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2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及图件编制矿井充水通道:天然条件(岩溶陷落柱,断裂带、裂隙,隐伏露头、天窗,地震裂隙),人为条件(顶板冒裂带,底板矿压破坏带、岩溶地面塌陷、封孔质量不佳的钻孔)。
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水文地质观测是长期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气象、地表水体、井、钻孔、泉、井下出水点的观测,逐步积累资料,并对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侧重解决下列问题:1)研究矿井涌水量、地下水动态与大气降水的关系;2)确定各含水层间及它们与地表水间的水力联系;3)通过动态观测,研究各含水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与矿井充水的关系,分析各含水层疏干的可能性;4)分析断层带的导水性及其随采掘活动而产生的变化;5)研究矿井涌水量与采掘面积、开采深度、巷道掘进长度间的关系;6)计算设计延伸水平和新开拓区的涌水量;7)为矿井防治水工程提供数据。
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工作包括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两部分。
一、地面水文地质观测1、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观测。
如果矿区附近设有气象台站,其所处的地形、自然地理等条件基本与气象站地区相似时,则不必自设站,可按时收集矿区附近台站气象观测资料,矿区只建雨量观测站;如果矿区距气象台站较远(大于30km)或地形变化较大,附近台站的资料不能反映矿区的气象特征时,应自设气象观测站。
观测内容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等项,其中以降水量最重要。
观测时间和要求,必须与气象台站一致。
2、地表水体观测在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有江河通过时,应在江河出入矿区地段、含水理露头过河地段、断层过河地段、河下采煤处、支流入口处、地表塌陷处、溶洞发育地段,以及严重渗漏地段的上下方设立水文观测站,定期观测水位、流量。
在洪水季节或特大降水之后,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获得洪峰水位和流量,以及河流泛滥时洪水淹没范围和洪水持续时间、河流断流时间等资料。
对矿区的湖泊、池溏、水库、塌陷积水区也要求设立水位观测站,定期观测水位,计量积水量、库容等数据。
In Memory of Ven Te Chow(1919~1981)Scholar,Teacher,Author,Friend怀念学者、导师、作者和我的朋友周文德先生(1919~1981)水文学手册HANDBOOK OF HYDROLOGY 〔美〕David R.Maidment 主编张建云 李纪生 等译北 京内容简介本书是由国际著名水文学家David R .Maidment 主编的一部重要水文学工具书。
全书总结了20世纪60~90年代初、特别是80~90年代初世界各地区、各气候类型下的水文问题,包括相关的水文理论、方法、技术与大量模拟模型和计算公式等,为近年来世界最权威的水文工具书之一。
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29章。
第一部分为水文循环,包括:水文、气候、降水、蒸发、入渗和土壤水运动、地下水流、雪与浮冰、河川径流、洪水径流、流量演算;第二部分为水文输送,包括:水质、侵蚀和输沙、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地表水污染物输送、非饱和带污染物输送、地下水污染物输送;第三部分为水文统计,包括:水文数据的统计处理、极值事件的频率分析、水文时间系列的分析和模拟、地质统计学;第四部分为水文技术,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计算机模型、水文计算的进展、遥感、水文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水文预报、水利用的水文设计、城市排水和防洪水文设计、地下水防污水文设计等。
本书可供广大水文、水利、地理、环境、农林牧业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等院校有关师生及研究人员使用和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 水文学手册桙(美)梅德门特(David R .Maidment )主编;张建云、李纪生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书名原文:Handbook of Hydrology ISBN 7 03 010449 8 Ⅰ 水… Ⅱ ①梅…②张…③李… Ⅲ 水文学手册 Ⅳ P 33桘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02)第037819号责任编辑:吴三保桙责任校对:宋玲玲责任印制:刘秀平桙封面设计:韦万里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02年10月第 一 版 开本:B 5(720×1000)2002年10月第一次印刷 印张:811桙4印数:1—2500 字数:1570000定价:126 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杨中枛)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 t tp ://w w w .sciencep .co m印刷HANDBOOK OF HYDROLOGYDavid R.Maidment,Editor in Chief(Professor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McGRAW HILL,INC.1992New York San Francisco Washington,D.C. Auckland Bogotá Caracas Lisbon London Madrid Mexico City Milan Montreal New Delhi San Juan Singapore Sydney Tokyo Toronto译者的话水文学探讨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研究水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水对环境的影响等。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和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要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以下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开拓地质说明编制要求(试行)一、开拓、准备巷道均要编制开拓地质说明书开拓地质说明书格式以预想地质平、剖面图(1:1000)、柱状图(1:200或1:500)为主,并在图纸合适位置标注文字说明,图纸右下角附开拓地质说明书及附图审核会签图签。
二、文字部分要求1、巷道位置及四邻关系叙述巷道所在采区、开口位置、设计坡度、长度等;叙述巷道对应地面位置及盖山厚度、四邻及上下井巷工程(或采空区、实体)的位置、间距、生产施工情况。
2、地质情况叙述巷道开口层位、预计穿过的主要煤岩层和标志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叙述预计揭煤位置;叙述巷道预计揭露的断层(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含水性等)、陷落柱(位置、胶结情况、含水性等)、褶曲(位置、伴生节理、倾角变化等)等情况;分析构造、软煤岩层对顶帮管理、支护、煤与瓦斯突出等安全生产方面的影响情况。
3、水文地质情况叙述对巷道施工有影响的含水层的位置(揭露位置)、间距、厚度、富水性;老空区的位置、间距、积水量、积水高度、水位、与采空区贯通位置等;带压区域叙述巷道标高、奥灰水位、承压大小、隔水层厚度、突水系数等,对构造导水情况进行类比分析;盖山厚度较薄时叙述风氧化带深度、地表水可能影响情况等;预计巷道施工过程中的涌水形式、正常和最大涌水量,分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情况。
4、其他隐蔽致灾因素情况叙述巷道穿过主要层位的物理力学性质;预计巷道揭煤前后瓦斯地质情况,瓦斯及高瓦斯矿井叙述瓦斯涌出量、自燃情况及爆炸性指数,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另外要预计瓦斯压力等防突指标参数;叙述周边老空区压力、采掘动压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情况;分析工程穿过(相邻)的煤田孔、水文孔、井下瓦斯抽采孔时导水、导气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情况等。
5、避水灾路线6、措施及建议针对2—4项中对安全生产有影响的因素提出顶板管理、排水、涌水观测、防治水隐患排查、超前探测、探放水、过交叉巷道等方面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三、图纸部分要求1、开拓地质说明书附图包括:预想地质平面图、预想地质剖面图、综合柱状图;2、预想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比例尺相同,设计巷道两侧50-100米范围内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内容均需填绘完整、准确;3、预想地质剖面图每隔100米左右加绘巷道顶底板岩性小柱状,每隔10或20米加强绘巷道里程位置,巷道内充填穿过的主要层位及标志层;一组开拓、准备巷道不在同一层位时,所有巷道均需绘制预想地质剖面图;一组巷道基本在同一层位(标高)时,绘制先施工巷道(或中间巷道)的预想地质剖面图;4、局部巷道地质条件复杂时,要绘制1:200局部预想地质剖面图;5、综合柱状图(1:200或1:500)范围包括巷道揭露层位及其以上4倍巷高、以下2倍巷高,要标注层厚和主要岩性物征;6、立井开拓地质说明书以预想地质柱状图(1:200或1:500)为主;7、开拓巷道设计中相关的联络巷、溜煤眼、通风立眼等附助工程的地质水文情况均要纳入主要巷道的开拓地质说明书,均需编制联络巷预想地质平、剖面图,立眼预想地质柱状图;8、工作面盖山薄、受地表水和风氧化带影响时,要绘制井上下对照图(1:2000或1:5000);9、各种图纸的内容、符号、注记等要求与《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及其补充规定等规范一致。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4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Specific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mapsPart 1:Hydrogeological mapping(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编图原则 (2)4.2 编图程序 (2)4.3 编图方法 (2)4.4 编图要求 (2)5 表示方法 (3)5.1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3)5.2 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5)5.3 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5)5.4 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它 (5)5.5 地下水化学特征 (5)5.6 区域地质背景 (5)5.7 水文地质剖面图 (6)5.8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6)5.9 镶图 (6)6 图式图例示例 (6)6.1 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参见附录A.1 (7)6.2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图面配置示例参见附录A.2 (7)6.3 水文地质图图例示例参见附录A.3 (7)6.4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示例参见附录A.4 (7)6.5 水文地质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5 (7)6.6 含水岩组与咸水体分布区概化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6 (7)6.7 水文地质立体结构概念模型图示例参见附录A.7 (7)6.8 图幅位置索引图示例参见附录A.8 (7)6.9 接图表示例参见附录A.9 (7)6.10 责任签示例参见附录A.10 (7)6.11 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B (7)6.12 地理底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C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 (3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理底图编制要求 (39)参考文献 (4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爆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线路。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击层底部含水层(流沙、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量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中国环境地质分区图》说明书一、分区原则与方法环境地质分区是在综合地质环境特征、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的强度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在基础上进行的(表1)。
分区表中的人类活动强度评估,主要以人口密度为参考值(表2)。
分区环境评估主要根据地貌类型、地质构造的活动性以及岩石类型定性评估的。
比如一个地区以高山为主,构造活动强烈,且以碎屑岩石为主的,那么这个地区的地质环境评估为“脆弱”。
表1 中国环境地质分区表代号环境地质区代号环境地质亚区地质环境评估人类活动强度评估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种类和评估)Ⅰ华北、东北平原丘陵山地环境地质区Ⅰ1东北高纬度多年冻土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轻微个别地点有冻融泥石流Ⅰ2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轻微个别城市地下水质恶化Ⅰ3呼伦贝尔高原、三江一松辽平原环境地质亚区稳定中等地下水位区域下降,城市地下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土壤侵蚀局部强烈Ⅰ4燕山山地、胶辽山地环境地质亚区较脆弱中一高城市地下水质恶化,海水入侵,滑坡和泥石流较发育,较易地面塌陷,土壤侵蚀局部强烈Ⅰ5黄淮海平原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高地下水位区域下降,地面沉降,城市地下水质恶化,海水入侵Ⅱ华南丘陵山地环境地质区Ⅱ1长江中下游平原环境地质亚区稳定高地下水位区域下降,地面沉降,城市地下水质恶化Ⅱ2湘桂低山丘陵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中等易地面塌陷,土壤侵蚀局部强烈,泥石流零星发育,诱发地震Ⅱ3淮阳山地一东南丘陵山地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中一高海水入侵,土壤侵蚀局部强烈,局部易地面塌陷,滑坡局部较发育,诱发地震Ⅱ4海南台地山地环境地质亚区稳定中等个别地点有滑坡,泥石流Ⅱ5台湾平原山地环境地质亚区较脆弱中一高泥石流较发育Ⅲ西北盆地、山地、高原环境地质区Ⅲ1阿尔泰、天山、阴山山地环境地质亚区较脆弱轻微泥石流局部发育Ⅲ2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盆地环境地质亚区较脆弱轻微地下水位区域下降,泥石流局部较发育Ⅲ3内蒙古高原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轻微个别地区地下水位区域下降Ⅲ4银川、河套平原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轻一中个别矿区地面塌陷Ⅲ5鄂尔多斯高原环境地质亚区较脆弱轻微土壤侵蚀局部严重Ⅳ黄土高原、山西山地环境地质区Ⅳ1黄土高原环境地质亚区脆弱中一高城市地下水质恶化,土壤侵蚀强烈,滑动和泥石流发育Ⅳ2汾渭谷地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中等城市地下水质恶化,古塌陷较发育Ⅳ3山西山地环境地质亚区较脆弱中等土壤侵蚀局部强烈烈,古塌陷发育,滑坡和泥石流发育Ⅴ秦巴、西南中山高原环境地质区Ⅴ1秦巴山地环境地质亚区较脆弱中等土壤侵蚀局部强烈烈,滑坡和泥石流发育Ⅴ2四川盆地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高城市地下水质恶化,土壤侵蚀大部分强烈,滑坡和泥石较发育,较易地面塌陷Ⅴ3滇中、川西南高原高山环境地质亚区脆弱中等城市地下水质恶化,土壤侵蚀大部分强烈,滑坡和泥石较发育,较易地面塌陷Ⅴ4鄂西一云贵岩溶中山高原环境地质亚区较脆弱中等城市地下水质恶化,土壤侵蚀大部分强烈,滑坡和泥石流发育,较易地面塌陷Ⅵ青藏高原环境地质区Ⅵ1青藏高原、祁连山山地多年冻土环境地质亚区较脆弱轻微泥石流发育Ⅵ2柴达木一共和盆地环境地质亚区较稳定轻微Ⅵ3藏东、川西、滇西高山山原环境地质亚区脆弱轻微滑坡和泥石流发育表2 以人口密度评估的人类活动强度分级人口密度(人/km2)人类活动强度≥400高50-399中等<50轻微(一) 环境地质分区的基本原则1. 自然地质条件与人类活动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地质环境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地质空间,是人类活动作用的重要客体。
桐梓县狮溪煤业有限公司松南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人:审核:总工程师:编制单位:松南煤矿生产技术科编制时间:年月日桐梓县狮溪煤业有限公司松南煤矿《松南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审批表目录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7)(一)矿井基本情况 (7)(二)地形地貌、气象及地表水 (13)(三)地震烈度 (14)(四)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14)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5)(一)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15)(二)地质工作评述 (15)(三)以往水文地质工作 (20)三、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24)(一)区域地层水文地质条件 (24)(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6)(三)含、隔水层水文地质分布规律和特征 (27)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井田老空区分布状况 (30)(一)充水因素分析 (30)(二)生产坑道及老硐水文地质特征 (32)(三)冒落带、导水裂隙带 (34)五、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35)(一)大气降水 (35)(二)地表水 (35)(三)岩溶裂隙水 (36)(四)断层水 (37)(五)老空水 (37)(六)钻孔水 (37)(八)矿井涌水状况 (38)六、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评价 (38)(一)矿井开采水害影响程度 (38)(二)矿井防治水难易程度评价 (39)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40)(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0)(二)防治水工作措施 (42)(三)防治水工作建议 (42)八、附图 (44)九、资料来源 (44)松南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矿井及井田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1、松南煤矿于2012年6月开工,目前矿井处于基建阶段。
根据2012年4月中煤科工集团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松南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服务年限30.6a。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主井口及主工业场地位于松坎镇茅坝村;松南煤矿全矿井划分为+420m、+200m和±0m三个水平,共9个采区,初期开采一采区,布置一个大倾角综采工作面达到矿井450kt/a的生产能力。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4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Specific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mapsPart 1:Hydrogeological mapping(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编图原则 (2)4.2 编图程序 (2)4.3 编图方法 (2)4.4 编图要求 (2)5 表示方法 (3)5.1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3)5.2 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5)5.3 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5)5.4 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它 (5)5.5 地下水化学特征 (5)5.6 区域地质背景 (5)5.7 水文地质剖面图 (6)5.8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6)5.9 镶图 (6)6 图式图例示例 (6)6.1 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参见附录A.1 (7)6.2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图面配置示例参见附录A.2 (7)6.3 水文地质图图例示例参见附录A.3 (7)6.4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示例参见附录A.4 (7)6.5 水文地质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5 (7)6.6 含水岩组与咸水体分布区概化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6 (7)6.7 水文地质立体结构概念模型图示例参见附录A.7 (7)6.8 图幅位置索引图示例参见附录A.8 (7)6.9 接图表示例参见附录A.9 (7)6.10 责任签示例参见附录A.10 (7)6.11 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B (7)6.12 地理底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C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 (3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理底图编制要求 (39)参考文献 (4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前言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
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
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
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
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
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
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
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
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
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本图件的编制,利用了全国各省、区、市区域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同时参考了全国性有关图件及其文字说明。
在此,谨向全国各省、区、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图出版社等有关单位,致以衷心感谢。
图件的编制原则和主要表示内容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主要反映我国大的自然单元地下水形成、分布的区域性规律和基本特征,综合反映地下水的含水介质、岩层富水程度、水质及埋藏条件等水文地质因素。
在区域地下水分布规律研究中,揭示其埋藏状态和蓄存特征,进行地下水赋存条件的研究和类型划分,是探索地下水形成条件和地下水动力场、浓度场和温度场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
所以本图将概括地总结和分析我国各不同地区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岩层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和专门问题的研究开拓道路。
编图内容反映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区域研究程度和资料的均衡情况。
本图作为大区域的图件,以表示浅部地下水为主,并在以地质因素和自然因素为基础的前提下,主要表示区域地下水赋存类型,并以其含水岩层的相对富水程度为主导因素,探索各不同地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差异。
地下水赋存类型的划分,既考虑所在区域自然单元特点,又注意到地下水赋存的含水岩类及其空隙性质。
各含水岩类按其富水特征进行组合,并相应地结合区域地貌条件和构造关系确定其分布范围。
关于地下水水质的表示,主要从大区域的人畜饮用、农田供水和工业供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出发,注意分析其供水区域的水质变化规律。
对于区域性研究程度较高,以及国民经济重点发展地区,着重表示其地下水埋藏特征,以提供地下水开发的远景。
为展现地下水的天然出露,揭示地下水的区域性补给、迳流以及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特点,重点表示了部分大泉、名泉、温泉和地下暗河等有关水点。
关于图件的表示内容,是根据本图反映全国区域性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含水岩层富水程度变化规律的要求,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1. 突出表示不同地下水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含水层的富水程度。
依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对地下水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在每个基本类型中,按其地貌条件含水岩层的分布、埋藏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亚类,具体划分如下:(1). 松散沉积物孔隙水①堆积平原冲、洪积层孔隙水②山间盆(谷)地冲积层孔隙水③滨海平原冲、海积层孔隙水④内陆盆地山带冲、洪积层孔隙水⑤黄土高原黄土层孔隙水⑥沙漠风积砂丘孔隙水(2). 基岩裂隙水①丘陵、高原碎屑岩裂隙水②山地、丘陵岩浆岩裂隙水③山地变质岩裂隙水④熔岩孔隙裂隙水(3). 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①峰丛峰林裂隙溶洞②岩溶丘陵裂隙溶洞水③岩溶山地裂隙溶洞水(4). 多年冻土冻结层上水①高纬度山地基岩冻结层上水②中、低纬度高原基岩冻结层上水③中、低纬度高原松散沉积物冻结层上水以上共分为4个基本类型,16个亚类型。
2. 每个类型地下水的含水岩层特征以相对富水程度表示。
富水程度的分级按各类型的具体情况划分。
如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两类型的含水层富水程度,分为强、中、弱三级;基岩裂隙水和多年冻结层上水两个类型分为中、弱两级或一级。
3. 关于地下水水质的表示,全国浅部地下水是采用矿化度值(克/升)做为分级指标,表示水质供水程度的优劣性质。
共分为四级,即小于1.0、1.0-3.0、大于3.0-10.0、大于10.0(克/升)。
对于水质变化复杂的地区,除反映水质在水平方向的变化外,对研究程度较高,开采程度较强的地区,表示了淡水和咸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结构,并标出了咸水的分布范围。
4. 关于地下水埋藏特征,针对松散沉积物多层含水层的分布地区,重点表示了承压含水层顶板的埋藏深度、含水砂砾石层的埋藏厚度、裂隙溶洞水深埋区域和下伏有供水远景的含水岩层等。
西北干旱地区表示了潜水零星分布或者局部缺失地段。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一、地下水类型的区域分布1. 松散沉积物孔隙水我国自中生代中期以来,大陆区域相继形成了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构造盆地,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平原,其中堆积了不同厚度、不同成因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总的特点是,秦岭一昆仑山北地区分布规模较大、分布面积广阔,沉积物厚度大,极有利于孔隙水的富集和运移,是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区;秦岭-昆仑山以南地区,盆地分布面积较小,沉积物厚度较薄。
1)堆积平原冲、洪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大平原。
平原规模大、地形平坦,巨厚的松散沉积物的岩性主要为砂及砂砾石,结构松散,多呈层状分布。
如:松辽平原由松辽分水岭隔为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松嫩平原是一人地下水丰富的贮水、汇水盆地,地下不从四周向中心汇集,第四纪沉积物厚度约为80-150米。
西部多为倾斜扇形地,砂砾石潜水含水层厚10-50米,水位埋深5-10米,富水程度较好。
北部的高平原及东部的山前垄岗丘陵第四系沉积较薄,含水量较差。
平原中部地区除潜水含水层外,承压水含水层广泛分布,一般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从30-90米,向平原中部逐步加深。
平原中部地形平坦,地下水迳流缓慢,蒸发强烈,潜水矿化度显著增高,水量较小,水质较差;承压含水层发育,含水层岩性以砂、砂砾石为主,厚约10-30米左右,承压水头埋深2-5米(局部为10-20),水质良好,水量较大,钻孔单位涌水量10-30吨/时.米。
在平原中部松散沉积层底部下伏有第三纪、白垩纪碎屑岩类含水层,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克/升,钻孔单位涌水量达7吨/时.米。
辽河平原西部地区为第四纪巨厚砂层,岩性由上游至下游颗粒变细,粘性土夹层增多增厚。
往南是下辽河平原,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呈向海张口的簸箕型盆地,第四系广泛发育,厚度变化大(40-300米左右),浅部地下水水质较差,多为咸水,深层承压水不量校丰富,水质良好。
黄淮海平原自新生代以来一直是断续沉降地带,第四系沉积极为发育,其沉积厚度受基底起伏的控制,一般为200-600米,拗陷区最厚达1000米以上。
由于沉积环境的关系,黄河南、北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大的差异。
黄河以北地区,第四系砂砾石冲积扇地十分发育,厚度达40-60米,沿山麓缓倾展布,呈多层叠置沉积。
有的冲、洪积扇前缘延伸很远,且深埋在地表下120-200余米,含水层岩性颗粒较粗,透水性强,迳流通畅,富水程度普遍较强,水质良好。
由冲、洪积扇前缘往东为中部平原,地势广阔而平坦,主要为古河道带冲积形成,松散沉积物巨厚,含水层呈多层结构,埋藏平缓,砂层和亚粘土层交错叠置,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和细粉砂。
在地表下60-80米深度内主要为潜水或微承压水,富水程度较弱,水质变化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微咸水,淡水仅在局部地区呈条带状分布。
80米深度以下,承压水分布普遍,其埋藏特点是西部较浅,东部变深。
多数含水层的岩性颗粒较细,地下水迳流缓慢,以垂向越流补给为主,人工开采是主要排泄途径。
水质变化复杂,表现在垂直方向的分布特点是,于浅部及中部出现咸水体(矿化度大于2克/升),其上为浅层河道带淡水,呈条带状分布。
咸水体以下地下矿化度变小,出现深层淡水。
咸水体底界为一起伏不平的弯曲面,深度约为60-100米,最深处达200米,其厚度变化是西薄,往东逐渐增厚。
黄河以南地区,山前地带多为垄岗丘陵,扇形地不发育。
平原地势平缓,主要为冲积、冲湖积成因的堆积物,厚度较北部薄。
含水层岩性以中细砂为主,多为潜水或微承压水,水质普遍良好,矿化度较低,古黄河冲积扇和古淮河沉积区的含水层岩性颗粒较粗,含水层厚达40米左右,富水程度较强。
此外还有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
三江平原的含水层为厚层卵砾、砂砾石所组成,其厚度由周边向中心增厚,岩层颗粒随之变细,中心厚达200米以上,河套平原为一封闭型盆地,第四系松散沉积厚达600米,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砂砾石,蕴藏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分布普遍而稳定,承压水亦分布广泛,其埋藏深度随淤泥层的分布而改变,部分喷出地表,水质仅在山带良好,其它地区稍差。
在秦岭以南的江汉平原规模较小,面积约6万余平方公里,地势坦荡低平。
全区雨量充沛,水系发育,河网密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厚约170米左右,主要为砂、砂砾石层与粘土、砂粘土交互沉积,多层状砂及砂砾石是区内主要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