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41.16 KB
- 文档页数:46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必考知识200点【考点1】人力资源概念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
期限: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考点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类型内容战略规划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组织规划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
制度规划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人员规划对企业各类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的整体规划。
费用计划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
职业生涯规划完整的职业生涯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构成。
【考点3】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1.社会性2.流动性3.不规则性4.连续性5.新陈代谢性6.浓缩性7.替代性【考点4】企业规划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考点5】企业规划信息采集的程序1.调研准备阶段(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2.正式调研阶段(1)相关信息的来源。
(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3)实地调查。
【考点6】企业规划信息采集的方法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1)询问法(2)观察法【考点7】企业规划信息分析1.可靠分析法2.数理统计分析3.综合比较分析【考点8】企业规划信息的应用1.企业规划信息的传输2.企业规划信息的存储3.企业规划信息的检索【考点9】企业劳动定额的概念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总结(考前必看)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2?组织规划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4?人员规划5?人力资源费用规划2.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2?系统性3?针对性4?及时性5?适用性没有科学性3.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4?正式调研4.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①询问法1当面调查法2电话调查法(适用于及时采集)3会议调查法(缺点:受时间地点限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见解,容易被他人影响)4邮寄调查法5问卷调查法②观察法1直接观察法2行为记录法5.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1?可靠性分析2?数理统计分析3?综合比较分析 SWOT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6.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1?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2?存储3?检索没有收集7.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8.劳动定额的种类1?按表现形式①时间定额 2工时/件②产量定额 30件/工日③看管定额台/人④服务定额 1名客房服务员每天负责打扫10间客房⑤工作定额⑥人员定额2?按实施范围①统一定额②企业定额③一次性定额①现行定额②计划定额③设计定额④不变定额4?按编制的综合程度1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5?按指定方法1经验估工定额2统计定额3技术定额4类推比较定额9.劳动定额的制定基本要求—“快准全”10.计算看书11.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1?设备工具有关2?生产过程生产情况3?操作方法4?劳动力的配备和组织5?工作地点6?规章制度12.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1?技术依据2?经济依据3?心理生理依据13.企业制度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1?经验估工法满足快和全2?统计分析法3?类推比较法4?技术定额法14.统计定额的制定计算看书15.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2?系统性3?综合性4?应用性5?科学性没有特殊性16.相关概念1?任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劳动活动2?职务,岗位名称,是对某一工作岗位的特定指称eg局长,经理3?责任,根据劳动分工与协作的要求,规定员工在本岗位范围内对事对物对人所承担的各种义务4?职责,职责范围,职责是岗位的职务任务责任的总称,对岗位员工全面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从时间空间上所作出的界定5?职权,职务范围内所应该具有的权力6?权限,对职权范围的具体规定7?岗位,也叫职位,是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务职责构成的8?工作①泛指体力和脑力劳动活动②专指职业③狭义:若干项专门任务9?工作族,两个或以上工作的集合职业,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某种工作17.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1?系统的原则2?能级的原则3?标准化4?最优化没有经济化和客观性18.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2?现场观测3?书面调查19.工作岗位调查方法简答!1?岗位写实定义—是按时间消耗的顺序,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种类—5种个人,工组,多机台,特殊,自我2?作业测时定义—是以工序或者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研究作业活动的一种方法3?岗位抽样定义—是统计抽样法的具体运用,对工作岗位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得到的数据对总体状况作出推断的一种方法作用—用于调查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内容等数据资料掌握各工时消耗情况,为制定标准提供依据用于研究运转情况,调查设备的利用率用于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广;节省时间经费;数据真实可靠;测定人员不用整天连续在工作现场进行观察4?其他方法①技术会议法/专家讨论法②结构调查法③日志法没有固定格式必须当天完成不能第二天再补④关键事件法有助于鉴别出本岗位工作的中心内容⑤设计信息法⑥活动记录法采用现代数字工具eg摄像机等采集的信息真实可靠但是投入⑦档案资料法20. 企业员工的统计1?人数统计/平均人数统计2?结构统计 eg年龄性别21.员工平均人数统计,结构统计月季年计算看书22.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1?为合理安排计划提供依据2?为成本核算提供依据3?为合理发放报酬奖励提供依据23.工作时间的构成1?日历时间,是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2?制度公休时间,法定的公休日104和节假日11天3?制度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时间,员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0.83天,工作小时数为166.67小时4?缺勤时间5?出勤时间6?停工时间,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由于企业的原因没工作eg 材料中断检修设备7?非生产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由于行政原因... eg 选举,党组织活动8?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9?加班时间全部实际工作时间24.工作时间的核算计算看书25.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1?人工成本,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年)1工资项目2保险福利项目2?人力资源管理费用1招聘费用2培训费用3劳动争议处理费用 eg法律咨询费26.企业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原则1?合法合理2?客观准确3?整体坚固4?严肃认真27.编织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预算原则“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28.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核算的要求1?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和控制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3?适应企业特点,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核算方法29.人力资源微观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导致的成本1?直接成本2?间接成本,不会立即发生1工作态度,员工热情不高2交流,员工不愿交流导致管理者决策失误3工作关系,员工与管理者缺乏信任和尊重,不能相互配合没有“离职率高”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人员配置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得其人,人得其位适才适所得原则,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物力,财力资源的有效结合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2.人员招聘的意义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有效招聘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强组织创新能力3?可以扩大组织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4?减少离职,增强内部凝聚力3.企业人员补充的来源大题1?内部招聘: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重聘优势1准确性高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费用较低局限1因为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2容易近亲繁殖3容易出现照顾性提拔的倾向2?外部招聘优势1带来新思想新方法2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局限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2进入角色慢3招聘成本高4决策风险大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4.竞聘上岗大题是企业从内部劳动力市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之一理论基础是能岗匹配原理5.人员招聘面临的问题大题1?计划期内,将有哪些岗位出现人员空缺?有哪些岗位需要补充或储备人才?2?计划期内需要招聘人员的岗位有何要求?需要招聘多少人,招聘怎么样的人?3?企业人员招聘的主要来源是什么?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补充人员?如何补充?4?采用哪些具体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对应聘人员进行初选?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细选,精选,确认出若干符合条件的候选人?5?在上诉人员选拔的各个阶段中,面试、笔试、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各种人事测量将如何进行组织,分别起到哪些主要作用?6?在人员招聘中本企业各类的员工调配和升迁将处于何种地位?各类岗位人员的升降将如何合理安排?6.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大题?简答1?准备阶段1进行人员招聘的需求分析,明确哪些岗位需要补充人员2明确掌握需要补充人员工作岗位的性质特征和要求3制定各类人员的招聘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人员招聘策略2?实施阶段核心最关键1招聘阶段2筛选阶段3录用阶段3?评估阶段7.内部招聘来源的选择(提供机会强化动机增强责任感)1?内部提拔2?工作调换3?工作轮换4?重新聘用5?公开招募没有网络招募8.外部招聘来源的选择1?各级劳动力市场2?学校招聘3?竞争对手与其他企业4?下岗失业者5?退伍军人6?退休人员9.在组织内部招聘时应该注意1?避免长官意志的影响2?不要求全责备3?不要将人才固定化4?全方法发现人才10.招聘信息的产生与收集招聘工作一般是从招聘需求的提出和确定开始的11.人员招聘信息主要有1?空缺岗位2?工作描述包括工作职责,内容,要求,权限,条件3?任职资格12.招聘广告的一般特点企业还可以利用广告渠道发布遮蔽广告,就是在广告中不出现招聘企业名称13.招聘广告的设计原则1?引起读者注意2?激发读者兴趣3?创造求职愿望4?促使求职行动14.利用报纸广告招聘的周期,从办理刊登广告的申请手续到刊登出广告,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从准备到新人入职,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15.招聘广告的设计1?内容单位情况介绍,岗位情况介绍,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应聘者的准备工作,应聘的联系方式2?注意事项真实合法简洁举例看书16.应聘申请表的设计要注意1?申请表要从申请者角度出发,尽可能采取是或非的回答,使用通俗的语句2?要考虑企业的目标,便于人员招聘的组织与管理工作3?申请表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而不是采取标准化格式17.公司简介的功能在企业人员招聘活动中,公司和应聘者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资料集(四级)(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3、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5、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6、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7、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8、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广义)是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的计划)、短期计划(一年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
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
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
4、人员规划。
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
费用计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
二、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一、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1、初步情况分析。
了解情况,提出假设的调研主题。
2、非正式调研。
发现新问题,淘汰旧问题,探求真正问题所在。
3、确定调研目标逐步缩小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的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重要知识点
一、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
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人力资源需求的测算方法与技术
3.人力资源供给与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4.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关系
5.人力资源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二、薪酬与福利管理
1.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2.薪酬管理的设立与激励机制
3.薪酬管理的策略与政策制定
4.薪酬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5.福利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6.福利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三、绩效管理与培训开发
1.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2.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3.绩效管理的应用与实施
4.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
5.培训与开发的计划与实施
6.培训与开发的评估与反馈
四、劳动法律与劳动关系管理
1.劳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2.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3.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
4.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5.劳动关系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五、人力资源治理与伦理
1.人力资源治理的内涵与特点
2.人力资源伦理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
3.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与控制
4.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治理的关系
以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的重要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只有在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上,考生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1-2)答:1.战略规划2.组织规划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4.人员规划5.人力资源费用规划2、企业信息采集的程序(P4-5)答:(一)调研准备阶: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二)正式调研阶段:1.相关信息的来源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3.实地调研3、企业信息采集的方法(P5-7)答:(一)档案记录法(二)调查研究法:1.询问法:(1)当面调查法(2)电话调查法(3)会议调查法(4)邮寄调查法(5)问卷调查法(6)日记调查法2.观察法:(1)直接观察法(2)行为记录法4、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P10-11)答:1.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3.看管定额4.服务定额5.工作定额6.人员定额7.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
5、制订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有哪些?(P16-17)答:(一)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二)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三)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四)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五)与工地有关的因素(六)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6、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P19-20)答:1.经验估工法2.统计分析法3.类推比较法:(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按照工序制定出典型定额标准(2)根据典型定额来类推比较,制定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工序定额。
4.技术定额法:(1)分解工序(2)分析设备情况(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4)现场观测和分析计算。
答:1.明确调查目的2.作业活动分类3.确定观测次数4.确定观测的时刻5.现场观测6.检验抽样数据7.评价最后抽样结果8、工作岗位调查的其他方法(P51)答:1.技术会议法2.结构调查法3.日志法4.关键事件法5.设计信息法6.活动记录法7.档案资料法。
答:1.内部招聘优点:(1)准确定性高(2)适应性快(3)激励性强(4)费用较低缺点:(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产生矛盾,造成不利影响(2)容易造成“近亲繁殖”(3)有可能出现“照顾性提拔”优点:(1)带来新思想、新方法(2)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的作用缺点:(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2)进入角色慢(3)招聘成本高(4)决策风险大(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答:(一)准备阶段:(1)进行人员招聘的需求分析(2)明确需要补充人员工作岗位的性质、特征和要求(3)制定人员招聘计划(二)评估阶段3、竞聘上岗的程序和步骤(P78-79)答:1.发布竞聘公告2.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步筛选3.组织相关的“文化考试”或“技能考试”4.对候选人进行情景模拟测试5.组织“考官小组”进行综合全面的“诊断性面试”6.辅以一定的组织考核7.按德、才、能、识、勤、绩、体对后备人选进行全面衡量,作出最终的人事决策8.正式张榜公布竞聘上岗的结果。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点梳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基础级别考试,对于想要踏入人力资源行业的朋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下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的主要考点。
一、人力资源规划这部分考点主要包括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岗位调查、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等。
在企业组织信息采集与处理方面,要了解信息采集的程序和方法,比如调研准备、正式调研和结果处理等。
同时,要能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处理。
工作岗位调查则需要掌握岗位调查的方式,像面谈、现场观测、书面调查等,以及岗位写实、作业测时等相关内容。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要求理解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熟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和修订步骤。
二、招聘与配置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考点涵盖招聘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招聘活动的评估、人员选拔的方法等。
对于招聘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要明确招聘需求,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并能够准确撰写招聘广告。
招聘活动的评估需要掌握评估指标,如成本效益评估、数量与质量评估等,以便对招聘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改进。
人员选拔方法包括面试、笔试、心理测试、评价中心技术等。
要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根据岗位需求选择合适的选拔方式。
三、培训与开发这部分主要涉及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等。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基础,要能够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等多种方法,准确找出员工的培训需求。
培训计划的制定要结合企业战略和员工需求,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和地点等要素。
培训效果评估则要运用多种评估指标和方法,对培训的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后续培训提供改进依据。
四、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考点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考评的方法与应用、绩效反馈与面谈等。
绩效计划的制定要与组织目标相契合,确保员工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
绩效考评方法众多,如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等。
1.人力资源规划概述X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Y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X4.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Y5.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X6.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X7.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X8.调研报告的撰写Y9.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Z10.现代企业组织的概念X11.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要则X12.组织结构图的绘制Y13.工作岗位研究概述X14.工作岗位研究概念X15.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X16.工作单位研究相关概念X17.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X18.工作岗位调查的意义与内容Y19.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X20.使用调查表格的要求X21.工作岗位写实X22.工作岗位写实的功能、种类和原则Y23.工作岗位写实的实施步骤X24.作业测时X25.作业测时的概念Y26.作业测时的基本功能Y27.岗位写实与作业测时的区别Y28.作业测时的实施步骤X29.岗位抽样X30.岗位抽样的概念X31.岗位抽样的作用与特点X32.岗位抽样的实施步骤X33.企业员工统计概念Y34.企业员工分类方式X35.企业员工统计方法X36.员工平均人数统计X37.员工结构统计X38.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X39.工作时间的构成X40.工作时间的核算X41.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分析X42.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X43.劳动定额的种类X44.劳动定额的内容Y 45.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核算X46.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X47.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X48.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Z49.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X50.不同劳动定额制定方法的比较Z51.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X52.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原则X53.人工成本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X54.编制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X55.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核算的要求X56.人力资源微观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成本X57.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核算Y58.人员招聘的定义X59.企业人员补充的来源X60.竞聘上岗X61.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X62.人员招聘来源的选择X63.内外部招募具体人员的甄选X64.竞聘上岗的程序和步骤X65.组织内部招聘选拔的注意事项Y66.招聘需求信息发布的时间、方式、渠道与范围Y67.招聘信息的收集Y68.招聘需求信息的整理Y69.招聘广告的一般特点X70.招聘广告的设计原则X71.招聘广告的基本结构X72.招聘信息发布渠道的选择X73.选择报纸刊登招聘广告的程序和方法X74.招聘广告的设计X75.招聘申请表的特点X76.招聘申请表的内容Y77.招聘申请表的设计X78.公司简介的功能X79.编写公司简介的原则X80.编写公司简介的步骤Y81.应聘人员选拔的意义X82.简历与申请表的差异性X83.人员选拔的主要步骤X84.材料筛选法X85.背景调查的必要性Y86.背景调查的内容X87.背景调查的原则X88.背景调查的方法X89.背景调查的时机把握Y90.假文凭的识别Y91.应聘者的体检Y92.校园招聘的概念Y93.校园招聘的考虑因素X94.校园招聘的方式X95.校园招聘的特点X96.校园招聘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X97.校园招聘的流程Y98.编写校园招聘记录表Z99.人员录用的原则X 100.通知录用者Y 101.签订合同Y 102.新员工培训Y 103.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X 104.员工信息管理的作用Y 105.员工信息管理的内容Y 106.新招聘人员信息的收集Y 107.员工信息管理Z 108.员工培训的基本理论X 109.员工培训的定义X 110.员工培训的功能X 111.员工培训的特点X 112.员工培训的原则X 113.员工培训的要求X 114.流程的基本概念Y 115.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结构设计X 116.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有效运行X 117.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作业流程X 118.员工培训的分类Y 119.岗前培训的基本理论X 120.岗前培训的内容X 121.员工手册的构成X 122.岗前培训的实施方法X 123.岗前培训的步骤X 124.在岗培训的类别Y 125.在岗培训的内容Y 126.在岗培训的实施用表Y 127.培训现场的具体要求X 128.在岗培训计划的制定X 129.在岗培训的设计X 130.脱产培训的类型X 131.脱产培训的审批Y 132.培训效果的评估Y 133.培训合同的签订Z 134.影响课堂培训效果的因素X 135.教室布置的决定因素X 136.课堂培训的方法X 137.讲授法及其应用X 138.研讨法及其应用X 139.案例分析法及其应用X 140.专题讲座法Y 141.课堂培训的准备X 142.课堂培训的教室布置X 143.现场培训的内容X 144.现场培训的对象X 145.现场培训的方法X 146.适应性现场培训的程序X 147.以改善绩效、培训人才为目的现场培训程序X 148.工作轮换法的实施要点Y 149.自学的适用范围Z 150.自学的优缺点Y 151.自学的组织方式与步骤X 152.人事部门对自学的管理X 153.培训成本的含义X 154.培训成本的构成X 155.掌握培训成本信息的意义X 156.培训成本信息的采集X 157.培训成本项目的核算X 158.培训经费预算方案的编制X 159.培训成本收益的分析X 160.培训项目收费标准的制定X 161.编制培训预算方案的注意事项X 162.绩效的性质和特点X 163.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X 164.绩效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Y 165.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X 166.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四阶段法Y 167.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五阶段法Y 168.绩效管理系统须注意的问题X 169.绩效管理的功能X 170.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结构X 171.起草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Y17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基本任务和管理责任Y 173.绩效考评的内容X 174.绩效考评的类型X 175.能力考评X 176.态度考评X 177.业绩考评X 178.员工绩效考评的基本程序X 179.员工绩效考评的基本步骤X 180.员工绩效考评的方法X 181.表格的设计与发放X 182.收集考评数据记录Y 183.考评数据的统计X 184.数据的计算机处理Y 185.考评数据的保存Y 186.文档的保存Z 187.绩效考评的基本特点Y 188.考评数据的分析方法X 189.绩效管理的总结X 190.薪酬的基本概念X 191.薪酬的实质Y 192.薪酬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内容X 193.薪酬管理的相关法规X 194.企业薪酬制度的分析X 195.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程序X 196.企业员工奖金的分配X 197.工资形式X 198.工资形式的种类X 199.国家有关规定Y 200.不同工资形式的具体计算方法X 201.所得税的计算X 202.编制工资表X 203.工资总额动态指标分析Y 204.平均工资指数分析Y 205.工作岗位分析Y 206.工作岗位评价X 207.不同岗位评价方法的基本程序X 208.收集岗位评价有关信息的工作程序Y 209.薪酬调整需要测算的主要内容Y 210.收集薪酬调整测算信息的具体步骤Y 211.员工福利X 212.员工福利的作用Y 213.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Y 214.基本社会保险费的计算Y 215.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以及存档人员的保险缴费Z 216.由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Z 217.员工福利费用的提取Y 218.社会保险的缴费工作程序Y 219.建立工资台账Z 220.建立福利台账Z 221.建立保险基金台账Z 222.劳动关系的含义X 223.劳动关系的特征X 224.劳动法律关系X 225.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X 226.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Y 227.劳动合同的含义X 228.专项协议的含义X 229.事实劳动关系X 230.劳动合同的特点X 231.劳动合同的内容Y 232.劳动合同的履行Y 233.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Y 234.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Y 235.劳动合同履行的特殊规则Y 236.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X 237.法人授权书Y 238.劳动合同的履行与无效劳动合同X 239.劳动合同的变更X 240.劳动合同的解除X 241.劳动合同的终止X 242.劳动合同管理的概念X 243.劳动合同鉴证审查的内容X 244.职业分类的一般知识Y 245.企业特殊岗位的种类Y 246.劳动合同鉴证的程序X 247.劳动合同文档管理Y 248.劳动合同台账Y 249.特殊岗位资格证书制度Z 250.企业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X 251.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Y 252.劳动安全技术流程Y 253.劳动安全规程Y 254.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Y。
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总结
1. 人力资源规划
- 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
-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 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评估
2. 招聘与配置
- 招聘流程设计与管理
- 招聘渠道的选择与评估
- 面试技巧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 员工配置与职业路径规划
3. 培训与发展
- 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
- 培训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 员工职业发展路径设计
- 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相结合
4. 绩效管理
-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 绩效指标的设定与考核
- 绩效反馈与沟通技巧
- 绩效结果的应用与改进
5. 薪酬福利管理
- 薪酬体系设计与调整
- 薪资调查与市场对比分析
- 福利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 长期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6. 劳动关系管理
-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管理
- 劳动争议的处理与预防
- 员工关系维护与团队建设
- 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更新
7.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 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数据管理与分析
- 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8. 人力资源战略与伦理
-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的塑造
- 伦理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以上是人力资源四级知识点的总结,每个部分都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有效运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处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同时也能够提升人力资源战略制定和执行的能力,确保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员工的满意度。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广义)是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的计划)、短期计划(一年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
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
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
4、人员规划。
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
费用计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
二、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一、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1、初步情况分析。
了解情况,提出假设的调研主题。
2、非正式调研。
发现新问题,淘汰旧问题,探求真正问题所在。
3、确定调研目标逐步缩小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的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实操内容(4级)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实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人力资源相关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薪酬福利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计算题。
2.案例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例如对员工关系管理、培训与开发等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3.方案设计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设计能力,例如设计一份员工绩效管理方案或培训计划等。
4.人事文书处理:主要考察考生对人事文书的处理能力,例如员工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员工离职手续办理等。
此外,实操考试还会涉及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六部分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日常工作中,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核心,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在“技能操作”这张试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例如,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设计未来五年的职业生涯;对待一个工作能力强但人际关系差的员工,人力资源部经理如何扮演自己角色,如何帮助他协调工作。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到当地人社部门官网查询或咨询考试培训机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xx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九、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因事设岗。
十、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1、岗位设置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
2、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配合,是否足以保证组织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
3、每个岗位是否在组织中发挥了积极效应,它与上下左右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4、组织中的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
一、企业定员的作用1、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3、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二、企业定员的原则:1、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3、各类人员的比便关系要协调;2、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4、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6、定员标准适时修订。
三、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某类岗位用人数量= 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1)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X 出勤率)(2)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X 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X 出勤率)(3)按岗位定员:①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②工作岗位定员。
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
(4)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X 定员标准(百分比)(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四、企业定员的新方法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特点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由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五种基本职能构成。
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一。
六、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
原则:(1)共同发展原则;(2)适合企业特点;(3)学习与创新并重;(4)符合法律规定;(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6)保持动态性。
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xx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七、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审核的方法与程序:方法:(1)确保审核的合理性;(2)确保审核的准确性;(3)确保审核的可比性。
程序:要检查项目是否xx,尤其是那些子项目。
1、工资项目下的子项目,各企业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子项目;2、基金项目下的子项目,一般都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的;3、其它费用项目下一般是指属于人办资源管理费用范围,而不属于工资与基金项目下的费用。
八、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1)建立成本核算账目。
包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2)确定具体项目的核算办法。
包括核算单位、核算形式和计算方法的确定。
(3)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成本。
①制定标准成本的依据为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成本。
②标准成本可分为人才资源获得标准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标准成本和人力资源重置标准成本三类。
(4)审核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成本。
审核和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审核的资料包括成本账目、核算结果、原始记录和凭证。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一、员工招聘渠道和特点:员工招聘渠道有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
内部招募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
缺点: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在组织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容易抑制创新。
外部招募优点: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树立形象。
缺点:筛选难度大、时间长,进入角色慢,招募成本大,决策风险大,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二、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1、筛选简历的方法。
分析简历结构;重点看客观内容;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2、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判断应聘者的态度;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注明可疑之处。
3、笔试方法。
命题是否恰当;确定评阅分规则;阅卷及成绩复核。
4、其它选拔方法。
(1)情境模拟测试法。
分为公文处理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2)心理测试法。
分为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和兴趣测试。
三、各种筛选方法的特点?四、面试的基本步骤:面试前准备、面试开始、正式面试、结束面试、面试评价。
五、面试提问的技巧:开放式、封闭式、清单式、假设式、重复式、确认式、举例式。
六、心里测验的分类:人格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情境模拟测试法七、情景模拟法的分类: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务处理能力测试。
八、员工录用决策策略的分类:多重淘汰式、补偿式、结合式。
九、如何进行员工招聘的评估:1、成本效益评估:招聘成本、成本效用评估、招聘收益—xx。
2、数量与质量评估。
3、信度与效度评估。
十、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工作。
一、劳动分工的原则: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性工作分开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劳动协作—是采用适当的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
三、劳动协作的要求: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规定;2、实行经济合同制;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
劳动协作的形式:简单协作、复杂协作。
四、员工配置的方法: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
五、“5S”活动的内涵: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六、劳动环境优化的内容1、照明与色彩2、噪声3、温度与湿度4、绿化。
七、劳动轮班的组织形式:两班制、三班制、四班制。
八、四班三运转的组织形式:即四班轮休制。
是以八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四个轮班,实行早、中、夜色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工人每八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工作制。
五班四运转的组织形式:即五班轮休制。
是以十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五个轮班,实行早、中、认错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并每天安排一个副班,按照白天的正常上班时间上班(不超过 6 小时),负责完成清洗设备、打扫卫生、维护环境等辅助性、服务性工作任务。
九、劳务外派的程序:1、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xx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4、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6、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7、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8、离境前缴纳有关费用。
十、劳务外派的管理:(1)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2)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3)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
劳务引进的管理:(1)聘用外国人的审批;(2)聘用外国人的就业条件;(3)入境后的工作第三章培训与开发一、如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培训需求信息可以通过档案资料来收集,主要来源渠道有(1)来自于领导层的主要信息;(2)来自于积压部门的主要信息;(3)来自于外部的主要信息;(4)来自于组织内部个人的主要信息。
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1)面谈法;(2)重点团队分析法;(3)工作任务分析法;(4)观察法;(5)调查问卷。
培训需求信息的工具:(1)培训需求概况信息调查工具;(2)态度、知识和技能需求信息调查工具;(3)课程选择式调查工具;(4)外部培训机构或培训经销商、服务商调查工具。
二、需求分析的基本工作程序(一)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包括: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3、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
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3、分析培训需求;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四)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