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海陆分布空白图 高清图

世界海陆分布空白图 高清图

世界地图填充空白图

【练习1】在“东西半球图”上适当处填注下列内容:

)四大洋、七大洲的1标注大洲界名名称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白令海峡、丹麦海峡、巴拿马运)3河、德雷克海峡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加里曼丹岛、马达加斯加岛、火地岛 )里海、地中海、波4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 1

2

3 一、在世界地图中找到下列地理事物:

o N、30o N60;、、、、E60o E90o E120o E150o E o画出.1亚洲———30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半岛):欧洲、亚洲、非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马(群岛和岛屿):日本列岛、台湾岛、海南岛南半岛、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斯里兰卡岛;2来群岛(包括吕宋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等大小万多座岛屿)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波斯湾、红(边缘海):白令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海、黑海、地中海;(海峡与运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士运河。(河流)4 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珠江;(湖泊):贝加尔湖、咸海、里海、死海;(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根据陆地和海洋的轮廓特点、经纬度分布(图1-1-4),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种族分布

世界种族分布 种族主要指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的人的群体。这种人的群体具有区域性特点。世界上种族比较复杂,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被公认的分类系统。过去,对种族的划分,一般以人的皮肤颜色为主要标志(当然也考虑到生理特征),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现在人类学家则按皮肤颜色、头型、眼脸、脸盘、眼睛的颜色以及眼、鼻、唇的结构和大小、身高及其比例等进行划分。此外,血型、指纹、掌纹、体毛、牙等对人类种族划分也有一定意义。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种族这个群体也在发生变异,形成一些过渡或混合的类型和区域性的变种。现划为四大人种:①蒙古人种,皮肤呈黄白、黄褐色,面部扁平,颧骨较高、鼻梁的高度和宽度均属于中等,头部为黑色直发、眼睛的颜色较深。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支分布于亚洲大陆,是蒙古人种的主要部分;另一支是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②欧罗巴人种,皮肤颜色浅淡,头发为柔软的波状发或直发,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嘴唇薄、鼻梁高、鼻子大、鼻尖突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种族;③尼格罗人种,肤色黑或深棕色,发黑而卷曲,鼻宽扁、唇厚。主要分布在非洲撤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④澳大利亚人种,与尼格罗人种相似,肤色黑、发黑,鼻宽唇阔。主要分布在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种族。 早期的学者注重于总结及描述“人类的自然类别”,这即是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于1775年出版的人类五分法的文章的标题。但随着19世纪时人类学的形成,欧美学者开始试图解释各个群体在行为上和文化上的不同特征(Stanton 1960)。他们开始测量颅骨的大小及形状,试图解释智力或者其他方面的不同特征(Lieberman 2001)。与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同时,欧洲人对于不同种族到底起源相同,还是各自进化,或各自被上帝创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Wolpoff and Caspari 1997)。17世纪至19世纪期间,民间对于民族之间的区别的普遍认知,和科学家对于这些区别的解释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后来一名学者所说的“种族的意识形态”(Smedley 1999)。这种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旨是:种族是远古的,自然的,一成不变的,各不相同的。虽然一些群体是多个群体的混合体,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仍然可以辨别形成该混合群体的祖先民族。19世纪时,有多位自然科学家在种族的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如Georges Cuvier、James Cowles Pritchard、Louis Agassiz、Charles Pickering、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 其中Cuvier将人类三分,Pritchard七分,Agassiz八分,Pickering十一分。Blumenbach 的五分法则是19世纪时比较常见的: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等地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中亚、东亚等地 埃塞俄比亚人种,即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等地 美洲人种,即红色人种,主要分布在美洲 马来人种,即棕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注意:和20世纪时所说的棕色人种不同)在Blumenbach之后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渐渐将美洲、马来两个人种归并于蒙古人种,结果进入20世纪初剩下三个主要的人种:尼格罗人种,即黑色人种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 20世纪最常见的分法是由美国人类学家Carleton S. Coon提出的:刚果人种,即黑色人种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 澳大利亚人种,即棕色人种 开普人种(居于非洲南部,因在特征上和传统的“黑色人种”有别,而分列出来)

初中地理-世界海陆分布 最新

初二地理专题复习五 世界海陆分布、海陆变迁 一、中考目标要求: 1、知道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峡;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各大洲间的界线和各大洋间的联系 2、知道五种陆地地形形态特征;知道世界的主要山脉、高原和平原;知道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 3、知道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知道火山带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知道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一:海陆分布 1、海洋和陆地: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 %,陆地面积占 %,可 概括为“分海洋,分陆地”。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上的陆地从东西和南北半球看,主要集中在半球和半球。 2、(1)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 洋(在下面左图中的序号依次 为)。四大洋由 大到小分别是:太大印北(在下面左图中的 序号依次是)。说出下列相邻 大洲的分界线:①和②;③和⑤;④和⑤。 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填在下面右图的世

界地图中。 (2)大洲分 布:①东半球主要 有:洲、 洲、洲、洲。西半球主要有:洲、洲。北半球主要有:洲、洲、洲、洲,其中洲、洲全在北半球。南半球主要有洲、洲、洲,其中洲全在南半球。(“西二南三北东四”)。②赤道穿过个大洲,其中穿过洲、 洲的大陆和洲、洲的岛屿。③北回归线穿过洲、洲、洲、洲,南回归线穿过洲、洲、洲。④北极圈穿过洲、洲、洲。⑤同时被赤道、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______洲。⑥同时被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是洲、洲。 (3)地球上有六块大陆,最大的大陆是大陆,占陆地面积的1/3以上;最小的大陆是 大陆,比它小的称为岛屿,最大的岛屿是岛。世界上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世界人种分布(概念讲义)

世界人种分布 世界人种分布 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历史上所形成的、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人种的概念,最初于1684年由法国博物学家伯尼埃首先提出的。最早的人种分类,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坟墓的壁画,它以不同的颜色区别人类,将人类分为四种:第一,将埃及人涂以赤色;第二,亚洲人涂以黄色;第三,南方尼格罗人涂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涂以白色。成为今日将人类分成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褐色人的基础。 瑞典杰出的科学家林奈,在1758年所做的分类中,将世界人种划分为:野蛮种——菲拉斯,怪物种——蒙斯托拉斯,理智种——塞比恩斯;进而按当时众知的洲数,把理智种进一步分为欧洲白种人,亚洲黄种人、非洲黑种人和美洲人红种人四大种族。 法国著名学者居维叶主张划为三大人种,并以《旧约全书》中的诺亚三个儿子的名字分别命名为:闪人种、含人种、雅弗人种。这种从文化上、宗教上对人种进行划分,人们很难接受。被誉为“西方人类学鼻祖”、“人类之父”的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布鲁门马赫,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进行分类的,他根据肤色、发色和发型、眼色、身高、头型等体质特征,以及原住居民地,把现生人类划为五大人种: ?高加索人种(白种)。皮肤白色,头发栗色,头部几成球形,面呈卵形而垂 直,鼻狭细,口校欧洲和西亚、北非的居民属之,但芬兰人、拉普兰人等除外。 ?蒙古人种(黄种)。皮肤黄色,头发黑而直,头部几成方形,面部扁平,鼻 小,颧骨隆起,眼裂狭细。西亚以外的亚洲人和北部的因纽特人、拉普兰人和芬兰人属之,但不包括马来人。 ?非洲人种(黑种)。皮肤黑色,头发黑而弯曲,头部狭 1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说出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操作能力和填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填图、拼图和绘图,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辨认七大洲的轮廓,辨别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热爱世界的情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而且我们生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海陆分布情况。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 1.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苏联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后,曾感叹说人类把地球的名字取错了,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实际情况。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洋与陆地 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卫星图片,之后让学生分析、讨论。 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阅读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 1.海陆分布特点:七分海洋(71%)、三分陆地(29%)

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

《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 田阔清苑区温仁中学 一、概述 本课设计的教学载体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二节《世界人种》的教学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地球面貌-世界居民-气候-发展差异”组成,层层递进。“世界人种”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人文地理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人文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世界人种”一节是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种的重要特点、人种的分布地区等内容。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打下基础。 本节介绍世界主要的人种地区分布、人种特点。教材通过世界主要人种的典型照片和人种的特征描述,告诉学生什么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且通过阅读教材,从成因上阐明不同人种为什么存在肤色和毛发等人种特征的差异,说明肤色等是区分人种的重要标标志,为世界语言和宗教作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 B、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 B、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用图片和地图,掌握三大人种的外貌特点和分布地区。 (2)教学难点: 人种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人种的特点与分布有联系密切。由于种种关系,学生对于黄色人种较为熟悉也兴趣较大,对世界人种有很强的认识愿望。学习这一节在人文地理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利用学生对黄色人种的熟悉,引导其自主探究,关键问题“引而不发”,不用成熟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得完美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就是成功的。 C、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课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融声、形、色为一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增加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真实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愉快中接受。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和我们不一样的外国友人来咱们中国, 参加比赛或观看比赛,你们见过外国人吗?谁愿意说一说,你第一次见到的外国人是啥样儿的?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要点预设:皮肤:和我们的皮肤颜色截然不同。头发:不像我们的头发又黑又直。鼻子:嗯,比我们的鼻子高多了。眼睛:和我们黑色的眼睛不一样。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情感,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教师活动:奥运会使世界了解了中国,也使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出示课题) 1. 出示情境图,提问世界的居民可分为几大人种?是哪几大人种? 2.根据什么划分呢? 3.指导学生认识图中表示的意思,提问你能分别说一说他们的体貌特征吗?

初一地理海陆分布练习题

海陆分布 时间:30分钟分值:7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基础过关: 1.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A.里海和阿拉伯海 B.红海和地中海 C.里海和红海 D.黑海和地中海2.读世界海陆分布图,被a,b,c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读图“四大洋面积的比较”,判断() A.图中A为大西洋 B.图中最深的大洋是C C.跨纬度最多的大洋是B D.平均水温最高的大洋是C 4.离南极洲最近的大陆是() A.南美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亚欧大陆 5.观察海陆分布图判断下面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而陆地则被分割成许多块

B.世界的陆地是连为一体的,海洋被分割成许多块 C.世界的海洋和陆地都是连为一体的 D.世界的海洋和陆地相互分割成许多块 二、综合题(共65分) 能力提升 6.读图“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从图中估算,世界上的海陆分布比例大致是;就东西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就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 (2)赤道横穿洲和洲的大陆部分;①和⑤洲的分界线是海峡;④和⑤两大洲合称为大陆;我国位于洲(填数码). (3)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的大洋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填字母) (4)除课本中的方法外,请你写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其他方法,并简单说明.(3分) 7.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①②两大洲是一个整体,合称为大陆,④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2)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填名称),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填名称).

全球海陆分布

2.1全球海陆分布 北蔡中学 张海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世界地图让学生能够说出各大洲各大洋的名称,知道各大洲的相邻 关系,主要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比较、大致的轮廓形状以及四 大洋的大小和简要特征。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2、方法和过程 利用《世界地形图》,知道地球的全貌。引用各个示意图,分别来讲述大洲、 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特点和分界线等。通过画一画世界地图,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 3、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海陆分布,正确认识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小,用科学的 方法来分析海陆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教学流程】 【板书】 2.1世界海陆分布 一、三分陆,七分海 二、七大洲 1、了解几个概念 2、六大陆,七大洲 ( 1)六大陆(名称、分布) (2)七大洲(名称、分布、面积、界线) 三、四大洋 ( 1)太平洋 (2)大西洋 (3)印度洋 (4)北冰洋 四、动手画一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杨利伟乘着神州5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回眸地球开始,讲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一、三分陆,七分海 读图:南北球的海陆分布图 海陆面积的比较:地球表面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71%,陆地 占29%。 讨论:你认为人类居住的星球是“地球”还是应称“水球”,说说你的理由。 二、七大洲 1、了解几个概念 阅读P17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让学生来根据示意图来讲述大陆、半岛和岛屿的含义, 教师来总结概括大陆、半岛、岛屿的概念。 2、六大陆、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1)六大陆 世界上有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大陆和大洲的区别,阅读世界政区图,找到大洋洲的名称注记怎么不在澳大利亚大陆上。大洲是包括大陆和大陆周围附近的岛屿。继而引出七大洲的名称。(2)七大洲 ★读图认识七大洲及分布 全球为什么有六块大陆却有七个大洲?亚欧大陆上有亚洲和欧洲。 ★七大洲中面积大小的比较。根据教科书P18《七大洲面积比较》面积大小依次: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 大洋洲是900万平方千米。最大和最小的大洲面积相差约5倍。 ★各大洲在东西半球的位置: 南北美洲位于西半球。 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位于东半球。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可以提问:南极洲是在哪个半球?既在东半球又在西半球,是跨经度最大的大洲,更在南半球。 南美洲和北美洲合称为美洲,人们还习惯把美国本土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因为这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使用拉丁语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大家是不是知道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呀?让学生发言,可以根据教科书P19 阅读材料内容提示。 原来各大洲的名称都是有意义的 ★相连的大洲之间有着分界线。比照教科书《七大洲分布图》和世界地理图册《世界地形图》,在书上亚欧分界线名称落实到地形图上。让学生用手指或者铅笔在地图上勾画出来。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 在大家看见了七大洲的轮廓以后,你会对哪一个大洲的轮廓一看就能记住?提高学生兴趣提问。(学生会各抒己见)

世界人种的分布与地表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人种的分布与地表自然环境的关系 0902602-25 曾凡佳指导老师:谭全元 关键词:人种,分布,自然环境。 一、前言 人类的种族人种,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不同的人种主要是根据其体质的性状(如肤色、睛色、发色、发型、面部特征、头型、身材等等)而区分。根据上述特征,一般把人类划分为三个基本的种族,即三大人种,它们是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 二、正文 人的体质特征是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头发为黑色卷发或波发,鼻梁宽扁,口宽度大,唇厚而突出,体毛发达程度中等。 欧罗巴人种:基本的体质特征是肤色浅淡,头发为柔软的波发或直发,发色浅,睛色碧蓝或灰褐,鼻狭而高,唇薄,胡须和体毛很发达。 蒙古人种:基本的体质特征是皮肤呈深或浅的黄色,发直而黑,睛色深,两眼角有特别的内眦褶,面部扁平,颧骨突出,鼻宽度和高度中等,唇厚中等,胡须和体毛不发达。 虽然三大人种在外貌上看来彼此明显不同,但是从全人类来看,三大人种彼此借着一系列不明显的,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的中间类型而互相联系着。不同人种的各种体质特征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关联,亚洲大陆中部和非洲的东北部是不同种族类型接触的地区,在这里产生出人种的中间类型。如乌拉尔人种、埃塞俄比亚人种等。(Renzhong)亦称种族。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性的人群。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主要包括人的头部、五官、头发的形状、肤色、毛发颜色、眼色、身高及其比例等。血型、指纹、体毛、牙齿结构等对人种的划分也有一定意义。人种具有区域性特点,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关系密切。德国美国兹大学休比迪克教授认为,人种是在大约距今4万年之前开始分化的,由于长期适应其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而逐渐形成不同的遗传自然特征。例如赤道附近,阳光紫外线照射强烈,皮肤下的黑色素增加,逐渐变成黑色皮肤,形成黑种人。欧洲由于多云,在那里生活的人吸收的紫外线少,故皮肤是白的,头发也不是黑的。根据上述自然形成的特征,将世界人种划分四大类:蒙古人种(黄种)、欧罗巴人种(白种)、尼格罗人种(黑种)和澳大利亚人种(棕色种)。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占世界总人口的54%左右。其特征是肤色浅淡;柔软波状的头发,颜色多金黄;眼色碧蓝或灰棕色;毛发较浓密;颧骨不高突;颚骨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或适中。这一人种的代表是俄罗斯人、波兰人、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以及亚洲南部和西部。黄种人又称亚美人种,是世界上占第二位的人种,约占全球总人口的37%。其特征是皮肤略黄、黄白色或浅棕色;头发柔软黑且直;胡须和体毛不发达;面部扁平,颧骨较高;嘴唇厚度适中;鼻型高宽适中。这一人种的代表是中国人、朝鲜人、蒙古人、日本人、越南人、泰国人等,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他们是早年从亚洲大陆越过白令海峡移入美洲的。黑种人是世界第三大人种,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其特征是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头发为黑色卷发;鼻梁宽扁,嘴唇厚而突出;体毛发达程度适中。黑种人主要是非洲的居民,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尤其是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美洲也有一部分黑人,他们是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去的黑人后代。棕种人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种,与黑种人近似,肤色呈棕色,发黑卷、鼻宽唇阔,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太平洋中的若干岛屿及亚洲东南部。由于人类社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 黄种人:亚洲东部及美洲(主要是印第安人) 黑种人: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美洲也有一部分黑人。 世界上还有相当数量的混血人种,分布在三大人种的交界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美洲,尤其是拉丁美洲。 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比较著名的有: 1.中国北京大学分类法 中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通锵,胡吉成将世界语言分类为13个语系,45个语族。这13个语系是: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科依桑语系,北美印第安语系。 2. 英国Simon大学遗传学分类法 (1)欧亚语系,包括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2).太平洋和非洲语系,包括.除欧亚语系,南北美洲以外其他各国的语言。 (3).北美语系:北美洲土著印第安语言。 (4).南美语系:南美洲土著印第安语言。 3. 澳大利亚国家标准语言分类法 北欧语系,5个语族,16种语支 南欧语系,5个语族,16种语支 东欧语系,7个语族,25种语支 西南亚和北非语系,3个语族,21种语支 南亚语系,5个语族,16种语支 东南亚语系,3个语族,23种语 东亚语系,4个语族,15种语支 澳洲土语语系,8个语族,56种语支 其他语系,7个语族,41种语支 4. 美国麻萨诸赛洲理工学院(麻理工学院)分类(完全按地区) 非洲语系:北非语族,南非语族,东非语族,西非语族 亚洲语系:北亚语族,南亚语族,东亚语族,西亚语族,中亚语族,东南亚语族 澳太语系:澳大利亚及太平洋诸岛国。 北美语系:北美洲各国语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语言。 南美语系:南美洲各国语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语言。 欧洲语系: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主要语言。拉丁语族,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斯拉夫语族有俄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等。波罗的海语族包括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等。 主要语言编辑1、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

世界人种智商分布是怎样

世界人种智商分布是怎样 经过近30年和对130个国家的IQ测试,林恩教授得到不同地区人种智商的排名 美国心理学协会2005年的调查结果和英国专家林恩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当林恩教授1977年开始进入人种智商这一领域的研究。他在信中说道,上世纪70年代,他注意到了日本的飞速发展,作为智商研究专家,他马上想到,日本能够有如此快的发展是否因为他们有较高的智商于是,他开始了对日本人的智商测试调查。他发现,日本人的人均智商达到了105。得出这个结论后,他又猜想,中国人是否也应该拥有同样高的智商调查测试的结果显示,他的想法是对的,中国人的平均智商也达到了105。 中国、日本都属于蒙古人种,地域又很接近,于是,林恩教授开始了对人种智商差异的研究。在收集研究了130个国家的智商测试后,林恩教授总结出了不同地区人种智商的差异排位以及原因。 东亚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而之后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东南亚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太平洋诸岛土著居民(85),南亚及北非人(84),撒哈拉非洲人(67),澳大利亚原著民(62)。而人种智商最低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 林恩的这一研究遭到了西方社会的批评。他说,因为在西方有一个观点:所有人种的智商都是一样的,研究人种智商的差异被认为是种族歧视。通过研究,林恩认为,是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高智商的人种。 林恩教授对造成这一结论的原因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造成人种智商差异

的原因是生存环境和基因。林恩教授首先注意到了加州大学研究脑量进化的专家杰里森的观点: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受到了环境的重要影响,也是物竞天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 林恩教授认为,这一理论同样可以用到人类的进化中。在对诸多的数据分析后,林恩教授得出,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了更大的脑容量。比如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416cc,欧洲人的脑容量为1367cc,而撒哈拉地区的非洲人脑容量为1282cc。林恩教授称,寒冷的气候让早期的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御寒。在寸草不生,动物也很少出没的冬季,寻找食物努力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 问题一:既然东亚人的智商最高,为什么西方人的发明创造更胜东方人当林恩教授提出他的研究后,很多人提出了质疑。第一点就是虽然东亚人拥有高于欧洲及美国人的智商,但欧洲人在科学技术研究上要比东亚人更胜一筹,发明也更多。林恩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东亚人在性格上比欧洲人更循规蹈矩,所以在发明创造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证明东亚人的智商低于欧洲人。 林恩教授还提出,聪明的东亚人现在遍布了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夏威夷、北美地区。而他们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参与和成绩也越来越突出。 问题二: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天雪地中,却为什么没有最高的智商。欧洲一些学者对林恩教授的结论的另一个质疑是,既然寒冷的气候让人类进化出最大的脑容量,并获得高智商,为什么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爱斯基摩人却是个例外。 这一点,林恩教授用基因突变解释这个问题。林恩教授说,在早期非洲直立

欧洲-北美-拉美-大洋洲世界空白地图

第一页A两极地区填图:

第二页 B 在澳大利亚图上填注: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美拉尼西亚、印度洋、太平洋、大分水岭、大堡礁、艾尔湖、堪培拉、悉尼、墨尔本、惠灵顿、墨累河。 一.请用红笔在非洲 图上填注:大西洋、 印度洋、阿拉伯海、 地中海、红海、苏伊 士运河、直布罗陀海 峡、莫桑比克海峡、 索马里半岛、马达加 斯加岛、几内亚湾、 刚果盆地、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埃塞俄比 亚高原、阿特拉斯山、 德拉肯斯山、乞力马 扎罗山、尼罗河、刚 果河、尼日尔河、赞 比西河、坦噶尼喀湖、 维多利亚湖、东非大 裂谷、好望角。

二,在欧洲上填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比斯开湾、冰岛、大不列颠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多瑙河、莱茵 河。 三.(1) 填出相应 的国家名 称。 (2)填注 图中字母 代表的城 市。

四,1.在两图中用汉字填注: (1)A.汉堡B.柏林C.法兰克福D.波恩E.慕尼黑 (2)河流:a.基尔运河b.莱茵河c.多瑙河d.鲁尔河 2.简析题: (1)德国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 (2)德国的政府如何整治鲁尔工业区的? 五(欧洲东部和北亚) 1.读上图填注:a.摩尔曼斯克b.圣彼得堡c.莫斯科d.叶卡捷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e.新西伯利亚f.伊尔库茨克g.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2.在A、B、C、D四个工业区,分别有什么工业部门为主。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3.简析题: 该国家海岸线漫长,为什么国内的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 六,在北美图上填注: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落基山、中央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五大湖的名称(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佛罗里达半岛、拉布拉多半岛、格陵兰岛。 六,在南美图上填注:大西洋、太平洋、加勒比海、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火地岛、巴拿马运河、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安第斯山、巴西高原、巴西、阿根廷、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利亚、伊泰普水电站。秘鲁,智利

2021初一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含答案)

复习提纲二:世界的海陆分布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 考点解析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在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约占______________,海洋面积约占______________,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世界海陆分布空白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大小次序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1)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___________。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___________,中国位于亚洲。___________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___________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2)四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___________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3)记住主要大洲之间的界线: 亚洲与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取第一个字记) 亚洲与非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南美洲与北美洲——___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二、世界的海陆变迁 1.用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床遗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升降运动);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大西洋和红海在扩大(水平运动)。 2.在图上识别六大板块,会读图例(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①岩石圈由______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______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板块处于不断_____________之中;

初一地理教案:世界地理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记住世界三个主要人种及地理分布,了解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分布地区。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和“世界语言的分布”图,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看各种图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记住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建筑物。 3.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世界人种”,教材开门见山,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黄种和黑种。然后,介绍了白种、黄种和黑种的特征和分布,简洁清楚。一方面,对知识是一种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带着这些问题在图中查找,获取相关知识。 另外,教材还强调,世界上的人种只是根据身体外部的特征不同来认识的,没有优劣之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观。通过“读一读”了解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更加深刻,是培养唯物史观的良好时机。 关于“世界语言”,教材一开始,首先介绍了世界使用语言的一般情况。然后,着重介绍了: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它们的应用地区,并配了六幅插图,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别。 “世界语言的分布”使我们更能直观的了解6种语言的主要分布,锻炼学生的读图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世界的宗教”部分,教材用宗教建筑物引出,但没有介绍宗教的内容,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做了简单概括。把人分为两类:信教的称为教徒,不信教的称为无神论者。简单介绍了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教徒人数和分布地区。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知识点多,地名多,但容易理解。如果一味的叙述地理事实,会使课堂枯燥。可以利用一些图片以及声像材料,创设情景,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多元的文化和异域的差异。

世界海陆分布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 4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 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 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 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 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 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 个性的表现、 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 交流意味 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促进学习; 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 而是生命活动、 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平等中 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 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 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 用生活中具体有 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 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

世界的人种极其分布

课题《5.1人口和人种》 第三课时《世界的人种极其分布》教学设计 吴志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 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人种的特征、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难点:从自然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世界人种分布的原因 掌握人种特征,培养学生准确辨识各人种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自助预习法、合作交流法、讨论法,归纳总结 四、学法指导: 1、以图析文法:地理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要借助地图来完成学习任务。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查阅资料在预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学习能力。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填充图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奥运会开幕式引出所学知识点

【新课学习】 一、人种分类及特征 (一)、初步展示预习成功 1、什么是人种? 根据人们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2、根据人们体质方面的特征,把人类划分为哪三大人种? 根据体质特征可将人类划分成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课件演示三大人种图片) 3、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有什么不同?(课件演示表格正确答案) (二)讨论交流 追根溯源 人种在外部特征方面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补充材料: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着人种的特征.人的肤色大致从赤道到极地逐渐变浅,与太阳辐射有关,毛发和鼻子的特点也与气候有关. 师小结:各人种的长相区别是由于适应环境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人种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点。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能力目标:培养学会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读图。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播放旋转的地球,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 师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那为什么我 们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生答: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

么形势?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3、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4、在东西半球图上,南北半球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5、找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归纳小结) 1、教师出示课本P22图2-17,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得出陆地占 29%海洋占71%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可以得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但不管那个半 球,还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 4、出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七大洲是人类的居住地,人地关系的研究又是地理研究的重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https://www.doczj.com/doc/275027955.html,/Soft/Index.html>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课程目标: ⑴教学目的:①让学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③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 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 五、教学用具:⑴自制的多媒体https://www.doczj.com/doc/275027955.html,/Soft/Index.html>课件⑵地球仪⑶自制的大洲和大洋的拼图 六、教学方法: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七、教学过程: 〖老师〗向学生展示“太空之旅”照片 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他是谁呢?(学生回答)他在宇宙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呈蔚蓝色的星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星球吗? 〖老师〗接着向学生展示“在太空中地球”照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