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案 (4)
- 格式:docx
- 大小:15.95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1从全球变暖谈起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⑵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⑶观察温度计的构造。
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尝试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让学生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包括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温度是热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学习全章的基础。
温度计作为一种基本测量工具,在后面的热学实验中要经常用到,正确使用温度计既是一种基本技能,又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首先通过“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引起学生对环境温度问题的关注,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怎样表示温度”等问题;进一步通过“活动1”让学生亲身感受温度,并确认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通过活动2,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了解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在此基础上,介绍摄氏温标及其温度计的分度方法。
最后通过活动3,让学生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对温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硬性给出,也没有停留在字面讨论上,而是把视野扩展到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影响的温室效应,从关注整个人类生存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温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本节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贯穿本章始终,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是基本的实验技能,所以温度概念建立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等分法”,以及温度计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和“放大法”,学生主要依靠想象来接受,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本节是全章的入门,建议从生活实际入手,从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温度的学会温度计的使用。
关于课题的引入,教科书通过图4-1——全球关注的“温室效应”,引发学生对“环境温度”的关注,引起思考,并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课题为《从全球变暖谈起》。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包括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教材先简要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情况,并用图片表明温度升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此引入了温度的概念。
教材设计“活动1”让学生凭感觉判断冷和热,说明凭感觉判断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于是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认知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视频内容是北极大量冰熔,一只饥饿的大北极熊游不到觅食之地,吃下了同种的幼熊。
2、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对全球生态的影响,引入温度的概念。
3、通过投影自制温度计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4、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温度计,思考温度计刻度的标示方法,引入摄氏温标。
5、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量程,练习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测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并交流心得。
6、老师总结学生在测量中出现的错误,总结出正确的使用实验用温度计的方法。
7、引导学生比较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在结构上的不同,比较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温度。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练习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2)学会应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温度问题发表看法,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
五、教学难点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
六、教法和学法1、教法情景导入、演示实验、讲授。
2、学法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学生实验。
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计意图阶段新课引入播放“北极熊因饥饿吃掉同种幼熊”的视频。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1从全球变暖谈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2. 掌握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 理解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 探究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环保意识;2. 使学生掌握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 培养学生理解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温度计。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全球变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变暖现象;(2)学生分享自己对全球变暖的了解和看法。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教师讲解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答案;(3)教师点评答案,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2. 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 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2. 解释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 举例说明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 探究热量与温度的关系,完成实验报告。
答案:1. 全球变暖的原因:人类活动(如排放温室气体)、自然原因(如太阳辐射变化);影响: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生态系统受损等。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1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和危害,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为环保做些什么。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和原因。
2.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3. 提高孩子们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和原因。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一张地球变暖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变化。
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变暖的视频,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和原因。
3. 分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为环保做些什么。
4. 动手制作:每组选择一种环保行动,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出一种环保标志或海报。
5. 展示与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和理念。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和原因。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全球变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也能提出一些具体的环保行动。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全球变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让孩子们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环保的资料,如环保知识、环保行动等,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同时,我还计划组织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堂以“全球变暖”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引导孩子们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采取行动来减缓全球变暖;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PPT、视频、画纸、彩笔;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地球上什么东西越来越热?”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向他们介绍全球变暖的概念;2. 讲解:使用地球仪和PPT,向孩子们讲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3. 实践:让孩子们观看一段关于全球变暖的视频,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全球变暖的情况;4. 制作:让孩子们制作一份关于环保的手工制品,如环保袋、环保标语等,让他们实际行动起来;5. 展示: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手工制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和想法。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采取行动来减缓全球变暖;2.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制作的手工制品非常有创意,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环保的理解和想法;2. 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可以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环保行动和想法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参与环保。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1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设计本节课的方式是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环保知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的热情。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地球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地球的兴趣。
2. 讲解:使用地球仪和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3.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制作环保海报的活动,他们可以剪贴图片、书写文字,展示他们对环保的理解和想法。
4. 分享:每组展示他们的海报,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2. 活动重点: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和分享,我发现他们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表达出愿意为环保做出努力的愿望。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我希望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2.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次环保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到实际的环保行动中,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1. 原因: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燃烧化石燃料、大规模砍伐森林等。
这些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得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1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这节以“从全球变暖谈起”的环保教育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从而引发他们对环保的思考。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笔、画纸、环保小手册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变暖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2. 讲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借助地球仪和图片,向孩子们讲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3. 互动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并鼓励他们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
4. 制作环保手册: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制作环保手册,将他们讨论的环保行动记录下来。
5. 分享和展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环保手册展示给大家,并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能够关注环保教育,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我还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从而更好地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能够培养出一代有环保意识的青少年,为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视频这一媒体,以全球变暖的实践情景作为活动的起点。
视频中的画面直观地展示了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地冰川融化、极端天气增加等。
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了解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烧杯(3个)、实验用温度计(1个)、体温计(1个)
演示实验: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地理课本上我们学习过全球变暖会使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的城市将被淹没,地球上的陆地减少,人类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除了以上这些还会引起极端天气,例如干旱、飓风、暴雨、沙尘暴……一份权威报告统计:2010-2012年东非干旱,估计造成了25.8万多人非正常死亡;2011年东南亚洪水造成800多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美元;2012年飓风“桑
迪”给美国造成670多亿美元经济损失;2013年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导致7800多人丧生;201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热浪导致4100多人死亡。
2016 年,干旱席卷了巴西和南非;大堡礁则遭遇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珊瑚白化,大量珊瑚死亡。
而针对中国的一项统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处于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的趋势当中。
例如,1961年以来暴雨不断增加,上世纪80年代广州的1小时最大降水量是101毫米,现在是150毫米,上海也有类似情况。
50多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增加了40%。
1980年到2000年,登陆台风的平均最大风速增加了20%。
全球变暖是指什么的变化?(学生回答气温变暖)气温就是大气的温度,那么什么是温度呢?引入本节主要内容。
二、进行新课:
1、温度: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通常是水银或酒精。
(2)温标:
温度的测量标准叫做温标。
先介绍摄氏温标。
它是由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制定的。
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0℃);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10℃).常用的温度计上的温标符号为℃,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其他的还有开尔文温标和华氏温标(学生自学)。
(3)、温度的读法与写法:
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一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氏度”.
注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不能分开读,例如20℃不能读作“摄氏二十度”,单位符号书写时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圆圈,既不能漏掉,也不能分开或者位置不对。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作用: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3)构造: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是: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
(4)使用方法(实验室温度计):
①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会认):
温度计量程是指它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即最高能测多高的温度,最低能测多低的温度,如果待测物体的温度超过这一范围,不但测不出温度值,而且还可能损坏温度计。
例如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一般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实验用温度计的量程是-20℃~110℃。
使用温度计以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并判断出是否适合所测物体的温度。
温度计的分度值反映了温度计的准确程度。
例如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它的准确程度为O.10℃,实验用的温度计分度值是1℃,它准确到1℃。
②在测量时(会放):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B: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也不能用温度计作搅动器来搅动被测的液体。
C:当温度计中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③在读数时(会读):
A: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B: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④在记录时(会记录):
A:不需要估读。
B:记录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4、体温计(医用温度计):
特点:测量范围小、精度高、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很细的细管。
注意: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三、课堂小结
1、温度:
2、温度计: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4、体温计(医用温度计):
四、课堂作业:
五、作业
完成课本中“自我评价与作业”和基础训练本节相关的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从全球变暖谈起
1、温度:
2、温度计: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4、体温计(医用温度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