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教案

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教案

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教案
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中的几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 (3)三角形的高(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垂心) 3. 三角形的主要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

S S ABE ?? 基础。

考点/易错点2

三角形边角关系、性质的应用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锐角三角形ABC 中,∠C =2∠B ,则∠B 的范围是( ) A. 1020?<

【答案】C

【解析】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090?<

又∠C =2∠B ,∴?<

又∵∠A 为锐角,()

∴=?-+∠∠∠A B C 180为锐角 ∴+>?∠∠B C 90

∴>?390∠B ,即∠B >?30 ∴?<

【例题2】

【题干】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60°,另两个外角的比为2:3,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由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其中一个角已知,另两个角的比也知道,因此三个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进而可求出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60° ∴另两个外角的和等于200° 设这两个外角的度数为2x ,3x ∴+=23200x x 解得:x =40 2803120x x ==, 与80°相邻的内角为100° ∴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例题3】

【题干】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

12,求证:∠∠C B <1

2

∴∠F =∠FAB ,∴AB =BF 又∵AB +FB >AF ,即2AB >AF

又∵AB AC AC AF ≤

∴>1

2

, ∴>∠∠F C ,又∵∠∠F ABC =1

2

∴<∠∠C B 1

2

【解析】欲证∠∠C B <1

2,可作∠ABC 的平分线BE 交AC 于E ,只要证∠∠C EBC <即

可。为与题设AB AC ≤1

2

联系,又作AF//BE 交CB 的延长线于F 。显然∠EBC =∠F ,只要

证∠∠C F <即可。由AF AB AC <≤2可得证。

【例题4】

【题干】已知:如图,在?ABC 中,D 是BC 上任意一点,E 是AD 上任意一点。求证: (

1 (2)

【答案】

∴>∠∠BED BAE 同理,∠∠DEC CAE >

∴+>+∠∠∠∠BED DEC BAE CAE 即∠∠BEC BAC > (2)延长BE 交AC 于F 点

AB AF BE EF

EF FC EC

AB AF EF FC BE EF EC

+>++>∴+++>++又

即AB AC BE EC +>+

【解析】在(1)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即可证出在(2)中,添加一条辅助线,

转化到另一个三角形中,利用边的关系定理即可证出。

【例题5】

【题干】求证: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相邻外角的平分线所夹的角等于45°。

BF ∠ABD =∠CAB +∠C

∠ABC +∠C +∠CAB =180°,∠C =90°

∴+=+++=?+?=?∠∠∠∠∠∠EAB ABD ABC C CAB C 18090270 ∵AF 、BF 分别平分∠EAB 及∠ABD ()∴+=

+=??=?∠∠∠∠FAB FBA EAB ABD 121

2

270135 在?ABF 中,()

∠∠∠AFB FAB FBA =?-+=?18045 【解析】欲证∠AFB =?45,须证∠∠FAB FBA +=?135 ∵AF 、BF 分别平分∠EAB 及∠ABD ∴要转证∠EAB +∠ABD =270°

又∵∠C =90°,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问题得证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8,12+x ,求x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是三边关系的应用问题,只需用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三边长分别为3,8,12+x ,由三边关系定理得: 51211<+

∴<<∴<<421025

x x

2. 已知:?ABC 中,AB BC =,D 点在BC 的延长线上,使AD BC =,∠=BCA α,

∠=CAD β,求α和β间的关系为?

解: AB BC BCA BAC =∴∠=∠=,α

又 AD BC AD AB =∴=,

∴∠=∠D B ,又∵∠=∠+∠BCA D B ∴∠=-∴∠=-D B αβαβ,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 2180ααβ+-=? ∴-=?3180αβ

3. 如图,?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P 点,∠=?BPC 134,则∠=BAC

( ) A. 68°

答案:C

解析: ∠=BPC ∴∠+∠PBC 又∵BP 、CP ()

∴=

∴+=+∴+=??=?

∴=?--=?

∠∠∠∠∠∠∠∠∠∠∠PBC PBC PCB ABC ACB ABC ACB BAC ABC ACB 121

2

2469218088

4. 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BC 边上高,AE 平分∠BAC 。

求证:()∠=

∠-∠EAD C B 1

2

又 ∠∠∠BAC B C =?--180

()()∴=

-=?---?-=-∠∠∠∠∠∠∠∠EAD BAC CAD B C C C B 1

21

2180901212

()∴=

-∠∠

∠EAD C B 1

2

【巩固】

1.

()

()∴+=

+=++∠∠∠∠∠∠∠DAB DBA

FAB EBA ABC BAC ACB 1

21

2

则()

∠∠∠ADB DAB DBA =?-+180

()()()=++-

+-=

+∠∠∠∠∠∠∠∠ABC ACB BAC ABC BAC ACB ABC BAC 1

2

1

2

又() 121

2

∠∠∠ACG ABC BAC =+

∴=∠∠ADB ACG 1

2

2. 在△ABC 中,AC =5,中线AD =7,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1<AB <29

B.4<AB <24

C.5<AB <19

D.9<AB <19

分析:

在解三角形的有关中线问题时,如果不能直接求解,则常将中线延长一倍,借助全等三角形知识求解,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方法. 答案:D

3.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 ,则∠AOC+∠

DOB=

答案:180

解析:本题考查了角度的计算问题,因为本题中∠AOC 始终在变化,因此可以采用“设而不求”的解题技巧进行求解解:设∠AOD=a ,∠AOC=90°+a ,∠BOD=90°-a ,

所以∠AOC+∠BOD=90°+a+90°-a=180°.故答案为180°.

4. 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上一点,∠1=∠2,∠3=∠4,∠BAC=63°,试求

∠DAC,∠ADC的度数.

答案: 解:∵∠1=∠2,∴∠3=∠1+∠2=2∠1=∠4,

∴2∠3+∠CAD=2∠1+2∠2+∠BAC-∠1=4∠1+63°-∠1=3∠1+63°=180°,

∴∠1=39°=∠2,∠3=∠4=78°,

∴∠DAC=63°-∠1=63°-39°=24°,∠ADC=∠3=78°.

解析: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求∠1=39°,∠3=78°,所以∠DAC=24°,∠ADC=∠3=78°.

【拔高】

1.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B=61°,延长BC至E,使CE=AC,延长CB

至D,使DB=AB,求∠DAE的度数.

分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D+∠E的度数,即可求得∠DAE的度数.

2.如图,已知P是等边△ABC的BC边上任意一点,过P点分别作AB、A C的垂线PE、PD,

垂足为E、D.问:△AED的周长与四边形EBCD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分析:

(1)DE是△AED与四边形EBCD的公共边,只须证明AD+AE=BE+BC+CD

(2)既有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就有60。的角可以利用;又有垂线,可造成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故本题可借助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证明.

答案: 过P作PM∥AC,PN∥AB

∴∠PMB=∠A=∠B,∠PNC=∠A=∠C

∴PM=PB,PN=PC

∵PE⊥AB,PD⊥AC

∴BE=EM,CD=DN

∴四边形AMPN为平行四边形,

∴AN=PM,AM=PN

∴三角形AED的周长=AE+ED+AD

=AM+ME+ED+DN+AN=PC+BE+ED+DC+PB

=BE+BC+CD+ED=四边形EBCD的周长

3.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个

答案:121

解析: 解决此题关键在观察、分析已知数据,寻找它们之间的以及与第一个图形的相互联系,探寻其规律.

解:第1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1个;第2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1+3)个;第3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1+3+32)个;那么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1+3+32+33+34)=121个.

4.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ABC+∠DFE=______.

分析:∠ABC与∠DFE分布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若说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则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解答:在Rt△ABC和Rt△DEF中,BC=EF,AC=DF,

∴△ABC≌△DEF,∴∠ABC=∠DEF,

∴∠ABC+∠DFE=90°,因此填90°.

课程小结

知识点1: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①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④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

⑤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⑥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知识点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和外心、内心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②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各顶

点的距离相等;

③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④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课后作业

【基础】

1. 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20米

B.15米

C.10米

D.5米

答案:D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的长一定>已知的两边的差,而<两边的和,求得相应范围,看哪个数值不在范围即可.

∵15-10<AB<10+15,∴5<AB<25.

∴所以不可能是5米.故选D.

2.如图,在Rt△ABC中,∠B=9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AE=10°,则∠C的度数为()

A. 30°

B. 40°

C. 50°

D. 60°

答案:B

解析: 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计算.通过已知条件由∠B=90°,∠BAE=10°

?∠AEB,∠AEB=∠EAC+∠C=2∠C.

∵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CE∴∠EAC=∠C,又∵∠B=90°,∠BAE=10°,∴∠AEB=80°,又∵∠AEB=∠EAC+∠C=2∠C,∴∠C=40°.

3.(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2,另一边长为5,求第三边长。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中一内角为80°,求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即可求得。

解:(1)分两种情况:

①若腰长为12,底边长为5,则第三边长为12。

②若腰长为5,底边长为12,则第三边长为5。但此时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故不合题意。

因此第三边长为12。

(2)分两种情况:

①若顶角为80°,则另两个内角均为底角分别是50°、50°。

②若底角为80°,则另两个内角分别是80°、20°。

因此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50°、50°或80°、20°。

【巩固】

1.下面是小强用三根火柴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下面是小强用三根火柴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因为三角形的定义为: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成的图形解:因为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成的图形.故选:C.

2. 三角形外心具有的性质是()

A. 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B. 到三边距离相等

C. 外心必在三角形外

D. 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

答案:A

解析: ∵三角形的外心是任意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故选A.

3.已知△ABC中,∠ACB=90o,CH⊥AB,HE⊥BC,HF⊥AC。

求证:△HEF≌△EHC;

分析:从已知条件中可以获得四边形CEHF是矩形,要证明三角形全等要收集到三个条

件,有公共边EH,根据矩形的性质可知EF=CH,HF=EC。

要证明三角形相似,从条件中得∠FHE=∠CHB=90o,由全等三角形可知,∠HEF=∠HCB,这样就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证明:∵HE⊥BC,HF⊥AC,

∴∠CEH=∠CFH=90o。又∵∠ACB=90o,∴四边形CEHF是矩形。

∴EF=CH,HF=EC,∠FHE=90o。

又∵HE=EH,

∴△HFE≌△EHC。

【拔高】

1.如图,在△ABC中,∠A=α,∠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

A1,∠A1BC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2008BC的平分线与∠A2008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009,得∠A2009,则∠A2009=

答案:

解析: 读懂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找规律,按规律作答.利用外角的平分线表示∠ACA1,再根据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1等于∠A的一半,同理,可以此类推,后一个是前一个的一半,而2的次数与脚码相同.

2. 如图,正方形网格中,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小华按下列要求作图:①在正方形网格的三条不同的实线上各取一个格点,使其中任意两点不在同一实线上;②连结三个格点,使之构成直角三角形,小华在下面的正方形网格中作出了Rt△ABC.请你按照同样的要求,在右边的两个正方形网格中各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使三个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互不全等.

简析:此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关键是抓住有一直角这一特征,?可以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答案如下图.

3.(1)已知如图①,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60o。

求证:①AC=BD,②∠APB=60o。

(2)如图②,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α,则AC与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APB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

(3)如图③,在△AOB和△COD中,OA=kOB,OC=kOD(k>1),∠AOB=∠COD=α,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APB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

B A

C

D O

P ①

A

C B O

P

D

A

C

B P

O

D

解析: 证明:∵△AOB 和△COD 为正三角形,

∴OA =OB ,OD =OC ,∠AOB =60o,∠COD =60o。 ∵∠AOB +∠BOC =∠COD +∠BOC ,∴∠AOC =∠BOD 。 ∴△AOC ≌△BOD ,∴AC =BD 。∴∠OAC =∠OBD , ∴∠APB =∠AOB =60o。

(2)AC 与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AC =BD ;∠APB 的大小为α。

(3)AC 与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AC =kBD ;∠APB 的大小为180o-α。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猜想、类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性质的发现和论证,提高学习热情,增强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探究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性质,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三角形中有各种各样的几何量,如三条边的长度,三个内角的度数,高、中线、角平分线的长度,以及周长、面积等等. 问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这些几何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这些几何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归纳 回顾:从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出发,能够得到相似三角形的什么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其他几何量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探究:如图1,△ABC∽△A′B′C′,相似比为k,它们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各是多少. 图1

图2 问题1:如图2,△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分别作△ABC 和△A ′B ′C ′对应高AD 和A ′D ′.AD 和A ′D ′的比是多少? 追问:对应高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它们相似吗?如何证明? 解:∵△ABC ∽△A ′B ′C ′ ∴∠B =∠B ′ ∵△ABD 和△A ′B ′D ′都是直角三角形 ∴△ABD ∽△A ′B ′D ′ ∴==''''AD AB k A D A B 问题2:它们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的比是否也等于相似k ? 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问题3:如果△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对应线段的比呢? 推广: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问题4:如果△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它们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结论: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思考:相似三角形面积比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如图,△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分别作△ABC 和△A ′B ′C ′对应高AD 和A ′D ′. 2122 ABC A B C BC AD S BC AD k k k S B C A D B C A D ?'''??==?=?=''''''''? 结论: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应用提高 例: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 =2DE ,AC =2DF ,∠A =∠D .若△ABC 的边

人教版9年级下册数学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上大附中何小龙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问题1: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问题2:三角形中有各种各样的几何量,除了三条边的长度、三个内角的度数外,还有高、中线、角平分线的长度,以及周长、面积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除边、角外的其他几何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板书课题) . 2.学习目标 (1)知道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知道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3)知道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应用.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37. (2)自学时间:6分钟. (3)自学要求:完成探究提纲. (4)探究提纲:

②求对应中线的比. AD AB k A D A B =='''' ③求对应角平分线的比. AD AB k A D A B =='''' ④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⑤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⑥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2.自学: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关注学生能否理清证明思路.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 4.强化: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的比、对应线段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1.自学指导 (1)内容:教材P38.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方法:完成自学参考提纲.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探索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 设△ABC 与△A ′B ′C ′的相似比为k ,分别作△ABC 和△A ′B ′C ′的对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 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 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 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 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 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 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 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 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 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 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 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 难点。 课时分配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7.4课题学习镶嵌?????????????????1课时 本章小结?????????????????????? 2 课时 11. 1. 1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表示法,分类法以及三边存在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过程,认识三角形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提高推理能力。 ⑵ 培养学生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体会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价

等边三角形性质教案

1.1.2 等边三角形(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C重合,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 =∠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 6.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已知条件,构建数学模型,有条理的说理.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旧知回顾 如图,△ABC ∽△A ′B ′C ′,你能得到什么?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大多数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 ∠A =∠A',∠B =∠B',∠C =∠C', . 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引导学生回忆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为学习新知识铺垫. 探索发现 如图,点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 (1)△DEF 与△ABC 相似吗?为什么? (2)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 (3)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面积有什么关系? 观察、思考,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得 出△DEF 与△ABC 相似,并运用对应边的关系得出△DEF 与△ABC 相似比为1 2 ,△DEF 的周 长与△ABC 的面积比为1 4.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解 决变式后的问题. 通过特殊问题的研 究,发现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规律,得出猜想. 继续取△DEF 的各边中点M 、N 、P ,得到下图. (1)△MNP 与△ABC 相似吗?为什么? (2)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 (3)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面积有什么关系? 通过建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推理猜测 根据刚才的探究,你有什么猜想? 1.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观察、思考、感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规律. 经历探究——感悟——猜想的过程. A′ B′ C′ AB BC CA A B B C C A == ''''''C A B F D E C A B E D F M N P B C A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以及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两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运用定理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 2.在动手参与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改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自主评价等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探究与证明。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计龟免赛跑故事导入新课 有一只极速乌龟和骄傲的兔子在规定的两块相似四边形的场地上进行比赛,谁先跑完一圈谁为胜,已知:免子的速度是乌龟的4倍,结果乌龟跑完一圈只用了一个小时,兔子说,我睡上半个小时再跑,也能比你先跑完一圈;你认为兔子的说的话对吗?你能猜到比赛的最后结果吗? (以“龟兔赛跑”精典故事开头,引起同学对这堂课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分组猜想探究活动,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单

(学生经历动手实验 - 观察-思考-归纳-发现的学习过程,分别总结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相似比的关系,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注重学生动手实验、探索过程,并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猜测得到命题: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小组讨论) 探究: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它们的周长比是否等于相似比呢?两个相似多边形呢? 如果△ABC∽△A'B'C',相似比为k,那么 ?AB BC CA k A B B C C A === '''''' ?AB=kA′B',BC=kB'C',CA=kC'A' ? AB BC CA kA B kB C kC A k A B B C C A A B B C C A ++''+''+'' == ''+''+''''+''+'' 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类似的方法还可以得出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 延伸问题: 探究: (1)如图27.2-11(1),?ABC∽? A'B'C',相似比为k1,它们的面积比呢? 图27.2-11(1) 分析:如图27.2-11,分别作出?ABC和? A'B'C'的高AD和A'D'。 ∵∠ADB=∠A'D'B'=900又∠B=∠B' ∴?ABD∽?A'B'D' ∴1 '''' AD AB k A D A B ==(在此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1111111 1 2 1 2 ABC A B C BC AD S S B C A D ? ? ? = ? = ()() 1111 2 1111 1 2 1 2 kB C kA D k B C A D = ? 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吗?

三角形概念性质教案

27课时《三角形概念和性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中位线。 2.加深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三角形性质解决 题。 3.通过练习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技巧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条线、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你还记得我们学过三角形的哪些概念和性质吗?(引出课题) 二.基础知识梳理 1.三角形分类 (1) (2) 2. (1)三角形中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三角形的外角与其内角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1)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它们交点有什么性质?这个交点叫三角形的什么心? (2)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它们的交点有什么性质?这个交点叫三角形的什么心?(3)三角形有几条高线?它们的交点与三角形有什么位置关系?这个交点叫三角形的什么心? (4)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它们有什么性质?它与三角线中线有什么区别? 说明: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都是。(填“直线”、“射线”或“线段”)

(引导学生回顾并口述,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用多媒体同步展示) 二.课堂互动 考点1 :三角形的定义 例1:(09柳州)如图所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 个 D .4个 A C E D 思考:若过A 点有4条线段,则图中有几个三角形?过A 点有5条线段,则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过A 点有n 条线段呢? 练习: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考点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1.为了估计池塘岸边A 、B 两点的距离, 小方在池塘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OA=15米, OB=1O 米,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 . 5米 B .10米 C .15米 D .20 米 归纳: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例2、在△ABC 中,AC =5,中线AD =7,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29 B 、4<AB <24 C 、5<AB <19 D 、9<AB <19 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在解三角形的有关中线问题时,如果不能直接求解,则常将中线延长一倍,借助全等三角形知识求解,(或作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方法。 练习1.已知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a 、b ,且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L a 33>> B 、a L b a 2)(2>>+A B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土右旗民族第一中学赵来拴 一、概述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年级:八年级上册 章节:第十四章轴对称第三小节等腰三角形 课时: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 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熟悉利用几何画板构造图形、观察图形、探索图形性质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进一步进行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更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一般三角形的概念和构成三角形的主要元素,对三角形边、角的关系有比较好的掌握,已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 本班学生一直在网络课时上课,对计算机操作特别是几何画板的操作相当熟悉,而且熟悉利用几何画板构造图形、测量等方法。 一直以来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几何主题探究都十分的感兴趣,学习投入程度大。她们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教学资源网站,经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学具:网络教室及作图工具 教具:黑板、粉笔、网络教室及作图工具

1.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

1.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理解并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能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运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灵活运用,及对“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性质的理解,特别是对它的反向应用的理解,即对“由面积比求相似比”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引导 1.问题:已知:?ABC∽?A’B’C’,根据相似的定义,我们有哪些结论? 问题:两个三角形相似,除了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之外, 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二、研学指导 1、自读文本15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它们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推导过程. (2)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它们的对应边上的高线、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推导过程. (3)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它们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推导过程. 2、结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对应高的比等于 ,对应中线的比等于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 . 性质2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 . 三、固学辅导 例 1 已知:△ABC ∽ △A′B′C′,它们的周长分别是 60 cm 和72 cm ,且AB =15 cm ,B′C′=24 cm ,求BC 、AB 、A′B′、A′C′的长. 例2 如图在ΔABC 和ΔDEF 中,AB=2DE ,AC=2DF ,∠A=∠D,ΔABC 的周长是24,面积是 ΔDEF 的周长和面积. 解: E A C B D F

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角的关系

1认识三角形 第1课时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角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集体协作学习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 三角形角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如何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2.如何表示一个角? 【教学说明】复习与回顾学生以前学习的几何图形的概念、线段及角的表示法、线段的测量等知识,为认识三角形概念、表示法、三要素、边的关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能从下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与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归纳结论】 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三角形包含哪些元素呢?这些元素如何表示呢? 5.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角、平行等,为了书写方便,使用了角、平行的符号.那么三角形可以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呢? 【归纳结论】 三角形的三要素: 边:(如图) 三边AB、BC、AC,也可以用a、b、c来表示. 顶点:(如图) 三个顶点,顶点A,顶点B,顶点C. 内角:(如图) 三个内角,∠A,∠B,∠C. 6.三角形的表示法: “三角形”用符号“△”,如图的三角形记作:△ABC(或△BCA或△CBA等). 注:顶点字母与顺序无关 【教学说明】在提问学生的基础上,得出三角形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操作及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及三角形的表示法. 探究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每个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分小组做拼角实验,能否拼出一个或几个角的和为180°.为什么是180°.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有几种拼合方法?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 2、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2、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逐步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例题的拓展延伸,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软件应用的验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探索三角形中面积与线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各有什么特性? 研究三角形的问题,除了探索边和角之外,我们还经常计算它们的 周长和面积,那么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特性呢? 2、问题情境: 某施工队在道路拓宽施工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马路旁原有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周长为80米的三角形绿化地.由于马路的拓宽,绿地被削去了一个角,变成了一个梯形,原绿化地一边AB的长由原来的30米缩短成18米.现在的问题是:

被削去的部分面积有多少?周长是多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实践交流,探索新知 1、做一做: 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网格中两个三角形的各边进行测量和计算. 2、想一想:你发现上面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和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3、验一验:是不是任何两个相似三角形都有此关系呢?你能加以验证吗? 4、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证法,写出规范的证明过程. 三、归纳小结: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四、基础训练,加深理解 练一练: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请完成下列表格: 比或周长比则要开平方. 五、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已知:如图,DE ∥BC ,AB =30m ,BD =18m ,△ABC 的周长为80m ,面积为100m 2,求△ ADE 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DE ∥BC ∴△ADE ∽△ABC D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学案 葛家中学 崔名宇 复习目标: 相似是解决数学中图形问题的重要的工具,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因此也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 1.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推理。 2.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探索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似有关的综合性题型。 一.知识要点: 1、比例、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比例线段; 2、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ac b c b b a =?=2 (2)合比定理:d d c b b a d c b a ±=±?= (3)等比定理:)0.(≠+++=++++++? ==n d b b a n d b m c a n m d c b a 3、相似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定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对应线段之比等于 ;(对应线段包括哪几种主要线段?) (3)周长之比等于 ; (4)面积之比等于 . 6、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 (1)平行型:(A 型,X 型) (2)交错型: (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 二、练习: (一)、自我训练 训练1:判断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A B C D E D A B C

1.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1∶2。( )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40°、70°,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70°、70°,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 训练2:填空 1.如果3=a ,12=c ,则a 与c 的比例中项是 . 2.已知, 542c b a ==,则=-+-+b c a b c a 22 . 3.如图,在△ABC 中,DE ∥BC ,AD=3,BD=2,EC=1,则AC= . 4.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5.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 △相 似的是 . 6.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8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4.8米,则树的高度为 . 7.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 的顶端C 处,已知AB ⊥BD ,CD ⊥BD ,且测得AB=1.2米,BP=1.8米,PD=12米, 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 . (二)、大展身手: 1. 已知2 1=b a ,则b a a +的值为__________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EB=1∶2,若S △AEF =6,则S △CDF = . A . B . C . D . A B C A . B . C . D . A E D C B F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第二学期-14.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教案

14.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三角形的边角的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分类,体会分类思想.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引新 角可以分为哪几类?有哪几类?(锐角、直角和钝角)那么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呢?又有哪几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说明]:这里选择角的分类作为复习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出示六个三角形.

(1)(2)(3) 提问:请仔细观察每个三角形的内角,说说他们各有几个锐角、直角或钝角? 指明几个学生回答. 出示表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①号三角形. 提问:你会照样子填一填吗? 如图: ①②③④⑤⑥ 2 锐角 个数 直角 1 个数 钝角 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交流. 2.三角形的分类 提问:观察上表,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4人小组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类: (1)全锐三角形,一钝二锐三角形,一直二锐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教师:你们分的都没有错,那么哪种分法是最合理最科学的呢?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三个角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所以因该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出示各类三角形的含义: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说明]:在研究三角形的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的探索并掌握,教师在学习过程发挥的是组织作用、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 引出定义: (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均为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小结: 三角形按角来分类为: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品教案

13.3等腰三角形 13.3.1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重点) 2.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探究: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类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求边长或周长 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 A.9cm B.12cm C.15cm或12cm D.15cm 解析: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为6cm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故选D. 方法总结:在解决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如果不明确底和腰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同时要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

探究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A.65°或50° B.80°或40° C.65°或80° D.50°或80° 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 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类型二】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角的度数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解析:设∠A=x,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 解:设∠A=x.∵AD=BD,∴∠ABD=∠A=x.∵BD=BC,∴∠BCD=∠BDC=∠ABD+∠A=2x.∵AB =AC,∴∠ABC=∠BCD=2x.在△ABC中,∠A+∠ABC+∠ACB=180°,∴x+2x+2x=180°,∴x =36°,∴∠A=36°,∠ABC=∠ACB=72°. 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x. 【类型三】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 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F,求证:EC∥DF. 解析: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ACB,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DBC=1 2 ∠ABC,∠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4.7.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学习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并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难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 (2)什么叫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二、知识点突破 活动1: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典型例题一】 例题1:如图,△ABC∽△A'B'C' ,相似比为2. (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成比例的线段; (2)△ABC与△A'B'C' 的周长比是多少?面积比呢? 拓展:若△ABC∽△A'B'C',相似比为k,那么你能求△ABC与△A'B'C' 的周长之比吗? 从这两个题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结论: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面积比等于。 【变式练习一】 例1判断正误: (1)如果把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同时扩大为原来的10倍,那么它的周长也扩大为原来的10倍;() (2)如果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那么它的三边的长都扩大为原来的9倍。

2、填空 1.若△ABC∽△A′B′C′,相似比为1∶2,则△ABC与△A′B′C′的面积的比为______. 2.已知△ABC与△DEF相似且对应中线之比为3∶4,则△ABC与△DEF的相似比为______. 3.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那么它们的对应高的比是___. 活动2: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例1、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相似比为k。 (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周长比是多少? (2)连接相应的对角线BD,B′D′,所得的△BCD与△B′C′D′相似吗?如果相似,它们周长的相似比各是多少?为什么? (3)△ABD,△A′B′D′,△BCD,△B′C′D′的面积分别是 S△ABD,S△A′B′D′, S△BCD,S△B′C′D′,那么S△ABD/S△A′B′D′,S△BCD/S△B′C′D′各是多少? (4)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比是多少? 拓展:如果把四边形换成五边形,那么结论又如何呢?两个相似的n边形呢? 结论: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面积比等于 .

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中的几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 (3)三角形的高(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垂心) 3. 三角形的主要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 S S ABE ?? 基础。 考点/易错点2 三角形边角关系、性质的应用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锐角三角形ABC 中,∠C =2∠B ,则∠B 的范围是( ) A. 1020?<

又∠C =2∠B ,∴?<?∠∠B C 90 ∴>?390∠B ,即∠B >?30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 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性质。 难点:通过操作,如何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标出字母,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BC中,如果有两边AB=AC,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 2.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象? 二、新课 1.指出△ABC的腰、顶角、底角。 相等的两边AB、AC都叫做腰,另外一边BC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BAC,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ABC、∠ACB叫做底角。 2.实验。 现在请同学们做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个人的等腰三 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如图(2)所示,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 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交流,可能得到的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5)∠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 结论(2)用文字如何表述?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结论(3)、(4)、(5)用一句话可以归结为什么?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 例l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本题较易,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引申:已知:在△ABC中,AB=AC,∠A=80°,求∠B和∠C的度数。 小结: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就可以求另外两个角。 三、练习巩固 本课时练习 补充: 填空:在△ABC中,AB=AC,D在BC上, 1.如果AD⊥BC,那么∠BAD=∠______,BD=_______ 2.如果∠BAD=∠CAD,那么AD⊥_____,BD=______ 3.如果BD=CD,那么∠BAD=∠_______,AD⊥______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写“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它们对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用数学语言表述如下: 1.△ABC中,如果AB=AC,那么∠B=∠C。 2.△ABC中,如果A月=AC,D在BC上,那么由条件(1)∠BAD=∠CAD,(2)AD⊥AC,(3)BD=CD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推出另外两个。 五、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湖北省嘉鱼县高铁中学孙幼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二)内容解析 判定和性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已研究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接下来就要对性质进行研究.与全等三角形一样,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研究三角形几何量之间的关系. 由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几何量,如高、中线、角平分线的长度,以及周长、面积等.教材先是对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进行探究,推广得到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以此作为基础,得到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探究和运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2.会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目标解析 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知道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能够通过推理证明两条性质. 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求有关线段的长和三角形的面积.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由定义可得到,且类比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这些性质学生易于发现.但三角形还有其他的量,如何提出它们的性质?可提出哪些性质?既要从一维层面上提,又要想到二维层面上来,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出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猜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用几何画板佐证“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出猜想,确定方向 问题1:对于相似三角形,我们已研究了它的定义与判定,根据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我们还需研究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研究?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 追问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是研究三角形几何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有哪些几何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