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王方成
- 格式:pdf
- 大小:283.98 KB
- 文档页数:2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王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参与到行业领域竞争中,不仅为房地产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还对企业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此时,面对日益革新的市场环境,建筑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要加大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关注,这样既可以有效处理以往施工建设面临难题,又能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解决措施1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基础选型方面建筑工程当中,地基基础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在进行地基结构设计时,必须确保基础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但是,当前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过程中,由于对地基基础的重视程度不足,容易出现地基基础选型不当的问题,严重影响地基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
[1]而且,在具体的设计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周边地质条件、水文特征的细致勘察,基础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侧移等病害,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
1.2抗震性能方面各地的建筑工程都具有一定的地震设防标准,而且地震灾害会对建筑工程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关注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是不可回避的一项内容。
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未能充分考虑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标准,造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不满足要求,埋下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1.3使用材料方面建筑结构最终需要通过施工材料进行反应,因此,材料的质量会对建筑结构性能、质量、成本等产生较大影响。
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建筑工程建设成本,有意降低建筑结构材料的含钢率,造成建筑结构设计成果不能有效发挥,严重者甚至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无法找到成本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点,大大增加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难度。
2建筑结构设计概念建筑结构设计作为设计人员对整体施工项目的全面表达,要求他们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累积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为设计一个优秀的建筑物提供有效依据。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2-10-23T03:00:41.017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11期作者:赵红荣[导读] 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逐渐出现了很多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工程,有效对这些建筑进行建设赵红荣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000)摘要: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逐渐出现了很多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工程,有效对这些建筑进行建设,可推动现代社会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概述,进而以某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复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此为提升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建设质量提供支持。
关键词:复杂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引言: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为现代居民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
然而相对于常规建筑来说,由于这类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因而对建筑各方面性能具有更高的要求,只有符合这些要求,才可使这些建筑在实际当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为了使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工程顺利建设,必须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
1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概述所谓的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指的是那些内部结构更加复杂,且层数更高的建筑,与常规建筑相比来说,这类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建筑高度角度来说,常规建筑一般处于100m以内,而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当中,层高通常处于100m以上,有些甚至会超过300m;(2)从建筑材料角度来说,常规建筑建设时,通常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而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内部结构更加复杂,且高度更高,因而对材料具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对其进行建设时,一般选择全钢结构,或是混合结构,以保证建筑强度与稳定性符合要求。
(3)从抗震角度来说,平面设计时,可采用的形状并不是很多,必须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4)从舒适度角度来说,应通过对风荷载的设计,以提升居民舒适度,而常规建筑则无需注重这一方面[1]。
试论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发表时间:2018-12-19T15:09:49.2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郭法成赵景阳[导读] 希望借此增加结构师对于复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设计理解,以创造更多可以经久屹立于大家审美前沿的建筑。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1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建筑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大量出现,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在城市中可利用土地越来越少,这些都刺激着浮躁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的重要性也就更为凸显。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引言:随着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当中的土地等日渐紧缺,人们对于美学要求日渐提高,复杂高层和超高层也随之日渐增多,这种类型的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的环节多,内容复杂,不论是哪个环节或者流程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体的建筑带来影响。
结构设计的合理有助于更好实现人们以及建筑师各种对于建筑美学的追求,保证结构安全、冗余度前提下,节省建设投资,为整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1复杂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1.1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结构方案、简洁的传力途径、直接有效的支撑关系都是结构概念设计及设计之初首要考虑的问题,所谓概念设计就是运用清晰的结构概念,不需要计算或者简单手算通过力学关系、以往设计经验确定的合理结构设计方案,概念的判断需要设计者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牢固的力学基本功,概念设计是一种设计思路,一套设计逻辑,它不以精确计算及呆板的生搬硬套规范为基础,对整体结构设计做目标性、指向性的判断。
结合建筑方案要求,从结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到建筑与结构的融合点是概念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1.2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深入的优化提升。
高层住宅工程设计手册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层住宅工程设计的推荐书籍: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手册》- 张志刚,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并提供了实际案例和计算公式。
它涵盖了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形式、荷载计算、抗震设计等。
2. 《高层建筑消防与设计》- 姚广才,这本书专注于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涵盖了建筑设计中的消防要求、防火分区、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等内容。
它还介绍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
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谢开运,本书深入讲解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技术。
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原则、造型设计、施工方法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4.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设计与运行》- 武鹏飞,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
内容包括热负荷计算、供热设备选择、管道布置、水处理等,提
供了实用的指导和经验。
5.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与运行》- 王振,本书详细介绍了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
内容包括配电系统、照明设计、弱电系统等,提供了技术要求、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指南。
这些书籍都是在高层住宅工程设计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参考书籍。
当然,具体选择可以根据您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进一步的考量。
某高层住宅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这是关于某高层住宅的结构分析与设计的文档模板范本。
请注意,由于字数限制,本文档只包含了主要章节的标题和简要描述。
在实际编写过程中,请根据需要进行详细的细化,并确保内容超过2000字。
1. 引言
1.1 背景
1.2 目的
1.3 研究范围
2. 结构设计准则
2.1 适用规范和标准
2.2 结构设计原则
2.3 荷载分析
3. 建筑材料选取
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 钢筋选用和布置
3.3 预应力设计
4.1 建筑平面布置
4.2 框架结构设计
4.3 剪力墙分析与设计
4.4 柱与梁的设计
5. 地基与基础设计
5.1 地质勘察分析
5.2 地基处理方式选择
5.3 基础形式设计
6. 楼板系统设计
6.1 一般楼板设计
6.2 承重墙板设计
6.3 预应力楼盖板设计
7. 抗震设计
7.1 设计地震力分析 7.2 结构抗震设计
7.3 设防烈度选取
8.1 平面布置图
8.2 剖面图
8.3 结构节点图
9. 结构分析与验证
9.1 结构模型建立
9.2 结构分析方法选择
9.3 结果验证与评估
10. 安全评估分析
10.1 设计框架的安全性评估 10.2 结构施工工艺安全评估
10.3 设计风险评估
11. 总结与未来展望
11.1 设计总结
11.2 可改进之处
11.3 未来发展方向
附件:(根据实际情况所涉及的附件,例如模型图纸、计算表格、材料规格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对于文档中出现的法律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某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摘要:介绍某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并对该高层方案的计算模型和关键部位的设计作介绍。
关键词:高层;剪立墙结构;局部框支框架转换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东连州市,该地区为不抗震地区;本工程为集商场、办公、车库和公寓一体的高层建筑;地下一层为设备房和消防水池,地上1~2层为商场,3层为办公楼,4~5层为停车库,6层~23层为公寓;建筑总高度为77.25m。
由于功能的复杂和布局的限制,本工程只能采用剪力墙+局部框支框架转换。
2.结构体系的确定本高层地处连州,属于不不抗震地区,该建筑的总高度为77.25m;考虑本工程的复杂性,故本工程按抗震烈度6度第一组设计。
由于建筑功能的要求,本工程2-5轴/2-F轴和2-5轴/2-H轴的位置在1~5层做1200x1400的框支柱,作为6层以上2-5轴/2-F轴和2-5轴/2-G轴的位置的两道剪力墙的转换框架。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第6.1.1条的条文说明的第5条,仅个别墙体不落地,例如不落地墙的截面面积不大于总截面面积的10%,只要框支部分的设计合理且不致加大扭转不规则,仍可视为抗震墙结构,其适用最大高度仍可按全部落地的抗震结构确定。
所以本工程按抗震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转换框架和传力路径的剪力墙按框支框架确定。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6条:对部分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本规程表3.9.3条的规定提高一级;和第10.2.2条: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少于房屋高度的1/10;查表3.9.3得:本工程的-1~8剪力墙按四级抗震设计,转换框架和传力路径的相邻的剪力墙(下图1阴影部分)按一级抗震设计;转换框架梁按二级抗震设计;8层以上全部按四级抗震设计。
3.计算分析3.1计算程序的选用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广夏GSSAP软件分析计算;该程序采用墙元模拟剪力墙。
Planning and design规划设计115 高层框剪结构抗震设计技术措施简析王志成(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100026)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2-0115-01摘要:针对高层框剪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高层建筑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高层框剪结构的优缺点,提出高层框剪结构抗震设计技术措施,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高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技术由于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之下,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
在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当中,框架剪力墙结构被广泛运用,与常规的建筑结构相比,框架剪力墙结构空间布置更为灵活,抗侧力也比较大。
为了保证高层框剪结构得到更好运用,本文深入研究高层框剪结构抗震设计技术。
1 工程概况某工程为住宅楼,地上18层,地下2层为停车室,地下室层高为5.5m左右,地上建筑的标准层高为3.4m,普通层高为5.0m。
该高层建筑工程为Ⅶ度抗震设防,地基基础等级为甲级,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2 高层框剪结构的优缺点分析2.1优点高层框剪结构的显著优点为整体性能较好,经济性显著,空间连接性比较稳固,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侧向刚度,使得该结构在水平作用力之下,会产生非常小的位移,结构用钢量明显减少。
在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当中,设计人员经常将整体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空间,各个区域空间均具备良好的功能,分隔墙能够将建筑居住空间与客厅空间分割。
现浇剪力墙结构的合理运用,能够保证承重墙与分隔墙有效结合,保证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总体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此外,在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当中,运用剪力墙结构,能够将房间内部的梁、柱有效隐藏,使得建筑室内空间可用度不断提高,建筑室内更为美观。
剪力墙结构特别简单,布置也比较方便。
与传统的框架结构相比较来讲,框架剪力墙结构能够承受更多的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故该技术在城市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多。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王方成发表时间:2019-07-18T15:12:42.35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王方成[导读] 地震灾害是人们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当前,有很多老旧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结构抗震性能不佳,筑博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地震灾害是人们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当前,有很多老旧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结构抗震性能不佳,一旦发生强烈地震会造成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
本文主要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与加固设计进行分析,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可靠性鉴定;抗震能力鉴定;加固设计;设计方法前言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毁灭性、难预测等特征,早期我国一些建筑普遍存在抗震能力弱、功能单一的问题,如何提高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判定是否对现有建筑进行鉴定时,有以下情况需要鉴定:(1)需要对现有建筑进行结构可靠性鉴定或抗震能力鉴定时;(2)对现有建筑物需进行大修时;(3)对现有建筑改变使用功能、加层或扩建时;(4)对现有建筑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仍要继续使用时;(5)灾后建筑;(6)对现有建筑的工程质量有怀疑或争议时。
对建筑的抗震能力鉴定步骤:(1)搜集现有建筑的岩土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等工程相关原始资料;(2)现场实地踏勘建筑物现状,复核其与施工图等原始资料吻合情况、施工质量和平时使用状况;(3)对现有建筑地基基础、主体、主要结构构件等进行实测或取样化验;(4)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 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先进行可靠性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5)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再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
一、抗震能力鉴定鉴定方法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的规定:抗震能力鉴定采用筛选法分两级鉴定。
第一级鉴定是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第 3.0.4 条要求为宏观控制对象和以建筑的构造鉴定为主两者进行综合评判;第二级鉴定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进行结构抗震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判。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技术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高层建筑结构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材料与性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案例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新技术•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趋势与挑战高层建筑结构分析01CATALOGUE判断高层建筑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如侧向位移、沉降等。
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对高层建筑主要构件的内力进行分析,如梁、柱、墙等。
结构构件内力分析对高层建筑的支座反力进行分析,以确定支座设计参数。
结构支座反力分析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度进行分析,以判断其抗震性能。
结构整体刚度分析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自振频率进行分析,以确定其自振特性。
结构自振频率分析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结构风振分析结构支座动力特性分析对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抗震性能。
对高层建筑的风振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抗风性能。
对高层建筑的支座动力特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抗震性能。
风载分析通过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方法模拟高层建筑所在的风场。
风场模拟根据风场模拟结果,计算高层建筑的风载效应。
风载效应计算对高层建筑的风振稳定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抗风性能。
风振稳定性分析对风载与高层建筑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以优化结构设计。
风载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地震力分析地震危险性评估对高层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
地震作用计算根据地震危险性评估结果,计算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
抗震性能评估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如延性、耗能能力等。
地震动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对地震动与高层建筑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以优化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02CATALOGUE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组成的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平面布置灵活性,但侧向刚度较小。
框架结构特点应用自重轻、施工快、布局灵活、抗震性能较差。
适用于非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常用于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
03框架结构0201利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对策分析王思达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各种建筑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及对策,从而更好促进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更好解决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对策分析引言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筑功能日趋多样化,建设用地越发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迅速发展起来。
相较于普通建筑,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难度较大。
特别是当前新的设计计算理念的发展及较高强材料的开发,这也给高层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层建筑体系由于需要承担较大的垂直荷载、风荷载及震力等,当建筑高度越大的情况下,风荷载和地震力则越大。
因此需要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并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高层建筑结构特征高层建筑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高度较高,这使得建筑结构会受到水平、竖直等方向传来的荷载,且在抗震等级上也有着较高要求。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中低档位置受到风力和荷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其受到风力和荷载的影响也将逐渐增大,进而产生一定的剪切力,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建筑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位移,降低建筑安全性。
所以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以加强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2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地基基础设计问题高层建筑结构的地基基础设计常见以下问题:天然地基设计不合理,地基斜面坡度过大,影响混凝土振捣质量和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地基基础设计未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造成高层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地基基础设计没有考虑到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未能针对地下水位过高问题制定合理的防水设计方案,降低了地基基础稳定性和耐久性;建筑物地下室设计中没有合理设计底板配筋,易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失稳。
2.2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择失当在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择中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这是由各方面主体降低设计成本需求所决定的。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王余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进行不断的提高,因此我国对于相关高层建筑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构建高层建筑它可以较好的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我国土地资源,在我国的诸多城市中都在进行构建高层建筑,这成为了当前时期的一种趋势。
在本篇文章当中,我们主要是按照已有的数据,再进行结合建筑实施的标准,从而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引言在当前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因此我们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的关注其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并且也应当对于施工的质量进行管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中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保障施工人员以及住户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是简单的探讨了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相关质量控制对策,希望能够提供给相关从事者一些有效的帮助。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1.1基础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致力于为建筑项目提供支持,避免地基出现沉降、变形的情况。
基础施工前要清理好现场的环境,避免影响基础成桩,平整好作业区域,维护桩基结构的垂直度,基础桩体施工时合理选择静压、振动的打桩技术,一定要保障打桩过程中的安全性,基础上要铺设一层碎石,这样能够提高基础承载水平,以免打桩机械倾斜而影响施工的技术效果。
基础施工好以后就要在现场组织桩基础的测量放线,重点检查轴线并复核,强调桩位、水准线的准确性,测量放线时铺上控制线,标记好桩体位置,提高桩基础的安全水平。
1.2测量技术的要点分析当我们在进行建筑高层建筑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地基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测量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那么我们便需要进行使用预制柱的方式,这一种方式它能够较好的对消耗量进行管控,另外也可以使用浇筑的方式来进行开展施工。
在我国的预制桩中它有着两个方面的不同,分别为钢桩以及混凝土桩,因此在高层的施工中,这两种桩它都需要按照项目的标准来开展工作。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王晨摘要: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文拟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高层建筑建设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分析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建筑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安全性的要求始终处于最高的地位,抗震、防火等安全系数必须得到充分的保证,而在此基础上,高层建筑的设计结构还需要符合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特点对于建筑物来说,建筑结构是设计的重要指标。
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有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因为高度而产生的承载力,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其所承受的风荷要大得多,而且当发生地震时,对于地震造成建筑物晃动和断裂等影响也不同于多层和低层的建筑。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相比低矮的建筑来说更加需要柔一些,使其在应对风力和地震的作用时,可以产生更多的弯曲和变形,从而将压力进行一定程度地释放或转移,具有更好地抗风和抗震作用。
当前,受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人口增幅与建设用地增幅的不同步,导致高层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因而对于高层建筑的柔韧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切实保证建筑在扭曲变形后仍然保持足够的牢固性,需要在设计的时候提前做好防备措施。
特别是采用剪力墙结构来建设高层建筑时,建筑中心的压力要大于建筑四周的压力,建筑中心发生变形也要大于四周的支撑力量。
所以,在设计建造高层结构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在竣工后,中轴将会承担过多的力量而使中轴底座的发生变形的问题,一旦中轴出现变形,整个建筑都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使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由于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高层建筑的需求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予以解决。
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王成发布时间:2022-12-27T07:15:37.044Z 来源:《国家科学进展》2022年9期作者:王成[导读]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是顺应建筑行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提出的新要求,其为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
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是实现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能够体现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身份证号:51062519750223xxxx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是顺应建筑行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提出的新要求,其为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
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是实现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能够体现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建筑结构设计;应用引言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与美观性,发挥建筑材料的最优性能,同时还能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本文探讨了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及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优化设计技术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运用优化设计技术,对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传统的结构设计相比较,采用优化设计技术的工程造价可以有效降低6%-35%,优化设计技术选用最合理的方法利用建筑材料,很好的协调建筑内部的各个单元,通过优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安全性、经济性的目标;增强建筑的经济性能,降低层高,节省材料,节约建筑用地,增强受力性能;运用优化设计技术不仅可以为建筑的安全提供保障,还为项目的效益提高做出贡献。
例如:容积率方面的结构设计,可通过增加层高,缩小栋距的方法,增加经济效益;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不仅使建筑的外形美观、精巧,还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成本,达到经济、安全及适用的目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王爱兵
【期刊名称】《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年(卷),期】2013(000)014
【摘要】建筑是伴随着人类活动的进行而产生的,它拥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史。
随着人类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学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特别是是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已经屡见不鲜。
但是高层建筑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建筑技术难度更大,它需要对建筑受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然后建筑的结构要求严格按照分析出来的受力特性进行设计。
本文对高层建筑的进化历史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高层建筑的结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总页数】1页(P128-128)
【作者】王爱兵
【作者单位】江苏万年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73.2
【相关文献】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2.基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分析与研究
4.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及结构方案对比研究
5.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王方成发表时间:2016-07-28T15:02:06.7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王方成[导读]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高楼耸立,高层建筑物已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 工程概况该建筑总长46.10m,总宽35.90m,总高 111.563m,大屋面层高96.90m。
地上共23层,地下 2 层。
地下室层高 4.7m 与 3.75m。
1~22 层层高 4.2m,23 层层高4.5m。
上部均为办公室,地下部分为车库和设备用房。
总建筑面积53065.79 m2,其中地上37307.59 m2,地下 15758.20 m2,建筑占地面积 10636m2。
2 自然地质情况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7 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g,属于抗震不利地段,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特征周期取 0.45s。
50 年遇基本风压 0.80kN/m2,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7 层,从上至下依次为①层填石,层厚 2.7~19m;②层中砂,层厚 0.90~22.9m;②-A 层淤泥,层厚 1.70~1.90m;③层(含砾砂)粉质粘土,层厚 1.3~3.2m;④层残积砂质粘性土,层厚 2.6~8.0m;⑤层全风化花岗岩,层厚1.1~7.3m;⑥层强风化花岗岩:灰白、灰黄、灰褐色,饱和。
⑥-1层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层厚 1.1~11.1m;⑥-2 层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层厚 0.8~11.5m;⑦层中风化花岗岩:灰、灰黄、灰白色,岩芯多呈短柱状和长柱状,局部呈块状,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岩芯采取率 67%~87%,RQD=38~71,岩石饱和单轴抗压试验为 64.60~70.10MPa,标准值为 66.03MPa,岩石坚硬程度为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Ⅱ~Ⅳ级。
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有揭示至该层,均未揭穿,揭露厚度为2.20~10.76m。
3 基础形式由于办公楼及其周边纯地下室在基坑开挖后存在一定厚度的①层填石(厚度为 3.46~11.54m),采用预应力管桩时难以穿越填石层,另可供预应力管桩选择的桩端持力层④层残积砂质粘性土、⑤层全风化花岗岩和⑥-1 层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分布不均匀,考虑到⑥-2层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和⑦层中风化花岗岩分布较均匀,根据拟建场地岩土层特性、拟建物结构特点及荷载情况,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基础。
4 主体结构设计4.1 结构选型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由于建筑功能布局多为开敞办公区、大会议室等大空间,中间部分以及建筑外形要求美观、大方等方面因素,故本建筑主体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形成的可用空间较大,能使房屋空间布局灵活,又能使高层建筑结构满足较大刚度的要求,因此广泛用于写字楼、多功能建筑。
具体做法是在建筑中部的电梯井筒及楼梯间四周布置抗震墙框筒,加大外框筒的柱距,减小梁的高度,周边形成稀柱框架。
参照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确定抗震等级框架为二级,核心筒为二级。
4.2 主要荷载取值高压配电房、电梯机房、通风机房活荷载为 7.0 kN/ m2,储藏间活荷载为 5.0 kN/m2,备餐间、车库活荷载为 4.0 kN/m2,商场、消防疏散楼梯活荷载为3.5 kN/ m2,办公室、卫生间、走廊、门厅、屋面花园、多功能厅大会议室活荷载为 3.0 kN/ m2,食堂活荷载为 2.5 kN/m2,上人屋面活荷载为 2.0 kN/m2,不上人屋面活荷载为 0.5 kN/m2。
大型设备按实际情况考虑。
4.3 主要受力构件尺寸取值地下室~1 层墙厚度为 400mm,2~23 层墙厚度为300mm。
框架柱截面尺寸:地下室为 1200mm×1200mm,1~3层为1100mm×1100mm,4~6 层为 1000mm×1100mm,7~9 层为 1000mm×1000mm,10~12 层为 900mm×1000mm,13~15层为800mm×900mm,16~18 层为 800mm×800mm,19~21 为700mm×700mm,22~23 层为 600mm×600mm。
地下室负一层顶板的厚度为 200mm,地下室顶板除核心筒内板厚 180mm之外,其余部位板厚为 300mm,屋面层的板厚为 120mm,其它各楼层的板厚为100mm。
4.4 主要结构材料选取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2~4层为C50,5~9层为C45,10~14 层为 C40,15~19 层为C35,20构架层为 C30。
此外,圈梁、构造柱、挑檐、雨篷及楼梯均采用 C30 混凝土。
主要用于基础梁、板,墙和柱以及楼面梁的纵筋选用 HRB400级钢筋。
4.5 计算软件及计算依据本工程计算使用程序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建筑结构三维设计与分析软件 SATWE。
计算依据为建筑条件图以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等国家相关规范。
4.6 计算结果分析(1)位移比。
基于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偶然偏心的条件下,X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9 (第26层第1塔),Y 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28(第 26 层第 1 塔),属于平面不规则中的扭转不规则。
位移比超过 1.2,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2)层间位移。
计算时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X 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1/1055<1/800;Y 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1/829<1/800,满足规范要求。
(3)剪重比。
底层水平剪力与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比值:X 向 1.70%;Y 向 1.7%,均大于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楼层最小剪重比 1.60%,满足要求。
(4)刚度比。
X 向刚重比 EJd/GH2=3.42,Y 向刚重比 E-Jd/GH2=2.76,该结构刚重比 EJd/GH2大于 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
该结构刚重比 EJd/GH2大于 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5)轴压比。
根据抗震规范第 6.3.6 条规定框架—核心筒在抗震等级为二级柱子的轴压比限制为 0.85。
同时当剪跨比不大于 2 时即出现短柱时,轴压比限制应当降低 0.05。
取 4层框架柱 KZ1 为例,层高为 4.2m,与框架柱相连的框架梁的梁高为 800mm,柱子的截面尺寸为 1000mm×1100mm,(4200-800)/1100=3.09<4,那么此时柱子的轴压比限值应当为0.85-0.05=0.80,查看电算结果 KZ1 的轴压比为 0.66<0.80,满足要求。
(6)周期比。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计算结果见表 1: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 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 T1的比值为 2.2693/2.7269=0.8322<0.9;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为 88.346 度;有效质量系数:X 向 99.02%;Y 向 99.50%。
(7)侧向刚度比。
查看电算结果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 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 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为 1.000,满足要求。
(8)竖向承载力比。
查看电算结果,X 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0.91,Y 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0.92。
满足高规第3.5.3 条 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80%要求。
(9)框架柱的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
根据高规第 8.1.3.2条规定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10%但不大于 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
查询电算结果可知:在底部加强部分范围内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百分比均大于10%但不大于 50%。
因此本工程中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照框架剪力墙结构确定是合理的。
4.7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判断(1)7 度(0.1g)框架-核心筒房屋高度超过 130m 的高层建筑工程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
本工程建筑高度为96.900m<130m。
(2)通过电算结果可知当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 1.2,且建筑平面凹凸尺寸大于相应边长 30%,仅此两项不规则,由此判定不属于超限高层建筑。
4.8 穿层柱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本工程三层局部大开洞以两根柱贯通三、四层,此开洞造成三层高度范围(8.4m)部分框架柱没有与梁、板连接,形成了8.4 m 高穿层柱,穿层柱截面为 1100mm×1100mm。
穿层柱结构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结构的抗侧刚度发生突变。
地震作用下,楼层的总水平剪力是按照柱子的剪切刚度大小分配到各柱子上的。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阶段,由于穿层柱的长度较长,剪切刚度相对较小,分配到的剪力相对较小,截面不容易出现屈服;相反,由于普通柱的剪切刚度较大,承担了较大的剪力,柱端承受较大弯矩,容易出现屈服。
随着地震作用的逐渐增大,普通柱吸收较大的剪力,其截面首先出现塑性铰,随着塑性铰的出现,柱的剪切刚度随之降低,此时,作用在结构上的总剪力开始更多地分配至穿层柱。
因此穿层柱应按高规表 3.11.2 的“关键构件”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
本工程穿层柱长 H=8.4m。
根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6.2.20 条规定,柱计算长度L0=1.25×H=1.25×8.4=10.5m,长细比L0/b=10.5/1.1 =9.55。
根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2.15 表内插得稳定系数 φ=0.995,该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椐抗震规范表 6.3.6 柱轴压比限值取 λ=0.85,则穿层柱底部最大轴力应满足 N<φλfcA,设计复核满足要求。
穿层柱纵筋进行中震不屈服验算,柱子箍筋进行中震弹性验算,经核算柱子配筋满足要求。
5 结论以上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虽然存在二项不规则,不属于超限高层建筑。
但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比较简单、体型规则。
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概念设计方法,对关键构件设定抗震性能化目标。
结构抗震墙及框架柱采用变截面设计,符合力学原理和要求,并设置多道防线,使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满足“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