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
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它们对种群的密度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种群各特征间的关系: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和迁入决定种群的密度; ③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性别比例影响着种群密度; ④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未来的变化趋势。
【经典例题】
例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争
解析:种群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通过交配而繁殖后代;种群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动;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争夺空间和食物而发生斗争,但这不是竞争,而是种内斗争。
答案:D
例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B C 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 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特征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影响种群的大小、发生、发展等变化。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都可以影响未来种群的密度大小,但是它们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体现出来的。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预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到时候未必能够实现,特别是人类自身的出生率,其大小并非由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所决定,关键要看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同样,人类的死亡率也并非仅由自然选择所决定,而对于种群中个体的迁移率,则根本无法预测。因此,对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答案:D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要点导学】
一、J 型曲线:
(1)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无病疾等理想条件。即不存在自然选择。
○1不存在生物个体因生活改变而发生的生存斗争,无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如无捕食和竞争等。
○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
3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无K 值。 (2)种群数量增长公式:
设0N 为种群的起始数量,每年种群增长率不变,且次年均是前一年的λ 倍。则第t 年种群数量为:
0t t N N λ= (注:λ不表示种群增长率)
种群增长率=
1000
00
1N N N N N N λλ--==- (1)λ> (3)J 型曲线特点:
○
1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
2种群增长率不变,与密度大小无关。 (4)种群增长率变化:
J 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植为1λ-。
(5
)J 型增长的两种情况:
a. 实验室条件下,当一种细菌接种于适宜培养基中,在细菌增长的开始阶段,由于条件适宜,细菌增殖可看作J 型增长。
b. 自然环境中,当一个种群刚刚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如外来物种入侵,由于条件适宜,没有天敌,该种群增长可看作J 型增长, 二、S 型曲线:
(1)曲线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各个体间因为食物、空间引起的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率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2)K 值理解:
○
1K :表示环境最大容量;可以认为是种群中生物数量的最大值,此时 种群不再扩大,种群不会增长。
○
22
K
:此时曲线斜率最大,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到K 值所需时间最短。 ○
3小于K /2:种群密度过低,很容易因为无法交配而种群灭绝,需要很长时间才能
恢复到K 值。
(3)种群增长率变化 : 0
−−−−→逐渐增加
最大(种群数量为
K /2时种群增长率大到最大值)
−−−−−−−−−→逐渐下降
种群密度增长,种内斗争加剧
(4)应用:
○
1在实际环境中,种群增长一般都呈“S ”型曲线,但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一定时期内可看作“J ”型曲线。
○
2在“S ”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如渔业捕捞,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开始捕捞,并且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点。这样做既可获得较大捕捞量,又可保持这种群数量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
○
3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订的依据: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外界条例、性别比例、年龄组成,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只有控制出生率才能影响人类的种群密度。所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即降低人口出生率。
【经典例题】
例1:(2007全国理综)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型
B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 .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解析:种群在自然界中的增长曲线最终呈“S ”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种群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密度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当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激烈,种群增长率会下降。在种群迁移到新环境初期,由于环境条件优越,种群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