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书_secret
- 格式:pdf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5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作业管理技术方案一.范围本原则规定了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旳产品分类,技术规定试验措施和检查规则。
本原则合用于煤矿使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二.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旳条款通过本原则旳引用而成为本原则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随即所有旳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合用用于本原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原则到达协议旳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旳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版本使用与本原则。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规定。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10111 运用随机数股子进行随机抽样旳措施AQ 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规定MT209 煤矿通讯,监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规定MT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措施和管理措施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重要系能测试措施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播装置MT/T 1004-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5- 矿用分站MT/T 1007- 矿用信息传播接口MT/T 1008-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规定三.术语和定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四.技术规定,一般规定;对煤矿进下人员定位系统旳认证流程熟悉,亲自参与并完毕了有关旳产品认证。
某某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目录概述 (2)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总体方案 (4)★设计依据 (4)★设计原则 (4)★设计目标 (4)★设计介绍 (5)★设计原理 (5)人员定位系统概述 (7)一系统功能概述及产品优势 (7)产品优势: (7)产品特点: (7)二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 (9)三人员定位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9)四矿井读卡分站具体安装位置图 (9)五设备功能简介 (10)1. 数据传输接口: (10)2. 识别卡: (10)3. 读卡分站: (11)4.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 (11)5. 通讯电缆: (11)6. 工控机: (11)7.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软件: (11)系统主要主界面: (12)系统功能: (12)六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组成设备的特点 (13)系统指标: (13)设备主要特点: (14)七银利华科技人员定位系统优于其他公司的特点(仅我公司系统具备的功能和特点) (15)八系统报价及建议 (17)九机房要求 (17)十售后服务、培训计划及服务方案 (19)概述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这些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井上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四川银利华应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煤矿安全信息研究,公司依托强有力的自动控制及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不断加大煤矿安全产品的研发投入。公司以建立煤矿井下作业的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致力于煤矿安全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并参与了北京矿业大学国家煤炭行业唯一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RFID)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已经在多家煤矿使用并得到满意的效果。该新型矿井人员井下定位管理系统,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查看井下人数量。如果发生灾变,还可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情况、在软件中可显示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井下定位管理功能,对矿井人员进行井下定位管理。我们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SUPER-RFID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四川银利华应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技术先进、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符合煤矿实际需要。我们承诺已创新的技术,完善的售后,最低的价格为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和事故后的抢险救灾发挥积极作用。四川银利华科技是四川省安监局推介指定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定点安装服务公司。公司的煤矿监控监测产品,特别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已经在全国8个省30多个市得到广泛应用和接受。公司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俄罗斯、智力等国家也已经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公司坚持技术第一、质量第一、售后第一、信誉第一的原则。为你的矿业服务,是我公司的荣幸,更是贵矿业的明智选择。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依据煤矿人员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始终遵循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可扩展性及开放性原则,以满足煤矿用户在实际使用中的需要,设计依据为: 《煤矿安全规程》2010《煤矿监控系统总统设计规范》《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范》《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爆炸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器设备要求》《煤矿人员管理系统产品企业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2010最新内容)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设计原则■实现用户目前的井下定位需求,并为用户预留出足够的系统扩展空间■全部识别设备基于计算机局域网建设,保证系统十年内不淘汰■整个井下定位系统设计为:集中控制、分散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系统具备应付网络瘫痪、服务器故障的能力,所有井下定位机具备完全的单机独立运行能力;■井下定位的当前识别记录可实时存入数据库中。■可对特定的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其精度与监测分站的多少有关).★设计目标■使用先进的标准化网络设备,实现全面精确实时的人事井下定位管理要求◆终端设备直接连接到公司内部局域网,使得整个系统基于先进的网络结构,实现更多管理、查询、维护功能;■网络断开时,井下定位终端机可完全单机运行,待网络恢复后可自动上传井下定位记录;◆整个管理系统包括井下定位管理、人事管理、卡片/指纹建档、记录查询、报表汇总等应用模块,能为公司在人事井下定位等日常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服务;■井下定位软件允许集中授权、分散管理;◆具有灵活、全面的报表系统,用户可自定义报表格式,适用于各种需求;■有单独的报表显示出下井人员的详细信息、下井的时间、上井的时间。实时自动统计出下井人员的详细资料以及下井人员的日报表及月报表。一旦发生事故可即时显示出未上井人员的数量及资料。◆ 可供煤矿领导远程调取数据(B/S—C/S),实时监控矿井生产情况。★设计介绍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集人员考情管理、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适用于煤矿企业或矿山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管理。本系统主要实现井下定位数据管理、报表、与井下定位通讯等,达到实时监控矿井作业人员的活动情况。我们在软件里提供了与井下定位设备(人员信息卡)通讯的功能,通过软件可远程呼叫井下作业人员,方便用户操作,达到使矿井工作人员也能实时了解煤矿井下安全情况;在软件里设置了用户权限,系统管理员可随时添加/删除用户,分配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所允许使用的功能不同,这样既便于管理用户,又保证了系统可靠、安全。★设计原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射频技术(RFID)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井上调度室或者监控室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入井口设置井口读卡分站,也可设置验卡系统(根据煤矿需要),在井下重点位置设置读卡分站(重点巷道、变电所,水房,岔路口,弯道处,采掘面,采空区以及其他危险区域等等),也可根据矿井实际需要,加设读卡分站。当井下作业人员携带人员信息卡经过这些区域时,会自动向读卡分站无线发射信号(人员卡ID号),读卡分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矿用通信电缆(CAN总线)或者光缆连接,经数传接口传输数据。井下作业人员、车辆以及其他设备分别携带KJ280人员信息卡,系统通过读卡分站与人员信息卡之间的无线通讯,实现对别识别对象的目标定位和无线寻呼,从而为矿上安全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监测检查,人员验卡考勤,区域进入控制,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有效手段,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上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主要采用B/S和C/ S模式。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原理图人员定位系统概述一系统功能概述及产品优势我公司的煤矿人员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信息技术产品,该系统是通过对煤矿坑道远距离移动人员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采集管理,使井下能够实现人员定位管理。该系统由于集成了技术含量较高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了目前传输速率最快的无线芯片,实现了可靠的无线数据通信,分站和人员卡等设备采用本质安全型设计,安装方便,作用距离远,具有识别无盲区,信号安全保密性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产品优势:◆我公司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公司海外留学技术人才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开发,并拥有煤炭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引进美国、德国、韩国等先进设备,产品技术先进,性能卓越。◆我公司是井下作业人员人员定位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制定单位,(起草者是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孙继平教授)四川银利华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是制定该井下人员定位行业标准参考单位。◆经过5年的发展,我们的产品在矿山应用实践中不断改进,目前已十分成熟,其设备、技术均居于业内领先地位。已于多家大型矿业集团合作。产品特点:◆无线速率最快,抗干扰能力极强:采用最新射频芯片,空中传输每秒1兆位(1Mbps),是目前人员定位芯片中最快的,这样大大地减少了空中碰撞和干扰,更有利于人员众多的场合应用,技术国内处于领先状态。◆图形化软件,功能丰富: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SQL Server 数据库相结合,图文并茂。在分站设置,分站移动和线路布局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分站可任意拖动,根据矿井的生产进度方便显示分站(增加或减少)。◆具有双向呼叫功能:井上可呼叫井下人员,井下人员有危险时可呼叫井上人员求救,对抢险救灾有十分重要意义。◆识别卡ID可以修改:通过人员卡检测仪修改ID,一张或数张识别卡损坏或丢失,可以直接用新识别卡修改成原ID号码,延续原ID,不增加系统管理考勤量化工作,更实用更人性化的功能设计。◆系统软件可以监测识别卡电量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可实时监控人员卡电池电量情况,可通过大屏幕LED显示;做到随时更换电池,不会出现因为电池无电、欠电而影响定位效果)此外,我们自主研发的人员卡检测仪可以随时对人员卡电池进行检测(单个人员卡或整个系统的人员卡),并且能在矿工休息的时候对人员卡进行暂时休眠和永久休眠,节省电量。◆设备故障自捡:有设备故障自动报警功能,维修十分方便。(例如,井下基站出现故障,可以通过LED大屏幕显示出来,实时维修。)◆本系统可实现贵公司领导远程调取数据,达到实时监管矿上作业情况。根据矿井图实地情况,我们所做的方案具体实施如下:读卡分站主要布置在:井口、主要巷道(弯道处 ,岔道口,三岔口等地方) 、变电所、水房、采掘面以及危险区域等重要区域。井下读卡分站到井上数传接口采用的是CAN总线连接 ,数传接口通过串口服务器与矿上局域网---环网连接,(我们的数传接口自带有串口服务器,用RG45直接与环网连接),矿上局域网通过串口服务器与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连接,最后通过大型显示屏LED显示。领导调取数据有3种方式:1 ) 领导给我们地址协议,存储目录:我们的定位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实时把数据存储到该目录下面。※ 关于上级领导可以设置的存储目录 ,我们可以做到下面列出的目录:A 规定时间内的下井人数B 特定区域内的人员情况,数量C 重要工作人员的考勤记录D 整个系统的设备运行情况E 井下超时、超员记录(显示当前井下员工中所有超出规定时间的员工、每个区域超出的规定人数)F 整个系统人员卡电池电量G 管理人员,特殊工种的活动情况H 重点采掘面的矿工作业情况F 重点区域矿工活动情况2 )我们的管理系统将数据制作成文本文档的格式,编辑成地址,存放到固定目录下,领导通过环网调取数据,即B/S结构,相当于网址访问的格式。3)领导(省市县及矿领导)通过固定IP,用IE游览器及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可以上网的地方查看管理矿上井下的情况。二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本产品运用的是一款新型单片射频收发器件,可在物理时间内一个无线模块同时接收6个无线模块发出的信号,这个特性对于人员定位产品特别重要,利用芯片特性能够使多发一收实现不丢人,误码率极低,特别适用于井下人员众多,数度较快通过分站的情况。该产品工作于2.4 GHz~2.5 GHz ISM频段。融合了增强型ShockBurst技术,其中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功耗低,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主要特性如下:GFSK调制:硬件集成OSI链路层;具有自动应答和自动再发射功能;片内自动生成报头和CRC校验码;数据传输率为l Mb/s或2Mb/s;SPI速率为0 Mb/s~10 Mb/s;125个频道。目前,这种 2.4G的新型射频芯片集信息采集,存储,传递及处理的技术,将为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监测,控制和监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人员定位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煤矿人员管理系统由工控机1台(包括显示器);服务器一套(建议选用);系统软件1套;数据传输接口1个;读卡分站按实际情况配置;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与分站数一致;识别卡按实际情况配置;信号避雷器3个;接线盒按实际情况配置;激光打印机可选配;通讯电缆按实际长度配置等组成。系统数据传输采用CAN总线方式(也可适应光纤及以太网)。四矿井读卡分站具体安装位置图矿井读卡分站安装位置需矿方提供CAN通风平面图设计根据矿的实际图图中红色的圆点示意基站安装位置五设备功能简介1. 数据传输接口 :1). 数据传输接口支持CAN总线,光纤和以太网等传输方式;2). 数据传输接口与读卡分站等设备具有双向通信及其指示功能;3). 数据传输接口具有故障诊断和指示功能。2. 识别卡 :发射唯一的人员编码信息,人员识别卡有腰式,灯绳式两种,本方案推荐灯绳式,不易换卡,便于人员携带,便于管理,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1). 识别卡具有发送卡号的功能;2). 识别卡具有发送报警信息功能;3). 识别卡具有接收巡呼信息功能。3. 读卡分站:接收人员卡发出的无线编码信号,能够存储检测到人员卡信息。根据巷道实际情况,在人行巷的岔路口,掘进头,工作面安装。1). 读卡分站具有与数据传输接口双向通信功能;2). 读卡分站具有自诊断和故障指示功能;3). 读卡分站与读卡分站之间具有双向无线数据通信的功能;4). 读卡分站具有与识别卡进行双向无线数据通信的功能。4.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 :井下交流输入电压:127V;直流输出电压:12V,1A。具有停电自动切换电池供电的功能:电池容量:12V/3.5A/2h。给读卡分站单独供电5. 通讯电缆 :主通信电缆型号参数电缆型号MHYV主要参数电缆直流电组≤12.8Ω / km 电缆分布电容≤0.06μF / km 电缆分布电感≤0.8mH / km电缆对数2芯电缆线芯7 / 0.376. 工控机 :1)工控机: CPU: 2.8GHz以上,内存:512M以上,硬盘:80GB以上,显卡:64M以上显存,串口:2个以上,DVD光驱,配备17寸以上液晶显示器,建议中心站配备备用工控机(以上为系统要求最低配置)。7.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软件 :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操作界面图系统主要主界面:矿端界面图(矿监控室端)联网端截面图(包括省市县及矿领导管理端)系统功能:1)系统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矿方提供的系统通风图),模拟显示井下巷道、采区、掘进工作面图形,并在该图上显示基站及其范围内的人员动态分布;2)查询井下任一指定人员在当班时间内的活动轨迹(所经历的各个基站)及当前所在位置和指定时间所处的位置;3)查询任一指定基站内的人员情况,数量;4)考勤情况查询,查询人员考勤记录,可生成日统计报表,可打印,数据可备份;5) 系统设备出现故障可自动报警,显示具体故障地点;6) 井下基站当线路出现故障,可以实现数据自动存储,线路通讯恢复后再将数据上传;7) 超时记录查询,显示当前井下员工中所有超出规定时间,可以通过报表形式打印出来,可以通过超时纪录,来管理员工;8) 超员记录查询,对某个区域的超员情况进行管理,给出报警信息;9) 工作异常管理,对于特殊工种,以及某些员工在井下的异常工作状进行汇总,如超时,超员等情况;10)设备故障信息管理,检测井下基站及交换机的工作状态,通过实时的监测,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方便维护;11)报表管理,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形成不同的格式,便于管理;12)多台电脑数据共享功能,在矿局域网内,可实现多台电脑数据共享的功能,以利于其他领导和部门查询(数传接口通过串口服务器与矿上局域网连接组成环网,领导可远程调取数据)。六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组成设备的特点系统指标:◆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有效接收范围:50—200m;◆无线接收分站数量:64台(系统最大容量:999台);◆无线中继站有效通讯范围:50—200m;◆总线传输速率:4800bps;◆人员信息卡:系统最大容量:9999;◆系统的容量:一个数传接口可带64台读卡分站;每个读卡分站可识别9999张识别卡;◆系统传输误码率:≤10-8;◆系统的巡检周期不大于30s;◆传输方式:CAN总线,传输速率:5Kbps;◆系统的无线工作频率:2.40GHz±0.010GHz;◆无线发射功率最大:≤-0dBm;◆携卡人员的最大行进速度不小于15m/s;◆并发识别数量大于300张识别卡;◆每日连续工作8h的情况下,识别卡使用6个月;◆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能保证系统连续运行时间≥2h;设备主要特点:1、读卡分站特点:1)双向传输:具有无线双向的通信功能,可由人员卡上传报警信息,也可由分站寻呼持卡人员;2)自主定向:采用先进独特的技术,可由一个分站决定人员的进出方向;3) CAN总线:采用CAN总线技术,驱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 比485总线更胜一筹;4)时钟存储:具有时钟和存储功能,并可用软件设置分站编号功能,井上可以随意修改分站编号,使用及其方便;5)单个基站可以判断方向性。2、人员识别卡特点:1).双向功能:人员卡具有单向和双向两种功能,可由用户选用;接收系统呼叫 ,主要以三种形式表现:呼叫(蜂鸣);警示(亮灯);紧急撤离( 蜂鸣+亮灯)2).携带方便:可与矿灯一起携带,减少了人员带卡时再穿皮带的麻烦;3).高速无线:采用最新射频芯片,空中传输每秒250K-1兆位(1Mbps),是目前人员定位中最快的芯片之一,这样大大地减少了空中碰撞和干扰,更有利于人员众多的场合应用。3、数据传输接口特点:1).多口兼容:数据传输接口具有多种接口的选择,可选择CAN总线,光纤或以太网不同模式使用。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2).双串组合:数据传输接口可与两台工控机串口通讯。可使备用计算机和工作计算机同时接收井下发来的信号,大大提高了备用机的切换速度。4、软件管理系统特点:1).图形平台:GIS和CAD平台的结合,使软件功能丰富,图文并茂;另有SQL Server为数据库平台,管理数据功能强大;2).最新标准:系统采用了最新的人员定位标准来进行的安标认证,功能丰富,完全实现了新标准的要求;3).拖移基站:在计算机屏幕的画面上直接拖动鼠标,即可添加和减少基站,使系统维护更加方便快捷;4).无线中继:可通过无线中继建立新的CAN系统,组网方便,可扩展性强;5).自动诊断:具有自动诊断功能,并显示在屏幕上,自动报警。更有利于维修; 七银利华科技人员定位系统优于其他公司的特点(仅我公司系统具备的功能和特点)以下部分是我公司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具备而国内其他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具备的特点和功能,这些功能是国家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做出的最新规定中必须要具备的功能,我公司推出这些功能,以免将来矿上二次投资,特别是避免了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新功能对接不上的弊端。1、可以判断经过基站人员的方向性。(其他公司的不能判断)2、手持搜救仪,在救援时候可以发挥作用。可以识别30-50米内的携带卡的人员。(其他公司无)3、手持搜救仪可以对卡的卡号进行现场修改,可以对电池的电量等等参数进行修改和检测,最重要的一点是,手持搜救仪可以对长时间不使用的卡进行完全休眠,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只需唤醒即可。(其他公司无此)4、高时效性,我们是0.5秒发送一次信号。(其他公司的2-8秒)5、系统上位机直接检测每个即将下矿的卡电量,使得每个下井进入工作状态的卡工作的绝对正常性。6、线路故障时候,基站可以自动存储2000张卡的数据,时间不小于24小时。7、联网功能简单,完全B/S结构。只有有网络的地方,既可以监控和管理。同时在人员定位系统的上位机软件中交叉了煤矿专业OA系统,是的煤矿的管理自动化。上位机软件具有具有领导视察功能、具有网内公告和通知功能、具有煤矿上传报表功能。8、综合管理平台,融合瓦斯监测、人员定位、视频监控。我公司的联网平台是专业软件,不同于其他公司的单一数据上传。同时我公司的软件系统同时具备两套,煤矿使用C/S结构系统,保证是绝对时效性,远程联网平台才有B/S结构,保证远程平台绝对的时速性。9、系统具备完善的领导带班下井管理监控管理功能。10、系统具备特种证件的管理、审查功能。11、系统具备我省安监局最新要求具备特种工作证管理、审核等功能。12、系统具备双向文件上下传功能。公告功能。全国唯一在人员定位系统中交叉这个功能。。
1、总体设计思想:为保证矿井生产调度的可靠性,设置煤矿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系统, 通过对巷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通过信息采集传输和智能身份识别,并可以充分利用矿井已有煤矿监控系统平台资源联网运行,实现矿山井下人员区域定位跟踪和考勤的自动化管理。
以实现全矿井的规范化、科学化的调度、指挥、管理。
2、系统满足环境条件:1)安装场所:井上及井下2)环境温度:上限+40℃,下限-10℃,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高于+30℃;3)相对湿度:+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较大的相对湿度,如+20℃为90%,但应考虑到由于温度的变化可能产生凝露的影响;3、项目开发所遵循的原则:厂家提供的所有设备、器件都应符合下列规程规范要求:1)《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2)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3)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4)设备的分项及系统均应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安证。
5)AQ 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6)AQ 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7)《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试行)》4、项目总体设计4.1系统技术要求:1) 系统所有设备均为本质安全型;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分站有效覆盖范围:大于20M;3) 允许被测对象最大移动速度:大于10m/s;4) 用单个分站能自动识别被测对象的运动方向;5) 设备外接端口都有保护电路,控制电缆可热插拔工作;6) 系统尽量利用井下工业以太网传输;7) 具备考勤功能;8) 能够分区显示井下人员数量;9)系统应满足联网和集成的要求:与集团公司联网,数据可上传集团公司(满足集团公司《阳煤集团跟班人员稽核系统》的要求)和省煤管局。
4.2系统的功能4.2.1矿井考勤系统的功能及与工资核算系统数据共享1) 识别分站设置本着入井从地面考勤,升井从井下考勤的原则;2) 系统具备卡唯一性识别功能,有效防止人员带多卡下井;3)考勤传输系统具有防雷、避雷装置;4) 考勤方式采取通过自动读取式,同时显示考勤人员的信息;5) 考勤传输主机存储的数据具有二次传输功能,以防止数据传输时出现特殊情况,数据丢失能及时恢复;6) 考勤系统中的各种报表可以通过通用接口直接提取,满足对系统集成的要求;7) 显示屏上同时可显示从上位机上发布的各种信息;8) 记录统计能实现分层次处理,按矿井的实际组织机构录入对应处理;9) 在上位机可查询本矿所有人员的入井相关信息;10)要求定位考勤系统,以员工养老保险号作为人员识别的唯一代码。
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工作方案一、项目目标和意义1.满足义煤集团现有人员定位系统所有要求及技术条件。
3D高精度定位对应急救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2.在复杂矿下环境里的绝对2D定位精度小于3米,争取实现3D定位。
基站覆盖距离大于100米。
可同时进行定位的人数大于1000,满足煤矿上下班高峰期进行人员定位及考勤的要求。
科技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3.争取试运行和工业试产后,起草行业技术标准并获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实施。
4.通过防爆认证,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商品化运作。
5.以此系统为载体进一步开发井下通讯系统、自动化及井下物联网平台建立。
对井下设备定位;视项目进展情况,成熟一项投入商品化操作一项。
研发转化其它具有市场潜力高科技产品。
为企业发展持续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井下人员及设备精确定位系统简介1.系统基本功能:满足义煤集团现有人员定位系统所有要求及技术条件,同时满足在复杂矿下环境里的绝对2D定位精度小于3米实时监测功能。
2.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支持灵活的网络架构,实现树状多分支巷道定位。
定位网络由四部分构成:定位基站、移动标签、光纤网络传输通道、定位引擎服务器。
其中定位基站分布于井下巷道侧边,并对所管理区域进行信号覆盖;移动标签附着在定位对象表面,如人的手腕、安全帽、要带、设备的上盖、车辆的顶部;当标签进入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依据设定的刷新率,自动发送一包数据与基站建立联系;基站依据内置规则完成TDOA数据的获取,并通过光纤网络传输通道发送至定位引擎服务器,进而计算出移动标签的实际位置;定位引擎服务器支持大容量标签网络的原始数据获取、位置解算与坐标输出。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支持多种场景的应用;整个系统基于以太网实现高吞吐量TDOA数据传输,每台基站都需要连接到井下光纤网络;对于多分支巷道定位,系统采用树状光纤网络时间同步方式,每个定位基站的覆盖距离为150m,任意两个定位基站覆盖范围内支持200个以上移动标签。
3、技术目标3.1高精度定位。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瓦斯爆炸、煤与岩石突出、坍塌等,这些都给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设计一套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系统概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时跟踪和定位,实现对人员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系统组成1. 人员定位设备:为井下作业人员佩戴的定位设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与地面监控中心的实时通讯,并能够自动上传人员的位置信息。
2. 基站设备:安装在矿井各个关键位置,用于接收和发送人员定位设备的信号,并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3. 地面监控中心:由监控人员操作的中心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处理和显示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及时发出指令。
4.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人员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监控、历史轨迹回放、报警处理等功能。
三、系统工作原理1. 人员定位设备通过与基站设备的通讯,实时上传人员的位置信息。
2. 基站设备接收到人员定位设备的信号后,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3. 地面监控中心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及时显示人员的位置信息。
4. 监控人员可以通过地面监控中心对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指令。
5. 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对人员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并进行报警处理,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系统特点1.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历史轨迹回放:系统可以对人员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方便管理人员进行事故分析和处理。
3. 报警处理:系统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警处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一、人员定位系统概述(1)设计依据《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管理规范》AQ1048-2007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结合当前《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的要求,(2)设计内容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其设计的选择,监控区域的电源箱的布置及分站的确定。
(3)人员定位系统选择我矿一井准备安装大连矿山安全科技研究院KJ405T型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满足井下人员定位的要求。
二、井下以太网组网设计方案根据井下的实际情况,以光纤网络为主干,高速电缆以太网络为分支网,终端设备搭建can总线网络、无线网络相结合的四网合一的综合性数据传输平台。
目的是便于用户将井下各个子系统融合在一个传输平台下,实现数字化矿山。
井下服务器安装区域1、井口服务器:安装一井斜廊内,用于光纤入井,并且挂接考勤分站。
2、井底服务器:安装七路水泵峒室内,实现井下光纤主干网搭建,并挂接人员定位分站。
网络终端安装区域:井下主要工作区域入口处,用于挂接网络型人员定位分站,同时提供网络接口、can总线接口,用于接入其他井下网络设备、can总线设备(如KJ333瓦斯监测系统)。
三、人员定位设计方案考勤分站:分站安放在主、副井井口。
实现入井、升井人员考勤功能。
井下区域定位分站:a:井下主要巷道分支点;b:井下各采面;c:井下各掘面;d:井下车场;e:井下各限制区域;定位分站数量设计原则:井下工程部分设计覆盖区域包括井底车场及各采区、掘面等处,实施局部人员定位覆盖。
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区内凡是人员活动密集的区域如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采区皮带上、下山、轨道上山各车场、掘进工作面入口及掌子头均安设一定数量的读卡分站,以达到人员较高精度定位的目标。
根据上述安装要求,共安装四路电源箱8台,人员读卡分站28台,人员定位识别卡960个。
所有下井人员全部实现了实时监测,设备安装请参见设计图纸。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系统软件部分)设计方案重庆安生威测控系统设备有限公司二零零七年五月请注意保密!!第二章系统架构设计2.1概述根据《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和《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本系统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必须为当前高可靠性、开放性好、易于操作、易维护、安全成熟的主流产品,以确保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工作。
同时考虑各煤矿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大家都熟悉的Windows 作为操作系统,用户操作基于IE 浏览器模式。
2.2总体方案2.2.1系统网络结构本系统采用B/S 架构,支持单服务器、双服务器热备模式;对较大规模的煤矿后台系统可以支持数据库独立,对较小规模的后台系统也可采用单机集成数据库模式,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移动IE 查询终端IE 查询终端1IE 查询终端 2IE 查询终端 N1单机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移动IE 查询终端IE 查询终端1IE 查询终端 2IE 查询终端 N2双机热备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移动IE 查询终端IE 查询终端1IE 查询终端 2IE 查询终端 N图3独立服务器双机热备人员定位管理系统2.2.2数据中心服务器在上面三个结构图中,带背景部分为煤矿地面管理中心,在管理中心的计算机中安装本系统软件;这些系统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矿区分布图绘制与读卡器位置安装配置;矿区人员信息与分组及其权限管理配置;整个监控系统范围作业人员定位读卡器的通信巡查;人员位置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人员出/入、滞留时间、报警、日志等各种信息的存盘处理;为IE 瘦客户端提供查询服务;为外部或上级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接口。
当然,在管理中心的每一个服务器上也与客户终端一样可通过IE 浏览器进行查询,同时,在管理中心还可视情况配置大屏幕投影仪、电视墙等设。
2.2.3查询客户端其他笔记本、各办公科室查询终端仅通过IE 浏览器即可对系统的监控范围人员分布图信息及历史统计报表信息进行查询。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煤矿业也不例外。
由于煤矿生产环节中存在着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环境和高风险的事故隐患,如何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应运而生。
一、技术原理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主要依据的是自主定位和无线通讯技术。
利用现代化无线个人定位技术、实时定位技术、高精度无线传感技术及众多前沿技术开发出一套完整、先进、实用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该系统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显微传感方式,对人员进行高精度定位,从而实现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同时,通过UWB、WiFi等无线通讯协议,实现煤矿工作人员之间的实时通讯。
二、技术特点1.高精度定位:该系统采用自主定位技术,精度高达10厘米,确保实时监测到煤矿工作人员的位置,有效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
2.实时监控:该系统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监控,可实现对人员进入禁入区域等危险区域的实时预警,能够迅速指引工作人员及时避免隐患发生。
3.全网联动:该系统通过WiFi等无线通讯协议,能够与其他设备联网,通过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保证了系统的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从而全面地保障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
4.多种报警方式:该系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报警,包括声光报警,震动报警,手机短信报警等,保证了信息的全面传递。
三、技术应用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中,如帮助管理人员实现工作人员安全进场、离场记录,实现隐患排查和整改、非法人员侵入监测、工作人员出入管理等。
四、技术优势相比于传统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准确性高:采用高精度定位方式,实时监测人员位置。
2.数据安全性高:采用多种数据加密方式,保护信息安全。
3.报警方式多样化:采用声、光、振动以及手机短信等多种报警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方案关键字:煤矿人员定位井下人员定位人员定位煤矿考勤摘要:该系统适用于煤矿井下人员位置识别与跟踪回放、人员考勤、超时报警、超员报警、限制区报警、人员情况统计和人员救援指挥等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述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不断的努力,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木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了木兰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ML-RFID技术,ML-RFID技术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0.18uM的微波芯片技术,使RFID的性能和原来的微波技术相比得到了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同时也解决了中低频电磁波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木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上台阶以及事故急救带来了新的契机。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广元市金原电子2011年04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设计依据、原那么、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功能概述及产品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人员定位系统组成及要紧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人员定位治理系统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系统要紧技术指标及组成设备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系统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售后效劳..........................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随着国家对煤矿平安的日趋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井下作业人员定位治理系统,这些装备的推行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平安生产状况。
但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治理困难,井上人员难和时把握井下人员的动态散布及作业情形,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靠得住信息,抢险救灾、平安救护的效率低,成效不睬想。
我公司连年来一直致力于煤矿平安信息研究,公司依托强有力的自动操纵及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不断加大煤矿平安产品的研发投入。
公司以成立煤矿井下作业的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治理为要紧目标,致力于煤矿平安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并参与了北京矿业大学国家煤炭行业唯一的重点实验室建设。
矿井人员井下定位治理系统,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查看井下人数量。
若是发生灾变,还可当即从监控运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情形、在软件中可显示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福建省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书日期: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前言 (3)二、矿井概况 (3)1、矿井基本情况 (3)2、各主要生产系统情况 (3)三、系统设计依据及原则 (5)1、设计依据 (5)2、设计原则 (5)四、系统结构组成及功能 (6)1、系统结构组成 (6)2、系统功能 (6)五、系统设备布置及明细 (7)六、系统设备清单及预算 (10)附图:XXX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设备布置示意图永安煤业公司XXX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一、前言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采用RFID射频技术。
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二、矿井概况1、矿井基本情况:XXX煤矿位于永安市安砂镇苔菇村,矿井于1987年11月建成投产,隶属于福建省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井田面积 5.2984平方公里,开采标高-130-+500m。
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分三个水平开采,+250m标高以上为第一水平,+70m至250m为第二水平,-130m至+70m为第三水平。
第一水平共划分七个采区,第二水平共划分3个采区;三水平尚未开拓。
矿井有3个直通地面的井口(+455副斜井井口、+550平峒口、+518风井口),另外还有+250和+70两条运输大巷与东坑仔煤矿相通,其中+250运输大巷与东坑仔矿联络段已停用,用风门隔离。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书secret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书湖北盛源矿山设计名目:一、系统概述二、RFDI技术原理和特点 (3)1.射频识别技术 (3)2.RFID系统工作原理 (4)3.RFID特点 (4)三、系统设计原那么 (4)四、系统设计引用标准 (5)五、系统设计特点 (5)六、系统设计方案 (6)七、系统功能 (7)八、硬件系统描述 (8)九、软件系统描述 (9)1.基于地理信息〔GIS〕平台的可视化人员和设备实时显示功能 (9)2.井下动目标监测查询功能 (9)3.安全保证和治理功能 (10)4.事故抢险和搜救功能 (11)5.统计考勤功能 (11)6.信息联网功能 (12)一、系统概述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不断的努力,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固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缘故,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仍旧不容乐观。
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治理模式,如何实现治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怀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难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治理为要紧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KTW-13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纳了美国生产的915M无源射频识别设备,标识卡也采纳美国生产的无源卡。
系统解决了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问题。
KTW-13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形反映到地面运算机系统,使治理人员能够随时把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治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依照KTW-13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形,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KTW-13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治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外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目前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固、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V1[1].01000字设计任务针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时的安全管理问题,设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设计方案1.系统概述该系统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能够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定位和管理。
系统由标签、读写器、服务器等硬件组成,同时也包括了基于Web的管理端和移动客户端。
系统将实现以下功能:(1)实时跟踪定位作业人员,包括作业人员的位置、状态、作业任务、出入井压状况等信息;(2)管理端实时监控井下人员情况,包括作业人员运行轨迹、在井下的位置、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等;(3)移动客户端提供给作业人员操作手册、安全须知,以及接收调度任务和回传执行结果;(4)应急预警功能和应急预案,实现在井下人员安全遇到危险时的应急处理。
2.系统硬件(1)标签:选用低功耗主动RFID标签,尺寸较小,佩戴舒适,可以在极低的电量下长期运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具备机械防护、防水、防爆等功能。
(2)读写器:选用射频读写器,能够接收标签频率,识别标签ID、位置,以及读取标签状态。
(3)服务器:实时接收读写器发送的位置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生成运行轨迹、作业任务情况等报表。
3.系统软件(1)管理端:基于Web浏览器,可以实时监控井下人员情况,包括人员位置、安全状态、作业情况等。
(2)移动客户端:基于移动设备,提供给作业人员操作手册、安全须知,以及接收调度任务和回传执行结果。
(3)系统应用:对系统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位置信息、作业任务等管理功能实现。
4.系统流程(1)标签读写过程:当作业人员进入井下范围后,读写器将接收到标签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读取标签ID,判断是否在已经注册的标签列表中,如果在则记录该标签的位置、时间、状态等信息。
(2)数据传输与处理过程:读写器会将井下作业人员标签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将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定位算法,对井下作业人员在井下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位置信息以并运行状态、工作状态等其他信息一同存储到服务器中。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系统设计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
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
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
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
授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
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围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2.超宽带技术:超宽带技术通过发送短脉冲信号,利用传播时延差异实现定位。
超宽带技术具有高定位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合在矿井等复杂环境中使用。
3.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惯性传感器,测量人员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从而推算人员的位置。
该技术不依赖外部信号,适用于短时间内无法获取定位信号的情况。
4.混合定位技术:将多种定位技术结合使用,提高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将无线通信技术和超宽带技术结合使用,通过蓝牙传输人员的大致位置,再利用超宽带技术进行精细定位。
除了以上的技术方案1.定位算法:根据收集到的位置信息,需要设计合适的算法来估计人员的准确位置。
常见的算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器和粒子滤波器等。
2.定位设备的选型和布设:不同的定位技术需要不同的设备支持,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定位设备,并合理布设在井下,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数据传输和存储:定位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和存储,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需要选择适当的传输协议和存储介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异常报警和救援机制:定位系统应当能够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并设有相应的异常报警机制,及时发现人员异常和紧急情况,并触发相应的救援机制,以降低事故风险和保障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定位技术,还需要考虑数据传输、存储、算法以及异常报警和救援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稳定可靠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书1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设计单位:2011年10月21 日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审批表工程名称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单位盖章:设计人员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委托单位审核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日期: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核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日期: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核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日期:备注目录一、前言(4)二、概述(4)2.1 煤矿概况(4)2.2设计要求(4)2.3 编制依据(7)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8)3.1系统设计说明(8)3.2系统设备布置(19)3.3主要设备性能参数(22)3.4操作流程(29)四、地面部署、系统融合(32)4.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地面部分及系统集成)(32) 4.2地面中心站设备部署(33)4.3系统防雷措施(34)4.4系统融合(35)五、设备清单及报价(40)六施工方案(42)6.1 施工过程的难点与关键点(42)6.2工程进度安排(42)6.3施工安全(46)6.4各单位监督人及协调人联系方式(48)七、售后服务(48)7.1故障响应(48)7.2售后地址及服务热线(48)7.3服务巡检和维护保养(49)7.4常见故障及处理方式(49)7.5详细的售后服务见附件二《售后服务承诺》(50)八、图纸汇编(50)九、系统建设、运行档案(51)十、系统主要装备情况(53)10.1系统主要装备情况(53)10.2系统实现软、硬件功能清单(54)附件:一、矿井委托书,二、供应商服务承诺书。
一、前言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及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和《福建省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和维护指导意见(试行)》(闽煤安监综合〔2011〕30号)等文件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作为颁发(变更、延期)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