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二)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6
重点题型研析2——模式图类解题如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部分综合,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图中的序号):(一)植物细胞(1)如果A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除了没有[8]________外,在细胞质中应只有_______一种细胞器。
(2)如果A图是根尖生长点细胞,细胞的形状应为______,同时还应没有图中的[]、[]等结构。
此类细胞分裂时,代谢特别旺盛的是[]、[]、[]等细胞器。
(3)若A图为洋葱表皮细胞,B图是口腔上皮细胞,将其同时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将分别发生__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4)若A图为小麦成熟区细胞,其吸水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吸收Mg2+的方式为________。
如果一次性施肥过多就会造成细胞中[]大量失水而造成______现象,应立即采取______措施来缓解;若被水淹,小麦根部细胞内[]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造成营养物质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导致小麦根部细胞中毒死亡。
(5)在生物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应首先用____________酶去掉[],得到________体。
(6)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的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将基因a转移到马铃薯中。
经检测,淀粉酶(Amy)存在于成熟块茎细胞的间隙中。
若A图为块茎细胞,则基因a被整合到图中[]结构中,并以基因a为模板合成Amy的__________。
Amy合成后,经[]加工并分泌到细胞外。
此图作为块茎细胞结构图,缺陷是多画了[]。
(二)人体细胞或动物细胞(1)若B图为人体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①图中的[2]、[3]、[6]、[8]、[9]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成分组成,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____________。
②该细胞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其产生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它能与______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______免疫的______阶段。
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进化、育种第1讲生物的变异1.以下关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B.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S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方式排列D.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比雌配子的数量多解析突变能够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序,A正确;自然选择通过选择相应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正确;S型肺炎双球菌是细菌,无染色体,C错误;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数远大于雌配子数,但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一致,D正确。
答案C2.假设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
”表示着丝点,那么图乙~图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 )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解析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形成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形成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C”基因位置倒置了180°,形成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非同源染色体间彼此互换了部份片段,产生易位。
答案A3.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
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通过两次正常复制后不可能显现的碱基对是(只考虑该对碱基,且整个进程不发生其他变异)()A.G/C B.A/TC.U/A D.C/U解析整个进程如下:G/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G/U,复制后形成G/C 和U/A,第二次复制后形成两对G/C、一对U/A和一对A/T。
答案D4.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通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较,不同可能为()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氨基酸数量不变,但顺序改变D.A、B都有可能解析突变后少了三个碱基对,氨基酸数比原先少1个,C错误;假设少的三个碱基对正好操纵着原蛋白质的一个氨基酸,那么少一个氨基酸,其余氨基酸顺序不变;假设减少的三个碱基对正好对应着两个密码子中的碱基,那么在减少一个氨基酸数量的基础上,还会改变一种氨基酸的种类,从而引发氨基酸顺序改变;假设减少的不是三个持续的碱基,那么对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阻碍将更大。
考能专项突破(二)2.生物膜系统的模型解读►热图呈现解读 (1)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为(如图1): 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出芽”小泡高尔基体――→“出芽”小泡细胞膜 (2)图2表示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该图不仅表示了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表示了某种结构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变化。
(3)图3和图4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只发出小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先接受小泡,后发出小泡),细胞膜面积相对增大(只接受小泡)。
►典例剖析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 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B.能在图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答案 A解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图甲中a、b、c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
解题模板解答生物膜系统的“2”点关注1分析此类问题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和每一个柱状图代表的物质结构,要对同一物质结构变化前后进行比较。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先判断该物质是否是分泌蛋白,并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跟踪训练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变化前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可以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前后膜面积变化图B.图乙可以表示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前后膜面积变化图C.胰岛B细胞只发生图甲过程而不发生图乙过程D.图甲、图乙变化过程可反映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 C解析抗体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产生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故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A正确;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要增殖、分化,增殖的过程中首先细胞体积和细胞器体积要增大,B正确;胰岛B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图乙过程,C错误;膜的融合和体积的变化都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考能专项突破选择题解题技能检测题北师大版典例剖析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 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
“完全水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
DNA和RNA的不同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
答案 D技法点拨要想准确、快速地解答生物选择题,必须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1)直选法:对于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或者是自己十分熟悉、很有把握的试题,可采取直选法,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排除法(淘汰法):如果对四个选项中的某一个选项把握不准,可以通过对其他三个选项进行判断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获得正确选项。
试题的选项中有一些绝对说法,如“完全”“都”“一定”等,需要寻找“特例”对该选项进行排除或判定。
(3)推理法:按照正向思维推理、逆向思维推理、横向思维推理或者假设反证的方法,对试题进行推理判断。
(4)避陷法:对于迷惑性或设陷性试题要特别注意。
首先,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其次,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再次,克服思维定势,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加倍小心,审出题目中的“变化”之处,以期突破思维定势。
(5)对比分析法: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或者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组,分别对两个相互矛盾的选项进行对比,淘汰错误的选项,保留相对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对相对正确的两个选项进行对比,获得正确的选项。
跟踪训练1.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甲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乙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
2.1 细胞膜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1)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离心获得细胞膜。
(2)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3)选材原因:①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②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2.组成成分细胞膜⎩⎨⎧脂质约50%⎩⎪⎨⎪⎧磷脂主要胆固醇动物细胞膜具有蛋白质约40%:与细胞膜功能密切相关糖类2%~10%3.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 实例(实验)结论(假说)19世纪末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欧文顿认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 将膜分离提纯,并进行化学分析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1970年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流动镶嵌模型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连线)①激素调节、突触a.细胞膜直接接触传中兴奋传导递信息②受精作用、效应T b.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裂解靶细胞③植物胞间连丝c.细胞通道传递信息提示①—b②—a③—c5.图解法整合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的关系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核的结构(1)填写图中字母对应的结构名称a.核膜,b.染色质,c.核仁。
(2)写出图中结构的相应功能①b功能:是DNA的主要载体。
②c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d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的功能探究(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①实验过程②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①实验过程②实验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2025年北师大版生物学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 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B. 多糖与核酸C. 脂肪与胆固醇D. 氨基酸与维生素答案:A 解析: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基本骨架,在其中嵌入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负责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
其他选项中的多糖和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脂肪与胆固醇虽然与细胞膜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组成成分,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并非直接构成细胞膜,维生素也不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
2、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是在植物细胞中的:A. 叶绿体B. 线粒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此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
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够吸收光能。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主要负责有氧呼吸;内质网涉及蛋白质和脂类的合成与运输;高尔基体则主要处理、包装蛋白质或脂类,准备运送到细胞的其它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叶绿体。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只用于暗反应阶段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 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C.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D.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中的氧来自水,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氧来自葡萄糖答案:A解析:A. 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也称为[H])是暗反应阶段的重要能量和还原剂来源。
它们主要用于暗反应阶段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而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因此,A选项正确。
B.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涉及葡萄糖的糖解作用,但它们的后续过程不同。
在有氧呼吸中,糖解作用产生的丙酮酸会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的氧化分解;而在无氧呼吸中,丙酮酸则会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同的反应路径,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某些生物中)或乳酸(在大多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
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二)第一关:测基础判正误1.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V )2.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X )3.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X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X )5.部分膜蛋白具有催化作用(V )6.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对称分布(X )7.载体蛋白的种类决定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种类(V )8.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V )9.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V )10.ATP为CO?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X )11.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V )12.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V )13.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J )14.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X )15.核被膜不与细胞内的其他膜相连(X )16.DNA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控制细胞的代谢(X )17.细胞周期屮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周期性变化(V )18.没有叶绿体的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X )19.没有DNA的生物都不能完成性状遗传(X )20.没有线粒体的细菌都只能进行无氧呼吸(X )21.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V )22.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站”(V )23.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X )24.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V )25.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悄,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V )26.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V )27.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X )28・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X )29・成人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V )3().哺乳动物精子屮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X )31・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X )32.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X )33.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X )34.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V )35.小麦细胞核中转录产生的mRNA通过胞吐进入细胞质(X )36.午餐后氨基酸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V )37.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屮N“+内流属于白由扩散(X )38.血液屮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X )39.在使用苏丹III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V )40•溶酶体是一种单层膜的小泡,内含有大量的水解酶,由高尔基体产生(V )41.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必要条件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V )42.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V )43.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只有主动运输(X )44.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V )45.常常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V )46.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有的能起催化作用,有的能与激素结合,有的能与神经递质结合(V )47.溶酶体内的酶由核糖体合成,高尔基体运入(X )48.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X )49.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V )50.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能进入细胞核,mRNA通过核孔能出细胞核(V )51.红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因吸水而胀破,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因失水而皱缩(V )5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相当于半透膜(X )53.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因素相同(X )54.糖醋蒜在腌制中慢慢具有糖酷味,是细胞主动吸收蔗糖分子和醋酸分子的结果(X )第二关:练规范强素质1.细胞膜功能及功能特性的鉴定⑴实验:将大量同种生物和亲缘关系较远的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在一起,发现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则说明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
【2012优化方案精品练习】北师大版生物必修2 第5章第1节知能过关演练[学生用书 P50]1.(2011年成都七中高一检测)吸烟有害健康,烟叶中有镭226、钋222、铅210等放射性物质,一个每天吸一包烟的人,其肺部所接受的放射性相当于200次X射线辐射,镭、钋、铅本身就是致癌物质,放射性辐射更是致癌的重要因素,放射性物质致癌的原因是( ) A.DNA中碱基对的改变B.DNA中碱基对的减少C.DNA中碱基对的增加D.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答案:D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B.基因突变虽然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是不能产生新的基因C.基因突变可以产生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和普遍性,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中。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正是因为如此,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故正确答案为B。
3.(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解析:选B。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所以为了确定题干中的推测,最好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的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4.一对脱氧核苷酸可以加到DNA分子上,或从DNA分子上除去,这种变化导致的生物DNA 碱基顺序的改变属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基因分离D.基因互换解析:选B。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考能专项突破(二)
2.生物膜系统的模型解读
►热图呈现
解读 (1)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为(如图1): 细胞膜
――→“出芽”
小泡高尔基体――→“出芽”小泡内质网,核糖体合成 (2)图2表示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该图不仅表示了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表示了某种结构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变
化。
(3)图3和图4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只发出小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先接受小泡,后发出小泡),细胞膜面积相对
增大(只接受小泡)。
►典例剖析
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H 3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
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
H3
A
标记的细胞器是
③
.能在图丙中
B
④
上观察到
H3
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答案A 解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图甲中a、b、c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
解题模板解答生物膜系统的“2”点关注1分析此类问题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和每一个柱状图代表的物质结构
,要对同一物质结构变化前后进行比较。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先判断该物质是否是分泌蛋白,并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
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跟踪训练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变化前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
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可以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B.图乙可以表示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C.胰岛B细胞只发生图甲过程而不发生图乙过程
D.图甲、图乙变化过程可反映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抗体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产生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故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A正确;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要增殖、分化,增殖的过程中首先细胞体积和细胞器体积要增大,B正确;胰岛B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图乙过程,C错误;膜的融合和体积的变化都体现
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2.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
某同学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图甲过程中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部分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如
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在图甲中③为双层膜结构C.若图乙中曲线1表示图甲上①中放射性元素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乙中的
曲线2可表示图甲上②中放射性元素分布情况随追踪时间的变化规律
D.图甲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答案D 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其中合成出的多肽链经①(内质网)加工后被运输到②(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再以膜性小泡的形式被运输到细胞膜,最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③(线粒体)提供能量,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
图解中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
3.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小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
不同小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
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中填写图中数字):
(1)小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
(2)甲图中小泡X由[ ]__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 ]________________并与之
融合成为其一部分。
小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__。
(3)乙图中的小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小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
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脂质和蛋白质①细胞核(2)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溶酶体(3)小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参与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解析(1)小泡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小泡X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后,与高尔基体融合成为其一部分。
小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推测可能参与溶酶体的形成。
(3)小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后,引起小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4)小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
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小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2.显微观察类实验
►典例剖析
(2014·重庆,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答案A 解析A项,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可用于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所以用甲基绿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B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由于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制成装片后才能进行观察,此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将保持细胞周期的某个特定时期,且根尖细胞分裂期较短,未必能观察到各个时期的细胞。
C项,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越快;反之,则扩散速度越慢。
D项,叶绿体的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
下才能观察到。
►技能归纳
显微观察类实验的比较
►即时巩固
1.(2015·山东,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答案 B
解析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不会出现色素带,A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若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染色体数目可能并未加倍,B正确;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细胞在解离时已死亡,不可能再继续分裂进程了,C错误;观察植
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先制作装片,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状况,D错误。
2.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詹纳斯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
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以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 C
解析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后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还要压片,有利于细胞进一步分散,以便观察,A错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是詹纳斯绿,B错误;叶绿体色素为有机物,故要用有机溶剂提取,C正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需要水浴加热,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