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9
国内不同模式开发区的典型经验国内开发区的发展真的是个有趣的话题,咱们来聊聊吧。
你知道开发区有多少种模式吗?有的像火箭一样飞速发展,有的则慢慢悠悠,甚至有点像老牛拉车。
不过,不管怎么说,每个开发区都有自己的“绝活”,这可得好好说说。
像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真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年轻人一个个脑袋灵光闪闪,科技创新那是一个接一个。
说到这,很多企业就像乘风破浪的船,借着这股东风,迅速崛起。
再看看杭州,阿里巴巴的老家,电子商务简直是让人目不暇接。
小伙伴们上网购物就像喝水一样简单,几乎是随手就能下单。
这里的开发区,简直是个数字化的乐园,各种创业项目层出不穷,年轻人的创意如雨后春笋,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相关部门那是全力支持,资金、,一把手都来了,真是“金砖银砖砌成的路”,大家都想在这里捞金。
再说说成都,嘿,那可是个生活节奏慢得让人怀念的地方。
这里的开发区有自己的特色,注重的是“人”和“环境”。
大家在这里工作,压力小,生活也很惬意。
成都是个美食天堂,边吃边干活,这样的生活谁不想要啊?开发区里有很多孵化器,像温室里的花儿,娇嫩而又富有生机,鼓励那些有梦想的小伙伴们一起追梦。
再加上那满街的美食,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工作的时候也能随时补充能量。
然后是武汉,哇,那边的发展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武汉的光谷,科技氛围浓厚,各种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
这里的小伙伴们个个都是学霸,追求创新的热情如火如荼。
每年举办的科技博览会,简直就是个盛宴,吸引了无数企业和创业者来此“赶集”。
说真的,真的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大家在这里拼搏奋斗,活得可精彩了。
还有天津,那里的开发区可是充满了“海洋气息”。
依托港口的优势,吸引了无数外资企业。
大家在这里不仅能赚到钱,还能享受到国际化的氛围,真是“海阔凭鱼跃”的感觉。
每个人都像是“乘风破浪”的航海者,心中都怀揣着梦想,努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说实话,这种氛围真的很让人向往,生活和工作都充满了活力。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将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产业园区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无疑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部,从圣克拉拉谷延伸到圣何塞市。
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
这些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同时,硅谷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创业者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即使失败也能迅速重新站起来,继续追求梦想。
此外,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也是硅谷的优势所在。
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硅谷拥有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同时,法律、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著名的工业园区之一。
它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新加坡政府在园区建设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服务和高效的审批流程,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
此外,政府还注重培育本地企业,促进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裕廊工业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建设了大量的绿化和环保设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开发区好的改革经验做法案例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开发区的发展,不断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增长,各地区探索出了一系列好的改革经验和做法。
以下是十个符合标题内容的开发区好的改革经验和做法案例:1. 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通过实行市场经济、引进外资、放宽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果。
这一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2. 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改革:上海自贸区通过推动金融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简化行政审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入驻。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3. 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广东珠三角地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4.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政策: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举措,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5.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市场开放:义乌国际商贸城通过开放市场、打造国际化的商贸平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商家前来采购和交易。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6. 天津滨海新区的投资环境优化:天津滨海新区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7.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的产业转型:大连金普新区通过推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8. 黑龙江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企业。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9. 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对外开放: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开发区提供了借鉴。
江苏沿江沿海开发区转型的规划路径探索——以靖江、太仓港、大丰港开发区为例【摘要】【关键词】1、引言各类港口岸线资源是工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节点和枢纽,江苏省的开发区发展启始于1984年成立的南通、连云港两个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而壮大于90年代太仓、常熟、江阴、张家港、扬州等一系列沿江开发区的涌现。
截至2014年底,江苏850公里岸线的长江沿岸拥有20家省级以上开发区,长达950公里岸线的沿海岸线则设有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沿江沿海形成的石化、钢铁、新型材料、机械等基础产业带使其成为继沪宁高新产业带形成后江苏最重要的产业带。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江苏沿江沿海开发区整体面临着江苏对外依存度高,发达国家经济下行对江苏省开发区较大;管辖范围大,建设用地总量较大,土地制约更突出,有些产业层次相对较高,环保标准高的项目在苏南一些地区已无法引进,土地集约程度和地均效益有待提升;高层次人才短缺现象愈加突出,开发区转型提升压力升高等新形势,转型升级发展压力巨大。
2、国内外港口园区转型升级经验借鉴2.1产业升级,内涵提升产业规模扩大与整合也是一种产业升级,比如阿姆斯特丹的石化产业集群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德国汉堡工业园阿姆斯特丹产业升级2.2以港兴产,效率提升重视港口对制造业、转运、贸易的带动作用。
裕廊工业园区拥有裕廊码头、普劳布科姆港、森巴旺港等多个港口,具备各类集装箱转运码头、散货码头和专业码头,建设公、水多种交通方式联合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形成了以货物转运为主体,集保税、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工贸港口群。
园区还利用航空、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围绕集装箱中转,衍生出许多附加功能和业务,丰富新加坡作为现代意义上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
表3-1 新加坡裕廊园区港口群新型综合服务功能一览2.3搭建平台,实现创新2.4功能提升,产城融合2.5生态低碳,节能集约2.1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海滨地带,始建于1961年。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国内外进展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专门多,受时刻和篇幅所限,现仅就已被社会公认进展较为成功的2个标杆园区和6个典型园区逐一研究分析,以期给北部地区进展提供借鉴与启发。
一、标杆园区与典型园区进展体会借鉴〔一〕标杆园区硅谷是世界上公认进展最为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世界的硅谷——美国硅谷和亚洲的硅谷——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可谓是2个标杆园区。
1.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建设的标杆〔1〕园区概况194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弗雷德里克•弗里曼〔Frederick Ferman〕提出了建立斯坦福大学研究园的设想,并于1951年在校内划出了约250公顷的土地兴建起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厂房,形成了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
在政府支持及各方配合下,依靠其雄厚的智力资源,以及逐步形成的政府、大学和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紧密合作这一先进的运行机制,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就逐步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技术设计和制造中心——〝硅谷〞。
〔2〕要紧措施——优质的运作环境在硅谷集合着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世界闻名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以及美国的高级军事技术研究机构等,他们不断研制和推出的高新技术成果构成了硅谷的技术基础,那个地点具有全球最新的科技发明专利、世界最快的技术更新速度、人类下一次技术革命的代表者,这些都为硅谷的成功运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环境。
据统计,目前美国的创业投资机构为2000多家,每年投资规模为600多亿美元,且大部分集中在硅谷。
这些资本多来自于对风险承担能力较大、追求高额回报的民间机构和个人,并由具备大量专业技术和丰富投资体会的创业投资经理进行治理和运作,从而形成了硅谷运作成功的资本环境。
在硅谷,每天都有大量的创业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成果在不断进行着相互选择,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企业产生,大量的创业资本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科研成果的高转化率造就了许多与微软、英特尔、惠普一样优秀的高科技企业。
国内外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园区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下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产业园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国内产业园区的案例分析。
深圳华为基地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华为基地作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核心,对于深圳和中国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华为基地的运营过程中,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企业和人才。
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华为基地带动了整个电信设备行业的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后,国外产业园区的案例分析。
硅谷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园区之一、作为美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地带,硅谷集聚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
在硅谷,不仅有谷歌、苹果和Facebook等知名企业,还有由创业者组成的初创企业。
硅谷的成功在于其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业文化,以及充足的风险投资和专业人才流动性。
另一个例子是新加坡科技园。
新加坡科技园致力于科技研发和创新产业的发展。
该园区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支持体系,吸引了全球众多的高科技和研发机构。
该园区以其创新型产业、研发能力和国际化的办公环境而闻名。
新加坡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在于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技术引进。
综上所述,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产业园区,都具备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体系,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产业园区将继续发挥着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开发管理模式借鉴--------------------------------------------------------------------------------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佚名阅读:次一、高标准规划,强调园区的综合功能开发苏州工业园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娱乐设施,综合了世界各国90年代城市发展和兴办开发区的新经验,注重环境的质量,努力创造适应高科技工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强调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并对相应的商住和公益设施建设,作了较高水平的规划设计。
同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规划中吸取了世界著名科学园区的建设经验,强调超前的设计标准和生态环境的理念,成就了上海张江高科的今日的辉煌。
二、借助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对于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融资机制,当前已有许多高新区有了成功的做法可以借鉴,可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1)成立建设公司或委托建设公司进行建设以拓展银贷、债券等负债融资渠道。
债券融资助推苏州工业园的基础建设,缓解了园区建设阶段资金紧张的问题。
(2)通过BOT、TOT等项目融资手段吸引银团贷款和国内外投资者进行市场化运作,甚至可扶持上市,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
(3)引进市场投资主体的方式,变政府经营为市场经营,进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针对基础项目利润较低的特点,可通过财政补贴或引进副业经营以弥补主业等方式来解决。
(4)出售资产,盘活存量,收回资本性投入来实现融资和项目优化运营。
如可天津泰达开发区的做法,将绿地等基础设施出售进行市场化经营,变资本性支出为经常性支出。
(5)产权置换,如用道桥冠名权、公共场地广告经营权等产权换取道桥的建设资金或公交站牌的建设维护资金。
三、重视产业扶持和培育工作2004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投融资体系上构建五大平台:投融资指导工作平台、上市融资平台、产权和股权交易平台、私募资本市场平台和中短期借贷市场平台,加强园区企业与各类投融资机构的合作,搭建双方之间的交流平台和投融资政策信息传递平台,发掘中关村园区的投资价值,促进各类投融资机构到园区投资。
国内外区域创新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创新成为了重要的竞争力。
然而,创新经验和教训在不同的地区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区域创新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一、外国的创新经验1. 美国的创新经验美国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和创新强国之一,而且经济对科技的依赖性比其他国家更高。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家精神、投资创新和支持高等教育来促进创新。
例如,美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世界闻名的。
在该系统中,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这为公司和研究实验室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和资本支持。
美国的风险投资市场也很成熟,这进一步刺激了创新。
2. 日本的创新经验虽然日本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缓慢,但在某些行业中,日本的创新经验依然成功。
日本在汽车、半导体、机械和电子领域都是颇具竞争力的。
日本政府对于创新有自己的支持政策,例如设立研究开发障碍解决机构、为公司提供专利支持和鼓励新兴的市场和技术。
此外,日本高等教育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非常密切。
二、国内的创新经验1. 深圳的创新经验深圳是中国的创新中心之一。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城市。
在深圳,政府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例如,深圳设立了很权威的科技部门,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投资。
此外,深圳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非常紧密。
2. 北京的创新经验作为中国的政治首都和经济中心,北京在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例如,朝着创新和创业的方向发展的中关村成为了中国IT行业的中心,汇聚了许多有才华的人才和高科技企业。
此外,北京政府也做了很多促进创新的事情。
例如,北京政府创建了一个技术基金,支持像中关村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北京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包括税收减免、举办创新比赛等。
三、国内外的创新教训如果我们要总结一下国内外的创新经验和教训,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1. 高等教育与科研是创新的关键要素之一。
高新区管理模式的国内外比较与启示作者:邹樵陈建洪来源:《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09期世界高新区纷纷效仿美国,在条件适宜、智力密集的地区开辟高新区,从而发展本国、本地区的高技术及其产业。
世界高新区的发展模式虽然千差万别,但它们大多都是在一定的政府或组织的管理模式与体制下进行的。
区别在于,由于各国各地区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实力上存在差异,园区发展也处于不同阶段。
因此,它们在选择园区的具体管理模式和体制上出现差异。
本文对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的类别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高新区存在的三种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一、国外高新区的管理模式比较(一)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的类别按照M.卡斯特尔和P.霍尔的管理模式分类标准(《世界的高技术园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可将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划分为五类:政府管理型体制、大学和科研机构管理型体制、公司管理型体制、协会管理型体制和政府、大学、企业组成联合机构管理型体制。
1.政府管理型其主要特征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
该管理体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具体的管理执行机构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组织设立的专门机构;服务机构是以公司或事业机构的形式出现。
例如,日本筑波科技城是由首相办公室下设的“科学城推进部”来管理;设置筑波研究机构联络协会,负责管理研究业务;土地开发和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由住宅和城市开发集团负责;科研和教育机构建设由建设部负责。
这种体制的优势是能为园区的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物质环境和智力环境。
不利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强。
2.大学和科研机构管理型它是由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大学校园内科学园或孵化器进行管理的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目前世界高新区采用的较少。
典型的是英国剑桥科学园。
它是由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领导,设两名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体制由于没有政府直接参与,因而消除了来自政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实行自主管理,发展自由度较大,对中小型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作者xxxx------------------------------------------日期xxxx“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ﻫ (一)美国硅谷1、硅谷概况ﻫ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
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ﻫ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
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ﻫ 2、硅谷的发展模式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产业园区是指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集聚效应而建设的一种特定区域,该区域内聚集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企业,并提供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创业、就业增加等。
下面将从国内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国内的一个成功案例是深圳高新区。
深圳高新区是中国开放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其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被誉为中国的“摇篮”。
深圳高新区在制度创新、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具有先进性。
高新区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打造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目标。
在建设过程中,深圳高新区注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并提供海量的资金支持。
同时,高新区还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了众多科技型企业和创新人才,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其次,国外的一个成功案例是硅谷。
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一个以科技企业为主的区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地之一、硅谷的成功在于其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
硅谷早期注重孵化初创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创业支持,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的涌入。
同时,硅谷还建立了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了密集的知识交流和技术创新氛围。
此外,硅谷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生活环境,使得企业和人才更愿意在此落地生根。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在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
国内的深圳高新区侧重于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着重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而国外的硅谷注重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鼓励创业和技术交流。
两者都在产业发展中重视创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产业园区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深圳高新区和硅谷是国内外的典型成功案例,其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建设和发展我国的产业园区。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企业的孵化等都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要素,我们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园区。
国内外知名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经验借鉴丁锋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开发区传统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产业战略、功能定位已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同时开发区之间以及开发区与其他园区之间同质化竞争的态势也日益凸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作用,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系统的发展经验,供安徽省开发区参考。
一、知名开发区建设转型与创新发展实践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以此带动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并最终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一是科学地园区规划与前瞻性地产业规划相结合。
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工业园确定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园,对其进行合理而妥善的规划。
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靠近市区的东北部规划为电子等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规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规划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裕廊河两岸则规划为住宅区和各种综合设施。
另外,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通过对世界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认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时代。
为此成立了生物医药园,并且从世界各地网罗生命科技人才,同时政府拨出50亿新元投入生命科学的研究。
截至目前,生命科学产业已在新加坡取得极大的发展。
二是基于园区发展基础与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60年代针对劳动力技能低下、失业率高的现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于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出口型行业;70年代,抓住电子产业快速增长的机遇,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同时发展本地配套企业以吸引国外跨国公司到当地投资;80年代,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吸引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入驻园区。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
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一)美国硅谷1、硅谷概况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
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
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
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
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2、硅谷的发展模式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
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硅谷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在硅谷产生了三大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改变了硅谷的生产力结构,使得知识也即高科技迅速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即第一位的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结构以及生产工具的性质和功能。
第二,改变了硅谷的经济结构,使硅谷直接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即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第一次使非物质生产在硅谷经济中远远超过了物质生产,硅谷渐渐变成一个高水准的研究和控制中心——即硅谷主要的微电子公司的总部和复杂的研究、产品设计以及新的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公司建立的场所,而不是生产和制造中心。
第三,改变了硅谷的阶级结构和职业结构,产生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即包括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技术人员在内的技术专家阶层,这一阶层已经代替了农场主成为硅谷劳动力中比例最大的阶层。
除上述之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社会技术,是一种有机的浑然一体的网络式合作组织。
这种合作是多层次、多渠道的,不仅有横向的,还有纵向的;不仅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是一种渗透性网络式合作。
横向的、宏观的指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即政府、创新企业、风险资本投资公司、学校和公共机构(基金会、非赢利组织等)之间的合作;微观的合作指的是企业间的合作。
(2)遵循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是硅谷最有活力的力量,也是知识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为在知识经济中,企业不是依靠自然资源而是依靠智力资源即科学和知识来发展,所以企业不需要大规模,而更需要小批量生产(batch production)以及弹性的、开放式的经营模式。
硅谷组成了有机合作的高技术工业区,高技术小公司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互相合作,既能保持小规模,又具有全球竞争力。
在公司规模变大时,硅谷则选择裂变的形式,将高技术工业中标准化产品的制造部门移往南部或西部地区,而硅谷只保留研究和开发的功能,硅谷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这种发展模式。
(3)独特的文化模式。
硅谷几十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模式是它成功的最深刻而持久的因素,是美国传统的民族特性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创新精神等和现代文化在高科技时代的典型体现。
这种渗透性的高科技文化模式有四大特色:第一,它是一种新型创新文化,即允许失败(Its-ok-to-fail)的创新。
第二,它是一种佯谬文化,即似非而是的悖论或反论文化。
这种技术上的似非而是的悖论对人们的心理和文化产生了强烈的震荡。
硅谷人以开放灵活轻松民主自居,但他们同时又是最爱走极端的人。
硅谷崇尚人文主义管理和信息共享,但硅谷的公司对技术的保密却是极端化的;而且在硅谷甚至没有人行道,其建筑也是封闭式的,这与其人本主义特色是相矛盾的。
第三,它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
这种文化包括人才的超流动性(Hypermobility)、直呼上司的名字、随意穿着、弹性工作时间、在家工作、雇员所有——雇员拥有股票等。
第四,硅谷文化是一种时间文化,即速度文化。
知识经济使得硅谷人不可能按照过去工业化时代的八小时工作制(即标准化时间)工作,而是按照创新的需要安排时间,不是将时间细化,而是将其大段大段地分割,经常性地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地工作。
工作到深夜或凌晨几乎是当今硅谷20万高科技人员统一的生活方式。
(这里也再一次印证了效率、时间)上一页123 ...6下一页3、硅谷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硅谷是现代开发区的开端,硅谷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化经营模式。
硅谷的风险投资基金发展、产业集群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视,都是在市场化运作基础上不断成熟的产物,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
尽管硅谷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基础上的市场选择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作用也功不可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国政府国防部的订单对硅谷新技术的扩散影响重大。
硅谷形成初期,正是由于美国国防部对尖端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才使许多年轻的高科技公司生存下来并得以发展壮大。
其次,政府通过研发投入和相关政策促进硅谷技术发展。
政府对基础的、符合国家科学发展的研发给予直接的资金与各方面的投入。
例如政府对斯坦福大学研究项目提供大量的直接赞助经费。
据统计,2003年,斯坦福大学16亿美元的年收入中有40%来源于受政府委托的研究项目。
政府还对中小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并通过税收政策等鼓励企业自己进行项目研发。
此外,政府严格实行专利制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促进了技术交易市场的建立;建立行业标准,推进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制定了宽松的技术移民签证,实施专门为吸纳国外人才的H-1B签证计划,增加签证发放的数额。
再次,政府为硅谷的不断扩展提供规划用地。
硅谷每次扩建,周围的社区、环保主义者和其他特殊利益组织就会提出诸如空间、交通、濒临灭绝物种等问题。
地方政府在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政府对改善硅谷的交通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在硅谷,私营公司很少介入道路交通等公共投资,因而投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交通阻塞和交往隔阂,是美国政府机构的重要职能。
(二)德国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1、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概况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始创于1984年,是德国最为突出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
当时园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由于符合支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形势,受到企业界普遍欢迎。
到1990年,园区面积扩展…2倍。
1992年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大楼建设。
园区建设主要集中于工业产业、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
作为全国高科技产业的孵化中心,在这里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当前的信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德国一个新的企业、新的领域开始时,首先是在这里进行试验,成功后,移植到其他地区,再创一个工业园区。
如慕尼黑生态科技园、绿色食品科技园、信息产业科技园(均在1.4平方公里左右)、以及宝马汽车公司、西门子电器产业等,都与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有密切关系。
慕尼黑市高科技工业园区除了重视现代科技开发之外,还十分重视提升传统产业和扶持传统产业的发展。
制定鼓励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与园区建立几乎是在同一时期。
由于慕尼黑市地价不断上涨,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扩展,导致一些传统工业为保其生存而不得不搬出市区。
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举办科技工业园区的同时,采取降低地价来扶持传统产业发展。
并由政府出资,对提升传统产业搬迁提供服务和人员技术培训,把传统产业在调整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慕尼黑市高科技工业园区由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共同投资成立。
慕尼黑市为促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专门成立了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管理招商中心,隶属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代表政府对进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
整个招商中心仅有主任、副主任等5个管理人员,其余员工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实行聘用。
管理中心按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每年保证有10个新的公司进区,并保证科技孵化楼的入住率在80%以上。
该中心运作状况每两年向监管会作一次汇报,所有重大战略、支出、发展等都由临管会决定。
在高技术开发方面,政府主要是放手让企业开发,也就是以民间和社会力量及其投入开发为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
园区采取降低房屋租金和科技孵化中心的条件,鼓励高科技企业进区开发,凡交得起半年租金者均可进区注册成立公司。
因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成熟与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心规定凡进入孵化大楼的企业,在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之后,必须搬出孵化大楼,创办新的科技工业园。
3、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德国政府在高科技园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提供培训经费。
为保证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平衡发展,慕尼黑政府每年拨出25万欧元交给园区管理招商中心,主要用于帮助企业培训员工费用。
第二,提供投资资助。
在税收政策方面,德国政府规定,一个城市不能为一个企业制订特殊政策,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如柏林、慕尼黑地区制订特殊优惠政策,其他地区就会提出抗议。
基于这样的法律规定,政府不能做违法的事情。
要使富的地区帮助穷的地区,使穷的地区尽快发展起来,如果某公司要到穷的地区投资,政府可以在房租、地价、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支助。
(三)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1、裕廊工业园区概况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
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
1961年政府计划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
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他各工业区。
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岛内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包含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