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体育专业面试》真题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30.72 KB
- 文档页数:3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体育专业面试》真题及解析
1.【简答题】1.题目:400米耐久跑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讲解清晰、精炼、示范准确、到位;
(3)教法应用得当,重、难点突出,有两种以上练习方法;
(4)体现对学生机智灵活、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等优良品质的教育。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刻的掌握耐久跑知识理论与基本动作。
2.通过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分组练习等方法,提高协调性下肢力量,速度等素质。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运动兴趣,学生树立竞争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作轻松、协调,呼吸节奏,方法和体力分配。
难点:呼吸节奏与跑的节奏配合。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强调安全,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3.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1花样跑。方法:学生成两路纵队绕操场慢跑一圈,期间插入8字跑、螺旋跑等。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3.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4.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
1.导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跑得这么快?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00米耐久跑》。
2.示范
教师进行侧面及正面两种示范。
组织教学:双轨式。
3.讲解动作要点
采用站立式起跑,用较快速度跑20-30米后,以匀速进入途中跑。途中跑的动作方法与快速跑基本相同,但是动作的幅度较小,要求动作轻快、协调,步幅均匀,并有节奏地呼吸,合理控制跑速和分配体力,快到终点时努力用较快的速度冲过终点,跑完全程。
4.练习
(1)专门性练习
方法:高抬腿、小步跑、后蹬跑、加速跑练习。
纠错:蹬地无力,组织学生练习下肢蹬地的分解练习。
组织教学:四个教学小组,在各自的跑道上练习。
(2)分段跑练习
方法:逐渐增加跑的距离,从150米、200米300米逐渐增加400米全程跑。
纠错:体力分配不当,组织学生尝试2-3分钟的匀速跑。
组织教学:四个教学小组,在各自的跑道上练习,体会在耐久跑过程中体力的分配。
(3)全程跑练习
方法:400米耐久跑全程跑练习
纠错:呼吸节奏不好,体会“两三步一呼,两三步一吸”的方法。
组织教学:四个教学小组,在各自的跑道上练习。
5.检验一优生展示
(1)比赛:50米接力
游戏方法: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各自小组选好人站在接力区第一棒采用站立式起跑,最终用时最短的小组为获胜组。
(2)评价:表扬获胜小组,鼓励其他小组,并让获胜小组分享胜利经验,互相学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一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6.课堂小结。
7.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试题解析一一答辩】
1说一说中长跑的呼吸方法?
[参考答案]
中、长跑时,为了改善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的条件,应注意呼吸的节奏。呼吸的节奏取决于个人特点和跑的速度,一般是跑两三步一呼气,跑两三步一吸气。随着跑速的提
高,呼吸频率也相比加快,在终点冲刺跑时,有些运动员采用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的方法。中、长跑时,由于内脏器官机能惰性的限制,氧气的供应暂时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跑一段距离后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无力,迫使跑速降低,甚至有难以坚持跑下去的感觉。这种生理现象叫“极点”
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疼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2.请你谈一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运动损伤?
[参考答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对动作把握不准确,或是松懈大意等原因,发生受伤也是可能的,作为体育教师,本着学生的安全第一位和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原则。我将从以下儿个方面来着手处理:首先,我会让班干部暂时代替我来负责组织大家,避免因为学生的围观造成秩序混乱,影响对受伤同学的治疗,也避免混乱中导致其他恶性事件的发生。
其次,我会观察和询问学生,如果伤势较轻,我会运用体育保健学等专业知识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我会马上电话联系学校医务室和120急救,尽快将学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
最后,针对此事,我要进行深刻反省,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在开始部分有没有安排见习,热身活动够不够充分;是否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强度过大,忽略了学生的体能承受能力,没有及时给予休息时间,或是在进行有危险活动时没有强调课堂纪律,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是否学生还有一些不适合体育锻炼的病情,学校不知晓等。相信通过努力,类似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