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教师板书“爱”)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
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一等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脉络清晰,文短情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出示“教育与孩子”,齐读)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一)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生提问题。
(问题可能为: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二)师: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拼读几遍,读懂了的地方用笔做上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并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1.出示: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指生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一、朗读感受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出示__第一句话: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兴奋,激动,平静,轻松。
)3、朗读妈妈的评价:出示: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4、朗读父亲的评价: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出示: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出示: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出示: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父亲不爱我,或我真是不是写诗的料,父亲会怎么说?三、深层感悟1、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几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2、出示:“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到段尾。
”3、讨论: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4、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5、如果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但父亲不是作家,又会怎么样?(光有批评是不够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导。
鼓励加上指导更多好。
)6、我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是否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我是否真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或才华?(七岁写了第一首诗,十二岁写了短篇小说,遗传。
)四、升华体验1、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只有赏识或只有批评,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如果我们心灵脆弱,那么应该选择赞赏,多多得到鼓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本课题充满悬念,“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谁说的?以人物的对话作课题,要表达怎样的重要信息?……利用悬念是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交流初读感受。
交流初读感受时,教师不必指导,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老师要珍视学生初读时的独特感受,不要急着往文本意义上引。
二、分层探究,升华体验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
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
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
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第一、二部分,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第三部分,则多用讨论的方法,结合老师的指点,让学生深刻认识事情的意义。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⑴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
请用“__”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
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七八岁时的感受,不是教学重点,也不是教学难点,但却花不少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练习感情朗读。
原因是感悟事实是明白道理的基础,能和作者一起经历七八岁时心灵的感动,才能认同作者长大后对这件事的认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合集1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一)导学“童年故事”找:父母评价的语言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议: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二)自学“成长岁月”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屏显自学提纲,逐步)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悟:哪种方式更有利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4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⑴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⑴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
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完成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认读誊、励等七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联系生活经历,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方式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验巴迪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情感变化。
2022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合集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特点。
1、这篇__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1、反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抓住母亲的语言,走进母亲心理,感受母亲之温柔之爱。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老师就是作者,谁来当母亲来夸夸,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还会怎么来夸赞自己的儿子。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何?(积累相关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写父亲对“我”的评价,批评“我”在哪儿?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读出父亲的语气。
交流父亲心理。
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父亲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汇报。
文中有四处理由,师都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3)师:当巴迪拿着国际大奖去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根据上下文思考一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
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
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
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2、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⑴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⑴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⑴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⑴什么是“两股风”?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糟糕启迪搂住自豪誊写位置公司奇妙出版慈祥歧途谨慎腼腆1、指名读。
2、小老师读。
3、自由读,想想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一个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如果将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该怎样分?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者童年的故事这部分。
四、品词品句,体会情感(一)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1??14自然段,边读边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和父亲的表现是怎样的?分别用和~~~划出来;听了父母亲的评价,“我”的表现各是怎样?分别用()和〔〕划出来。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表现是怎样的?我的表现又是怎样?2、谈体会。
3、指导朗读4、师:听了母亲的赞扬,巴迪的确既腼腆又得意扬扬,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巴迪有点骄傲呢?5、创设情景,师生合作读。
(二)父亲终于回来啦,父亲是怎样评价巴迪写的诗呢?巴迪有什么表现呢?1、汇报,谈体会2、指导朗读(三)同学们,同是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认为“糟糕透了”的原因是什么?1、汇报2、创设情景,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四)发挥想象,进行写的训练:试想一下,如果父母亲一致称赞我写的诗精彩极了,结果会怎样?如果父母亲一致批评我写的诗糟糕透了,结果又会怎样?五、小结六、布置作业请把你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3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维度的对话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读悟过程中运用深究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打比方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__感情。
2、感悟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宏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
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
3、体悟__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积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一、感知文本,聚焦爱1、读题,体会“极”和“透”,读出对比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不太懂?3、小结:同学们不懂的句子都集中在__的最后二段。
这二段写的是巴迪对父母的那两份爱的体会。
所以我们要读懂它们,先要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
设计意图:题目入手,在对比体会读中引发孩子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同时,利用阅读首次印象,整体感知课文,质疑问难,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为教师以学定教奠定基础。
二、细读文本,感受爱1、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课文1~15小节,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母对巴迪的爱?用笔把它划下来。
2、相机教学母亲的“精彩极了”:重点研究语句:⑴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①直面文字:引导学生从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以及二个感叹号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②换位体验:听着母亲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扬,巴迪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大家读读1~4小节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③交流: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读着读着,仿佛大家真成了巴迪。
听了母亲真诚的赞扬后,巴迪,你在想什么呢?⑵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共含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逐步感悟母亲和父亲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爱,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糟糕透了” 对“精彩极了”和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爱的奉献》:师: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你认为这个“爱”都包含了什么样的爱?你认为那些表现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相信大家一定会进一步理解爱的真谛。
二、仔细品读,读中体会情感1、学习“童年故事”这部分内容: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⑵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童年故事”这部分的内容,并勾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⑶ 全班交流,各抒己见:学情预测:教师适时点拨。
生1:读了第一自然段,我体会到母亲很兴奋。
师:你体会得多好,能不能把你的经验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是怎么体会到母亲的兴奋?(从“眼睛发亮、兴奋地嚷、赞扬、拥抱”体会到的。
)师:原来你是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的,你能不能学着母亲的语气,兴奋地嚷着──(生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要知道,当时“我”才几岁?──是啊!七八岁就能写诗,多了不起啊,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七八岁就能写诗,该是何等地兴奋和激动呢?小结:这一段短短几句话,通过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把母亲看到“我”写了第一首诗的那种兴奋、欣喜和自豪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班同学齐读一遍,读出母亲的那种兴奋和自豪。
生2:“我”的心情是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师:“腼腆”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一)导学“童年故事”找:父母评价的语言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议: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二)自学“成长岁月”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屏显自学提纲,逐步)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悟:哪种方式更有利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__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定读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读、思、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
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对__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
2、__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受到过的表扬语批评,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二、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
请看屏幕,开火车读词语,看那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响亮。
(出示):糟糕确实腼腆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慈祥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歧途极端一如既往得意扬扬注意:“得意扬扬”也可写作“得意洋洋”多音字:将jiāng:将军jiàng:将士三、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对于我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自读1-14自然段,画出爸爸、妈妈“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词句加以体会。
四、汇报交流:(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1、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语言、动作、神态上的反应?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是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搂住了我”,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2、哪些词更能看出这一点?(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的深意。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词,体会文中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得到别人的评价,那你喜欢什么样的评价?生汇报2、你听到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吗?3、这是一个七岁男孩在作了一首小诗后,父母对他的不同评价。
为什么父母会给出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了解大意:1、生自读课文。
2.查读字音,交流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
指名读,并强调“兴”的读音。
(3)同伴互查3、汇报主要内容:(1)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叙述顺序、解题等方面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2)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觉得巴迪有个慈爱的母亲,也可能会感觉巴迪的父亲太严厉。
因为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有对文章中心的概括,所以学生最有可能说的就是爸爸和妈妈对巴迪的评价虽然不同,但都是对他的爱。
)三、品味文章,感悟学习:1、带着“为什么说爸爸妈妈对巴迪的评价都是出自对他的爱呢”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
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学生分析】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师要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来看我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强调“糟糕”。
2、读了课题,发现了什么?(一对反义词、双引号)3、你知道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吗?师:预习了课文,你们肯定知道——这是引用文中的人物对话,用文中人物的话作为课题,要加双引号。
二、初读,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提出两个要求:第一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语五年级上册城关中心校芮雪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设计希望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感悟,是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2)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感悟,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的。
懂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不同方式的爱。
(4)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过程与方法:(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议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所包含的爱。
(2)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都是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学会正确面对他人的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难点总结生活中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正确理解父母的爱,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题读题1.世上有一首最动听的歌,它的名字叫“母亲”;世上有一座最伟岸的山,它的名字叫“父亲”。
父亲不离不弃,救出地震中的儿子;母亲用善良与无私满足了儿子对读书的渴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再次感受父爱母爱的力量。
2、审读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并读课题,看看这篇课文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吗?(有一对反义词、用了引号)3、读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你准备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从你读课文的语气可以看出你对课文预习后的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也是文章的“纲”,把课题作为切入口,观察和思考课题则是对预习的一个反思,为读课题做准备;多种语气、多种感情、多种形式读课题,则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课文,反映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程度。
)二、检测预习整体把握1、课件出示—词语小超市学生通过挑战读生词,教师可以检测到学生课前对生词的把握。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跳读,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设计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讲究一个“整体”观,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整体的把握。
)三、学习“叙事”,关注理解。
1、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请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母亲、父亲、“我”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词句,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圈点勾画)2、读悟母亲的评价及“我“的反应:反复指导学生读母亲的评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与表情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3、老师提问:“我“更在意谁的评价(1)“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2)“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3)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
(让学生从标点上理解巴迪的心情。
)A 指名读该语段,B 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巴迪什么样的心情?(自信得意迫不及待)(设计意图: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关键是不要想面面俱到,而导致的全身痒,而全身都没抓好的结果,而是要引导学生奔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深入体会,反复诵读,即“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4、是啊,巴迪小时候写下了他人生的第一首诗,却得到妈妈高度的评价。
但他更希望得到爸爸的评价,那他渴盼的爸爸的评价是什么呢?他的反应又是什么?(学生找爸爸的评价,并与妈妈的相比较。
)四、学习“明理”,重在感悟。
1、童年时代的巴迪听到妈妈“精彩极了”的评价时得意洋洋,听到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时失声痛哭。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迪长大了。
那么,成年后的巴迪又是怎样看待当初父母的评价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巴迪认识到能同时拥有这两种评价是一种“幸运”;这两种不同的评价给了他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两种“力量”;这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板书“爱”及右边副板书“画龙点睛”)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读片段:A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B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小结:是的,有了这两种力量还不够,还需要我们不因为听到赞美的声音而盲目骄傲,而是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也不因为听到批评的声音而垂头丧气,而是从中找到改进的方向!这样我们才能驾着生活的小船驶向(设计意图后两段“明理”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要突破重难点,问题不在多,而在精,点到要害。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两种评价都是爱”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往往教师会忽视涉及到的自身“正确认识、谨慎把握”的这种内因的决定性因素的探讨。
)2、认识成功后的巴迪。
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巴迪拥有两种力量的重要性。
五、联系自我,拓展延伸。
1、课件展示一组温馨而又饱含爱的画面,通过视觉的冲击,让学生感受爱,回报爱。
2、教师赠言,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好好把握两种爱。
3、感情朗读,用心感悟“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4、师生共同谱写对爱的理解的小诗:我懂了在那丝丝白发里藏着爱,在那道道皱纹里住着爱,在那唠叨的话语里含着爱,在那厚厚的老茧里包着爱。
爸爸妈妈,我懂了在那批评的话语里含着爱,在那重重的巴掌里包着爱,在那狠狠的目光中住着爱,在那放手的一刻里藏着爱。
爸爸妈妈,我懂了我懂了,爱有多种表现形式无论哪一种,尽责的爱就是真正的爱,谢谢你们,在您的爱中,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健康成长!5、师生共同朗读小诗(设计意图:本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当贴近,联系自身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学习至此,学生必然会联想到自己,有话想说。
于是师生共同谱写小诗,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作业小超市1、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我明白了爱》或《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短文。
2、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一样无私爱自己的孩子。
课外读一读《爱的教育》《父爱,在拐弯处》等书。
3、积累摘抄关于亲情的名句名段名篇。
4、亲情颂歌学唱闫维维的《母亲》与筷子兄弟的《父亲》附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鼓励赞扬严格批评教学反思伴随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结束,这节课的反思也就开始了,而且萦绕着,挥之不去感受:有喜,有犹,有收获,也有遗憾。
"为什么没有达到自己预计的效果,是太注重自己的教学思路,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情……不过这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课堂气氛也不错,能够以学情为归依。
静下心来理出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和警示。
一、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讲课时,我引导孩子们将自己亲身感受融入了进去。
二、注重个性化阅读。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这篇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从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彼此尊重、欣赏,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好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
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一、忽略感情朗读。
这节课,学生集体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
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
二、评价激励不够。
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
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三、缺乏课堂机智。
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大同小异,还是有必要再说一次,因而有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学生一直汇报。
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讲了好吗"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