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室内部校准规程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3
内部校准规程(电子秤、电子天平)
1.0 目的
用于规范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
外校标准200g砝码。
4.0 校准步骤
4.1 电子称的校准
4.1.1 清洁被校电子秤进行归零调平。
4.1.2 分别在电子秤托盘上的五个位置(四个角和中心点)置放200g的砝码进行称量,将五个重量读数取平均值,砝码必须使用由计量检定检验机构校准合格的砝码。
4.1.3 根据下式计算误差
△(%)=(G-g)×100%/G
式中G——砝码示值 g——电子称的平均读数。
4.1.4 误差:△(%)在±5‰以内,判校准合格,如果出现误差,无论误差数值的大小,现场的校准人员都必须通知实验室的计量管理员,计量管理员首先应查询是否有备用的电子称。如果没有备用的电子称然后在看误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再投入使用。
4.2 电子天平的校准
4.2.1 零位稳定后按CAL键,显示器显示:CAL –C200-(闪烁等待放置200g校准砝码)
4.2.2 校准砝码放上后,显示:﹍(等待校准)
4.2.3 待稳定后,显示:200.00,校准完成。
4.3 如发现电子称有问题及时上报实验室,由实验室人员处理。
5.0 校准频率:
6.0参考文件
电子称的使用说明书
内部校准规程(容量仪器)
1.0 目的
1.1 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和方法。
1.2 初步掌握移液管的校准和容量瓶与移液管间相对校准的操作。
2.0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
外校电子称、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4.0 校准步骤
4.1 称量被校量具的量入或量出的纯水质量,在根据不同温度下纯水在空气中的密度计算出量具的实际体积。
4.2 规格及要求
4.2.1 移液管
4.2.2 容量瓶
4.2.1 滴定管
5.0 校准频率
6.0 参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196
7.0 其他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
内部校准规程(温度计)
1.0 目的
用于规范温度计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温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温度计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
外校标准温度计。
4.0 操作步骤
4.1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
4.2在室温的条件下,将外校合格的标准温度计放在待校准的温度计(仪)的探头的同一位置(但不相互接触)进行测量。
4.3 经过10分钟后准确读出标准温度计读数b和待校温度计(仪)的实际读数c,计算待校准温度计(仪)的误差值a=c-b。
4.4按上述方法分别在低温、中温、高温段校对三个点,计算其误差值,按照最大的误差值记。
4.5 温度计(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2℃,如超出范围,则应修理或更换。
5.0 校准频率
6.0 参考文件
JJG618-1999 《高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
内部校准规程(游标卡尺)
1.0 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0 范围
适用于普通及指针式游标卡尺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
3.1外校合格游标卡尺
3.2外校合格10、50、100、150mm的标准块规(量块)
4.0 环境条件
室温。
5.0 校准步骤
5.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指针式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先取一块10mm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量面要干净、平整。
5.4连续测量三次,允许误差±0.02mm;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在度量过程中卡尺要和被测量块同方向平值。
5.5用同样的方法,用以下基准量块逐个度量,50mm允许误差±0.02mm; 100mm允许误差±0.02mm;(50mm+100mm )允许误差±0.04mm、(100mm+50mm+70mm+80mm )允许误差±0.06mm、每个量程必须测量三次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
5.6 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同样大小的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的50mm 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游标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靠紧两基准面后再读数,测
量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内部校准表》内,测量值与标准值允许误差±0.02mm。5.7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
5.8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 相关记录
内校记录表。
内部校准规程(生物显微镜)
1 目的
本方法规定了生物显微镜的自校准方法,使生物显微镜的自校准按规定方法正确进行。
2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本中心使用中和维修后的生物显微镜的自校准。
3 职责
3.1 仪器责任人严格按照本方法,按期进行校准,做好记录,出校准报告。
3.2 科主任复核校准结果。
3.3 技术负责人签发校准报告。
3.4 器械科将校准报告副本存档。
4 技术要求
4.1 仪器外观
目镜、物镜、聚光镜等部件无损坏。
显微镜各移动与转动部分应有舒适感觉,不得有过紧过松现象。
4.2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
打开光源,缩小光阑孔,校验其中心与聚光镜、物镜和目镜孔径中心重合程度。
由低倍镜到高倍镜观察星点板,校验物镜之球差、色差、慧差和像散等像差。
4.3 改变物机镜放大倍数
转动物镜转换器,改变物镜放大倍数时,观察像面中心焦离量。
4.4刻度和刻字
显微镜上所有刻度和刻字均须明显,清晰。
4.5 校验周期
生物显微镜为一年校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