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白色o型住宅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45.01 MB
- 文档页数:46
伊东丰雄作品临时性的若干思考1伊东丰雄作品“临时性”的设计思想和背景在伊东丰雄的设计中有不少作品都贯穿着“临时性”的概念,这个概念也成为了他的建筑哲学中的一部分,也是其建筑技术策略之一。
临时性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真正成为世界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则要追溯到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通过应用标准化的工业生产配件,在短时间内便组装了水晶宫,同时在博览会结束后又如期拆除了水晶宫,这开辟了临时性建筑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由于临时性建筑空间功能的模糊性的要求,出现建筑的生长和置换。
当建筑空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由电脑控制生成相应的的建筑形态,这种形式就如同“自由生长”的临时性建筑。
伊东丰雄曾说过:“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关心它在该时期或其后20年作何用。
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的更新发展或者是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根本没有人再需要它了。
”“建筑是一种临时性的存在”,是一种独特也是容易引起误会的说法。
通过对临时性的演绎,伊东丰雄明确的拒绝了西方将建筑看成是“石头的史书”和“凝固的音乐”这样的永恒性和固定性的标准。
在“临时性”的背后隐藏着伊东对日本当代城市的所做的现实主义解析:一方面作为对建筑短暂性的积极回应;一方面作为对“无背景”式的都市环境的最好诠释。
另外,“临时性”也是日本建筑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
因而可以说“临时性”是一种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的独特的都市观,审美观和世界观[1]。
临时性充斥着现代社会,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伊东丰雄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
因此,建筑的临时性更多的是在描述其内部功能的临时性,另外,建筑的临时性也包括临时建筑,这类临时性的建筑在伊东丰雄近期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在这类建筑中,建筑的临时性是由建筑使用功能的临时性所导致的。
这其中所表达的临时性是对于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的临时性。
对于世界上大部分的建筑来说,它们的临时性都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象宫殿、纪念馆、体育馆等大型、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临时性的。
古拉·奥罗索夫他没有库哈斯那种令人生畏的、有英雄色彩的外表;也没有哈迪德女士那种艳丽的仪态。
相比之下,伊东丰雄是不招摇的。
他有少见的才智,总是用挑剔的眼光考虑他的项目寻找一种似乎对立的价值之间的平衡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工作40年之后,在全世界的建筑师中赢得了一群狂热的追随者。
但他在他的祖国日本并不出名。
通过他的奇特和虚幻的建筑——从为城市场隐居者设计的简朴的住房,到用精美的墙纸装饰的拱形的图书馆,他创造了一批无与论比的、具有独创性的多样化作品。
在过去的10年中,流行建筑繁荣,他的许多同行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许多设计项目,但伊东丰雄很大程度是还是作为旁观者。
在人们关于建筑界的名流的谈话中,他很少像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或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那样被提及。
他一再被建筑业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忽略。
甚至在他们祖国,他被安滕忠雄(Tadao Ando)的阴影遮住。
安滕忠雄的混凝土建筑已成为当代日本建筑的陈词滥调。
伊东丰雄的情况可能最终会改变。
前不久,他为台湾高雄世界运动会设计的一个运动场投入使用。
这个运动场的像巨蟒一样的形式,至少会在建筑界引起轰动,就像赫尔佐格和梅隆为一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设计的“鸟巢”一样。
甚至更加雄心勃勃的是他设计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Taichung opera house)。
这个项目安排在明年开工建设。
这是一个很有独创性的作品,它已经被作为一个杰作向公众介绍。
它的有孔的外表,类似于一个巨大的海绵,就像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
这个项目的设计,是伊东丰雄最近被授予他的第一个美国项目的主要理由。
这个美国项目是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艺术博物馆(Berkeley Art Museum)。
伊东丰雄:像风一般轻逸的建筑作者:河西来源:《财富堂》2013年第05期2013年3月18日,普利茨克奖评委会因为伊东丰雄“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诗意之美”而将本届普利茨克建筑奖授予现年72岁的这位日本建筑大师。
这是第六位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他的弟子妹岛和世前年获得了这个建筑界最高奖的肯定,可以说,至伊东丰雄获奖,日本建筑在普利茨克乃至世界建筑的舞台上获得的承认已经不言而喻有目共睹。
1985年,伊东丰雄进行了“以布包裹风的实验”,当他的弟子妹岛和世看到这个作品时,她说,她被刺痛了!轻逸的布取代了厚重的混凝土墙体,伊东丰雄说:“建筑像‘风’一样,每个时期都在变化,捉摸不定,但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这是在说建筑善变吗?还不如说他的建筑就在模仿风!1986年,伊东丰雄设计了他名噪一时的代表作“风之塔”,此作品呈透明圆柱状,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这回不是布,而是铝制板来包裹通风口里的风,铝制板当然要坚固一些,但同样轻逸。
伊东丰雄对建筑之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把流动和变化无常作为设计基础,是使用轻薄表皮的开拓者,使建筑具有渗透性——“消隐”。
他的作品有一种失去重量后的轻盈。
伊东试图设计一种流浪的建筑,隐喻都市人的彷徨与无奈,让建筑,在都市中移动和游牧。
1982到1984年的“银色小屋”,则让建筑的实体变成虚体,七个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带有拱顶的独立小屋,可以快速建造,也能快速消失,这种即建即拆的临时性建筑,正是都市中流动性的象征,让人刺痛,又充满诗意。
日本建筑的“新陈代谢”伊东丰雄并不出生于日本,1941年6月1日,他出生于韩国汉城(今首尔),两年后随他的母亲和两个姐姐迁回日本,之后父亲也回到日本。
他的父亲1953年去世的时候,他年纪很小,还只有12岁,靠家人开的一家味噌店生活。
尽管如此,他的父亲乃至家庭对他日后从事建筑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伊东丰雄说,他那时候喜欢的是打棒球,自己在青年时期对建筑学并无太大的兴趣,但因为祖父是木材经销商,而父亲为朋友绘制住房平面图,所以从小就接触到了建筑。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目录一、选择理由 (1)二、平生简介..........................................1~2三、他人评价..........................................2~3四、自我评价........................................3~4五、设计理念 (4)六、作品集.........................................4~5七、重要作品.........................................7~9一、选择理由内敛含蓄伊东丰雄的建筑作品在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建筑理念与建筑风格,既非极简主义、也非参数化设计。
1971 年他从著名建筑师、日本新代谢派成员菊竹清训的建筑事务所脱离,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URBOT。
这个名字并非表达了他对工业技术的尊崇,更多的是失望。
新代谢派在20 世纪60 年代盛极一时,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在70 年代的衰弱,新代谢派也由60 年代的积极乐观,转向欧美式的颓废迷茫。
这一阶段伊东丰雄的建筑呈现出一种极为内向、收敛的姿态。
1976 年他为姐姐设计的私人住宅——白色U 形房代表了伊东丰雄内心的态度。
消融界限20 世纪80 年代日本经济一片繁荣,房地产市场的兴盛推动了一栋栋混凝土钢结构建筑的诞生。
伊东丰雄用轻质材料设计的住宅并不太受瞩目。
“整个80 年代,我很少能有机会接受公共建筑项目。
这令我有些愤世嫉俗。
”也因此,他有大把时间来思考建筑。
“城市千篇一律,建筑毫无特点,它们呆滞、没有表情。
我希望能用不一样的材料、思维来构造建筑。
”重叠空间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日本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目光从西方转向本土,力图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
但伊东丰雄并未简单地模仿传统建筑,他认为决定自己的建筑有别于西方建筑的根本因素在于语言。
“日语松散、开放的语法结构对我的建筑理念有很大影响。
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及建筑作品评述摘要:伊东丰雄的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要研究其建筑,首先要理解其建筑思想。
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思想——时代的“不确定性”进行诠释,深入了解其建筑特征。
借此可为我们日后更好地向伊东丰雄学习提供一个粗略的轮廓。
关键词:伊东丰雄;不确定性;建筑思想;建筑设计正文:伊东丰雄是活跃在当今世界建筑舞台的先锋建筑师之一,他的先锋性来源于他的独特的建筑思想,其受到法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吉勒·德勒兹的影响,将自己的建筑理念透过德勒兹的“游牧”(Nomad)的概念表现出来。
0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0.1 哲学基础在上世纪60 、70 年代,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作为时代变化的敏锐观察者,提出了“游牧”的概念,并作了比较系统的思想阐发:认为由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已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纽带关系,时代的本质更多的表现一种“块茎式文本”,即一切去除了中心、统一的后现代意义上的实体。
它去除了“一”(总体性、整体性、统一性);解除了根—树结构的中心化和层级化限制,自由伸展,不断制造新的连接;不断衍生差异,形成多元和撒播。
通俗的来说,“游牧”的概念也就是指时代的本质表现为“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表现为多元化、复杂化等等概念,认为世间是不确定的。
而后现代思想就是在后工业化社会中,为抵抗客观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急速膨胀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排遣。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勒兹的“游牧”思想就是后现代思想中的一块湿地,它几乎聚集了所有后现代理论的特性,并对整个后现代思想起着巨大的调节和引领作用。
0.2 建筑思想伊东丰雄在德勒兹的“游牧思想”的影响下,对日本社会的的状况以及生活方式,建筑创作、建筑空间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比如,在伊东丰雄看来,“在日本,建筑不是一件长久的东西,他的生命也许就是几十年,大家对这也没有什么抵触感。
”“我认为,是运动、缓慢变化的空间以及它们将如何变化下去的那种感觉,产生了建筑中的时间单元。
表皮的“临时性”演绎--解读伊东丰雄的“透层化建筑”理念陈晞【摘要】建筑是临时的存在--这话不是出自一个搭建临时工棚的工人之口,而是出自一个热衷于从东方哲学、流行时尚和虚拟现实中寻找灵感的日本建筑家之口。
通过“临时性”的演绎,伊东丰雄在文化的层面上颠覆了建筑固有的凝固性和恒定性,令表皮拥有了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性,令空间拥有了瞬息万变的高度灵活性,令建筑拥有了在矛盾中寻求共鸣的错综复杂的多重性。
而“建筑的透层化”则令表皮取代空间而成为建筑的主体,其背后的理念交织着现代/后现代思潮、传统日本的浮世观,以及对消费时代和后都市的反思。
【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5页(P60-64)【作者】陈晞【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建筑是临时的存在——这话不是出自一个搭建临时工棚的工人之口,而是出自一个热衷于从东方哲学、流行时尚和虚拟现实中寻找灵感的日本建筑家之口。
通过“临时性”的演绎,伊东丰雄在文化的层面上颠覆了建筑固有的凝固性和恒定性,令表皮拥有了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性,令空间拥有了瞬息万变的高度灵活性,令建筑拥有了在矛盾中寻求共鸣的错综复杂的多重性。
而“建筑的透层化”则令表皮取代空间而成为建筑的主体,其背后的理念交织着现代/后现代思潮、传统日本的浮世观,以及对消费时代和后都市的反思。
原本以西方价值体系为根基的现代/后现代文化,在日本的延续过程中,似乎发生了为日本价值体系所影响的微妙位移。
反映在伊东丰雄的建筑中,就是一种同时体现后现代思潮、抽象艺术、流行时尚和东方神韵的多重性,其焦点不在于空间,而在于建筑表皮。
他赋予这种表皮一个专用词——“透层”。
通过建筑的“透层化”,伊东丰雄追求一种界线模糊、体量轻盈以及飘浮和朦胧的精神体验,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关键词——“临时性”。
如果把这种“临时性”放在不同的文化语境来解读,可能会出现各种和伊东丰雄并不相干的理解,如“低造价的临时工棚”、“易用即弃的易耗消费品”,等等。
伊东丰雄伊东丰雄是当今世界建筑舞台最为先锋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先锋性体现他的独特建筑哲学思想和对电子媒体时代(又称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不确定性”特征的深刻领悟。
他开创了未来时代中新建筑的一个窗口,并且正在影响着下一代建筑师的思想和世界建筑未来的走向。
他是后现代社会的新建筑的拓荒者,他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将与柯布西耶等大师一样留在建筑星座人物榜上。
他所开创的建筑新天地和哲学思想,正在由日本向全世界弥漫扩散开来,并且将左右今后几十年内的建筑发展方向。
1,时代之背景工业时代以商品为基本单位,时代典型特征就是“确定性”或一元性,而后工业时代是以信息为基本单位,它典型特征是“不确定性”或者多元化,信息时代的重要外在表征是信息(数量上)的泛滥。
这样带来了一个问题:每个信息,(它被人们)占据或者关注的时间变短了。
在来来往往的信息流中,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信息)流动的世界中,处在一个不断变幻的外部世界中,由此必然产生一种动荡的感觉,发现自己到处于“不确定性”中。
从信息层面讲,知识更新的时间在变短,喜好某一特定对象的时间在变短。
人们发现一切都在变,唯有不变的就是“变”本身。
身外的一切流动都在加速,生命标尺也在不停地变换,人们丧失了一种确定感,从而被抛入“变化”的深渊,也即“不确定性”之中(变化和“不确定性”可以互相推导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当网络在生活中铺展开来时,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朗和清晰。
面对网络,我们拥有虚拟世界,拥有庞大的信息获取量,但是,我们却迷失网络中。
网络最终作为信息社会的典型事物,即使最为不敏感的人,都无法不受到这种“不确定性”(虚拟性)的冲击。
下面分别从哲学层面和建筑层面分别阐述。
1.1哲学层面后现代哲学思潮认为时代本质表现为“不确定性”。
当代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和现代主义之间发生了一种断裂关系,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或不可翻译性,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具有某种不可言说或不可表达的。
试论伊东丰雄的建筑语言一、伊东丰雄及其建筑思想伊东丰雄,1941年生于日本,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
1965-1969年在新潮运动领袖成员之一的菊竹清训事务所任职。
1986年他自己的住宅"银色小屋"是他的顶峰之作。
他曾说:"在日本,建筑不是一件长久的东西,它的生命也许就是几十年,大家对着也没有什么抵触感。
"他的建筑思想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暂时性伊东认为,所谓"日本建筑"的特质,即是一种"暂时性"。
例如,日本的传统建筑是以细柱支撑屋顶,而不是重墙,室内基本不设墙,代之以随时可移动和装拆的屏风、隔扇等"临时性"的构件划分空间。
80年代他设计了名为"Silver Hut"的自用住宅(图1)。
他避开有意识的形态操作,转而追求原始的建造方式,将各种用途的房间灵活地组成一个小的"集落"。
7个轻质钢拱顶轻巧地落在混凝土的柱上,核心部分是一个透空网顶覆盖着的起居室,其余部分则以柔软的帐蓬相裹。
阳光射进室内,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改变光和影的效果,让人体会到古老禅宗的无常感。
铝材的墙壁充分显示临时性的组合特征。
Silver Hut(图1)2、流动性伊东丰雄说:"我经常说的floating并不仅仅是描述我在建筑上想要达到的一种轻盈、无重量感,还传达着一种我们的生活正在与现实失去联系的观点;非常静态的空间开始运动变化形成流动的空间。
......我一直努力将这样连续地不断运动的空间在建筑中表现出来。
"他还指出城市空间是由不可移动的场体像建筑、土木工程组成的,同时也是流动的各种元素的积聚,这些流动是由诸如水、风、人、车不同力量所产生的,也是由不同种类的能量及信息产生的。
仙台媒体中心夜景(图2)比如,在仙台媒体中心的底层(图2),伊东丰雄将其用玻璃封闭起来,但四周的墙体没有任何框架,而且主立面的玻璃墙也是可以完全打开的,"墙"在此接近于虚无,使外界和建筑内部可以保持最大程度的交流。
简析日本伟大建筑——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伊东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中性的甚至女性的色彩,他所惯用的玻璃这样轻薄透亮的材料、白色、空白与裸露为他的作品带来一丝抽离重量的轻逸感。
正是源于对当今消费时代特点的深刻思考,才使他的建筑语言如此地打动现代人漂浮的心,对于他而言创作建筑不是目的而只是确认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而已。
伊东设计的每一件东西都在尝试使建筑摆脱重力并远离形式和重量的共存而产生的矛盾。
而在仙台媒体中心(见图1),这个想法得到完美的诠释和放大,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轻舞飞扬的水立方体,即在建筑中加入很多其他元素后仍然保持原有的风貌。
对于伊东丰雄而言,轻盈是他实践其“临时性”理念的必经之路,而途中遇到的主要现实障碍,是沉重而凝固的结构。
在他的作品中,伊东丰雄尝试过两种方法去消除这个障碍。
首先是创造透明的结构。
传统的建筑元素,如梁、柱、内外墙都消失了,仅剩下朦胧化的三个要素:彻底开敞、保持着未完成状态的“平板”(Plate);由原本绝对垂直的柱子演变成的、曲折向上的空心“水草”(Tube)以及飘浮、透明、能呼吸的双层玻璃幕墙———“透明的皮肤”(Skin)。
在仙台媒体中心里柱子摆脱传统的垂直结构,建筑要素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伊东称其为“Tube”。
巨型螺旋般的“Tube”结构总共有13根(见图2)。
它们的外形是随机而自由的,充满生命力的,如同海藻一样自由伸展、旋转、蔓延。
它们形体偏心、失稳、均衡破缺。
这些结构从垂直方向上将楼板连在一起,它们既具有传统柱子的结构功能,也充当管道井的角色。
成束的钢管形成的中空的柱子,直径从2 m~9 m不等。
它们如同这座媒体建筑中的计算机网络一样自由贯穿于建筑的各个部分,“既是骨骼,又是血管,还是神经”,在这里,“结构、机械元素及建筑功能之间的界限消失了”。
最后概念形成了仙台媒体中心的最基本的元素:板(地面)、管(柱子)和外壳(正面/外墙)。
伊东一直努力进行基于严格抽象的管板式模型的研究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概念的清晰化。
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建筑作品与设计理念对比作者:孙安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8期摘要:如今,现代建筑发展趋于模式化与均质化,建筑设计更偏向于视觉形态,而对于建筑形式、结构、材质、功能的深度设计相对较少。
文章通过对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两位不同时代的建筑大师的作品分析比较,探讨他们对建筑形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与认识,了解其设计理念并加以吸收,推动国内建筑设计发展。
关键词:伊东丰雄;路易斯·康;设计理念;空气流动;主辅空间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是两位不同时代的建筑大师,伊东丰雄是一位现代建筑大师,而路易斯·康设计的建筑作品处于工业化时代的大背景下。
伊东丰雄从事建筑设计已达五十多年,并于2013年3月18日,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他凭借自身对当下建筑设计的理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其代表作有银色小屋、风之塔、仙台媒体中心、岐阜媒体中心等。
路易斯·康是一位工业化时代的伟大建筑师,曾获得过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颁发的纪念金牌,路易斯·康具有极其出色的建筑理论研究与实践,其建筑理念与作品对于现代主义建筑起到很强的推进作用,其代表作有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萨尔克生物研究中心、金贝尔美术馆、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等。
本文拟通过对建筑师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的作品进行比较,解读他们的思想,分析其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对不同时代的两位建筑大师思想与理念的浅析,对今后国内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一、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的设计理念伊东丰雄的建筑生涯开始于对“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的憧憬与失落[1]。
20世纪中叶,受到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化、泡沫经济等社会变化的影响后,伊东丰雄开始深入思考建筑设计尤其是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认为受现代主义与全球经济化的影响,大都市的建设已趋于均质化,并向着无视人性的道路前进,他认为有些重要的东西在城市的不断更新中被无情抛弃。
伊东丰雄建筑思想分析浅谈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一、前言某晚,伊东丰雄私宅“银色小屋”,伊东丰雄与西泽立卫正在喝酒聊天,突然伊东一下捏扁了手上的铝合金啤酒罐,举着对西泽说:“建筑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西泽吓了一跳,桌上还摆着威士忌、日本清酒的酒杯,西泽举起威士忌酒杯问伊东:“这个不行吗,”伊东摇头,西泽又举起日本清酒酒杯,伊东还是摇头,晃着手中捏的变了形了的啤酒罐。
西泽好像一下醒悟过来一样理解了伊东建筑的本质。
二、伊东丰雄的思想背景建筑师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全面理解建筑师所生活的时代才能理解建筑师的建筑思想。
在中国,对大多数家庭来讲,住宅是一项重要用品,是一个需要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一处身体以及心灵的归宿。
但是在日本却不同,由于火山季风和海岛的特殊风土,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建筑的理念从来就不存在。
对于日本人来说,住宅仅仅是一处就寝的空间,一处临时避难的场所,尤其在东京这样一个消费至上的城市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为明显,而建筑变得迅速不合时宜,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建筑早已沦为快速城市代谢物,因此伊东丰雄决定为建筑找到新的命运。
伊东丰雄曾说过:“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年或者更长时间,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关心它在该时期或其后20年作何用。
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的更新发展或者是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根本没有人再需要它了”。
三、三个作品看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1) 银色小屋—建筑的临时性这是伊东丰雄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一时期,他是多以形式的轻盈、建筑的短暂性来获取流动感和漂浮性的意向。
小屋处在东京郊区的林间,大量使用了玻璃、铝合金和钢结构制作的格子屏障。
这些透明和半透明的材质使建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小屋看上去更象是私人聚会场所或是周末用的临时度假屋和工作室,不象是定居的场所。
建筑是由7个大小不同的带有拱顶的独立房子组合在一起的,这些房子各有功能,包括一个由混凝土柱子围成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