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课时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青岛版
- 格式:ppt
- 大小:397.00 KB
- 文档页数:10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课题: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6页信息窗5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分析问题以及仔细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弄清带小括号的三步计算题目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1):同学们,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青岛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信息窗5)(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信息窗中提供的信息,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老爷爷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0米?)(3):这两个问题要用到不同的运算来解答,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二、合作环节:1. 师“刚才同学提出:老爷爷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0米?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 2.学生思考.学生边看图边独立思考,说出解题思路,并试着列出算式。
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言情况)。
三、汇报交流环节:1. 同学们你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呢?(全班交流,汇报)。
可能出现一下几种算法:①70×30=2100米②70+60=130米60×30=1800米 130×30=3900米2100+1800=3900米 10000—3900=6100米10000—3900=6100米哪个小组说说你们小组的意见?(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2.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试试看!(1)交流:哪个同学说一下你的想法?出示10000—(70+60)×30,在这个综合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师板书:10000—(70+60)×30= 10000—130×30=10000—3900=6100米(2)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3)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综合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学生与同位交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青岛版四上数学《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一、说课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混合运算信息窗2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综合运用这两方面的知己就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因此,例题直接提出“先计算,再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要求,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通过独立思考确定运算顺序,并按顺序进行计算,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再通过交流是怎样算的,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1、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出算理。
三、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应用及计算为主线。
引导学生以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五、说教学过程1、基本训练: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今天老师把你们带进了数学迷宫,考考你的眼力,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的全对,我们就能胜利地走出迷宫。
课件出示:(1)210-50+36 (2)720÷80×20(3)390-12×2 (4)900÷3+57(5)600÷(420—410)(6)300-120+25×4开火车口答。
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结:这6题的运算顺序:第(1)、(2)题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属于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第3课时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运算顺序2.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2.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回顾: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提出问题:如果有三个运算步骤,该如何计算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运算顺序。
2. 讲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实例讲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定义、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详细说明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指在数学表达式中,包含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基本运算符,并且有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的算式。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小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考考你的眼力(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150-60+39 (2)720÷90×12(3)340-25×2 (4)180÷3+57(5) 65-(350÷7)(6)300-120+25×4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结:这6题的运算顺序:第(1)、(2)题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属于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第(3)、(4)、(6)题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5)题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设计意图:我先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再比较辨不同。
复习了含小括号的一步混合运算和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今天新知识的探究作好了铺垫。
在此进行渗透德育】二、导入新课1、师将复习中最后一题改为:300-(120+25×4)师:现在,老师把刚才的最后一道算式稍稍改变一下,同学们看,这道算式加了小括号之后,运算顺序还跟原来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设计意图:巧取复习题中的一题,改变运算顺序,教师设疑铺垫,即改为与今天所要教学的内容相关,一下子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的热情。
】这道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自己试着在书上算一算,然后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习题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首先,介绍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然后讲解其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讲解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以例题为例,讲解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讲解是否清晰、练习是否充分等。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学习兴趣等。
4.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青岛版()⏹教学内容教材89、90页,明白带小括号、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格式和顺序。
⏹教学提示〔1〕、让先生在处置实践效果的进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处置实践效果的一种战略。
〔2〕使先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过思索、自主探求,让先生自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培育先生的主体看法、效果看法、探求肉体、协作交流看法。
培育先生独立思索和从不同的角度思索效果的习气。
教员的教学方案必需树立在先生的基础之上。
新课程规范指出,〝数学课程不只要思索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照先生学习数学的心思规律,强调从先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数学教学活动必需树立在先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知识阅历基础之上。
〞在课程规范的指点下,并结合处置效果教学的特点,我以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员的〝教〞立足于先生的〝学〞。
1、从先生的思想实践动身,激起探求知识的愿望。
不同开展阶段的先生在认知水平、认知作风和开展趋向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先生在认知水平、认知作风和开展趋向上也存在着差异。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擅长笼统思想,有的人善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想,这就是先生的实践。
教学要越贴近先生的实践,就越需求先生自己来探求知识,包括发现效果,剖析、处置效果。
在引导先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进程中,放手让先生尝试,让先生自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构成进程中,并适时调动先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先生自己去比拟方法的正确与否,复杂与否。
这样先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想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先生开展为本。
课程规范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失掉不同的开展。
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效果,统筹到不同层次的先生,让每个先生都有所得,都无时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练习也留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开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表达因材施教,促进先生特性开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先生提供开展的充沛条件。
7.2.1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意义,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发现今天要学习的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括号的作用。
例题:32 8 × (4 2)引导学生发现,有小括号的存在,我们需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进行乘法运算,最后进行加法运算。
(2)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3)讲解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例题:32 8 × (4 2)步骤一: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4 2 = 6步骤二:再算乘法运算8 × 6 = 48步骤三:最后算加法运算32 48 = 80(4)练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提高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巩固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小括号的作用,理解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4.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正确添加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2. 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1. 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两步混合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1)教学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总结计算方法。
(2)教学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总结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让学生总结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总结计算方法。
2.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带小(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八、教学资源1. 教材。
2. 练习题。
3. 教学课件。
九、教学时间1课时。
十、教学建议1.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