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试卷

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试卷

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试卷
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试卷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图文回答1~2题。

1.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是

A.喷出型岩浆岩 B.沉积岩 C.侵入型岩浆岩 D.变质岩

2.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A.风化、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图中甲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乙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在

甲图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为

A.东非裂谷 B.海岸山脉 C.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

4.在甲图②处,最可能形成的岩石类型应为乙图中的

A.a B.b C.c D.d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5~6题。

5.a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

6.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4),回答7~8题。

7.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8.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地垒成山 D.丁处为地堑成谷

9.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读甲、乙两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甲山地位于

A.北半球暖温带 B.北半球亚热带 C.南半球亚热带 D.南半球暖温带1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右偏转B.地球自转角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C.地球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D.夏至日甲地昼长比乙地长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2~14题。

12.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13.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4.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B.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植被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②导致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水分及其组

合③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且有凌汛现象④可能位于陕西省南部或其以南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该地的主要农作物可能是

①水稻②大豆③甜菜④油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18.从图中可以看出

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201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4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8%,据此回答19~21题。

19.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C.人口自然增长率过大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20.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素质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城市化水平提高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和平均寿命延长

21.下列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后果的是

A.与印度相比,劳动力减少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B.国防兵员不足

C.青年负担过重

D.劳动力素质下降

22.有关人口环境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少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没有影响

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图”,回答23~25题。

23.据图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4.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

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25.下列说法,不属于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会阻碍迁入地的经济发展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可能给迁入地造成环境压力

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共19分)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 _______,最低的是__ _____,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 _。(3分)

(2)目前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 _____,韩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 ____。(4分)

(3)尼日利亚等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 _____,对该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_____ 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 ___________。(6分)

(4)德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____,对该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__ __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7分)

(1)选择下列适当项目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4分)

A.土地肥力下降

B.

C.河道淤塞加快

D.

(2)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_ _____系统,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_ _____资源和___

___资源。(3分)

(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次洪涝灾害的记录。结合所学知识,试(6分)

上游__________________

中游__________________

下游__________________

(4(4分)

28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字母A、B自然带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荒漠、草原、森林), C 是(自然带)。(6分)

(2)从赤道出发,沿20°E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的变化体了分异规律,它的产生主要受条件不同的影响。(4分)

(3) 导致同纬度的A、D地区植被类型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2分)

A.大气环流B.地形

C.太阳辐射 D.洋流

(4) 简述图中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2分)

答案

5、(1)尼日利亚德国 1.9%

(2)传统型现代型

(3)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控制人口增长

(4)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国防兵源不足鼓励生育或移民

7、(1)①D ②B ③C ④A

(2)整体水

(3)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对干流的调节作用占用河岸河道种田建

(4)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必须预先就其对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全面的评估,综合平衡,

知识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森林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6分)

(2)从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热量(4分)

(3)B(2分)

(4)降温减湿(2分)

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电子教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30分,每题1.5分)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甲、乙、丙、丁四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据图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分布密度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齐全 3.下列部门中,丙和丁最可能不共同具备的是: A.CBD B.三甲医院C.五星级饭店D.家用电器销售 柠檬性喜温暖、耐阴、怕热、不耐寒,因此适宜在冬暖夏凉的亚热带地区栽培。2002年以来,重庆市万州区对柠檬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形成柠檬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然而,与其他地区柠檬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州区太龙镇自2017年以来,柠檬严重滞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2017年以来,万州区太龙镇柠檬严重滞销的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需求减少B.物流业发达 C.劳动力成本高D.交通不便 5.可促进重庆万州柠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扩大柠檬种植面积B.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引进其他农产品,实现多种经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国家计划将北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非首都功能逐步移迁到雄安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成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B.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 D.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7.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 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是( ) ①发展空间充裕②现有开发程度较低③生态环境优良④水资源极其丰富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交通压力得以缓解B.北京政治中心地位下降 C.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D.白洋淀湿地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和保护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省多地农村涌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并引入“互联网+”形成新的运营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浙江省出现的农特基地运营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依赖信息联系B.增加销售环节 C.增加产品库存D.增加销售成本 10.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 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读“稻田养蟹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右图是欧洲西部农业产值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2题。 1.影响其产值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科技B.市场 C.地形D.气候 2.X地农业地域生产类型是( ) A.乳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种植园农业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哈密瓜、香梨等特色瓜果驰名 中外。据此完成3—4题 3.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 C、土壤肥沃 D、光照充足 4.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市场 B、水源 C、政策 D、气候 5.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 C、利用光热资源,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D、提高土壤肥力,大力发展林业及林产品加工 6.近20年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某些耕地农业景观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更替,影响这种农业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B.政策C.气候D.水源 浙江省的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家生产厂家。一个不大的柳市镇除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

且没有因产品雷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据此回答7—8题。7.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的特点是( ) ①资本集中程度低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③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众多电器工业企业集聚于柳市镇,主要因为该地( ) ①资源丰富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③市场广阔④协作条件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9.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 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D.城市数量增加10.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 A.水果罐头厂 B.啤酒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鞋厂1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 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D.出生率的高低 右图中阴影区域表示某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回答12-13题。 12.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低 B. 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高 C. 整体上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D. 水利工程条件好,旱涝灾害少 13.该区域发展农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B.土壤肥沃 C.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D.光照充足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朝高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文科地理试卷 高一班;: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读我国劳动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1——2问题。 1.我国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是() A.1965年前后 B.1990年前后 C.2015年前后 D.2045年前后 2.目前,我国已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 多胞胎,即可生二胎。此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 A.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D.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得到缓解 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治理年。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1998年—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据此完成3——4题。 3.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的年龄段() A.10岁~20岁 B.28岁~60岁 C.23岁~65岁 D.30岁~52岁 4.市是劳务输入较大的地区之一,人口迁入对的影响() A.造成人才流失 B.利于城市化建设 C.造成失业人数增多 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5.有关下图的说确的是()

人口增长 A:无控制的人口增长方式 B:环境人口容量 C: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 ①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 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先谷底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 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 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咏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2009年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 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高附加值产业集聚 B.外来人口迁入 C.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D.逆城市化发展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唐城市群 1.62 1.5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35 2.2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08级地理模块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 ) A.区域差异 B.区域面积 C.区域竞争力 D.区域内的人地关系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2~4题 2.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3.三个地带比较 (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4.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5~6题 5.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6.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7.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的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8.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新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秋季)于2006年7月21日~24日在昆明举行,会议就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作为核心,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据此回答9~10题。 9.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主要表现为 A.农药化肥的使用 B.暴雨洪涝 C.土地沙化 D.矿物燃料的使用 10.下列关于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扩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种植面积②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③增加农产品的进口④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重视农业技术开发与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林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三江平原 C.江南丘陵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和鄂尔多斯高原、 三峡工程是我国跨世纪的主要工程之一,据此回答12~14题。 12.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 ( ) A.巫峡三斗坪湖北省 B.西陵峡三斗坪湖北省 C.瞿塘峡三斗坪重庆市 D.西陵峡南津关重庆市 13.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000万~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多吨、二氧化硫200万砘、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化物37万吨,同时还可以减少废水、废渣的排 放,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 ( ) ①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白色污染”③防止土地沙漠化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酸雨⑥减少长江下游的水患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4.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 ( ) A.长江流域 B.长江上游 C.长江中下游 D.长江中游 读下图,回答15~17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6套)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命题范围是高中地理必修二; 2、试卷分两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照题序用黑色水性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1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鄂西北某山区的两个乡由于海拔高,农民种的主粮玉米秋天不等完全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1~3题。 1、以前造成此山区两个乡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2、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增加了()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肥力 3、不符合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A.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有高温多雨的气候 C.地广人稀 D.有便利的交通运输 浙江省的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家生产厂家。一个不大的柳市镇除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且没有因产品雷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据此回答4~5题。 4、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的特点是 ( ) ①资本集中程度低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③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众多电器工业企业集聚于柳市镇,主要因为该地 ( ) ①资源丰富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③市场广阔④协作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图4回答6—8题。 6.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7.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 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 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 8.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日本神户 C.中国攀枝花 D.美国“硅谷” 图7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7回答9—11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10.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11.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

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铁岭朝高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文科地理试卷 高一班;姓名: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读我国劳动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1——2问题。 1.我国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是() A.1965年前后 B.1990年前后 C.2015年前后 D.2045年前后 2.目前,我国已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 多胞胎,即可生二胎。此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 A.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D.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得到缓解 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治理年。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1998年—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据此完成3——4题。 3.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的年龄段() A.10岁~20岁 B.28岁~60岁 C.23岁~65岁 D.30岁~52岁 4.上海市是劳务输入较大的地区之一,人口迁入对上海的影响() A.造成人才流失 B.利于城市化建设

C.造成失业人数增多 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5.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人口增长 A:无控制的人口增长方式 B:环境人口容量 C: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 ①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 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先谷底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 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咏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广州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2009年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 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高附加值产业集聚 B.外来人口迁入 C.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唐城市群 1.62 1.5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35 2.2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卷

地理期末测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及附近地区略图(图1 ),回答1-2题: 1.自来水厂将移到黄浦江上游的H 处,这是因为( ) A.距中心城区近 B.交通便 C.水质较好 D.接近旅游区 2.I 是金山化总厂,它远离市区,属于( ) A.基本无污染工业 B.轻度污染工业 C.重污染工业 D.污染土地工业 3.图6中反映出该城市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河流和自然资源 C.河流与铁路运输 D.政治和军事 4.计划在①-③地建火电厂、自来水厂、服装厂,下列布局的最佳案是( ) A.①火电厂②服装厂③自来水厂 B.①自来水厂②服装厂③火电厂 C.①自来水厂②火电厂③服装厂 D.①火电厂②自来水厂③服装厂 读甲、乙、丙、丁四幅图(图3),回答5-6题。 5. 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 A .电视机厂 B .造纸厂 C .电镀厂 D .炼油厂 6.若箭头所示为风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 ) A .钢铁厂 B .印染厂 C .化工厂 D .水泥厂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假如该地区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平原,可种植花卉、蔬菜、稻米和甘蔗等四种农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某一市场消费,且地价相同,回答7-8题。 图2 图1 图3

作 物 项 目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市场价格(元/千克) 5 3 2 1 生产成本(元/千克) 2.5 2 0.8 0.4 运费率(元/千克/千米) 0.5 0.3 0.01 0.01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20 15 4 10 7.这一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8.根据该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如果土地距离城市(消费市场)为1千米,则从经济效益看,以下作物中最适宜种植的两种是 A.水稻、甘蔗 B.花卉、蔬菜 C.花卉、甘蔗 D.蔬菜、甘蔗 图4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9-11题 9.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 .市场指向型 B .劳动力指向型 C .原料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 10.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 .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 .产品科技含量高 C .以航空运输为主 D .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11.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 .环渤海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珠江三角洲 D .中、西部地区 12.假定下表反映了德国、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四国目前的人口再生产状况,那么A 、B 、C 、D 代表的依次是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A 1.71 0.66 B 1.0 1.2 C 4.0 1.4 D 1.5 0.9 A .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 B .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 C .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 D .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 图5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使用该公司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投资建厂。回答13-14题。 13.生产该产品的工厂最有可能是 ( ) A .自行车厂 B .汽车制造厂 C .彩色电视机厂 D .手表厂 14.选择在中国建厂的原因是 ( ) 图4 图5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期末试题

高一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l~3题。 1.阶段(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阶段(2)世界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缓慢增长 B.迅速增长 C.迅速减少 D.保持不变 3.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2)和(3)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5.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迁移 D.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美国轮廓图,回答6~7题。 6.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7.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先进的科技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廉价的劳动力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8.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唯一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9.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的是 A.糕点加工B.炼铝厂C.制糖厂D.飞机制造 如图所示,忻州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且粮食、蔬菜和养猪的产值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回答10~12题。 10.该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____农业地域类型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改善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2.最终决定该种农业生产数量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地理必修二各章测试卷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AB)BDAB CCDCA CDC(BC)C CCCAA DDCADB 二、非选择题: 27、(1)箭头都指向北美 (2)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 (3)人口压力人才外流廉价劳动力 (4)迁出 28、(1)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增长率 (2)欧洲人口老龄化严重 (3)大洋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传 统型发展中 80 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CDBDC CCBCB BABBA 二.综合题 16.(1)A 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 穿过,通达度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2)BCDE 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 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 (3)ADGF (4)居住 G尽管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 离主要公路,通达度较低,不是商业区和 工业区的最佳区位 17.(1)乐平镇乐平镇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多。 (2)两者相比,乐平镇的城市等级较高,拥 有较大的服务范围,彩电、冰箱、热水器、空 调等高级商品价格高,人们不经常添置,需要 的消费人口较多,服务范围大。 18、(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乡村人口减 少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非农业用地(2)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 (3)占用耕地良田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4)蔬菜花卉副食品 (5)新建的铁路、高速公路使交通运输日益便利,客货流量增加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答案 一、选择题: CCDBA CCDAA DBCAB DBCBD CAABA AADBDC 二、综合题: 1.(1)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 高 (3)家庭农场小麦 (4)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5)修建水利工程 2.(1)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地亚哥巴拉 那河潘帕斯 (2)大牧场放牧业 (3)茂盛大规模海港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答案 一、选择题: ACBAD CBDCB CCBCD BDCDB DC 二、综合题: 23.(1)东南旧金山地中海斯坦福 市场稳定创新的环境和文化 (2)亚平宁地中海 B 24.(1)市场原料 (2)6 2.05 冶金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2 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京低读下图①~④四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图。判断3~5题。 3、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则自然增长率按递增排序为()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4、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建全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制度②积极鼓励生育,保证优生优育③建立全民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质④计划生育,将人口增长率降至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C.是指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人口规模 D.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轰回答8—9题。 8、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 的,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B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 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A A.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4—5题。 4.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D) A.绿色用地B.工业用地C.交通用地D.商业用地 5.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新建住宅区应选在D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6.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是D A.城市的人均收入B.城市的建筑特色 C.城市的布局形式D.城市的服务范围 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D A.人口迁移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 8.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B 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 9.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C 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10.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B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 11.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C A.地质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侵袭 12.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落户,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B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交通运输D.劳动力低廉 13.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工业,这种现象反映了D 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B.汽车工业需大量劳动力投入 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集中D.跨国公司需寻找最优区位 14.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C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分散布局④技术高度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卷 (1)

马外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A)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 下图是四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C) A.①B.②C.③D.④ 4.关于④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B.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 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短缺

5.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A) A.3% B.6% C.6.2% D.3.2% 6.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C)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安徽省单独二胎政策于2014年1月23日起正式施行,成为继浙江省后全国第二个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浙江、安徽两省率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原因的是(A) A. 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 B. 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 C. 家庭规模持续缩减 D.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8.“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安徽未来十年的影响为(B) A.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B. 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家庭抗御风险的能力 D. 加大适龄人口的就业压力 9.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D)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10~11题。 10.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C) A.abc B.acd C.abd D.bcd 11.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B)

高中地理必修2试卷(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试卷(人教版) I 卷(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2040608010012014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年 年末总人口(万人) A .16.7% B .14.3% C .0.9% D .1.2% 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 .大量人口迁入 D .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突出 B .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 .社会劳动力不足 D .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因素 D .技术因素 5、城市是有等级的,通常划分城市等级的标准是: A .城市人口比重 B .城市人口规模 C .城市面积大小 D .城市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大小 6、影响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①家具厂 ②印刷厂③炼铝厂④微电子工业 图1

A .①原料 ②市场 ③技术 ④能源 B .①市场 ②市场 ③技术 ④原料 C .①技术 ②原料 ③市场 ④动力 D .①市场 ②市场 ③动力 ④技术 7、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根据图回答 上海宝钢区位选择符合: A .① B .② C .③ D . ④ 8、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A .城市面积大小 B .城市人口总数 C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D .城市人口比重 我国政府将2006年定为中国的“俄罗斯年”。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加强了合作联系。回答 9、中、俄两国为了加强该领域的联系,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管道运输 D .海洋运输 10、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 种城市布局特点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 .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 .政治经济的发展 C .交通运输的需要 D .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下图为某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气候与农业区位选择的关系密切。根据 图示回答11-12题 30150℃ -15℃ mm ) 图2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 国家甲乙丙丁 人口出生率(%)2.9 2.6 2.4 1.3 人口死亡率(%)2.3 1.2 1.0 1.1 人口增长率(%)0.6 1.4 1.4 0.2 人口迁移率(%)-0.2 -0.1 0.1 0.2 1.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3.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游牧民的迁移 B.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4.右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则木桶的“短板”决定()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 B.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 C.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 D.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 5.右图是商业、工业、居住三种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动A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 B.活动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活动C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 D.活动A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6.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7.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低,但商品率较高 B.科技水平高 C.灌溉便利,水利工程量小 D.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高 8.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B.商品谷物农场都是家庭经营方式 C.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商品谷物农场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三项指标是 A. 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 B. 出生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C. 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D.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 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 B. 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C. 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发达国家 3. 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 ②③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4. 2004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户籍总人数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按 户籍人数计算,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 A. 27. 7% B. 57. 6% C. 67. 5% D. 72. 3%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5~6题: 5.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 混合农业 B. 乳畜业 C. 水果园艺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6.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 农业技术改进 B. 劳动力的转移 C. 市场需求的变化 D. 自然条件改变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7~8题: 7. 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块状模式 8. 为改善伦敦的城市环境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增加伦敦的城市职能 B. 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C. 禁止使用私人小汽车 D. 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9. 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各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A. 精密仪表、电子装配、水果罐头、家具 B. 集成电路、甘蔗制糖、粮食加工、印刷

(推荐)高中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1949年~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情况图”,完成1~3题。 1.据图判断我国在1949年~1990年之间人口增长特点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D.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高、自然增长率极低 2.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B.未成年人比重不断加大 C.青壮年比重不断降低D.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 3.应对我国人口这一变化特点的可行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C.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D.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密度(人/ ㎞2) X国1084218 Y国27567 4.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 5.Y国可能位于() 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 6.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 读“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及20世纪末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7~9题。

7.影响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资源的丰歉程度 8.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 A.四川B.福建 C.湖南D.广东 9.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人口分布差异 C.自然环境差异D.消费水平差异 读“某城市体系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河 流 D.资源 11.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交 通 D.市场 12、下面四幅城市规划示意图,布局不合理的是() A.①②B.② C.①③ ④ D.①②③④ 图2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3~14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卷汇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26题*2分=5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图 1 “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 1 ~ 3 题。 1 .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 .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 .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 .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 .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 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 A.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回答5--7题。 图2 5.符合图2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 A.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6.引发图2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均有大量人口迁入的是 ( ) A.西欧 B.北美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4回答9--10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