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摘要】目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门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查本院门诊静脉输液中心2011年月1月至2011年6月的输液患者960例次。结果:输液卡填写不完整219例次,无输液卡21例,皮试期间未定位观察17例,输液实际滴速与填写滴速不符198例次,特殊药物未按说明使用76例次,其中串联36例、需避光但未采取措施等40例,药物外渗41例次,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2h355例次,输错患者1例,输液前相关知识未告知或告知不清387例,输液滴空护士未发现12例,输液后未留观或时间低于15分种299例,三查七对漏项213例。结论:针对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及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调整护士的编制,以保证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92-0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为此对2011年1月~6月在我院门诊输液中心实施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门诊输液中心有护理人员6人,其中主管护

师2人,护师4人,平均年龄35.6岁。每日实施输液60-110例次之间,月均2100例次。

1.2 方法按单双日各随机抽查10例输液患者,每周2次,每月抽8次,共抽查960例次。抽查内容:①输液卡:有或无、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项、输液滴速与输液卡填写是否相符(以±

10gtt/min为标准);②药物配制是否遵守无菌操作,药物是否现配现用(≤2h);③特殊药物使用是否规范、符合用药要求否;④输液时:输液前是否告知相关事项、输液中有无液体外渗、输液巡视是否到位、输液结束观察是否符合要求;⑤有无输液对象错误;⑥皮试者观察是否规范;⑦整个治疗过程中三查七对是否到位

2.结果

960例次中,输液卡填写不完整219例次,其中无执行时间113例次、无更换液体时间45例次、操作者未签名和签名不清26例次、无输液卡21例,无输液瓶次9例次、漏填输液滴速5例次,皮试期间未定位观察17例,输液实际滴速与填写滴速不符198例次,其中滴速过快166例次、过慢32例次;特殊药物未按说明使用76例次,其中需避光但未采取措施等40例、其中特殊药物(如氯化钾、复合维生素、骨肽、抗生素等)存在串连36例次;药物外渗41例次,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2h355例次,输错患者1例,输液前相关知识未告知或告知不清387例,输液滴空护士未发现12例,输液后未留观或时间低于15分种299例,三查七对漏项213例。

3.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够:护士在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工作忙乱未遵守操作流程导致用药错误;输液卡上所签姓名、时间不规范。本次抽查中输液卡填写不完整219例次。因此,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未履行告知义务等,都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

3.1.2 输液管理中的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抽查中发现,滴速过快的166例次中,护士未调节滴速占56.5%(94/166),患者自行调节滴速占43.5%(72/166)。一方面由于门诊患者多,护士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特别在输液高峰,无法及时巡视,导致患者输液外渗,补液不能及时更换,使患者满意度下降。另一方面是护士本身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宣传缺乏认识、重视不够。72例患者对输液滴速过快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自行调节滴速,认为加快输液速度,自己能够承受,而不知道过快输液可能带来的危害。

3.1.3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从治疗和生活服务扩大到满足患者生理需要的同时,还要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另外,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工作辛苦,造成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因此,护士只能忙于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忽略了输液中的文字填写。

3.1.4 护理人员缺乏对静脉输液的风险意识以及药物药理知识学习:随意更换药物输注的顺序,未按输注药物半衰期及患者病情,合理调整滴数,忽略对病人的病情观察。抽查中发现,输液瓶之间

串连现象普遍,达389例次,其中特殊药物,如氯化钾、复合维生素、骨肽、抗生素存在串连36例;药物配制后放置过久达355例次,液体外渗未及时发现达41例次,都是对静脉输液缺乏风险意识的具体表现。

3.1.5 护理人员对护理规章执行不到位或不重视:抽查中三查七对执行不到位达213例,其中只查对患者姓名占63.7%(135/213),未认真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中至少三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的要求;输液期间巡视、输液结束时观察以及皮试期间患者观察均存在不到位情况,都是对制度执行不严的表现。

3.2 对策

3.2.1 重视对输液的管理:护理部及护士长要加强输液中的宏观质量管理,制定输液过程比较细化的标准和管理要求十分必要[1]。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执行时间准确到位;认真填写输液巡视卡,并保留;为患者输注液体时应正确诱导患者按时、按剂量完成;检查输液全程是否安全、输液量的安排、药物配制是否合理、无菌;对违规操作者可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手段。同时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广大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3.2.2 切实做好输液全程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健康宣教,可采取口头宣教与书面宣教相结合,随机宣传与示范宣教相结合等多种形式[2]。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皮试及输注后告知患者必须按规定时间在观察区观察,不得擅自离开,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对静脉输液所用药品的性质、不良作用、输液可能发生的不

良反应、输液速度、输入液体所需要的时间如实告诉患者[3]。嘱其不要随意调节滴数,如短期内快速输液可使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肺水肿的发生,液体外渗可造成患者局部的损伤,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输液中的注意事项,更好地配合完成治疗。

3.2.3 增强道德责任心,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护理质量面临着新的挑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要有风险意识,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要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增强道德责任心,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

3.2.4 各级领导应重新审视医护配制的比例:护理人员编制、配备应以满足临床需要、保证病人安全为前提。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和素质。

3.2.5 加强制度管理和执行:严格查对制度对于保证静脉输液安全至关重要。如果在输液过程中不认真查对,给病人输错液体、加错药物,其后果不堪设想,许多医疗纠纷就是由此引发的,所以护士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来不得半点马虎。

参考文献:

[1] 卢人玉,彭君.静脉输液护理存在问题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2,8(11):865。

[2] 董明芳,林爱宝。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