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嵇康阮籍论

嵇康阮籍论

嵇康阮籍论
嵇康阮籍论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

前言

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两大领袖,是正始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文人,他们对当时及后世的思想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其生平活动和思想倾向都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他们在对待出仕和归隐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阮、嵇这种心态的产生与他们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痕迹。

阮籍、嵇康的儒家思想

在前人著述中,很多人都认为阮籍、嵇康身上的儒家思想痕迹不是很明显。但是作为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阮、嵇二人,在他们的言行和著作中其实都透露着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和顺从儒家秩序的思想。虽说在魏晋之际儒家文化那种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但是根植于当时文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真正被推翻,阮、嵇当然也没有例外。

先看阮籍,他出身于儒学之家,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受学于蔡邕。有着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早期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对他后来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阮籍就曾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⑴可见他早年是十分爱好儒家经典的,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孔子弟子中的以德行见称的颜回和闵子骞。在《乐论》中,阮籍就称赞礼乐有着教化作用,强调要维护儒家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认为“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从这可以看出阮籍把礼乐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平天下的高度,具有一种浓烈的顺从儒家秩序的情怀。

阮籍是一个怀有济世之志的文人。据《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由此可以看出,阮籍不仅有济世之志,而且眼界很高,抱负甚大,我们来看其《咏怀诗?三十八》、《咏怀诗?三十九》: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在前一首诗中,感情基调慷慨昂扬,表述极其明快朴实,表达了阮籍自视甚高,“志气宏放”⑵的一面。方东树云:“此以高明远大自许,……言己本欲建功业,非无意于世者。”

⑶这说明阮籍儒家的政治理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失,它一直沉淀在其心灵深处,一有机会就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在后一首诗中,阮籍塑造了一个“临难不顾生”的壮士形象,他所称颂是儒家忠义气节。他向往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也于此流露无遗。即便是身处易代乱世,“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⑷但其内心的政治热情亦未完全泯灭。还是苏轼说的好:“嗣宗虽放荡,本有意于世,以魏晋间多故,故一放为酒。”⑸看来苏轼是看到了阮籍内心中被压抑着济世理想所带来的痛苦。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是嵇康著名的反儒家思想的言论,不少学者以此来判定嵇康思想属于儒家的对立面。的确,嵇康是非常推崇老庄,曾明言“老子、庄周,吾之师也”,⑹其诗文著作中也有颇多引用道家典籍之处。于是有很多学者就从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1)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直译:树林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赏析: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这正是阮籍风格。 (2)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醴泉:lǐqu n,甘甜的泉水。 日夕:近黄昏时;傍晚。 直译:凤凰清爽的早晨饮用的是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赏析:以凤凰鸟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鸟的不凡,亦即诗人的高洁品性。 (3)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九州:中国的别称。 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延颈:伸长头颈。 直译: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全国,伸长头颈眺望八方荒远的地方。 赏析:以两句以凤凰鸟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凰鸟心怀天下的气概,此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 (4)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适逢:恰好遇到。 商风:秋风,西风。 摧藏:cuī c ng,收敛,隐藏。 直译: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了。 赏析:此两句写凤凰鸟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不能飞翔,亦是诗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闷的传达。 (5)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去:离开。 直译: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赏析:此两句以凤凰鸟的无奈传达诗人的无奈。 (6)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但:只。 恨:遗憾。 怆悢:悲伤。 直译: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应该有的位置,这悲伤让我内心非常伤痛。 赏析:此两句借对凤凰鸟的惋惜以传达诗人对自我人生遭遇的感伤。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 注释 商风:秋风。 怆悢:悲伤。 醴泉lǐqu n

最新-有关孝的作文素材20则 精品

有关孝的作文素材20则 二十四孝--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乞酒奉

嵇康阮籍作文素材

嵇康阮籍素材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 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竹林七贤之一。(一)人物事略: 博才嵇康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竹林七贤 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饮酒 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 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广陵散绝 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嵇康与孙登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先生竟无言乎?”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子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子无求乎!”孙登承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二)话题运用: 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2:心灵的选择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一部

阮籍《咏怀》高考诗歌鉴赏

阮籍《咏怀》鉴赏 古代文化 0422 1128 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叙述刘向《列仙传》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水边),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下请其,二女解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揣之,“趋去数十步,视,空怀无;顾二女,忽然不见。”这里借用此故事来发端起兴:叙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自由逍遥地顺风飘舞,郑交甫遇到了她们便一见钟情,请她们解环相赠以为信物,二女答应了他的请求。交甫把环藏在怀里。那两位神女都年青美貌(婉娈),浑身飘散着香气。 以下八句则与《列仙传》记载不合,乃是诗人借题发挥想象,写双方别后的缠绵相思,赞扬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猗靡”,婉曲缠绵之意。“倾城”和“迷下蔡”,皆形容女子的绝世美貌。《汉书. 外戚传》载李延年歌曰:“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臣东家之子,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地名)。”这四句写郑交甫别后对二妃情致缠绵,衷心相爱,永世不忘;二妃那倾城倾国的美好容貌,已深深地印在交甫心中。“感激”四句则写二妃对交甫因相思而产生的离愁别恨。“萱草”即 谖草,据说见之可以忘记忧伤,故又名忘忧草。“兰房”,犹言香闺,即妇女居室。“膏沐”,古代妇女用的发油。这四句是从《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北堂阶下)”,“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几句蜕化而来,描写的是二妃因感动于交甫的衷心爱慕而产生思念忧伤,不能自己,欲得萱草栽种到兰房,随时凭窗望见,借以忘忧。“女为悦己者容”,可现在对郑交甫徒有相思而不得见,因而头发散乱也懒施脂粉,倦于梳理;心中切盼交甫到来,可他偏偏不再来临,就像亟盼下雨而天空却偏偏出现太阳一样,使人 怨恨不尽。

有关孝的作文素材20则

有关孝的作文素材20则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

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二十四孝--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咏此万古怀且邀琴月来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曾有段这样的经历,一读阮籍的《咏怀》诗,就不自觉地想起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反之,先听《广陵散》亦然。后来,慢慢地有些明白了,这诗心和琴心一样,都是在倾诉郁积诗人心中的万古情怀啊!《广陵散》,听起来是那样的压抑、沉重、冷涩,那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的幽咽旋律,让人隐约感到,这背后有难以言表的人生苦难,有说不尽的哀怨与愤懑。但音乐毕竟是抽象的艺术,旋律是“能指”,那么旋律的“所指”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嵇康知晓。相较而言,阮籍的《咏怀》诗可以用文学的意象,形象生动地诉说悲剧时代诗人的心曲。 阮籍与嵇康是挚友,他们都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司马氏的黑暗统治时期。高贵乡公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父子,不仅篡逆之心早萌,而且为人更虚伪,猜忌心更重,在其高压统治下,鹰犬遍地,文网密布,曾使嵇康罹难,文士人人自危,欲苟活于世,也是难事。面对灾难人生,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首领的阮籍,一方面因为自己对现实的怨望和不满,任诞使酒,放浪形骸,尽使白眼。却又无可奈何;一方面迫于司马氏的淫威,虚与委蛇,委曲求全,不得已还要与统治者做某种合作或交换,但其内心是极其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阮籍感到,在司马氏专制的这块大地上铺就的人生道路是绝望之路——“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穷途末路,无路可走。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阮籍嵇康身上,而且体现在其他的古代诗人作品里,深埋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李白不是借醉酒写了“与尔同销万古愁”吗?阮籍的《咏怀》(其一),就非常具有原典意义。 金风送爽的秋夜,诗人却久久地难以成眠,这定是由于心事沉重吧?起身小坐片刻,或是披衣徘徊一番,也不妨为一种消愁的办法。但是,“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如此端坐弹琴,却肯定不是文人一时的雅兴了。阮步兵所弹的这把古琴,肯定也有嵇叔夜那把的神韵——嵇康不是也写过“目送归鸿,手抚五弦”的诗句吗?也用古琴宣泄了难言又难忍的痛苦吗?琴是诗人可亲可敬的朋友,是他倾诉心曲的对象,是他向世界表明情感态度、传达信息的媒介。前此,“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写过《七哀诗》“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后世的岳飞《小重山》中有“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因此,我们可以想见,

有关孝的作文素材

有关孝的作文素材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二十四孝_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

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作文素材《有关孝的作文素材》。 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二十四孝_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

世说新语中的阮籍

阮籍 《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①。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释】①契:契会;约会。按:竹林七贤都是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著名人物。【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参看《德行》第15 则注①。 ②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 ③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④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译文】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①。 【注释】①步兵校尉:官名。汉代京师置屯兵八校尉,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屯兵。厨:指步兵营的厨房,其酒为犒劳军队而酿造的。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①。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注释】①或讥之:按礼制,叔嫂不通问,所以认为阮籍不遵礼法而指责他。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

绝望的排遣——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绝望的排遣——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 210-263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因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在“竹林七贤”中最具诗名。《咏怀》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并非一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写了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开头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来弹琴。“不能”即是说不是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致于诗人夜深都不得眠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荡开笔墨写弹鸣琴。诗人的这种回避一是主观上的畏惧,面对司马氏残酷的政治清洗,死亡的阴影挥之不去,诗人想说而不敢说。《昭明文选》中李善注解阮籍《咏怀》组诗时说: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又多隐避。”其实不隐避不行啊,稽康不就是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言辞激烈而罹谤遇杀身之祸吗?二是客观上的无法言说,藏得太深太久的情感在“夜中”突然涌出,诗人情难自禁,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来表情达意。如此,便只能用琴声来渲泄了。可想而知,这琴音里藏着诗人多深的感慨!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目之所见,身之所感。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射进来,月光本来是静的,但经过纱样的窗帘的折射,便有了动态的朦胧感。这里隐约朦胧的月光很像唐宋词中缥缈迷蒙的烟,极易唤醒心中的哀情,勾起人生变幻无常的伤感。又因是“夜中”之月,“夜吟应觉月光寒”,月光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据鲁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考证,魏晋名士都“宽袍大袖”,如此看来,寒风极易透过衣襟直达肌肤,继尔全身,这种无处逃循的寒冷感,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蔽,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传达。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停。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从摹情表意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罩之下,夜自是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在无边际的惊惧中,诗人的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

孝顺父母作文素材

孝顺父母作文素材 【篇一:(孝心)012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2012年高考作文主题资料选编 主题一:孝道 【素材积累】 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之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孟佩杰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去世,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两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药膏。孟佩杰就这样一直悉心照料养母,不离不弃,直到考上大学还是如此。2012年,孟佩杰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二十四孝故事】(部分) 1、汉文帝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帝之女,天帝之女为他抵债赎身。 3、黄香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4、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 1 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赏析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赏析 导读:篇一:阮籍《咏怀诗》一、意旨遥深的诗人: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时代状况:玄学。篡权。战乱。黑暗。 竹林七贤:怀县(今属河南省)的山涛、向秀,尉氏(属陈留郡,今属河南省)的阮籍、阮咸,铚(zhì)县(今属安徽省)的嵇康,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的刘伶,还有林沂(yí)(今属山东省)的王戎。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和王柔虽然很崇奉老庄的道家哲学,但也非常热心于名位利禄,所以,他们二人的生平在“竹林七贤”中比较富贵、显达,而不以文学著称,也没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刘伶、阮咸虽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旧赋》、刘伶的《酒德颂》等较为著称。 在七贤中,真正倜傥不群,富有个性,而且在文学上有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这两个人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风格是寓意遥深,志气旷逸。前人评他们二人的诗说:“嵇诗清峻,软旨遥深。”意思是说嵇康的诗清新、峻切,阮籍的诗意旨遥远、深微,难以测知。 如果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来说,嵇康的诗虽然也写得很好,但是,写得过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没有蕴藉;阮籍的诗虽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节制,很含蓄。所以阮籍的诗富于蕴藉、沉挚的意趣。因而,在竹林七贤之中,在“正始时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学成就是第

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瑀“工于诗文、长于书札”,诗、文和书信都写得很好,曾担任过曹操的记室。 历史上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所处的魏晋之交的乱世,不如此不足以远祸全身。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阮籍的诗之所以写的如此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所以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两种相反的情感的缘故。 关于阮籍的为人,历史上记载说,他“内心淳至,以孝称,而疏于礼法”。虽然他外表上行为放浪,而内心却是非常淳厚、非常笃挚的,并且以孝顺著称。有一天,阮籍正和一位朋友下棋。这时,有人把他母亲死了的消息告诉他,他的朋友想要停止下棋,但他却对下棋的朋友说,请终此局。下完这盘棋,他就放声一恸,呕血数斗,而且“哀毁骨立,杖而后起”。 当时人们以吊丧为重,当中书令裴楷来吊祭阮籍母亲之丧时,阮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既不给裴楷答礼,也不哀哭。裴楷仍然尽他的吊丧之礼。当时有人问裴楷,既然阮籍没有给你答礼,你为什么还尽丧之礼呢?裴楷回答说,阮籍那样的人物是在礼法以外的,他可以像他那样行事;我们是一般的寻常人,是在礼法以内的,是应该遵守

奖孝金作文素材

语文学案周测作文 周测作文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20次,给予100元“奖孝金”;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10次,给予50元“奖孝金”。 实施前,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人每月看望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 实施后,129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 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核心是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制度,这一制度实施后,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奖孝金的驱使下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考生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脱离材料行文。 2.立意限制。“奖孝金”制度实施后,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制度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比,便是考生的立意出发点,考生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谈谈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就事析理,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3.文体、体式限制。“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引导语限定文体为议论文。“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要求撰写的是“演讲稿”。考生在写作时要有文体意识、作者意识、对象意识,必须写成演讲稿的形式。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材料涉及“子女”和“护理院”“奖孝金制度”三个角度,考生可以站在任一角度进行思考和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联想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掌握的知识来组织文章。写作素材比较多,容易联系现实,联系目前现实生活中诸多与“奖孝金”相关的事件以及不孝顺父母,对父母物质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关注不够的社会现象,对材料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历史上的孝道传承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深入剖析。 解题: 本题属于现象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本材料通过“奖孝金”制度,揭露了现代社会一些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反映了社会上孝敬老人的观念淡漠。尊老、敬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要如何对待老人?不仅要给老人晚年生活以物质保障,也要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满足。要发自内心地爱父母、敬父母、尊父母,不要因为某种目的去行孝。也可面向护理院,对这种制度加以肯定。本题考查了考生直面现实的分析探究能力和构思写作能力,也考查价值观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思考人生。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不计得失方为孝。 2.用钱换来的还是孝吗? 3.唤醒孝心意识,为奖孝金点赞。 4.“奖孝金”实质是激励的艺术。 偏题立意: 1.奖孝金破坏社会和谐。(立意偏离了材料的核心) 2.年轻人的消费观。(立意脱离材料) …… 例文1: 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李磊,今天作为学生代表就“奖孝金”现象,以“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为主题进行演讲!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悲伤。 【试题】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高洁;志向远大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 【解析】 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作者简介】 阮籍三国魏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爱饮酒,能长啸,善弹琴。文学艺术才能超群。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司马氏多所牴牾。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的水酒,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 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

孝心 高中作文素材

孝心专题 整理者芹香子 一、名言 1.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 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3.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子 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6.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二、课本事例 李密的《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影响深远。不事雕琢,不以构思精巧见长,但情感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恳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语言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 三、事例 1.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了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生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个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后来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在一起,共享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陶陶,两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2.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布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没有丝毫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

中考作文素材:关于孝

中考作文素材:关于孝 关于孝的素材(一) 2011年12月27日下午,“机场刺母案”二审在上海市一中院 开庭审理。在二审过程中,涉案行凶人汪某强调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应该接受治疗,不应受到刑事处罚。汪的代理律师则认为当初的司法 鉴定意见书中存有瑕疵,并继续为其作无罪辩护。9个月前,汪某“机场刺母”一度引发了社会从“孝道”、“责任”层面对其一致谴责, 不过,时至今日,这位涉案当事者本人并没有就自己的行为从道德角 度主动回应大众,他依然在苦苦辩护,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刑事惩罚。 “机场刺母”发生在2011年3月31日。当晚旅日留学生汪某回 上海后,因学费问题与母亲产生争议,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内向 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了数刀,这个幕令周围人都震惊不已,汪某随即 被警方带走。 刺母案发生七个月后,2011年10月下旬,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 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据司法鉴定出具的报告显示,汪某确实患有精神 分裂症,但检方认为其作案时具有限定刑事责任水平汪某的行为涉嫌 故意伤害罪;而汪某的辩护人则认为事发时汪某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水平,为其做无罪辩护。最终法院做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汪某犯故意伤 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关于孝的素材(二) 2011年10月24日早晨,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的公务员廖某,与59岁的父亲发生冲突,其父的衣服被廖某撕破,身体多处受伤,左肩膀上更是被廖某咬得鲜血直流。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 州老家来深圳协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 的辱骂和殴打。 随后的调查更是显示,在4个多月时间里,廖某曾7次暴殴亲娘,骂母亲是猪,“咋不撞车死掉”?不过,与机场刺母中的汪某面对社会

嵇康阮籍论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 前言 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两大领袖,是正始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文人,他们对当时及后世的思想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其生平活动和思想倾向都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他们在对待出仕和归隐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阮、嵇这种心态的产生与他们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痕迹。 阮籍、嵇康的儒家思想 在前人著述中,很多人都认为阮籍、嵇康身上的儒家思想痕迹不是很明显。但是作为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阮、嵇二人,在他们的言行和著作中其实都透露着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和顺从儒家秩序的思想。虽说在魏晋之际儒家文化那种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但是根植于当时文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真正被推翻,阮、嵇当然也没有例外。 先看阮籍,他出身于儒学之家,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受学于蔡邕。有着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早期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对他后来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阮籍就曾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⑴可见他早年是十分爱好儒家经典的,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孔子弟子中的以德行见称的颜回和闵子骞。在《乐论》中,阮籍就称赞礼乐有着教化作用,强调要维护儒家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认为“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从这可以看出阮籍把礼乐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平天下的高度,具有一种浓烈的顺从儒家秩序的情怀。 阮籍是一个怀有济世之志的文人。据《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由此可以看出,阮籍不仅有济世之志,而且眼界很高,抱负甚大,我们来看其《咏怀诗?三十八》、《咏怀诗?三十九》: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在前一首诗中,感情基调慷慨昂扬,表述极其明快朴实,表达了阮籍自视甚高,“志气宏放”⑵的一面。方东树云:“此以高明远大自许,……言己本欲建功业,非无意于世者。” ⑶这说明阮籍儒家的政治理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失,它一直沉淀在其心灵深处,一有机会就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在后一首诗中,阮籍塑造了一个“临难不顾生”的壮士形象,他所称颂是儒家忠义气节。他向往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也于此流露无遗。即便是身处易代乱世,“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⑷但其内心的政治热情亦未完全泯灭。还是苏轼说的好:“嗣宗虽放荡,本有意于世,以魏晋间多故,故一放为酒。”⑸看来苏轼是看到了阮籍内心中被压抑着济世理想所带来的痛苦。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是嵇康著名的反儒家思想的言论,不少学者以此来判定嵇康思想属于儒家的对立面。的确,嵇康是非常推崇老庄,曾明言“老子、庄周,吾之师也”,⑹其诗文著作中也有颇多引用道家典籍之处。于是有很多学者就从

咏怀-古诗-赏析

咏怀-古诗-赏析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注释 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 ②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夜中,中夜、半夜。 ③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鉴,照。薄帷,薄薄的帐幔。 ④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⑤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

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⑥号:鸣叫、哀号。 鉴赏 阮籍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

有关孝的高考作文

有关孝的高考作文 【篇一:以孝话题作文】 以“孝”为话题的例文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 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 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 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 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 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 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 勇敢孝顺的好孩子。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惦记,就是完全为父母着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报父母。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 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 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 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 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 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 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 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 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 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 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 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