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柱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8.50 KB
- 文档页数:28
钢结构工程中柱脚设计初论钢结构建筑中,柱脚是必不可少的结构连接节点,其对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及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钢柱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者基础梁的重要节点,其合理的受力分析和节点设计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柱脚按结构的内力分析,可大体分为铰接连接柱脚和刚性固定连接(刚接)柱脚两大类。
其中刚接柱脚包含外露式柱脚、埋入式柱脚及外包式柱脚。
刚接柱脚除了承受轴心压力和水平剪力外,还要承受弯矩。
对于工业厂房、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常采用刚接柱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亦仅对钢结构的刚接柱脚加以规定。
本文即针对三种钢结构刚接柱脚节点形式的受力分析及设计做以探讨。
1 外露式柱脚外露式柱脚主要由底板、加劲肋、锚栓及锚栓支承托座等组成(图1),各部分的板件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相互之间应有可靠的连接。
1.1 受力分析从力学角度看,外露式柱脚更适合作为半刚接性柱脚。
震害表明:其破坏特征是锚栓剪断、拉断或拔出。
结构设计中应考虑柱脚支座的非完全刚性连接,必要时按刚接和半刚接柱脚采用包络设计方法。
当仅采用刚接柱脚计算时,应考虑柱反弯点的下移引起的柱顶弯矩及相关构件的内力增大问题。
外露式柱脚由外露的柱脚螺栓承担钢柱底的弯矩和轴力,柱脚承载力不宜小于柱截面塑形屈服承载力的1.2倍。
底板的尺寸由基础混凝土的抗压设计强度确定,计算底板厚度时,可偏安全地取底板各区格的最大压力进行计算。
由于底板与基础之间不能承受拉应力,拉力应由锚栓来承担,当拉力过大,锚栓直径大于60mm时,可根据底板的受力实际情况,按压弯构件确定锚栓。
柱底剪力应由钢底板与其下钢筋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承受(摩擦系数可取0.4)。
当水平剪力超过摩擦力时,可设置抗剪键及柱脚外包混凝土等有效抗剪措施承担。
1.2 节点构造设计外露式柱脚底板的一般厚度不应小于柱子较厚板件的厚度,且不宜小于30mm。
当需增设加劲肋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时,底板长度和宽度外伸尺寸,每侧不宜超过底板厚度的18 倍。
钢结构柱脚节点构造及计算摘要:1.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2.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3.总结正文:钢结构柱脚节点构造及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是钢结构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钢柱与基础结构连接起来,承受钢柱传来的荷载。
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和计算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下面将分别介绍。
一、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柱脚底板的构造:柱脚底板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钢柱传来的荷载。
通常情况下,柱脚底板采用厚钢板或混凝土板,并在其上设置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将钢柱与底板连接起来。
2.柱脚与基础的连接:柱脚与基础的连接通常采用混凝土基础或钢筋混凝土基础。
在混凝土基础顶面,需要设置抗剪键,以增加柱脚与基础的连接强度。
3.防锈措施:钢结构柱脚节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腐蚀的影响。
为了提高柱脚节点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采取一些防锈措施,如喷涂防锈漆或镀锌等。
二、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荷载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需要承受钢柱传来的各种荷载,包括轴向荷载、弯矩、剪力等。
在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考虑这些荷载。
2.强度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的强度计算,需要考虑材料强度、几何尺寸、连接方式等因素。
在计算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手册,进行合理的强度验算。
3.稳定性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的稳定性计算,需要考虑柱脚底板的稳定性、基础的稳定性等因素。
在计算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手册,进行合理的稳定性验算。
总结钢结构柱脚节点是钢结构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构造和计算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引言概述:钢结构柱脚计算是钢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钢柱与基础之间的连接,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钢结构柱脚计算展开论述,包括柱脚设计原理、设计参数的确定、计算方法以及实例分析等内容。
正文内容:一、柱脚设计原理1.1柱脚设计基本原理柱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将柱子受力传递到基础上,同时保证连接良好的力和刚度传递,确保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柱脚受力特点柱脚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来自柱子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弯矩等受力,这些受力特点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
二、设计参数的确定2.1柱子的受力情况分析针对具体的结构,通过力学分析和计算,确定柱子的受力情况,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弯矩等参数。
2.2基础的承载力计算通过对基础的计算,确定其承载能力,以确保能够承受柱脚传递的力和碰撞力等。
三、计算方法3.1直接修改法直接修改法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它基于静力学平衡原理,通过对柱脚架构的调整,使其能够承受所需的荷载。
3.2增加附加件法通过增加柱脚附加件的数量和尺寸,来提高柱脚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一种常用的增强柱脚的设计方法。
四、实例分析4.1柱脚计算实例一以某大型厂房的结构设计为例,通过对柱脚的计算和分析,确保其能够满足结构的承载要求和稳定性要求。
4.2柱脚计算实例二以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为例,通过对柱脚的计算和分析,考虑到地震荷载等因素,确保柱脚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总结钢结构柱脚计算是保证钢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柱脚的设计原理、设计参数的确定、计算方法的应用和实例分析的展示,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钢结构设计中,合理的柱脚计算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保证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钢结构柱脚节点构造及计算(最新版)目录1.钢结构柱脚节点概述2.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3.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方法4.钢结构柱脚节点的应用实例5.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设计要点正文一、钢结构柱脚节点概述钢结构柱脚节点是钢结构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连接方式,它将钢柱与基础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承担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
柱脚节点的设计和计算对于钢结构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二、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钢结构柱脚节点通常由柱脚、底板、焊接钢板、高强度螺栓等构件组成。
柱脚是钢柱的端部,底板是柱脚与基础之间的承压板,焊接钢板用于增强柱脚与底板之间的连接,高强度螺栓则是用来固定焊接钢板和柱脚。
三、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方法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柱脚轴向压力计算: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柱脚的受力面积,计算柱脚底板承受的轴向压力。
2.柱脚侧向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在抗震设计时,需要计算柱脚在轴力和弯矩作用下的侧向抗弯极限承载力,以确保柱脚在强烈地震等极端情况下不会发生塑性铰。
3.焊接钢板和螺栓的计算:根据柱脚和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计算焊接钢板的面积和厚度,以及高强度螺栓的数量和规格。
四、钢结构柱脚节点的应用实例在实际工程中,钢结构柱脚节点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高层建筑、桥梁、体育馆等大型钢结构建筑。
在这些建筑中,柱脚节点的合理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五、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设计要点在设计钢结构柱脚节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柱脚节点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2.考虑地震等极端情况下柱脚节点的抗震性能。
3.注重柱脚节点的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维护便捷。
4.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总之,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设计和计算是钢结构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钢结构厂房柱脚设计要点钢结构厂房柱脚设计要点钢结构厂房柱脚应能可靠传递柱身承载力,宜采用埋入式、插入式或外包式柱脚,6、7度时也可采用外露式柱脚。
震害表明,外露式柱脚破坏的特征是锚栓剪断、拉断或拔出,由于柱脚锚栓破坏,使钢结构倾斜,严重者导致厂房坍塌。
外包式柱脚表现为顶部箍筋不足的破坏。
厂房钢柱可划分为两类,其一是单肢柱,即通常所称的实腹柱(包括钢管、轧制或焊接H型钢);其二则是格构柱。
两类钢柱的受力状态不同,其柱脚设计也应区别对待。
一、实腹柱(单肢柱)实腹柱刚接柱脚,承受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共同作用。
一般情况下,首先应考虑柱脚的承载力不小于柱截面塑性屈服承载力的1.2倍。
即满足下式要求:M u≥1.2M pc,N式中:M u—刚接柱脚的极限受弯承载力;M pc,N—柱截面全塑性受弯承载力,需计入多遇地震组合轴力的影响。
1、埋入式、插入式柱脚:(1)埋入式、插入式柱脚进入砼基础的深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d—柱脚埋入深度;b f—翼缘宽度;f c—基础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并且,埋入式柱脚埋入砼的深度不宜小于2.0倍的柱截面高度;插入式柱脚不宜小于2.5倍的柱截面高度。
(2)埋入式柱脚埋入段柱受拉翼缘外侧所需焊钉数量,可按下式计算:n≥?(NA f/A+M/h co)/V s式中:n—柱受拉翼缘外侧所需焊钉数量;M、N—分别为多遇地震组合的柱脚弯矩设计值、轴力设计值;A、A f—分别为柱截面的面积、柱翼缘的截面面积;h co—柱翼缘截面的中心距;V s—一个圆柱头焊钉连接件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计算。
(3)插入式柱脚插入段的剪力传递(轴力)需满足下式:N≤0.75f t sd式中:f t—基础砼抗拉强度设计值;S—插入段实腹柱截面的周长。
2、外包式柱脚:外包式柱脚属于钢和砼组合结构,内力传递复杂,影响因素多,目前还存在一些未充分明晰的内容,因此诸如各部分的形状、尺寸以及补强方法等构造要求较多。
柱脚--钢结构柱脚--钢结构1. 引言柱脚是钢结构中的重要部份,用于连接柱子和基础。
它承受着柱子的分量和水平力,并将其传递到基础上。
本文将详细介绍柱脚的设计、施工和维护。
2. 柱脚的分类2.1 固定柱脚: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柱子和基础,使其固定在一起。
2.2 可调柱脚:允许在安装过程中进行调整,以确保柱子竖直。
2.3 转动柱脚:允许柱子相对于基础进行旋转,以反抗地震或者风荷载。
3. 柱脚的设计3.1 荷载计算:根据柱子的荷载和地震或者风荷载计算柱脚的尺寸和材料强度。
3.2 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钢材和连接件,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性能要求。
3.3 强度验证:进行强度验证,包括承载能力和抗侧向位移能力。
3.4 安装方式:确定柱脚的安装方式,包括焊接和螺栓连接。
4. 柱脚的施工4.1 基础准备:确保基础平整、坚固,并符合设计要求。
4.2 柱子安装:将柱子垂直放置在基础上,并使用适当的连接件将其固定。
4.3 柱脚焊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确保焊缝坚固可靠。
4.4 螺栓连接:按照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螺栓类型和规格,并正确安装。
5. 柱脚的维护5.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柱脚的连结情况,包括焊缝和螺栓连接是否存在疲劳、腐蚀等问题。
5.2 补救措施:如发现任何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修复或者更换受损部份。
5.3 防腐处理:对柱脚进行适当的防腐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6.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6.1 图表:详细柱脚设计图、安装图等。
6.2 技术标准:相关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6.3 施工规范:针对柱脚安装和焊接的具体规范。
7.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7.1 柱脚:连接柱子和基础的零件。
7.2 荷载:施加在柱脚上的力或者分量。
7.3 强度:材料的承载能力或者反抗能力。
《钢结构设计标准》解说专题(8)-柱脚设计《钢结构设计标准》解说专题(8)柱脚设计柱脚是钢结构节点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简称“钢标”)中,随节点单独成第12章,柱脚设计的规定独立为12.7一节。
本文专门谈谈钢标柱脚设计的规定,主要围绕两点作一些解释:1)新增内容;2)改动较大的内容。
一、关于柱脚的总体规定关于柱脚设计,原钢规的规定很少几条,还是放在构件的构造要求一节中。
原来做设计,只能看一些散落在各个规范和手册中的内容,如《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简称“高钢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简称“抗规”)、《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简称“构抗规”)、《钢结构节点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工业出版社,简称“节点手册”,内容尚未按钢标升版)、《钢结构设计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简称“钢构手册”,第四版中已根据钢标规定更新)。
但你会发现,规定还不统一。
钢标这次的柱脚设计规定,等于做了一次系统梳理。
钢标关于柱脚的规定,总体上并列地给出了四种形式:外露式、外包式、埋入式、插入式柱脚。
其余三种柱脚没啥好说,而插入式柱脚的内容,以前主要出现在工业建筑的相关规范中。
钢标明确规定,插入式柱脚可用于多层钢结构框架柱,等于正式认可了插入式柱脚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虽然钢标12.7.1的条文说明表示适用范围与高钢规协调了,实际上关于插入式柱脚在民用建筑中作为并列的柱脚形式还是第一次隆重登场。
【条文】12.7.1 多高层结构框架柱的柱脚可采用埋入式柱脚、插入式柱脚及外包式柱脚,多层结构框架柱尚可采用外露式柱脚,单层厂房刚接柱脚可采用插入式柱脚、外露式柱脚,铰接柱脚宜采用外露式柱脚。
【条文说明】12.7.1 刚接柱脚按柱脚位置分为外露式、外包式、埋入式和插入式四种。
四种柱脚的适用范围主要与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的有关规定相协调,同时参考了国内相关试验研究以及多年来的工程实践总结。
钢结构柱脚设计第⼋章基础设计第⼀节基础设计的特点由于结构型式、荷载取值、⽀座条件等⽅⾯的不同,传⾄基础顶⾯内⼒是不同的,轻钢结构与传统的砼结构相⽐,最⼤差别就是在柱脚处存在较⼩的竖向⼒和较⼤的⽔平⼒,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的弯矩,在风荷载起控制作⽤的情况下,还存在较⼤的上拔⼒。
柱底⽔平⼒会使基础产⽣倾覆和滑移,基础受上拔⼒作⽤,在覆⼟较浅的情况下,会使基础向上拔起,有关这⽅⾯的问题,后⾯再作详述。
由于轻钢结构的这些受⼒特点,导致其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存在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个⽅⾯:⒈基础形式基础型式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程地质情况和建筑物上部结构型式综合考虑,对于砼结构基础,常见的基础型式有独⽴基础、条形基础、⽚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等等,⽽对于轻钢结构⽽⾔,由于柱⽹尺⼨较⼤,上部结构传⾄柱脚的内⼒较⼩,⼀般以独⽴基础为主,若地质条件较差,可考虑采⽤条形基础,遇到暗浜等不良地质情况,可考虑采⽤桩基础,⼀般情况下不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
只存在轴向⼒N和⽔平⼒V,对于刚接柱脚,除存在轴向⼒N和⽔平⼒V之外,还存在⼀定的弯矩M,从⽽使刚接柱脚的基础⼤于铰接柱脚。
⒊基础破坏形式要正确进⾏基础设计,⾸先要知道基础破坏形式,对其⼯作原理有所了解。
对于砼结构,通常柱⽹尺⼨较⼩,故柱底⽔平⼒相对较⼩,基础⼀般不会产⽣滑移现象,⼜由于上部结构⾃重很⼤,⾜以抵抗风荷载作⽤下产⽣的上拔⼒,故基础也不会产⽣上拔的可能,对于这种结构,基础主要发⽣冲切、剪切破坏;⽽轻钢结构则不同,基础除发⽣冲切、剪切破坏之外,由于存在较⼤的⽔平⼒,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的弯矩作⽤,从⽽导致基础产⽣倾覆和滑移破坏,另外,在风荷载较⼤的情况下,特别对于⼀些敞开或半敞开的结构,由于轻钢结构⾃重很轻,有可能不⾜于抵抗风荷载产⽣的上拔⼒,导致基础上拔破坏。
为防⽌这些破坏的发⽣,最经济有效的⽅法是增加基础埋深,即增加基础上覆⼟的厚度,但增加了⼟⽅开挖和回填⼯程量。
第八章基础设计第一节基础设计的特点由于结构型式、荷载取值、支座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传至基础顶面内力是不同的,轻钢结构与传统的砼结构相比,最大差别就是在柱脚处存在较小的竖向力和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在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情况下,还存在较大的上拔力。
柱底水平力会使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基础受上拔力作用,在覆土较浅的情况下,会使基础向上拔起,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后面再作详述。
由于轻钢结构的这些受力特点,导致其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⒈基础形式基础型式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物上部结构型式综合考虑,对于砼结构基础,常见的基础型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等等,而对于轻钢结构而言,由于柱网尺寸较大,上部结构传至柱脚的内力较小,一般以独立基础为主,若地质条件较差,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遇到暗浜等不良地质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一般情况下不采用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
轴向力N和水平力V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弯矩M,从而使刚接柱脚的基础大于铰接柱脚。
⒊基础破坏形式要正确进行基础设计,首先要知道基础破坏形式,对其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对于砼结构,通常柱网尺寸较小,故柱底水平力相对较小,基础一般不会产生滑移现象,又由于上部结构自重很大,足以抵抗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上拔力,故基础也不会产生上拔的可能,对于这种结构,基础主要发生冲切、剪切破坏;而轻钢结构则不同,基础除发生冲切、剪切破坏之外,由于存在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作用,从而导致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破坏,另外,在风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特别对于一些敞开或半敞开的结构,由于轻钢结构自重很轻,有可能不足于抵抗风荷载产生的上拔力,导致基础上拔破坏。
为防止这些破坏的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基础埋深,即增加基础上覆土的厚度,但增加了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
另外对于轻钢结构基础,还须预埋锚栓(也称地脚螺栓),用于上部结构和基础的连接,若锚栓离砼基础边缘太近,会产生基础劈裂破坏,所以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锚栓离砼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若锚栓长度过短,会使锚栓从基础中拔出,导致破坏,所以规范也规定了锚栓埋入长度。
浅析钢结构柱脚设计要点浅析钢结构柱脚设计要点柱脚的构造使柱⾝的内⼒可靠的传给基础,并和基础有牢固的连接。
柱脚的连接形式有铰接和刚接两种形式,铰接柱脚不承受弯矩,只承受轴向压⼒和⽔平剪⼒,剪⼒通常由底板和基础表⾯的摩擦⼒传递,当此摩擦⼒不⾜以承受⽔平剪⼒时,应在柱脚底板下设置抗剪键,抗剪键可⽤⽅钢、短T 字钢和H 型钢做成。
刚接柱脚承受弯矩,轴向压⼒和⽔平剪⼒。
本⽂简述柱脚底板区格划分及计算,阐述其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施⼯控制重点,并对柱脚施⼯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处理⽅法。
1 柱脚计算1.1柱脚底板⾯积计算底板截⾯尺⼨决定于基础材料的抗压能⼒,柱脚底板和基础接触⾯为作⽤⼒与反作⽤⼒,基础对底板的压应⼒可近似认为是均匀的,柱脚底板所需净⾯积A n (柱脚底板长乘宽,减去锚栓孔⾯积)为: A n ≥ N 为柱承受轴向压⼒;c f 为基础混凝⼟的抗压强度设计值;c β为混凝⼟局部承压时的强度提⾼系数,c f 、c β均按设计规范取值。
1.2 柱脚底板厚度计算底板的厚度由板的抗弯强度决定,底板可视为⼀个⽀撑在靴梁、隔板和柱端的平板,承受基础传来的均匀反⼒,靴梁、隔板和柱端⾯均可视为底板的⽀撑边,并将底板分割成不同的区格,其中有四边⽀撑、三边⽀撑、两相邻边⽀撑和⼀边⽀撑等区格。
在均匀分布的基础反⼒作⽤下,各区格板单位宽度上的最⼤弯矩为:1.2.1 四边⽀撑区格板:2qa M α=q 为作⽤于底板单位⾯积上的压应⼒,q=N/ A n ;a 为四边⽀撑短边长度;α为系数,根据长边b 与短边a 之⽐按表⼀取值表1 α值1.2.2 .三边⽀撑区格和两相邻边⽀撑区格:M=βqa 12a 1为三边⽀撑区格⾃由长度,两相邻边⽀撑区格为对⾓线长度;β为系数,b/a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0 ≥4.0 α 0.048 0.055 0.063 0.069 0.075 0.081 0.086 0.091 0.095 0.099 0.101 0.119 0.125CC f N β根据b 1/a 1取值,对三边⽀撑区格b 1为垂直于⾃由边的宽度;对两相邻边⽀撑区格,b 1为内⾓顶点⾄对⾓线的垂直距离(见图1)。
第八章基础设计第一节基础设计的特点由于结构型式、荷载取值、支座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传至基础顶面内力是不同的,轻钢结构与传统的砼结构相比,最大差别就是在柱脚处存在较小的竖向力和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在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情况下,还存在较大的上拔力。
柱底水平力会使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基础受上拔力作用,在覆土较浅的情况下,会使基础向上拔起,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后面再作详述。
由于轻钢结构的这些受力特点,导致其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⒈基础形式基础型式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物上部结构型式综合考虑,对于砼结构基础,常见的基础型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等等,而对于轻钢结构而言,由于柱网尺寸较大,上部结构传至柱脚的内力较小,一般以独立基础为主,若地质条件较差,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遇到暗浜等不良地质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一般情况下不采用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
只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对于刚接柱脚,除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弯矩M,从而使刚接柱脚的基础大于铰接柱脚。
⒊基础破坏形式要正确进行基础设计,首先要知道基础破坏形式,对其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对于砼结构,通常柱网尺寸较小,故柱底水平力相对较小,基础一般不会产生滑移现象,又由于上部结构自重很大,足以抵抗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上拔力,故基础也不会产生上拔的可能,对于这种结构,基础主要发生冲切、剪切破坏;而轻钢结构则不同,基础除发生冲切、剪切破坏之外,由于存在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作用,从而导致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破坏,另外,在风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特别对于一些敞开或半敞开的结构,由于轻钢结构自重很轻,有可能不足于抵抗风荷载产生的上拔力,导致基础上拔破坏。
为防止这些破坏的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基础埋深,即增加基础上覆土的厚度,但增加了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
另外对于轻钢结构基础,还须预埋锚栓(也称地脚螺栓),用于上部结构和基础的连接,若锚栓离砼基础边缘太近,会产生基础劈裂破坏,所以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锚栓离砼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若锚栓长度过短,会使锚栓从基础中拔出,导致破坏,所以规范也规定了锚栓埋入长度。
⒋基础设计内容基础设计一般包括基础底面积确定、基础高度确定和配筋计算,还应符合有关构造措施。
基础底面积可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同时还应考虑软弱下卧层存在;基础高度由冲切验算确定;在基础底面积和高度确定的情况下计算基础配筋,这里须注意伸缩缝双柱基础处理,双柱为基础提供了两个支点,在地基反力作用下,有可能出现负弯矩,即基础上部受拉的情况,此时除基础底部配置钢筋外,基础上部也应配筋,避免因上部受拉而出现开裂现象。
轻钢结构基础除上述内容以外,还须进行柱底板设计和锚栓设计,至于这两部分设计归于上部结构还是下部结构,也存在一些争议,柱底板尺寸是根据柱与基础连接部位砼的局部承压来确定的,与基础砼参数有关,但其制作又与上部结构连在一起,按照常规柱底板设计归入上部结构;锚栓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起桥梁作用,但基础施工时应将锚栓埋入,故属于基础部分。
本章避开这个问题,就锚栓和底板设计分别进行讨论。
图8-2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⒍有关构造措施除上述提到的几个方面之外,轻钢结构还有一些构造措施有别于其它结构的基础,比如基础顶面须设置二次浇灌层;埋入式柱脚应在钢柱埋入部分设置栓钉;埋入式柱脚钢柱翼缘保护层厚度,对于中柱不小于180mm,对于边柱和角柱的外侧不宜小于250mm,一、刚接和铰接柱脚前面已提到过,能抵抗弯矩作用的柱脚称为刚接柱脚,相反不能抵抗弯矩作用的柱脚称为铰接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在于是否能传递弯矩,在实际工程中,绝对刚接或绝对铰接都是不可能的,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半刚接半铰接状态,为计算方便,只能根据实际构造把柱脚看成接近刚接或铰接。
刚接或铰接柱脚关键取决于锚栓布置,铰接柱脚一般采用两个锚栓(图8-3a),以保证其充分转动,但有时考虑锚栓质量问题,若一个锚栓质量不保证,会对整个结构受力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为安全起见,也可布置四个锚栓(图8-3b),但锚栓尽量接近,以保证柱脚转动。
刚接柱脚一般采用四个或四个以上锚栓连接(图8-3c),图中采用六个锚栓,可以认为柱脚不能转动,前面讲的几种柱脚均为锚板式柱脚,构造简单,是工程上常用的柱脚型式,另外还有一种柱脚型式,即靴梁式柱脚(图8-3d),这种柱脚可看成固接柱脚(属于刚接柱脚),由于柱脚有一定高度,使其刚度较好,能起到抵抗弯矩的作用,但这种柱脚制作麻烦,耗工耗材,逐渐被其它柱脚型式所代替。
下面再介绍工程上比较常用的固接柱脚(属于刚接柱脚),即包裹式柱脚(图8-4),这种柱脚既节省钢采用刚接柱脚或铰接柱脚?其实这两种柱脚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对侧移控制,如果结构对侧移控制较严,则采用刚接柱脚,例如有吊车荷载的情况,吊车荷载是动力荷载,对侧移比较敏感,而且侧移过大会造成吊车卡轨现象,此时应把柱脚设计成刚接柱脚,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设计成铰接;又如有楼层的结构,侧移过大会使人感觉不安全,左右晃动,而且还会使楼面装修材料开裂等等,这样结构柱脚应按固接设计。
对工程上常见的门式刚架,柱脚通常设计成铰接;对地质情况较差地区,柱脚应考虑铰接,这样传至基础的内力仅为轴力和剪力,不存在弯矩,有利于基础设计,可以减少基础造价。
二、锚栓锚栓是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基础,在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起桥梁作用。
锚栓主要有两个基本作用:⒈作为安装时临时支撑,保证钢柱定位和安装稳定性。
⒉将柱脚底板内力传给基础。
锚栓采用Q235或Q345钢制作,分为弯钩式和锚于M20;对于刚接柱脚,锚栓直径由计算确定, 一般不小于M30。
锚栓长度由钢结构设计手册确定,若锚栓埋入基础中长度不能满足要求,则考虑将其焊于受力钢筋上。
为方便柱安装和调整,柱底板上锚栓孔为锚栓直径的1.5倍(图8-6a),或直接在底板上开缺口(图8-6b)。
底板上须设置垫板,垫板尺寸一般为-,厚度根据计算确定,垫板上开孔较锚栓100100⨯直径大1~2mm,待安装、校正完毕后将垫板焊于底板上。
(a) 开圆孔(b) 开缺口图8-6 柱脚底板开孔布置图。
在图8-7中,从安全角度考虑,中柱两个锚栓可换成四个,但间距不能太大,以保证铰接。
图8-8 刚柱脚锚栓布置图在工程上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锚栓能否抗剪?垫板是否要与底板焊牢?在施工时锚栓是否拧紧?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是不允许锚栓抗剪的,剪力上海市轻钢规程规定,采用靴梁的刚接柱脚以及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的外露式柱脚的锚栓不得用于传递柱脚底部的水平反力,此水平反力应由底板与混凝土基础顶面间的摩擦力承受,摩擦系数可取0.4,当水平反力大于摩擦力时,应设置抗剪键,上述情况之外,外露式柱脚的锚栓可以传递柱脚底部的水平反力,但必须进行计算,并将垫板与底板焊牢。
后者应该更合理些,因为轻钢结构重量比较轻,摩擦系数为0.4时底板和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很小,特别是在风吸力起控制作用时,底板与混凝土之间几乎不存在压应力,也即摩擦力几乎没有,如果按钢结构设计规范,在此情况下很难满足摩擦力抗剪的条件,很多结构须设抗剪键,但在实际工程中很少设抗剪键,也没有因此发生工程事故,可见锚栓参与了抗剪。
若锚栓抗剪,一方面锚栓须满足强度要求,另一方面与锚栓相邻的砼不发生局部承压破坏。
有人认为锚栓应该拧紧,这样有利于传力,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对于目前常用的平板式柱脚,考虑锚栓传递剪力的情况,锚栓不应该拧得很紧,这样锚栓在垫板开孔中产生微小滑动,使其与垫板孔壁接触,而垫板又与底板焊牢,从而起到传递剪力的目的。
但对于固接柱脚,为保证弯矩传递须拧紧锚栓。
三、特殊情况下轻钢结构基础⒈格构式柱基础格构式柱的柱脚有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整体式一般用于受力较小、两分肢间距较近时,但比较耗材,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分离式柱脚;分离式柱脚两肢完全分开,每个肢均为轴心受力。
由于两种柱脚构造不同,造成基础设计也不同。
对于整体式柱脚,由于柱脚底板是整块的,且设置一定数量加劲肋,使柱脚形成一个整体刚度,因而作为基础的一个支点,这样基础仅需底部配置受力筋,而上部不需配筋(图8-10a); 对于分离式柱脚,柱肢是分开的,但其基础很难分开,轻钢房屋但基础很难施工,等等。
在进行这类工程的基础设计时,可考虑采用喜利得(HILTI)锚栓,该锚栓由瑞士喜利得公司生产,在国内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不需设计基础,只要地坪具有足够的强度,就可直接在地坪中预埋HILTI锚栓。
下面提供HILTI锚栓的有关技术数据,有关锚栓固定设计方面的细节可向喜利得公司垂询。
表8-1 HILTI锚栓有关技术数据1、以上数据用于:◆混凝土强度为C25/30。
◆镀锌螺杆需符合ISO898T15.8级。
◆要达到以上剪力,基材厚度(h)不小于边距(C)的1.5倍。
2、要更大力量可增大孔深,但最大不能超过标准2倍深。
3、HVU管剂主要化学成分为:Vinylurethane树脂。
4、有关锚栓安装时边距和间距和混凝土对拉力和剪力的影响请与HILTI工程师联系。
5、M24以上的螺杆设计剪力是依据8.8级钢材。
8-2 HVU配件HAS螺杆第三节典型柱基础细部详图通过前面讨论,我们已经对轻钢结构基础有一个初步了解,现结合实际工程,给出几种典型柱基础详图,以供大家参考。
⒈柱下独立基础⒉柱下条形基础第四节 柱底板和锚栓设计[9]一、轴心受压柱脚设计 ⒈ 底板面积h cef N A B L ≥-⨯0式中:N ——柱轴心压力设计值。
h ce f ——基础所用钢筋砼局部承压强度设计值。
0A ——锚栓孔面积⒉ 底板厚度 底板压力:A B L Nq -⨯=对于底板弯矩,分以下情况进行设计:⑴ 四边支承板21qa M α=mmN ⋅其中:a ——短边长度b ——长边长度α——系数,由ab查表8-3求得。
表8-3 四边支承板α系数⑵ 三边支承、一边自由板或两邻边支承板212qa M β=其中:1a ——自由边长或对角线长度1b ——两相邻固定边顶点到1a 的垂直距离β——系数,由11a b 查表8-4求得。
表8-4 三边支承、一边自由或两邻边支承板β系数当3.011<a b 时,按悬臂长为1b 的悬臂板计算。
⑶ 一边支承、三边自由板2321qC M =其中:C ——悬臂长度。
最终弯矩设计值{}321max,,m ax M M M M =最佳设计方案应使321,,M M M接近相等,若相差较大,应调整区格。
若不考虑塑性发展,则:fWM≤max由于上述求出的弯矩是每延米弯矩,即:261t W =代入上式可得底板厚度:mm fM t 146max≥=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中考虑底板塑性发展,故求底板厚度时采用下式计算:fM t max5=⒊ 锚栓设计由于该柱脚不承担弯矩,为铰接柱脚,故锚栓按构造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