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练习题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练习题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练习题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练习题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练习题

班别: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通俗易懂、博大精深C. 贴近民众、雅俗共赏D.全面进步、世界领先

2.2015年春节期间,广东省各级文化部门准备了2000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各级公共文化场所节日期间免费开放,让群众过一个幸福愉快的文化年。其做法的主要意义在于()

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B.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C. 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D.保证每一位公民都平等享有文化权益

3.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提交的“大运河”、中国南方喀斯特等申请报告获得批准。中国获准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达47个,位列全球第二。这说明()

A.中国对世界文明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B.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源泉C.中国民族文化瑰宝灿若星晨D.中国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4.2014年9月26日,省文化厅、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财政厅举办“广东省文化金融合作发展对接会”,推动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推进广东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此举表明()A.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B.广东释放发展活力,建设文化强省

C.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D.深化改革,提升广东科技实力5.在教育部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青少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A.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B.全面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

C.在社会生活中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

6.“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省分会场的主要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徒弟活态技艺展演,通过交流互动,让老百姓共同关注岭南文化家园的艺术瑰宝。这一活动最恰当的主题是()A.文化流动贴近民众 B.传承创新抛弃保留 C.传统文化全面继承

D.文化产业雅俗共赏

7.中国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有一百多项发明和发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加如此——我们欧洲科技成就,乃至世界科技成就,或许中国科技成就是不可缺的。这说明()

①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是最优秀文明古国

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独特位置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简答题

8、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6分)

9、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6分)

10、如何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8分)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4字“内容”)是什么?(9分)

第13周九年级政治科周测答案

1---7:ABDBDAC 每小题3分

8、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3分)的综合国力的较量(3分)

9.(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2)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来引领和提升

(3)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

(4)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只需答出其中任意三点,每点2分,共6分)

10.①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

②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要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④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每点2分,共8分)

11.(1)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3分)(2)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分)

(3)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分)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据此回答1--2题。 D 1、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①中国的长城②古老的丝绸之路③埃及的金字塔④司马迁的《史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B 2、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A 3、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时,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和规划方案不仅使地方丢失了应有的特色,根本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地丧失掉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说明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保护文化遗产有历史文化价值 C.保护文化遗产有旅游价值 D.独特的城市有独特的魅力 D 4、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下列对文化多样性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D 5、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阶段。 A.口语 B.文字 C.印刷 D.电子和网络 D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B 7、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生活习俗同中有异,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叉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有的蕴藉深沉、古朴苍凉,有的豪迈不羁、自由奔放,有的华丽繁复、活泼跌宕。这说明蒙古民歌的 ①统一性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②多样性是以统一性为基础的 ③统一性是共同文化心理的直接体现④统一性是共同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④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9、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s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①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②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③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性④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10、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粤教版九年级思品4.1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教案

第四单元情系中华放眼未来 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 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对中华文化是有所了解的,但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具体知识不太懂,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所以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学生如何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之一:通过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之二:展示图片——“华夏文明”、“世界各国文明”竞猜,让学生分析、判断、得出(教师板书): (三)小结(由学生小结) (四)达标训练:(详见随堂训练,略) (五)课堂延伸:千年传说,魅力《梁祝》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腾出时间静心聆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答案不全)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答案不全)新人 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年3月13日,石家庄市第四届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节启动仪式在鹿泉市第二实验小学隆重举行。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汉字文化、展示汉字的独特文化魅力。我们之所以要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写好汉字对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抵制庸俗文化具有关键性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4.“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至清朝中期,共修成二十四部有“正史”之称的纪传体史书。延续不断的历朝正史,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一脉相承。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5.中医学以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利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优势,对解决诸多疑难病症提供了治疗思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特点④中医学能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酒和诗的渊源,酒和字的融合,酒和亲情的交汇,酒和政治的关联等等,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酒文化迷人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多样化的特点 B.实用性的特点 C.时代性的特点 D.博大精深的特点 7、《北京味道》是北京电视台的人文美食纪录片,它记录了这座城市有关唇齿之间、味蕾之中的情缘与记忆。北京味道兼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和历久弥新的胡同味儿,既有融贯古今中西的饕餮大餐,又有一道道妈妈的拿手菜。这主要体现了北京饮食文化( )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具有包容性 C.具有相对稳定性 D.具有独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 1.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 B、黄河文化向各地幅射 C、长江文化向各地幅射 D、南方文化向各地迁徒 2.“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 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 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4.____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 A、自然景色 B、文化景观 C、奇异地貌 D、沙漠绿洲5.中国文化的进化是____,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 A、直线性 B、跳跃性 C、渐变性(传承性) D、突变性 6.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____。 A、智圆行方 B、行规守矩 C、极尽浪漫 D、融汇贯通 7.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____。 A、分析理性 B、实用理性 C、非实用理性 D、创造性 8.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 B、家国同构 C、宗族关怀 D、宗产继承 9.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A、贵族制 B、世袭制 C、宗族制 D、宗法制 10.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__朝的____。 A、魏九品中正制 B、秦三公九卿制 C、唐三省六部制 D、宋三省六部制 11.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A、殷周 B、近代 C、宋明 D、先秦 12.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 A、道德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本主义 13.战国时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__。 A、形式逻辑 B、辩证逻辑 C、伦理学 D、自然哲学 1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 A、道德观 B、逻辑观 C、阴阳观 D、五行观 15.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B、分化为大、小乘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3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作业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A 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据此回答2~3题。 2.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解析: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可知,应选B。 答案:B 3.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精选2019-2020年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练习题六十

精选2019-2020年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 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练习题六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卡雀”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是独龙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腊月中,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庆祝年节( ) ①是独龙族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独龙族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④体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疆阿勒泰库尔尕克托干的干沟村166户人家,只有何厚宾一家是汉族。最初村民们看何厚宾种菜都很不解:“你们怎么吃草呢?”如今同村的人说,现在我们都跟何厚宾老人学会种菜了。老人家对每一个村民都很好,我们也尊敬他。可以说,这是( )。 ①菜地里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②村民之间传递温暖和友善 ③村民珍惜自己的民主管理权利

④各族同胞共同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几千年来在指导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体现了世界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全面认同 ③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④有利于激励国人固守传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立足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 ) A.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锦绣江苏人文荟萃,中原、江淮、金陵、吴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丁元军老师)复习题

复习题 一、简答: (一)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经学,七经,与七经有关的。史学,历史。子部,诸子。集部,剩下的文学。 (二)孔子作六经;孔子删诗、正礼、订乐、撰易、叙书、作春秋 (三)七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孝经》 (四)道术与方术;古代完备的理想的社会方术-与道术相对的实际社会 (五)四科十哲; 首科德行(颜子、冉牛、闵子、仲弓)、 言语(子贡、宰予)、 政事(子路、冉求)、 末科文学(子游、子夏) (六)具体而微;最真实的东西最普遍(具体:全体)。与德行科相关 (七)为仁由己;去做仁义的事情完全取决于自己(孔子说给颜子的话) (八)得正而毙;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尽己)恕(推己)而已矣。”形容曾子死时是得到正道 (九)思孟学派;思孟学派应该是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通称其中子思学派是儒家最正统的学派 (十)孟子辟杨墨;孟子辟杨墨是指《孟子》—书中记载的孟子对杨朱及墨翟的批判论述,处今之世,不拒扬墨者,非孔子之徒也 (十一)虚位与定名;“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虚位-从墨家看,儒家的道德是虚位的定名-从墨家看,儒家的礼乐是定名的 虚位:指道与德,形式性的概念,空洞。 定名:有实在的内涵的“仁义”。 儒学不论道,而是将道托付给了仁义。 (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一定属于哪一个人独属的,(建元四年)由董仲舒提出的政治文化策略,汉武帝采纳,在中央设国学,回归一元,一次回归而非创新。 (十三)清议与清谈; 清议-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清谈-清议之后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 (十四)道统;道统(儒家的最高明的道理) (十五)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练习题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练习题 班别: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通俗易懂、博大精深C. 贴近民众、雅俗共赏D.全面进步、世界领先 2.2015年春节期间,广东省各级文化部门准备了2000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各级公共文化场所节日期间免费开放,让群众过一个幸福愉快的文化年。其做法的主要意义在于() 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B.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C. 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D.保证每一位公民都平等享有文化权益 3.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提交的“大运河”、中国南方喀斯特等申请报告获得批准。中国获准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达47个,位列全球第二。这说明() A.中国对世界文明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B.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源泉C.中国民族文化瑰宝灿若星晨D.中国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4.2014年9月26日,省文化厅、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财政厅举办“广东省文化金融合作发展对接会”,推动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推进广东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此举表明()A.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B.广东释放发展活力,建设文化强省 C.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D.深化改革,提升广东科技实力5.在教育部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青少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A.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B.全面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 C.在社会生活中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 6.“中国文化遗产日”广东省分会场的主要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徒弟活态技艺展演,通过交流互动,让老百姓共同关注岭南文化家园的艺术瑰宝。这一活动最恰当的主题是()A.文化流动贴近民众 B.传承创新抛弃保留 C.传统文化全面继承 D.文化产业雅俗共赏 7.中国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有一百多项发明和发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加如此——我们欧洲科技成就,乃至世界科技成就,或许中国科技成就是不可缺的。这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文化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练习

文化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珠算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①树立炎黄子孙的文化自信②展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成就 ③证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庄严通道上,中华文化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柏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加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借助音视频技术,采集古书画装裱技术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了工艺流程、操作手法及技术细节,为防止技术流失上了双保障。这说明 ①科技、教育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②科学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了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最近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打造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让低调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有温情。围绕其展开的各种话题屡次登上网络热点排行榜,引发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故土情怀广泛热议。《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关注焦点,主要是它 (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②运用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③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情感 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间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等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活动,机关大楼的“风水”现象 ①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②异化和扭曲了传统文化 ③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④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持久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国文化导论-复习题

1.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包括夏,商,西周。 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轴心时代”的说法借自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 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包括秦,西汉和东汉。 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包括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 第六阶段:是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隋,唐两代。 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年代,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中国文化在此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 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包括明,清两代。 3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第二、伦理本位。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是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 第三、天人合一。天,在此指自然。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尊君重民。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其传统的社会形态是以宗法为核心的等级社会。 第五、尚中贵和。中者,中庸;和者,和谐。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是在几千年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社会里孕育而成的民族心态和生存智慧。 4中国文化的现代化:19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人只是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西方,这一阶段是文化变革主要是物质层面上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主张不仅要学西方的科技,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制度层面上的。 1911年辛亥革命是一场制度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文化变革已远远超出了物质和制度的范畴,而深及文化的核心——观念的层面。a 5近现代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争论: 1、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引起激烈的争论,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 2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3东西文化之争; 4科学与玄学之争; 5中国社会性质之争。 6.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大讨论,以及当代有关“人文精神”“复兴儒学”“回归传统”和“学术与思想”的种种争论。 第一章

4.1 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 3

1.华夏文明: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以易诗书礼乐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易学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 2.国粹:国粹指的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三大国粹】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3.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是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 (1)为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 (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 (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 (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 (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

中国文化练习题

中国文化习题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所编,被视作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2.(),君子以自强不息。 3.儒、()、道通常被理解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 4.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其内容主要是占卜祭祀的()。 5.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作()文,又称钟鼎文。 6.从汉字结构的角度来看,“武”、“信”是()字。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A 2“今 A 3.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当时有三部经典被谈玄者津津乐道,分别是《老子》、《庄子》和(),合起来又称作“三玄”。 A《韩非子》 B《周易》 C《荀子》 D《管子》 4.“关洛濂闽”是指宋代四位著名的理学家,他们是()。 A朱熹二程张载周敦颐 B张载孙复陆九渊周敦颐 C孙复张载二程周敦颐 D二程张载朱熹陆九渊 5.皇帝“封禅”的目的是将取得政权之实昭告天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帝王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文帝 D唐太宗 6.()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

A故宫 B历代帝王庙 C天坛 D太庙 7.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其派别林立,在金代形成了()教,主张三教合一,元时以丘处机为代表。 A南天师道 B五斗米道 C北天师道 D全真道 8.通常所说的佛教四大名山是()。 A五台山青城山峨嵋山普陀山 B峨嵋山青城山九华山黄山 C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 D峨嵋山九华山黄山普陀山 9.中国的伊斯兰教基本上属于()。 A什叶派 B逊尼派 C东方新派 D新派 10 A C 11 A C 12 A 13 A C 13 A 14 A 15 A 16 A 17 A C 18.我国被马可波罗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石桥是()。 A赵州桥 B安澜桥 C卢沟桥 D宝带桥 19.“茶”最早产于四川省,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茶圣”的是()。 A陆机 B陆羽 C陆云 D陆九渊 20.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善、用途最广的一部类书是()。 A《艺文类聚》 B《四库全书》 C《永乐大典》 D《古今图书集成》 21.()、教育制度与官僚制度构成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 22.明清科举考试殿试第二名称为():

文化创新练习题(有答案)

文化创新的练习题 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正确答案是A 。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2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扶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①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扶持的目的,④不选。故选C。 3.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当然了,我们想用的时候不能每天都背着一本辞海,所以出现了移动终端,出现了电子版、网络版,可以的。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错误的,价值创造是人民群众,文化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又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享受。所以是个错误选项。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这个选项并没有问题,但我们在材料当中并不想问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非常的明显,告诉移动终端电子版。故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50小题、150个填空、共15分) 1、我国古史传说的三大氏族部落首领是黄帝、和。中华民族是由古代的族 演变而来的。 2、“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基本含义是,广义文化包 括,狭义文化是指。 3、“天人感应”理论的建立者是,而最先提出“天人合一”这一成语的则是北宋学 者。 4、中国古代哲学在两汉和隋唐的表现形态分别是和。 5、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包括、和。 6、痛斥宋儒“存天理灭人欲”是“以理杀人”的清代学者是。 7、《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班固《汉书》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 8、唐以来的学者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9、唐代杜佑编著的开创了我国体史书的先河。 10、我国典志体史书名著“三通”包括、、。 11、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的史家“三长”是、、。 1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通史,清代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名著是。 13、“二十四史”是清代时期颁布的官方史。 14、我国阴历中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的方法是,一般为19年闰。 15、我国古代的记时器有和,一昼夜分为时辰,其中“子时”相当于 现代时间的点钟。 16、我国古代最早的政区是,宋代的二级政区有、和,明代全国划分 为两京省,清初安徽与江苏同为省,苏皖分省是六年。 17、我国最早的文字文,是刻在上的。我国文字以为标志, 划分为古文字与今文字两大阶段。 18、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宋徽宗所创立的书体是。 19、秦汉时期图书的制作材料是,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为式。明代编辑的大 型类书是。 20、宋代最流行的图书装帧形式为装,明代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是。 21、《四库全书》共七部,其中“内廷四阁”是、、、。 “江南三阁”是、、。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 练习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必修3) 一、选择题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11·泉州模拟)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广纳包容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材料。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征,故选B项。 答案:B 2.(2011·茂名模拟)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1·北京海淀模拟)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1·盐城模拟)“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的 (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的前半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的后半部分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答案:D 5.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一枝独秀 D.有着辉煌的历程 解析: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两岸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故应选B 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 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65)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 1、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 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2018年,广西将完成三江侗族村寨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和三江侗族村寨申遗文本编制,并与湖南等侗族村寨联合申遗省区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请报告,力争列入国家2020年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样做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研究侗族文化的演进 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增加所有居民的收入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中国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分食制、快餐化,显现一种独立性。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养生。这直接表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D.社会实践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4、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杭州那条“文艺范”的地铁,从壁画泥雕到水墨石凳,无处不在的“江南风”让人们在地下空间也能欣赏到风景。而为了留住这些文化记忆,杭州舍弃的广告收入每年至少有2000万元。杭州市的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 ④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②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系统性、抢救性地进行口述史料、影音资料等新型文献建设,并最终形成记忆资源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这一项目()①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②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