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经济犯罪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7
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打防对策浅析作者:何正飞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03期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环境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经济犯罪作为危害经济环境的一种行为,其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
为了能更加清晰的认识新形势下的经济犯罪,本文对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预防中的不足以及打防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这对于新时期经济犯罪的预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犯罪;特点;对策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8-0156-02作者简介:何正飞(1989-),男,回族,安徽霍邱人,法学学士,就职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雨山分局,研究方向:侦查学。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犯罪也具有新的特点,促成我国经济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促成了经济犯罪。
从司法实践中看出,单个的因素是不足以产生经济犯罪行为。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各种预防经济犯罪的措施还不健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的管理漏洞,这为经济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可趁之机。
我国经济犯罪率逐年攀升,经济犯罪己成为眼下非常严重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新时期经济犯罪的特点经济犯罪和过去相比,在案发的领域、手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式下,经济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一)犯罪手段更加趋向智能化、专业化和隐蔽化。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在经济活动中,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例如,利用第三方电子平台进行转账,网上购物,网上缴纳水电费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时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群众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却给经济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契机。
从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来,这些犯罪分子大多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智商较高,能周密的制定犯罪计划并谨慎的执行犯罪计划。
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对经侦工作改革的思考【摘要】经济犯罪在当前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经侦工作在打击经济犯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的经济犯罪类型繁多,案件数量增加,侦破困难与挑战较大。
必须进行经侦工作改革,提高技术装备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跨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
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持续推进经侦工作改革是当务之急。
只有构建更加健康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才能有效遏制经济犯罪的发展,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犯罪、经侦工作、改革、案件数量、侦破困难、挑战、技术装备、人才队伍、跨部门合作、信息共享、打击力度、社会经济环境、健康、稳定。
1. 引言1.1 经济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经济犯罪会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扭曲市场经济秩序。
各种欺诈、偷税漏税、虚假广告等行为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损害正当经营者的利益,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
经济犯罪会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
诈骗、侵占公共财产、洗钱等行为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经济犯罪也会破坏社会治安稳定。
各种非法集资、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会引发社会恐慌,损害公众利益,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这不仅影响社会秩序,还影响人们的生活安宁。
经济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和权益。
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和防范是非常重要的。
1.2 经侦工作在经济犯罪打击中的重要性在经济犯罪打击中,经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犯罪是一种广泛存在且猖獗的犯罪行为,它不仅直接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利益,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
经侦工作作为对经济犯罪进行侦查和打击的主要力量,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经侦工作在经济犯罪打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犯罪的犯罪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分子往往隐秘行事,需要经侦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细致的侦查工作。
经侦工作的及时准确将有助于查清案件真相,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对经济犯罪的初步认识罪工作很重要,要从政治上而不只是经济上,看到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意义。
”一、经济犯罪概念及特征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犯罪,一般指自然人或法人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在商品生产、分配、流通及其管理过程中,违反经济管理法规,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应受国家刑法惩罚的行为。
这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贪利性。
大多数经济犯罪都具有非法牟取经济利益的目的,犯罪人为了一已之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侵吞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同时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
2、法定性:经济犯罪是法定犯罪,即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由法律规定的,这一点有别于一般的自然犯罪,如杀人、强奸、抢劫、盗窍等传统犯罪,具有明显的反社会性,人们凭借社会常识和伦理道德规范就可轻易地加以判定,法律之所以将其宣布为犯罪,是因为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其是犯罪。
3、双重违法性。
经济犯罪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犯罪,它即违反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的法律,又触犯刑律即侵害国家,集体和公民的经济利益,又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传统犯罪之触犯刑律。
4、复杂性。
经济犯罪由于发生在市场经济运行领域,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犯罪,其犯罪结构十分复杂,市场经济运行领域是一个极其宠大的动态领域,其中围绕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形成的纷繁复杂的经济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几乎囊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证券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及科技市场等各种专业市场的建立,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变的更加多样化。
在这样一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形形色色的经济犯罪大量滋生,蔓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点。
5、智能性。
经济犯罪的行为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很多人甚至具有丰富的经济、财税、贸易、会计或者法律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长期从事经济活动的经验,在犯罪手段上,一般不直接使用暴力、不明火执仗,不具有攻击性,犯罪人往往以其专业知识或利用其职务便利,深思熟虑、精心策划,通过钻法律空子达成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之目的,因而经济犯罪在西方称为“白领犯罪”。
论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创新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经济犯罪侦查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数据支持,使得侦查工作更加高效和精准。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犯罪形势和手段时,传统的侦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传统的经济犯罪侦查手段往往受限于数据量大、种类繁多的特点,难以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线索和犯罪嫌疑人。
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帮助侦查人员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提炼出关键信息,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模式,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支持。
在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侦查效率和质量,保障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1.2 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经济犯罪侦查中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大数据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经济犯罪侦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警方快速获取海量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线索,从而加快犯罪案件的侦破速度。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警方建立全面的嫌疑人档案和网络关系图谱,有助于深入分析犯罪团伙的成员结构和作案模式,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和手段。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即时监控和实时分析,提高了警方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突发犯罪事件。
大数据技术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犯罪侦查效率和精准打击犯罪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3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了重大威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在经济犯罪侦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亟需加以解决。
经济犯罪手段变化多样,犯罪主体隐蔽性强,传统的侦查手段和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自201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在本轮调整中呈现出几个新现象:一是随着GDP 增速逐步回落,CPI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整体性通缩;二是随着GDP增速跌破8%的水平,就业水平并没有恶化,反而在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中有所改善;三是很多金融企业的财务指标依然不错,但总体金融风险却在持续上扬。
而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经济新常态”,并为社会各界所重视。
对于经济犯罪的研究永远应建立在经济基础上,同样,经济犯罪趋势在很大意义上是经济动态的伴生品。
因此,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无疑可以把视角落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动向上。
不得不承认的是,西方产业中空化与金融市场泡沫化所带来的需求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原因,但是这种中空化和泡沫化所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战略收缩,中国经济在经济新常态下所受到的挑战将越来越严峻。
自去年四月以来美国所掌握的石油市场持续降价,退出QE也是指日可待,国际游资的流动性将会更强,其对经济犯罪趋势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是金融领域内的犯罪。
在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时代,中国堪称海外资本的汇集地。
也正因为此,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在这些年一直处于一个相当稳定的阶段。
但是在当下的经济态势下,中国政府不得不对市场逐步放开,年前证监会重启IPO和央行降息就是非常明显的信号。
在此背景之下,妨害证券管理秩序犯罪应当会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
证券犯罪的数量一贯是与市场活力正相关的,内幕交易案、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案、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案、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等证券犯罪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除此之外,国际游资流动性增强还应当注意一个犯罪增长点,即国际资本的抽逃。
在中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控之下,国际资本有很大一部分以公司股份的形式存在。
这部分资金并非容易套现的,国际性的抽逃出资案、虚假破产案发案极有可能增加,这也相当值得注意。
与国际游资加大流动相对应的,则是国内企业对资本的需求更为强烈。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一、引言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犯罪问题,预防犯罪形势分析是一项必要而重要的工作。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犯罪形势进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制定和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犯罪预防策略。
二、犯罪形势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犯罪活动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根据我国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犯罪案件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以下是对当前犯罪形势的分析:1. 暴力犯罪暴力犯罪是当前犯罪形势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其中,抢劫、持械抢劫、故意伤害等案件较为突出。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发生的抢劫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
这可能与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就业问题以及社会矛盾的加剧有关。
2. 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是当前犯罪形势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其中,诈骗、盗窃、侵占等案件较为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发展的加快,网络犯罪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等案件数量激增,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 毒品犯罪毒品犯罪是当前犯罪形势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毒品的滥用和贩卖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一些边境地区和沿海地区。
这可能与贩毒分子的组织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有关。
三、犯罪形势分析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犯罪形势,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找出犯罪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以下是对当前犯罪形势的进一步分析:1.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犯罪形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
此外,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家庭教育的缺失等也是犯罪形势加剧的原因之一。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犯罪形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增大、贫困问题等经济因素的存在,容易导致一些人为了生存而选择犯罪。
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了社会经济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犯罪活动日益猖狂,严重地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
侦查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和防范工作中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本文就经济犯罪的打击和防范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了本人就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相应的对策以及措施。
【关键词】经济犯罪;现状;防范与打击;对策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社会经济活动从追求短期逐利型向做大做强型发展的动荡阶段,由此伴生的经济犯罪发案率将超过其它刑事犯罪,公安经侦部门作为打击经济犯罪的专业队伍,多年来一直在加大打击经济犯罪的工作力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和成绩,但在有效预防和遏制经济犯罪方面就略显欠缺,当前,如何更好预防、打击经济犯罪,有效遏制经济犯罪猖獗势头,更好地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服务,是对经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也是公安经侦部门面临的我国经侦工作任务将更为艰巨复杂。
面对这样的局势,我国公安经侦部门就需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要从未雨绸缪的角度做好大战之前的备战工作,才能应对新形势下新一轮经济犯罪浪潮,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一经济犯罪的新特点(一)犯罪领域广泛化目前,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其不断更新的产业科技信息,强大的网上立体销售平台,应用技术信息为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有形和无形效益。
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网上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势必最终取代现金支付,使快速交易走到了我们面前。
然而,随着其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通过互联网实施的非法传销、合同诈骗、集资诈骗、非法证券咨询咨询犯罪和其他形式的经济犯罪。
此外,经济犯罪还发生在权利运作的各个环节,如工程招标方面,物资采购环节,工程建筑领域,物资管理和仓储环节等。
近年来,在全国各个地区的这种类型经济犯罪活动越来越突出。
新形势下打击经济犯罪问题探讨近几年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案件呈案值不断增多,损失越来越大的发展态势。
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本文试就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及对策等问题作些探讨。
一、现状当前,经济犯罪在质和量上都在迅速上升,其现实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性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
我省仅1997年至1999年上半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就达551起,涉案金额达7亿多元人民币。
从近几年公安机关侦破的一批经济犯罪大要案件的情况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1.金融诈骗案造成损失巨大。
过去,金融诈骗案件发案极少,偶有发生,损失金额也不大。
九十年代以来,金融诈骗案件大幅上升,动辄损失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案件也屡见不鲜,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1997年省公安厅侦破的甘肃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特大金融诈骗案,追回赃款800万元。
2.合同诈骗案危害严重。
这类经济犯罪活动往往涉案金额大,有的还诱发劫持人质、故意杀人等恶性案件,甚至引发工厂倒闭,群众上访、请愿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3.骗税犯罪案涉税金额越来越大。
危害税收征管的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增多,涉税金额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骗税的重特大案件不断发生。
4.骗汇犯罪案致国家外汇流失严重。
近年来,一些境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利用假合同、假提单、假投资单等手段大量骗购外汇,向境外转移资金。
仅1998年8月至12月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击骗汇专项斗争,就使国家避免了100多亿美元的外汇流失,为保持国家外汇储备规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5.制贩假币案在局部地区有蔓延之势。
假币流入货币流通领域,甚至在局部地区形成了蔓延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主义金融秩序,也造成了人民群众的恐慌。
当前经济犯罪活动主要有隐蔽性、特殊性、多样性、专业性、团伙性和跨区域性等几个特点。
二、原因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物质方面的原因,也有精神方面的原因。
论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趋势及对策一、经济犯罪的现状经济犯罪侦查是指有法定侦查权的机关,按照管辖分工,对经济犯罪案件依法采取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搜集、审核证据,查明案情,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专门调查工作。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的规定,当前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主要由各级公安机关的经侦部门依法进行。
经济犯罪侦查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公安部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打击经济犯罪的预警、防控和协作三大机制,全面履行打击、服务和参谋三大职能之后。
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打击、服务和参谋职能,不断加大防控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侦破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经济犯罪案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民生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凸显、经济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案件时有发生,新型经济犯罪不断出现,特别是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以办理出国劳务为名骗取财物等涉众型经济犯罪1/ 11日渐突出,涉案金额大、侵害面广、受害人多,手法不断更新,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可以肯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诱发经济犯罪的因素还会增多。
面对现阶段严峻的经济犯罪形势给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和着力解决困扰现阶段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难点问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确保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突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
二、我国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1.经济犯罪热点由传统部门走向新兴领域经济活动作为一种动态性活动,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其流动性、变化性、动态性更加明显。
事实证明,经济犯罪与经济关系息息相关,经济犯罪的产生无不以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2022—2023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2023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预测近年来,中国社会保持了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局面,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犯罪问题。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中国的犯罪形势存在一些新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对2022年至2023年中国的犯罪形势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
首先,2022年至2023年间,网络犯罪将继续成为中国犯罪形势的一大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威胁。
在中国,网络犯罪主要集中在电信诈骗、网络侵犯个人隐私和网络盗窃等方面。
预计未来两年内,随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网络犯罪将呈现出更复杂和隐蔽的趋势。
政府和执法机关需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监管和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其次,经济犯罪在未来两年内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试图通过各种手段从中牟取暴利。
经济犯罪包括贪污腐败、金融诈骗、偷税漏税等行为。
政府应当提高监管效能,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行业和相关职业领域的监督,以减少经济犯罪的发生。
第三,社会治安问题将继续引起人们关注。
虽然中国的治安水平相对较高,但城市化、人口流动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得一些治安问题值得关注。
以盗窃、抢劫和诈骗为代表的普通刑事犯罪可能会略有增加,而恶性犯罪如凶杀案和绑架案在总体上不会增加很多。
同时,应重视打击涉及传统犯罪和新型犯罪的犯罪团伙。
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安全离不开公安机关的加强力度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
进一步地,青少年犯罪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变化,一些青少年面临挫折、无聊或迷茫,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在未来几年,我们预计青少年犯罪可能会有所增加。
为了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帮助机会,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价值和个人发展。
最后,交通安全问题也需要持续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高发国家之一,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绝。
关于新形势下经济违法违纪特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违法违纪问题也随之日益严重。
新形势下,我们需要采取创新的举措,加强经济违法违纪的打击力度,保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经济违法违纪的现状目前,中国经济违法违纪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金融领域的乱象。
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存在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如违规销售理财产品、挪用资金等,严重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2、行业垄断的问题。
行业之间的垄断行为,导致价格虚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3、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一些企业违规投资、虚假宣传、偷税漏税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4、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的问题。
公职人员违规干预市场、接受“红包”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政商关系的公正性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二、应对新形势下经济违法违纪特的创新举措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创新举措,加强经济违法违纪的治理力度:1、加强审慎监管。
金融机构应强化内部监管,对不良资产进行及时处置,整顿规范行业乱象。
2、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应出台法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制止行业垄断现象,维护消费者权益,让市场规则更加公平透明。
3、加强企业治理。
企业应提高自我监管意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增强合法诚信意识。
4、强化法律打击。
政府应加大对经济违法违纪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违法违纪黑名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5、推进廉政建设。
完善公职人员廉政机制,建立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腐败现象,维护社会安定。
三、结语当前,经济违法违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发力,开展系统、全面、有效的治理。
只有通过加强治理、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秩序,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犯罪是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是伴随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历史现象。
经济犯罪是古老而最早的犯罪。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少数人占有剩余产品,开始产生经济犯罪。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其他犯罪开始出现,侵财型的经济犯罪逐渐增多。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们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部份人欲壑难填和不劳而获而诱发新的经济犯罪。
我国现阶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市场经济领域,出现了经济犯罪的高期,与其他刑事犯罪比,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犯罪罪种增多,侵害面广。
随着经济生活的广泛,经济环节的增多,经济犯罪罪种也随之增多,侵害的客体也增多。
目前在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比如公司、企业、金融、保险、税收征管、证券市场、知识产权、购销合同、票据等各个社会经济活动领域,都有经济犯罪案件发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是隐蔽性强,预谋性强。
经济犯罪案有“隐形犯罪”之称。
经济犯罪大多数都是犯罪行为人通过精心设计,采用伪装、隐蔽帐目、移花接木等手段,千方百计隐瞒事实真相,欺上瞒下,使其犯罪行为不易暴露。
有的犯罪过程长达数年或更长的时间,等到罪行败露的时候,国家和集体的资财已遭受严重损失。
三是作案手段专业化、智能化。
经济犯罪嫌疑人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一定的金融、财税、贸易和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长期从事经贸活动的经验。
他们往往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在熟悉的经济业务领域中进行犯罪。
许多犯罪行为人都有合法的经济活动身份作掩护。
许多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事先经过周密的部署,犯罪中行动诡秘,不留痕迹,案发后应变能力强,使侦查机关不容易突破。
四是社会破坏性、腐败伴生性。
经济犯罪数额越来越大,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侵占国家社会财物。
如巨额诈骗、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等经济罪案,直接侵害公民个人利益,危害面广。
论我国经济犯罪的刑罚重构经济犯罪加大罚金减少刑罚我国经济犯罪的刑罚重构:经济犯罪加大罚金减少刑罚经济犯罪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有效打击经济犯罪行为,保护社会秩序以及经济安全,我国对经济犯罪的刑罚执行进行了重构。
这其中,加大罚金和减少刑罚的措施被广泛采用。
1. 经济犯罪带来的社会问题经济犯罪以其犯罪频率高、危害大的特点,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秩序。
经济犯罪形式多样,包括贪污受贿、金融诈骗、偷税漏税等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环境的公平公正性,让诚信经营的企业受到冲击。
同时,经济犯罪还导致了资本外流、投资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大罚金的意义及实施加大罚金作为一种刑罚措施,主要体现了民事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
相比于传统的刑罚方式,罚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通过对罚金额度的适度提高,可以迅速收回犯罪所获得的违法所得,让犯罪分子为其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此外,加大罚金也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减少经济犯罪的发生。
为了有效执行加大罚金的政策,我国有效建立了罚金缴纳和执行机制。
首先,建立了罚金定额制度,明确了经济犯罪罚金的计算方式,保证了罚金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其次,完善了罚金缴纳和执行程序,对履行缴纳罚金义务的相关程序和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保证罚金的收缴和监管得以有效进行。
3. 减少刑罚的意义及实施减少刑罚是为了更好地平衡刑事处罚的威慑效果和社会教育效果,更加注重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和再教育。
相比于传统的刑罚方式,减少刑罚更容易实现尽快将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同时也对社会秩序产生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施减少刑罚的政策,我国建立了刑罚政策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刑种分级、科学定罪、量刑准则和刑相调整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刑罚政策的科学调整,我国努力将刑罚从简单的刑事制裁转变为更具个性化的刑事教育和社会治疗,充分发挥刑罚的预防和化解能力。
4. 刑罚重构的成效和问题经济犯罪刑罚重构取得了一定成效。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犯罪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趋势,给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加强对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我们进行了本次经济犯罪情况调研。
一、经济犯罪的现状(一)经济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上升过去几年,经济犯罪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特别是在金融、税收、商贸等领域,犯罪活动愈发猖獗。
(二)涉案金额巨大许多经济犯罪案件的涉案金额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等手段,实施诈骗、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活动,手段更加隐蔽,难以察觉。
二、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一)金融领域犯罪包括信用卡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保险诈骗等。
犯罪分子通过伪造证件、虚构交易等方式骗取金融机构的资金。
(二)税收领域犯罪如偷税、抗税、虚开增值税发票等。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非法利益,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税收。
(三)商贸领域犯罪常见的有合同诈骗、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
此类犯罪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四)知识产权领域犯罪主要包括假冒注册商标、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权等。
对创新企业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经济犯罪的特点(一)智能化程度高犯罪分子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熟悉金融、财务、法律等领域的规则和漏洞,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犯罪。
(二)跨区域作案增多随着交通和通信的便捷,经济犯罪不再局限于一地,往往涉及多个省市甚至跨国作案,增加了案件的侦破难度。
(三)团伙作案突出经济犯罪多为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犯罪网络。
(四)潜伏期长一些经济犯罪案件在实施后经过较长时间才被发现,使得犯罪分子有足够的时间转移资产、销毁证据。
四、经济犯罪的成因(一)经济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
如何对待经济犯罪在当今时代下,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社会经济文明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经济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之中。
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相伴的是大量犯罪的催生,应景而生的经济犯罪就是此中一个,经济犯罪由于其高智商、高危害性、高隐蔽性决定了其巨大的破坏力,因此如何看待经济犯罪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性课题。
经济犯罪,与其说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还不如定义为众多犯罪的集合体,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同时也随着经济发展,定义在不断更新。
经济犯罪最早在1872年英国伦敦“预防与抗制犯罪”的国际会议之中由学者希尔提出。
自此,经济犯罪这一名词应运而生,但是各国意见不一,争议颇多。
我国公安部《办理涉外经济犯罪案件程序概述》中解释:“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运行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这可以认为是我国所有经济犯罪释义的渊源。
不难看出,经济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其具有隐蔽性、高危型、智能型以及复杂性的特点。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须清楚的一颗蛀虫,如果不遏制其发展蔓延趋势,必将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瘫痪,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岌岌可危。
因此,经济犯罪是一种必须加以重视的高智商现代化犯罪。
经济犯罪伴随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所不可以避免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建国以来发展最为平稳高速的阶段。
从国内看,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均GDP不断增长,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也开始不断改善,但是仍存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不同步的局面。
从国际看,我国经济一直是东亚地区发展的发动机,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历经多次金融危机,但仍然屹立不倒,充分显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但是我国经济体制的区别也导致了国内与国际无法完美对接的局面。
这一切都为经济犯罪铺下了一座温床。
经济犯罪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经济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对经济犯罪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犯罪的定义与类型经济犯罪是指以违法手段获取非法利益、侵犯他人财产权益的犯罪行为。
根据犯罪手段和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经济犯罪分为多个类型,如金融诈骗、贪污腐败、偷税漏税、走私等。
二、经济犯罪的现状1. 日益复杂的犯罪手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犯罪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复杂。
网络犯罪、跨境犯罪、洗钱等新型犯罪威胁的出现,给打击经济犯罪带来很大的挑战。
2. 跨行业、跨领域的犯罪活动经济犯罪不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而是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跨行业的特点。
例如,金融犯罪不仅出现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中,还涉及到互联网金融、虚拟货币等新领域。
3. 经济犯罪成本降低随着实施经济犯罪的成本降低,犯罪分子更容易找到可利用的漏洞和机会。
例如,通过网络技术,犯罪分子可以远程攻击并窃取他人的财产。
4.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经济犯罪趋于国际化,跨境犯罪活动增多,各国之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加强情报交流,才能更有效地打击跨国经济犯罪。
三、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1. 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犯罪将会出现更多新型的技术手段。
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可能会被犯罪分子利用,给打击经济犯罪带来更大的难度。
2. 法律法规的加强为了应对经济犯罪的威胁,各国将不断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打击犯罪的效果。
同时,加强司法与执法机构的协作,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
3.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跨国经济犯罪的威胁,各国将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紧密的跨国执法合作机制。
通过加强情报共享、联合打击等措施,实现跨国经济犯罪的有效打击。
4. 加强公众教育与防范意识公众教育和防范意识是经济犯罪防范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大众的反诈骗和防范意识,对于减少经济犯罪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犯罪形势犯罪分子作案规律一、1977年—1982年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一)1977年—1982年犯罪现象的状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尽管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其积累下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刑事犯罪案件持续大幅度增加。
在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案件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发生在经济领域里的犯罪现象也呈日趋严重的趋势。
(二)1977年—1982年犯罪现象的特点1.犯罪数量连年大幅度上升,犯罪案件的恶性复杂程度明显加剧,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
2.以获取物质为目的,发生在经济领域、以国家工作人员为主要主体的犯罪现象,也即通常所说的经济犯罪迅速泛滥,成为与治安犯罪同等严重的犯罪现象。
经济犯罪日益增加使犯罪结构发生变化。
形成开放至今约以治安犯罪和经济犯罪为主的犯罪格局。
3.犯罪主体及其组织形式出现了新的特点。
国家工作人员开始成为犯罪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罪犯开始在整个犯罪主体中占50%以上。
有组织的犯罪日益增多,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除反革命犯罪和经济犯罪外,多见于抢劫、流氓等严重刑事犯罪。
从1982年开始,农民作案数在案犯和案件总数中都超过60%。
4.犯罪现象开始出现地域特点。
这个时期,沿海和南方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向北方和中西部地区开始拉开差距,由此造成犯罪现象在地理分布上的东西和南北差异。
二、1983年—1986年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一)1983年—1986年犯罪现象的状况1983年至1986年的犯罪现象呈现一个明显的马鞍型。
由1981年的犯罪高峰骤降至1984年的谷底,然后又逐步回升、逐步反弹接近下一个高峰。
(二)1983年—1986年犯罪现象的特点(一)犯罪现象的起伏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体现。
犯罪总量处于低水平,呈现负增长或低速增长态势是这一时期刑事犯罪的第一显著持点。
(二)在刑事犯罪处于低速增长乃至负增长的同时,经济犯罪却呈现总量增长、形式日趋复杂的态势。
浅谈新形势下的经济犯罪
姓名:***
学院:水利学院
专业:工管(造价)
学号:*********
关键词:经济犯罪原因诈骗金融融资
近几年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案件呈案值不断增多,损失越来越大的发展态势。
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本文结合案例试就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现状、趋势、成因及对策等问题作些探讨。
一、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产生的不平衡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可资经济犯罪主体利用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与“空隙”大量存在,再加之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效应,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产生的权力缺乏监督与制约而导致的“权力寻租”现象的泛滥,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过程中的国际经济犯罪的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犯罪日渐突出,呈现出十分严峻的态势,犯罪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犯罪种类更趋多样,手段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危害极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涉案金额巨大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其中大要案件尤为突出。
可以说,经济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二)经济犯罪类型更趋多样化,并向市场经济的热点部门拓展纵观我国改革开
放以来经济犯罪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可以发现经济犯罪活动的依附性规律,即经济犯罪紧紧依附于经济活动的拓展,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宽,经济犯罪活动总是不失时机、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这些新的经济领域中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犯罪活动的阴谋最容易在新兴的、薄弱的经济活动环节中得逞,可以说,只要国家出台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一种新的内容,便会衍生出一种新的经济犯罪活动。
(三)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日趋严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职能日益突出,国家管理经济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诸如发放许可证、营业执照、征收各种税款、拥有种种处罚权和强制执行权等等。
但是,由于国家对于公务员行使上述职权缺乏十分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市场经济在分配方式上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在心态上的失衡,致使部分公务人员将权力推向市场,使权力物化,导致以权换钱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大量发生,贪污贿赂、为亲友非法牟利、私分国有资产等种种经济犯罪行为,已日益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痛恨。
(四)群体型经济犯罪、单位经济犯罪十分突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没有相互间的配合协作,经济犯罪分子很难或基本上不可能独自完成从预谋到实施的全过程。
因此,在经济犯罪中,群体型犯罪非常突出。
(五)经济犯罪手段隐蔽、狡猾,智能型犯罪突出
目前,国内的一些经济犯罪从传统的、初级的犯罪手段向高科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专长,利用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从事经济犯罪活动,作案过
程诡秘、快速;二是经济犯罪分子作案前精心策划、设计,具有反侦查的意识;三是规避法律,寻找法律上的空隙和不完善之处,打“擦边球”,逃避法律的制裁;四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手段的上述特点,给公安机关发现和打击经济犯罪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六)跨区域、跨国的经济犯罪日益增多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给经济犯罪分子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交通通讯工具的日益便捷,也给经济犯罪分子流动作案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些经济犯罪大要案件往往涉及几个、十几个省市,有的还涉及到港澳台地区。
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跨国的经济犯罪大要案件日益增多。
跨国的经济犯罪或称国际性经济犯罪实质上是经济犯罪活动在地域上的扩展和延伸,犯罪要素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是国际性经济犯罪的主要特征。
二、发展趋势
经济犯罪活动与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息息相关,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
在市场经济的孕育、建立和形成过程中,当前经济犯罪活动的基本格局还将继续保持和发展,随着市场机制的高度扩张,经济犯罪在种类结构上将会发生以下变化趋势:
1、垄断经营方面的犯罪将会加剧,破产欺诈类犯罪将会增加。
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扩张,生产向高度密集化方向发展,势必出现部分公司、企业或经济实体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垄断地位,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共谋限制
或窒息自由竞争,破坏经济的正常运作,垄断经营方面的犯罪将会出现。
2、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企业的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合作合资、租凭拍卖等所有制的多元化进程将会加快。
企业在改组改制过程中,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私分国有资产、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的新类型,随着外资企业人才“本土化”政策的实施,大批在国有企业和国内私营企业工作的拔尖人才会出现跳槽现象,涉及商业秘密、科技情报、技术秘密、专利成果等知识产权的犯罪案件将会增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的加剧,各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受到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出现更多的企业、单位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采取非法甚至犯罪的手段牟取经济利益,因此,单位、法人犯罪将会在原来的基数上继续攀升。
3、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实施的网络经济犯罪将会逞增长态势。
4、电子商务的发展,经济犯罪活动将在有形与虚拟两个市场并存发展,网上侵财和侵权型犯罪将会增多。
三、原因
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物质方面的原因,也有精神方面的原因。
1.物质占有欲的膨胀和生活享乐观的浓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城乡居
民的消费水平大大超过了过去的增长速度,消费结构向着一个多样化和高层次的趋势发展。
受这种趋势的影响,一些人的物质占有欲恶性膨胀,滋生了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的不健康消费思想,有些人甚至是个别高级领导干部崇尚追“新潮”,养“二奶”,购豪宅、买名车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种腐朽糜烂的生活享乐观,利欲熏心,走上经济犯罪的道路。
2.相对贫困和心理上主观贫困问题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适当拉开,有些企业和个人迅速致富,出现了“百万元户”甚至“亿万富翁”等。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饥饿起盗心”的现象已不多见,但相对贫困和心理上的主观贫困问题倒是更多地反映了出来。
一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富翁生活”,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超出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妄图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梦想一夜变成“百万富翁”,因而大肆进行利用假提货单、假合同等诈骗巨额公私财物的经济犯罪活动,危害社会。
这种犯罪,已不再是为满足基本温饱需要而犯罪,而是脱离实际可能和正当途径,非法牟取暴利的犯罪。
3.市场经济法制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之中,各方面的改革还有待于深化,市场体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国有企业正在通过改革走向市场。
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制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还存在不少漏洞。
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经济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法律体系不完善,以及金融、财税、证券、外汇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未能及时配套解决等问题,使经济犯罪活动有隙可乘,许多经济犯罪主体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大肆进行犯罪活
动。
4.一些内部单位疏于管理和防范。
有的金融单位只注意业务开展、规模扩大,而轻视安全保卫工作,使已建立的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有的单位领导疏于对职工的教育管理,甚至把一些有这样或那样劣迹的人员安排到要害岗位,为他们伺机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少数工作人员思想麻痹,警惕性不高,防范意识差,工作不负责任,对借贷人员的资信、各种票据、资信证明审查不细,把关不严;还有的违规经营,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5.对经济犯罪打击不力。
由于打击经济犯罪是一项多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所以造成打击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经济犯罪往往与正当的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使罪与非罪难以界定,影响了经济案件的查处工作;二是经济犯罪受害人的矛盾心理导致犯罪不能被及时发现,有些经济犯罪案件发生后,单位领导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影响本单位、本部门声誉,便隐匿不报或报案太迟,给侦查破案造成很大困难;三是一些办案部门存在着重追赃、轻打击处理问题,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四是与经济犯罪关系网或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有些经济犯罪与地方部门的经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到地方部门的纵容、包庇,甚至鼓励;五是由于目前经侦人员量少质弱,技术装备陈旧落后,办案经费保障不够等问题,客观上减弱了打击力度,直接影响了打击经济犯罪职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