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备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教师招聘备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教师招聘备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教师招聘备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教师招聘备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拼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匕首bǐ卑鄙bǐ剥玉米bāo擦黑板cā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s://www.doczj.com/doc/2813064214.html,转载请保留出处。 b.咱俩liǎ成绩jì足迹jì当天dàng c.出殡bìn蓓蕾lěi杜甫fǔ车辆liàng d.泡沫pào陌生mò宁肯níng哺育bǔ 2.下面四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天险大渡河。 b.道路在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c.他毫不迟疑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d.晨雾弥漫,仿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沙。 3.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4.根据意思写出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奋不顾身 b.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c.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势如破竹 d.连声称赞个没完——赞不绝口 5.“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陈琳b.曹植c.曹丕d.王粲 6.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b.识字写字能力c.汉字认读能力d.汉字书写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7.名句填空(4分) ⑴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⑵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两岸猿声啼不住,。 8.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共同语言。 9.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简答题(16分) 10下面两个句子各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这样修饰后各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11.简要分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 12.请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简单说说你对于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问题的认识。 四.鉴赏题(28分) 1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 (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素质测评》真题和答题技巧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素质测评》真题 本测评共有200道题,都是有关个人的兴趣和态度等问题,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会有不同看法的,回答也是不同的,因而对问题如何回答,并没有“对”与“不对”之分,只是表明你对这些问题的态度,请你要尽量表达个人的意见,不要有顾虑,有些题目你可能从未思考过,或者管道不太容易回答。对于这样的题目,同样要求你做出一种倾向性的选择。 1、在旅游之前,我会事先小心地计划。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2、我心情紧张时胃就不舒服。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3、在有些场合,我会担心别人看不起我。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会的 4、在公共场合吃东西会让我感到不自在。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5、知道别人在看我和议论我时,我会感觉不自在。 A. 经常如此 B. 偶尔如此 C. 从未如此 6、假如把每次考试的试卷拿到一个安静,无人监考的房间去做,我的成绩会更好一些。 A. 是的 B. 介于A,C之间 C. 不是的 7、我常常想到将来要做的事。 A. 是的 B. 不确定 C. 不是的 8、 找出以上图形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 a B. c C. d 9、在专心工作时被打扰,你会生气吗?

A. 会 B. 不确定 C. 不会 10、我不喜欢依赖别人和求人做事 A. 是的 B. 视情况而定 C. 不是的 11、你是否常常觉得书本比人更有趣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12、有太多的琐碎小事需要去做,以至于有时候我却忽略了它们。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对 13、如果所有的甲都是乙,有些乙是丙,那么,“一定有些甲是丙”这句话是。 A. 对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14、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觉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自己太逊了。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15、我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16、我努力完成我的目标。 A. 是的 B. 偶尔如此 C. 不是的 17、一说起“竹篮打水”,便马上会接“一场空”。 A. 是的 B. 偶尔如此 C. 不是的 18、无论什么事情我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 A. 是的 B. 偶尔如此 C. 不是的 19、我喜欢很多人在我周围。 A. 是的 B. 偶尔如此 C. 不是的 20、不论到什么地方,我都能清楚的辨别方向,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21、我有时不能做到我应有的可靠或可信。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22、我觉得我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不该做的。 A. 经常如此 B. 偶尔如此 C. 从未如此

高中生必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三看:题目,作者,小注)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2)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主要有:不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 2物象(即意象) “意”是指是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使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答题时需把握的依据。 主要有: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 梅:坚强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兰:淡泊名利 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 菊(黄花):隐逸高洁、不畏权贵 松:正气凛然、坚贞高洁 草:1.象征顽强的生命力2.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4.寄托离愁别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杨柳(柳絮):寄托离愁别绪,游子思归、好友相别,或感叹自己飘泊不定 落花:表达年华易逝的感伤,或表达惜春伤春之情 落叶(落木):营造秋风萧瑟的氛围,表达惆怅落寞的情感 梧桐:抒发悲秋之情,象征孤独失意者 芭蕉:孤独忧愁,离愁别绪 桑梓:代指家乡,表达思乡之情 孤蓬:飘泊不定、孤独寂寞 飞鸿(鸿雁):营造雄浑悲壮的意境,表达思乡之情 蝉:1.象征高洁2.悲秋,悲凉 猿:凄凉悲伤,孤寂悲苦 杜鹃(子规):忧愁忧思 鹧鸪:离别,悲情,相思,或昔盛今衰、世事无常 沙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产生的情感

鸿鹄:志向高远 夕阳(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惆怅、思乡、怀古等感情 浮云:在外漂泊不定 流水:1.愁绪2.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盛衰兴亡变化 月:1.离别思乡2.寄托喜悦或凄美祝愿3.冷清凄凉 露:人生短暂,时光飞逝 西风(秋风):烘托衰败之景,落寞惆怅 长亭:送别之所,离愁别绪 关山:接指遥远地方,征人思乡(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吴钩:报效祖国 栏杆(阑干):思念,寂寞,忧愁 *古诗词典故* 投笔:班超投笔从戎,弃文从武 破楼兰:建功立业“不破楼兰终不还” (苌弘)化碧:苌弘无辜获罪自杀,血化成玉,指正直的人为正义的事业蒙冤受屈 尺素:书信的代称 青鸾:西王母出行让青鸾送信,代指送信的人 东篱、三径:归隐田园 劳歌、南浦:送别歌,送别地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的悲痛 红豆:爱情或相思 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 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 3意境:指作者的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突出的特征。把意境比作一个建筑的话,那么意象就是这个建筑的每一块砖石。 4塑造形象常见手法:1比兴2细节刻画3烘托渲染4对比衬托 5分析意境意象题答题技巧 问法: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描绘了一幅……图2.诗意地简短进行翻译3.概括营造出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概括特点:恬静优美、恬淡闲适;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幽深僻远、清幽明静;瑰丽清新、清新自然;孤寂冷清、凄苦悲凉(总之最好用四字短语概括) 例题)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B.徐特立C.杨贤江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加里宁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B.范例教学C.发展教育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B.布鲁纳C.根舍因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B.《教育学》C.《大教育学》D.《教育原理》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xxB.盖顿C.xxD.xx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小学语文基本功大赛复习考试试题卷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 )形成与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和( )。 3.( )( )( )( )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4.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 )为主,教师的教学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工具性与逻辑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 3.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 4.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 5.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一)填空题(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填充成语(4分) ①贪lán( )、②yùn( )酿、③mǐn( )灭、④chóu( )躇 ⑤含辛( )苦、⑥( )角分明、⑦笑容可( )、⑧名( )其实

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支援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三)默写题(11分) 1.前事不忘,__________。(1分) 2.根据举例,在每一个成语中填入一组意思相反的字。(4分)

2015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2015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纵观教师资格统考、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都会有案例分析的身影,且占分值比例较大。案例分析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对相关教育理论掌握、系统知识的思考与分析、教育观点组织与文字表达等综合应用等能力。解答这类问题,不仅要求考生拥有夯实的知识储备,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求考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在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严密的语言逻辑、清晰的层次以及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但是,面对案例分析题,很多考生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把握答题要点、如何拿到高分。因此,好的答题技巧必然会助大家一臂之力。在此,中公教育许冬雪老师对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做以简单介绍和分享。 首先,有效的解题步骤: 1.通过阅读问题明确问题的要点。 2.以问题的要点阅读材料,作上标记:在审阅背景材料时,应试者要详细阅读材料,一般来说案例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个用词均是为提问、分析和解答埋下伏笔设定条件的。因此,解答和分析要充分

利用材料所设定的各项条件。中公教育许冬雪老师建议大家仔细阅读两遍以上,从而理清思路。 3.构思答案。 4.写出答案。 其次,答题要求: 1.析题的规范性。理论在先,分析在后。严密审视问题的设置,把握设问的中心,明确回答的方向。切忌“牛头对不上马嘴”。 2.组织的规范性。注重迎合设问组织答案,学会知识迁移和方法的迁移。切忌“字多却不能表意”。 3.表述的规范性。要求多角度、条理性表述,学会分点,不能泛泛而谈,切忌“前言不答后语”。 最后,心态调整: 1.做题要有自信心。 2.回答要有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 3.考前做好实战练习,乐于动笔,锻炼语感,进而掌握答题技巧和作答要求,积累做题经验。 4.安排好答题时间。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 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郑板桥) 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

阅读理解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下面是六类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 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大——小高——低俯——仰虚——实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结构化面试定义:是由多个有代表性的考官组成一个考官小组,按规定的程序,对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始终如一地使用相同的考题进行提问,并按相同的追问原则进行追问;这些试题必须是与工作相关的;考生的行为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评定;面试的结果采用规范的统计方法记分;面试合格的考生按其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进入考核。 教师结构化面试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类的题目主要就考察考生对自身的认识,报考自身的性格、优缺点、座右铭、最爱看的著作以及人生经历等。比如,请问你报考教师这个岗位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浙江萧山考题)。学生心目当中的酷老师是什么样的?(山东青岛考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的是人职的匹配性。出现这类题目的时候,中公资深讲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就题目内容说的时候,和教师这个职业联系起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老师,从教师的角度去作答,这样才能答的更有效。 2、人际沟通 作为教师,不仅要和同事打交道,还要和学生、家长以及领导处理好关系。人际沟通类的题往往有一下两种情况:一是给考生设定一个障碍情境,如在人际沟通中遇到了阻碍,被领导或同事误解等,问考生会怎么解决;二是不会有假定的障碍情境,而是直接提问,如怎么跟不同类型的家长打好交道? 等。对于这一模块的题,考生应注意本着阳光思维的原则,也就是不要把人想象的太坏。并且,在和不同的群体沟通交流时,应该本着不同的态度和原则。如面对领导,应该是虚心、尊重的态度,并且相信大多数情况下领导都是对的,即使不是对的,也是因为没有了解情况;而面对同事则应该本着尊重、理解和合作的原则;对家长应该热情、理解、尊重,并且家长的要求一定要解决;对学生应该本着关心、多宽容、多鼓励、多信任、多尊重和多理解等原则。 3、组织管理 作为一名新教师,一般来说都会要担任班主任工作,这就涉及到了如何组织和管理里班集体以及召开家长会或是主题班会等,而很多时候,学校也会把一些活动交给老师来组织,如让你组织一次有300个学生的春游活动(浙江湖州),组织一次最美丽女教师的评选(山东青岛)等,考生的作答就可以直接折射出考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是否具备相关经验。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Rén 和Chóng 。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女和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击和从长计议。(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曹丕和曹植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风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颂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另外)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勉强)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尚且)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居然/竟然)

教师招聘经典面试题汇总(含答案)

教师招聘经典面试题汇总(含答案)

26、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校一位老师每天睡觉前都要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今天我想了吗?今天我读了吗?今天我写了吗?请你对这位老师的这种做法加以评价。 27、一位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里话。一个孩子的父母离异,这给他童年的心底留下了一道阴影和许多的痛苦。这个学生写的文章很打动人,文笔也不错。老师没征求学生的意见,就在班上读了这篇“范文”。几天后,这位同学却在日记中表达了对老师这种做法的不满。如果你是那位老师,应该如何去分析和处理这件事? 28、你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29、将要走上讲台的你,自我感觉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你最大的优势与最大的不足分别是什么? 【教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题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题 (谢绝转载,谢谢!) 一、考试内容 教育教学知识(学科课程标准)+初、高中学科试题(基础的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常识题 二、考试题型 第一大类基础 基础·汉字 (一)字音 1.选择正确/错误的读音 独树一帜.(zhìzhī)针灸.(jiūjiǔ) 秸秆(jiégǎn jiēgān jiégān) 2.加拼音 婺.源:丽.水:邋遢 : ..3.多音字 古刹./刹.车一场.雨/广场.自怨自艾./艾.草(二)字形 1.写汉字 duòluò: zhào事: 国huī: 气něi : 2.查找错别字

趋之若鹜./好高骛.远寒暄./喧.宾夺主 水笼头名信片迫不急待甘败下风 (三)字义(考察具体语境中的字/词/成语义) 例1: “深”的意思是:①深奥; ②深度; ③(感情)厚 (1)这口井真深.哪!( ) (2)奶奶把我从小带到大,所以我俩感情很深.。( ) (3)他还是小学生,现在就让他学习中学的知识,对他来说不免太深.了。( ) 例2:(考察成语用的是否恰当) 。 A 他跑的太快了,我只能望其项背 .... ,不惜伤害自己的朋友。 B 他为了一己私利殚精竭虑 .... ,头上的白发看着让人心疼。 C 周总理日理万机 .... ,他感到沮丧极了。 D 大卫的这几次实验屡试不爽 .... 例3:(高考常见题型,多从文章中节选)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会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A考验锻炼B检验锤炼 C考察锤炼D检验锻炼 例4:兴.风作浪:①引起,挑起②使兴盛、流行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一、诗歌内容分类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 )、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 、“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从题材角度分 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胸中积愤 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 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 结构化面试定义:是由多个有代表性的考官组成一个考官小组,按规定的程序,对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始终如一地使用相同的考题进行提问,并按相同的追问原则进行追问;这些试题必须是与工作相关的;考生的行为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评定;面试的结果采用规范的统计方法记分;面试合格的考生按其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进入考核。 教师结构化面试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类的题目主要就考察考生对自身的认识,报考自身的性格、优缺点、座右铭、最爱看的著作以及人生经历等。比如,请问你报考教师这个岗位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浙江萧山考题)。学生心目当中的酷老师是什么样的?(山东青岛考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的是人职的匹配性。出现这类题目的时候,中公资深讲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就题目内容说的时候,和教师这个职业联系起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老师,从教师的角度去作答,这样才能答的更有效。 2、人际沟通 作为教师,不仅要和同事打交道,还要和学生、家长以及领导处理好关系。人际沟通类的题往往有一下两种情况:一是给考生设定一个障碍情境,如在人际沟通中遇到了阻碍,被领导或同事误解等,问考生会怎么解决;二是不会有假定的障碍情境,而是直接提问,如怎么跟不同类型的家长打好交道? 等。对于这一模块的题,考生应注意本着阳光思维的原则,也就是不要把人想象的太坏。并且,在和不同的群体沟通交流时,应该本着不同的态度和原则。如面对领导,应该是虚心、尊重的态度,并且相信大多数情况下领导都是对的,即使不是对的,也是因为没有了解情况;而面对同事则应该本着尊重、理解和合作的原则;对家长应该热情、理解、尊重,并且家长的要求一定要解决;对学生应该本着关心、多宽容、多鼓励、多信任、多尊重和多理解等原则。 3、组织管理 作为一名新教师,一般来说都会要担任班主任工作,这就涉及到了如何组织和管理里班集体以及召开家长会或是主题班会等,而很多时候,学校也会把一些活动交给老师来组织,如让你组织一次有300个学生的春游活动(浙江湖州),组织一次最美丽女教师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知识点一: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1.理解诗歌的内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古诗词考查的一项基本内容。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往往很含蓄,对阅读量有限,理解水平不高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那么,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审视标题 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理解诗歌的内容。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如果仅就诗句来看,要理解其思想内容,难得其要领,而题目告诉我们这诗是抒发观书后的感想。“观书”与“方塘”有什么关系呢经进一步分析,就可以明白,诗人是将方塘喻为明镜,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所以这首诗意在告诉人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②了解作者 古人读书有一条重要经验——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在课内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对陆游的生平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明乎此,就可以明白,诗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 ③理解诗句 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最根本的还是要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理解诗句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诗眼”。我国的古诗词讲究凝练,讲究一字传神,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诗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这关键词语和“诗眼”里。因此,我们要善于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情思。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从题目看,这诗是作者呈给张丞相的。那么,呈给张丞相要干什么呢颈联的下句“端居耻圣明”给我们透露了信息:在这圣明之世,诗人不愿闲居着。显然,这是一首“干谒诗”,作者是求张丞相能推荐自己做官,为朝廷效力。 ④分析形象 ) 客观存在的景色,事物及活生生的人,一旦被拢挫于笔端,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

2019年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卷及答案

2019年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 )形成与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和( )。 3.( )( )( )( )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4.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 )为主,教师的教学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题 1.工具性与逻辑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 3.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 4.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 5.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与运用(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填充成语(4分) ①贪lán( )、②yùn( )酿、③mǐn( )灭、④chóu( )躇 ⑤含辛( )苦、⑥( )角分明、⑦笑容可( )、⑧名( )其实 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支援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三)默写题1.前事不忘,__________。(1分) 2.根据举例,在每一个成语中填入一组意思相反的字。(4分) 例:争(先)恐(后)惊( )动( )、弄( )成( )、扬( )避( )、转( )为( ) 3.__________,不亦说乎?(1分)4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__________。(1分) 5.《景阳冈》一文节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其余三大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分)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焕然一新、守株待兔、卧薪尝胆、胸有成竹”这一组词感情色彩相同,都是褒义词。( ) 2.“春天的杭州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与“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都犯了语序颠倒的错误。( ) 3.“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漫画本》解决了少年朋友在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中所遇到的难题。”这句话若缩写,应该是“出版社解决了难题”。(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