思迁趋炎附势刚愎狭隘C.趋炎附势通权达变刚愎狭隘D.刚愎狭隘见异思迁通权达变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
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
▲①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②我出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了回来。
③史书也很重要。
④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
⑤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
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A.①④③②⑤⑥B.④⑥①⑤③②C.④⑥③②⑤①D.①④②⑤③⑥3.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内容与对应的活动不相符的是()A.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围棋B.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象棋C.一儿攀肩猿上枝,一儿接臂倒立之——攀爬D.偶然得藉微风力,却要旁人仰面看——放风筝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
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5. 对漫画的寓意,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工作态度重要,工作能力更重要B.保护动物,不能一味地、无休止地攫取C.因循守旧,不知创新,只能劳而无功D.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尊重客观规律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铁人中学2019级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
这里的“求”,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
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开启了同步时空的发展节奏,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快推进。
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尤其是要消除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的两极对立思维,克服文化偏见,消除文化傲慢,倡导文化会通。
如果持有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时代文明视而不见,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误读与误判。
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
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
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
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
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把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展示出来。
但同时我们看到,全球化进程中的扩张与掠夺又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就会滋生出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
林芝市二高2019届藏文班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出题人:央央第Ⅰ卷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⒈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譬.如(pì) 蜷.缩(quán) 嗔.怪(chēn) 浅尝辄.止(zhé)B. 倩.影(qiàn) 驰骋.(chěng) 漱.口(shù) 亘.古不变(gèn)C. 堤坝(dī) 信札(zhá) 坍圮(pǐ) 百舸争流(kě)D. 积攒(zǎn) 娴熟(xián) 伺候(cì) 凶神恶煞(shà)⒉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哀悼响午刹有介事改邪归正B. 怂恿撩拔战战兢兢前仆后继C. 栖息闲遐安分守己同仇敌汽D. 恣肆烙印百废俱兴心旷神怡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A. 肥沃——贫瘠悲观——乐观不可救药——药到病除B. 枯燥——湿润积极——消极安之若素——如坐针毡C. 模糊——清晰光滑——粗糙车水马龙——门可罗雀D. 独特——普通陌生——熟悉转弯抹角——直截了当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A.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妖娆(娇艳美好;有诱惑感的)B. 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汲取(吸取,汲取经验、教训;吸收、汲取养分。
)C.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 箴言(至理名言)D. 雍荣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 屯积(囤积;大量积储)5. 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 强烈的要求猛烈的炮火剧烈的运动热烈的掌声B. 鲜丽的色彩鲜明的对比鲜艳的花朵鲜活的事例C. 严酷的剥削严正的立场严峻的制度严厉的打击D. 深厚的感情深切的怀念深重的灾难深奥的道理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词语1.【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史是从尧舜时期开始逐渐明晰的,《尚书》的便是《尧典》。
先秦诸子都对尧舜,虽然说法时有,但都对他们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基本史实亦甚清晰。
A.开篇津津乐道歧意B.首篇乐此不疲歧意C.首篇津津乐道分歧D.开篇乐此不疲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①“开篇”,指弹词演唱故事之前加唱的短篇,为正书的引子;后用来指小说等作品的开端;也指开始写作,开始写某一篇(作品)。
“首篇”,指语是“说法”,应选“分歧”。
故选C。
2.【2019届江苏师大附属实验校高三19月调研】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 ,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 ;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
如今,栾清明不忍传统技艺流失,▲ ,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
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A.惟妙惟肖别有风味口传心授B.有声有色别有洞天口口相传C.有声有色别有风味口口相传D.惟妙惟肖别有洞天口传心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应选“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
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应选“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应选“口传心授”。
6.【2019届江苏海安高中高三12月考】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所▲ 。
2025届高三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随类赋彩”成为指导中国绘画技法理论的经典。
其中对“随类赋彩”,理论家、画家有不同理解,但把“类”字解释为“物象的固有色”者,使“随类赋彩”成了幼稚的、简单的色彩赋色方法;把“类”字解释为“类型”“类似”者,让“随类赋彩”成为当今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经典训条。
也有学者在解释“随类赋彩”时模棱两可,含糊推诿过去。
因此弄清其真正含义,既是对上千年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正本清源,也对当下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②我们对“随类赋彩”的理解要完整、客观。
谢赫“六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五法”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③“气韵生动”指的是一幅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要感人、生动。
“骨法用笔”即中国画笔法、线条的运用。
它是表达画家思想、个性、意念的手段,不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和翻版。
“应物象形”以“骨法用笔”的线条为依托,筑就中国画的气色容貌。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需要画家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来取舍、布局、调置。
“传移模写”就是师法自然,自自然取得灵感。
在“六法”指导思想下的“随类赋彩”作为一个完整而带有指导地位的法则被提出来之后,它的内涵就不仅仅是写实意义和描摹自然物象的外在色彩,更是主张画家主观意念与客观相结合,从属于“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方法。
这样,中国绘画减弱了对自然色彩的依附,渐渐出现了从重彩到淡彩、浅绛直至水墨画的重墨轻色。
④另外,古代中国画的颜料受当时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局限及交通运输的不便,颜料的获取只能因陋就简。
画家只能用简单的、接近的、类似于物象色彩的颜料去表现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有时找不到或调不出眼中所见到的色彩,只好凭主观情感去用色。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导航卫星的原理就是不断地向地面播发导航电文,电文的核心内容就是位置坐标和相应位置的时间等信息。
为了实现信息足够高的精度,卫星本身要有非常精确的计时功能,这种计时功能是由原子钟来实现的。
原子钟是一种精密测量设备,它是利用某种元素原子的能级跃迁来实现精确计时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它旋转的电子组成的。
有些原子拥有相当多数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电子层。
当原子从某一个能量高的层次跃迁到低一点的能量层次时,它就会释放出电磁波。
某一种元素的原子,它的能级跃迁变化频率是固定的。
1956年,美国科学家生产出了实用化的原子钟,它所用的元素是金属铯。
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用它来制作原子钟非常方便。
铯的共振频率是9192631770赫兹,规定它的原子核振动这么多次所用的时间就是一秒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还开发出了用铷、氢元素作为原料的原子钟,体积越来越小。
目前最先进的成果是用金属铝来制造原子钟,精度比前三种原子钟都高。
北斗导航卫星携带了四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原子钟。
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份。
原子钟之间相互校准,免得工作的那一台发生了超过设计指标的误差。
卫星在太空中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飞行轨迹就是卫星轨道。
我们知道北斗星座是几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当中轨道设置最复杂的,包括三种轨道类型,即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圆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主力是运行在中圆轨道上的卫星,它们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地向地面发射信号。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宇宙射线、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用户在使用中圆轨道卫星所提供的信号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就需要提供改正信息。
无论在GPS、格洛纳斯、还是伽利略系统的建设中,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都没有设置这样的轨道,改正信息是由第三方通过其他类型或者地面手段来实现的,而北斗卫星为了从一开始就尽最大努力来提高用户的信号精度,在系统设计当中就考虑了三种类型的轨道。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三语文命题、校对:赵明生、韩姝花、李舲、柯峻、陈洁、翟琳、刘勇、梁雅敏(2018.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
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
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
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②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
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
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③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
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
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
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
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它圣贤。
④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
以致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
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
⑤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是依靠了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10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教授整年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他们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读过什么书?《哈姆雷特》根据哪些书写的?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这些功夫属于“考据学”。
教授只做这种功夫,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并不过问。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是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在考据学者们看来,考据就是文学批评,但是一般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文学批评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
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
“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违背的就是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一知名律师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坐长途火车,买了2张上铺。
上车后,他开始找人商量换下铺。
问了两位男生,一位因为腿伤不便换座,另一位没有说明原因直接拒绝了。
最后,两个女孩给他换了下铺,也没要求补差价。
事后,这位微博拥有将近200万粉丝的律师,写了一篇《火车换铺有感》,他在微博结尾写道:“至于那两位男生,有朝一日,你们也会为人父,也有带着孩子出现的时候。
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
”微博发出后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为热心女孩点赞,有人为不愿换座的男生叫屈,也有人对该律师的态度表示不满。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律师、不愿换座的男生或换座的女孩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李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善良不是别人的义务尊敬的律师:你好!关于让座一事我想和你说说我的看法。
古人言:德,律己者为德,律他人者无异于私刑。
有些人,一味谴责别人不帮助自己,却不想自己一开始,就是抱着占便宜的态度而来。
胡适曾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最终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所谓的伪君子,网上有一个很好的诠释:当事实对自己有利时,就强调事实,当法律对自己有利时,就援引法律,当道德对自己有利时,就鼓吹道德。
其实,我们身边,总有这种人,不懂得感恩,还把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
道德从来都是约束自己的,用道德约束他人,来谋取自己利益的人,才是世间最大的冷漠和不善良。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教养。
为人父母,都知道带孩子出门,要操心很多。
提前安排好,不让孩子在旅途中受罪,是家长的责任。
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究竟什么是意象思维严格地说,它指的是诗人用审美的态度来观照世界和观照自我,将既已获得的人生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并显现为审美意象的活动过程。
为简要说明起见,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叫“运意成象”,一句叫“观物取象”。
“运意成象”的前提,自当是有“意”可运,也就是诗人首先要有真切的情意体验,然后借物象加以展现。
这“意”又从何而来呢从源头上讲,它就起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遭遇,是外界事物触动人的心灵世界所引发的诸种活生生的感受。
更确切地看,应是心物交感的双向作用——外来的刺激与主体的回应交相感触,于是有各种情意体验生成。
然则,是否将内心引发的情意体验直接宣示出来,就成为诗了呢又不尽然。
人们在受到外界各种事象的刺激时引发的感受虽较鲜活,却易肤浅。
这必须有一个沉淀和积累的过程,让其在心灵深处渐渐发酵、孕育以至成形,使那些仅限于一时、浅表意义的感受剥落殆尽,而那些具有长久、深沉意蕴的体验得以积存下来,并不断得到拓展与加深。
如果我们把现实人生中的心物交感视为情意体验产生的基础.则从内心的积淀、酝酿到最终宣发的过程,便构成了由现实人生体验向诗性生命体验转化的重要桥梁。
情意体验由初发经过积累与深化,到了需要宣泄的时候,又该如何来宣泄呢作为诗歌艺术的创造活动,必须借助审美的形态来表现,以使自己内在的情意体验能诗意地传递给别人,从而让人获得感同身受的艺术效果。
而这种传递手段,则非审美意象莫属。
我们看屈原的伟大诗篇《离骚》,那确是“发愤以抒情”的代表作,所发泄的也恰是诗人自身政治失意、理想破天、报国无门而又不忍舍弃的满腔牢愁,但发泄的形式并不取直白的哭诉或简单的怒骂.乃是致力于营造一系列看似虚幻却富于象征意味的情境事象,让读者跟着诗中主人公的身影上天入地、周游四方,终于在去留两难、归依无着的处境下,领略并深深撼动于诗人内心的急剧痛苦与深沉绝望,意象艺术的巨大魅力由此展露无遗。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上)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题,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很多人认为社交网络的实时性加速了谣言的传播,这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先于社交网络存在的BBS、“论坛”和“社区”等交流平台也有实时性;很多研究复杂网络的分析则认为,社交网络的复杂结构更易于传播谣言,复杂网络的结构特性确实会加速谣言的传播,但事实上社交网络的复杂结构特性在人际社会中同样具备,因此这不能解释两者的区别。
实时性所带来的信息成本降低因素不是决定性的,网络结构因素又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真正造成社交网络谣言传播加剧的根源是信息反馈机制的失效。
在传统的人际社会中,谣言传播是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人际圈子中,首先由“谣言感染者“发起谣言,接着倾听者们会逐一表示自己的态度:认同、反对或沉默。
“认同”会增加圈子中的个体进一步将谣言带入另一个交际圈的兴趣;相反,“反对”会减弱圈子里的个体对于谣言的兴趣。
如果反对者的态度足够强烈且理由充分,圈子中的其他人也会成为“谣言免疲者”甚至“谣言粉碎者”——当其在别的圈子中再次听到该谣言时,也会加以反对。
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由于信息发布的单向性和局城广播性,谣言的传播机制通常是:谣言发布——推送给交际圈中的每一个个体——个体转发——再次推送给新的圈子,而反馈并不在再次推送的内容中。
在整个传播机制中,一方面,个体对谣言的反馈无法与谣言的传播同步,谣言的单向发布使得信息并不需要获得反馈就可以传播,这样导致反馈远远滞后;另一方面,社交网络的反馈只针对谣言发起者,并不具有等同的局域广播性,这使得反馈变得异常微弱。
严重滞后和微弱到不起眼的音量,使得人际社会的反馈机制在社交网络中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网络中“智者”的声音会为谣言所淹没。
把准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加剧的根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谣言传播几率、降低谣言传播危害的策略。
我们认为,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谣言传播的自动辨识,实行风险标注,提醒用户;加强对谣言传播路径的监控,及时发现高风险的谣言传播;强化对谣言传播“易感人群”的教育保护,提高他们的谣言辨识、防范能力。
(摘编自喻国明《双因机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谣言生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 社交网络与人际社会的结构特性相似,其复杂性并不是加速谣言传播的原因。
B. 在传统的人际社会中,可能影响倾听者对谣言做出判断的主要是谣言感染者。
C. 对有高谣言风险的信息实行风险标注,作用类似于人际社会中反对者的发声。
D. 在社交网络中,反馈异常微弱,是因为反馈不具有与谣言传播等同的单向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A. 文章从传播机制入手,比较了人际社会和社交网络中反馈机制对谣言抑制效果的差异。
B. 文章以虚拟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为目标,论述了谣言反馈机制失效的两点原因。
C. 文章站在净化社交网络环境的立场,主要从客观技术层面立论分析,见解深刻独到。
D. 针对社交网络谣言传播加剧的问题,文章追根溯源,深人剖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 如果有新的证据表明社交网络和人际社会的结构很不相同,就会削弱本文论证的可信度。
B. 在人际社会的交往中,谣言在不同交际圈的传播有可能使谣言感染者转变成谣言免疫者。
C. 只有加强对谣言传播路径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高风险的谣言传播,从而提高辟谣效率。
D.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发展,社交网络可能会形成类似人际社会的反馈机制。
【答案】1.C(A项“其复杂性并不是加速谣言传播的原因”错误,原文“复杂网络的结构特性确实会加速谣言的传播”;B项“可能影响倾听者对谣言做出判断的主要是谣言感染者”中“主要是谣言感染者”错误,应为“倾听者”,原文“‘认同’会增加圈子中的个体进一步将谣言带入另一个交际圈的兴趣;相反,‘反对’会减弱圈子里的个体对于谣言的兴趣。
如果反对者的态度足够强烈且理由充分,圈子中的其他人也会成为‘谣言免疫者’甚至‘谣言粉碎者’”;D项“是因为反馈不具有与谣言传播等同的单向性”错误,原文“社交网络的反馈只针对谣言发起者,并不具有等同的局域广播性,这使得反馈变得异常微弱”。
)2.B(“以虚拟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为目标”错误,应是以“社交网络中信息发布的特征”为出发点,以虚拟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为依托,论述了谣言反馈机制失效的两点原因。
)3.C(C项“只有加强对谣言传播路径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高风险的谣言传播”错误,原文“加强对谣言传播路径的监控,及时发现高风险的谣言传播”是并列关系,选项是条件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青衣(胡玲)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刚近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
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
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
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
①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
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
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
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
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戏散,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
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
柳月如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
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
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也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了。
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
青莲从最初的失落、失望演变为绝望。
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
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挖掘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说完,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
那天,青莲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
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找出路。
”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
”青莲脱下戏服:“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
”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
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相约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
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
“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
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
”“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老板来了。
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
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出来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
”②青莲内心像被人投了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_。
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第三天,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
守灵的老太太说:“你是青莲吧?月如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
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
青莲打开,里面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小说开头写安静的村庄因柳月如来唱戏而热闹,与后文“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形成对比,为后来青莲去唱歌作铺垫。
B.小说一波三折,从听戏、学戏到放弃戏曲,最后又重新走上戏曲的舞台,以青莲的人生选择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月如形象,突出了月如深厚的功底、生动的气韵与对戏曲的坚守。
D.小说采用留白式结尾,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青莲重开剧团说明青莲对月如充满愧疚,也表现了她对戏曲的喜爱。
5.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6分)【答案】4.C(3分)没有心理描写。
5.第①处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为后文青莲学艺作铺垫。
第②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6. 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请结合全文试做分析。
(6分)【答案】(1)情节围绕“青衣”展开,以“大青衣”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小说主要人物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小说情节从主人公青莲听戏、学戏到放弃戏曲,最后又重新走上戏曲的舞台,始终围绕“青衣”展开,情节曲折,结构严谨;(2)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以此为题恰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7年注定要在中国文化产业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战略、文化定位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表明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美”还要“好”,要心情舒畅、幸福指数高,对精神文化产品提出新需求。
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红利更是机遇,新一轮文化消费能量将积聚和喷发。
江西景德镇有两千年的制瓷史,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十大瓷厂”相继关停,逐渐走向衰败和没落。
拒绝房地产的开发,保留工业遗产,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让“千年瓷都”重煥光彩。
7000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瓷都煥发生机。
文化创意不仅让创意陶瓷走入现代生活,也让传统制造业获得新生。
6年前,智明星通还是一家只有5个人的创业公司,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拥有500名员工的游戏“小巨人”,2017年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