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新经济时代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思考摘要:新经济时代下,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工业企业如何在原有的生产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上突破自我,得到新的发展?这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而为了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这一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强有力杠杆作用的管理手段,自然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在新经济背景下,对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一些新的探讨,针对工业企业的自身特点,提出财务管理方面的几点创新性的建议,以期待对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进行有利的指导。
从而促进工业企业的自身进步。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一、新经济时代的挑战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整体经济环境都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和发展。
在新经济时代下,生产更加市场化,多样化,生态化。
各个企业和市场参与部门都面临着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越早的进行产业的改组和进步,也就意味着越有利地占有了新经济时代发展的先机,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而言,这一点将是十分重要的。
在新经济时代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词语就是环境和知识。
伴随着我国的总体建设纲领由“四位一体”转变为“五位一体”,环境经济发展模式凸显的尤为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总体建设纲领中。
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于同环境息息相关的工业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改革信号。
如果工业企业不能短、平、快的将生产模式转变,那么面临的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的淘汰。
另外,知识作为企业资产的一种形式——无形资产,原本就是企业的一种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进入新经济时代后,知识、信息、人才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程度将会比以往都要高。
工业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原有的粗放经济模式已经无法再给企业带来持久的效益。
企业必须要在吸收先进人才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提高知识技术水平,重视新产品的研发,重视专利的作用,拥有核心知识产权。
在新的挑战下,工业企业必须要转变观念,不仅在企业管理的总体观念上要转变,在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上也要转变观念。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文建塬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跨越式的又好又快发展,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各方面的经济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工业资源的消耗”、“周围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给我国在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更有必要理清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问题;对策一、绪论截至目前,国内在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考核方面,依旧采用来自中国财政部、中国经贸委员会、中国计委、中国统计局等部门机构在一九九七年出台的一整套包括产品的销售率、所有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的利润率、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资产的负债率、资本保值的增值率、总资产的贡献率7个要素构成的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系统。
该系统的考核指标跟我国工业企业在经济方面的核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可以在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上满足我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
然而,伴随我国市场经济跨越式的又好又快发展,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各方面的经济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工业资源的消耗”、“周围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给我国在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更有必要理清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深一步认识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为此,所处的经济时代不同,他们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人们通常对“经济效益”的认识是指“经济活动里消费与占有的劳动量与获得的合法社会需求的劳动成果间的对比。
”借助这种认识对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往往会更加重视考核诸如资金、原料、设备等传统性生产要素的占用与耗费和人类必要的人造财富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得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应当是尽可能快的缩减工作时间。
1.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主要有哪些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盈利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C+V+M)/C+V其中C代表消耗原材料价值;V代表工人工资;M代表利润。
切忌只根据一个因素就来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
它始终是两个因素的比例关系。
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利润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可见,利润是一个绝对数,而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
只有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是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利润总量,一个是生产成本。
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表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在这里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如果利润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是同比增长,则经济效益不变;如果利润增长幅度低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了。
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如果企业经济效益高,意味着它获得的经济利益相对就多,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因此,企业经济效益高,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但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高。
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劳动消耗大,则经济效益并不好。
如果发展速度快,有用劳动成果大,劳动消耗小,则经济效益就好。
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与经济效益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深刻的统一性。
新型工业化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工业化生产应充分运用高科技,同时又尽可能减少对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以达到工业产品品质的高智能化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的统一。
简述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学习笔记经济活动分析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工业企业明确经济责任、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果、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首先,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成果分析入手,分析企业生产条件及其利用的效果。
其次,评价企业生产技术的经济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形态进行产品成本、企业盈利和经营资金的分析等。
但这些分析还不能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作出综合分析和评价。
因此,有必要利用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的意义与任务经济效益是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同劳动成果的比较;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用较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是不断认识和总结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科学的总结过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有效地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实践的方法。
综合分析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就是依据大量资料和信息,对客观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于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的任务,在于通过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走内含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增产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努力降低材料、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成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效果;第二,企业一定时期内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利用的效果;第三,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消费方面的效果;第四,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效益如何。
这四个方面虽各有侧重,但相互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借助一系列经济效果指标反映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企业的工作,并作为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新常态下上虞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研究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面临空前压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总量规模、产业体系、发展后劲、企业培育和集约发展等方面对上虞工业经济进行分析,探讨了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和素质性问题,并提出提升上虞工业经济质量效益的几点思考。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2012年底浙江省启动了工业强县(市、区)建设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工业经济一直在上虞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些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制约着上虞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科学判断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冷静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符合上虞实际的工业强区建设道路。
一、上虞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近年来,上虞工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全区工业在总量规模、产业体系、发展后劲、企业培育和集约发展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1.总体实力稳步提升。
新世纪以来,上虞工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0年上虞工业总产值仅425.52亿元,自2009年突破千亿后实现较快增长,2015年达2058.99亿元,“十二五”前四年实现年均增长9.3%,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下文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28.37亿元,年均增长12.1%。
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保持在五成左右,始终是推动上虞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5达336.33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2%,高于同期GDP增幅1个百分点。
2.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上虞坚持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做强现代制造业,确立“工业活市”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目标,围绕“4+5”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逐渐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
工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工业经济效益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工业经济数据的分析,评估某地区的工业经济效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概述工业经济是指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和生产,进而形成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工业经济的效益分析是对工业经济发展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某地区的工业经济效益。
二、产值分析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某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为X亿元,在过去五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
工业部门中,主导产业A的产值占比最大,达到了XX%,其次是B产业,占比为XX%。
此外,C产业和D产业分别占比为XX%和XX%。
该地区的工业产值结构相对较为均衡,主导产业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三、利润分析工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之一是利润水平。
根据数据统计,该地区工业企业实现的总利润为X亿元。
其中,A产业实现利润X亿元,占比最大;B产业利润为X亿元,占比次之;C产业实现利润X亿元,占比为XX%,D产业实现利润X亿元,占比为XX%。
从利润分布情况来看,主导产业的利润水平较高,应继续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其竞争力。
四、就业分析工业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就业情况。
据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区的工业就业人数为X人。
其中,A产业提供就业X人,占比最大;B 产业提供就业X人,占比次之;C产业提供就业X人,占比为XX%;D产业提供就业X人,占比为XX%。
工业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能够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就业增长,对促进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五、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效益,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主导产业的竞争力:针对主导产业,政府应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提升其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保持其在工业经济中的领先地位。
2. 发展新兴产业: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其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7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分析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县的工业经济效益运行呈现出波动下行态势。
但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的经济效益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工业经济效益呈现好迹象,到达下半年7月企业经济效益上升的势头趋缓。
文章对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下半年工业效益趋势作了判断,并就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效益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建议。
一、工业经济效益运行的总体特点1、工业经济效益总量上升速度有所下降7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61.56亿元, 7月份当月实现收入为7.28亿元,7月与前6月平均水平9.04亿相比减少19.5%;7月利润总额累计为4.29亿元, 7月当月实现0.35亿元,7月与前6个月平均水平0.66亿相比降低47.0%;7月税金总额累计为9.45亿元, 7月当月实现0.29亿元,7月与前6个月平均水平0.21亿相比增长38.1%。
2、工业经济效益增速波动下行由于今年7月以前经济运行处于高峰县,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增长迅猛,同期的高基数导致今年各项效益指标增速呈现出波动下行的趋势。
如下表所示:上半年涡阳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效益指标同比增速(%)-3、小型企业发展形势好于中型企业从企业规模上看,中型企业各项主要效益指标增长速度一般,而小型企业发展较快,对全县的贡献相对多些。
7月份中型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22亿元,同比增长15.51%;利润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30.3%。
小型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40亿元,同比增长31.87%;利润总额2.17亿元,同比增长31%。
小型企业的发展速度比中型企业分别高出16.36百分点、0.7百分点。
4、一些重点行业效益速度上升快7月份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前九名的行业中,2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有高达100%以上的增长;利润总额有4个行业的增速较去年同期有翻倍的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实践过程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何理解经济效益概念并建立适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准确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便成为一个急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拟对我国2007~2011年工业经济效益的变动趋势及其综合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
关键词:经济效益指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94-01一、单项指标选取的讨论我国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价体系历经多次重大的改变,这些体系中的单项指标相差十分悬殊。
1997年10月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原国家计委联合制订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以下简称“新指标体系”),为体现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营效益的要求。
去掉了工业增加值率和资金利税率,选取了七十单项指标。
其中。
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四个指标,是1992年评价体系中已有并保留下来的指标,新增设了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
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但是,中国的经济效率评价系统的主要选择,资金使用和劳动的消耗水平的指标,系统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工业增加值/平均所有工人数)和资产保值增值的比例,以反映了企业的发展。
尽管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新的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范围是大于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也是仅有的两个单项指标维持资产和增量的比例和资产的增长速度,经济管理研究学者和专家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和技术的生产企业发展的人力和技术因素的定义,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评价指标显然是不适合的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因此,笔者在随后的实证分析,通过对引进技术的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指标,以大体反映了人才和技术的作用。
二、对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讨论综观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主观权敷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
工业经济基本情况总结
工业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部门的发展状况以及对该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
影响。
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工业增长速度:包括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年度增速。
工业增长速度直接
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2. 工业结构:主要反映不同工业领域的发展情况。
工业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与科技含量、环保性、可持续发展等有关。
3. 工业产能利用率:工业产能利用率是指工业部门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比例。
工业产能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4. 工业投资:工业投资是指企业或政府对工业部门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
投资等。
工业投资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规模与速度。
5. 工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是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工业经济的
活跃程度和规模。
6. 工业就业:工业就业是指工业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人数。
工业就业的变化可
以反映工业经济的增长或衰退。
以上是工业经济基本情况的常见总结,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经济基本情况会有所不同,还需根据具体的国家或地区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65党的十八以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军民融合又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体系之一写入党章。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需求,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促进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双提升,既能够为实现强国梦提供雄厚物质基础,又能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坚实军事实力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军工企业来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强军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利好政策,搭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快车,深化自身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军民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要素投入,提升经营质量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深刻认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军工企业提升经营效益的必然路径军民融合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着力解决军事工业长期依赖政府投资,占用资源庞大,军工产业与国民经济产业各自为政等问题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建立完善国防和经济建设“投入一维资源,实现两维效益”的军民兼容式发展的有力指导。
特别是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们党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张皮”问题导向,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富国和强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军工企业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参与国防装备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引领。
人民兵工创建87年来,经历了从单一生产武器装备到“军民两用”“保军转民”,再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乃至“军民融合”的四次大的转型发展。
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党大胆提出要发展军品外贸。
这一次思想大解放,使人民兵工冲破了“不做军火商”的思想禁锢,通过发展军贸为国家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
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民兵工提出了“机械、化工、光电三大系列,以车辆为主”的民品发展构想。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按行业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运营能力、生产效率、赢利能力和销售能力是构成企业综合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运营能力偏低是阻碍行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工业企业;因子分析;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最终指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竞争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一)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即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实质就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评价。
从生产经营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指标反映;从物化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而从活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等指标反映。
这些指标大多是依据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出来的。
(二)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经济效益因素分析,一是从资金占用和资金周转的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资金因素;二是从原材料、工资、费用等支出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成本因素。
此外,还要把企业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与全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把当前的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10项指标,国家统计局1998年制定了一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含有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和资产负债率七大指标,改变了过去采用产值和产量等单一指标考核的状况;2002 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制定了关于《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8 项指标。
固安县工业经济运行局关于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市局《关于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人员深入规上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今年以来,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仍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得到快速扩张,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销衔接良好。
但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和生产要素的制约,个别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攀升,盈利空间压缩,运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回落。
一、规上工业企业效益运行的总体情况(一)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总量持续上升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累计实现增加值11.7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5%、42.1%和24.5%。
(二)规模企业数量有所增加截至目前,我县规上企业45家,比去年增加了3家,同比增长7.1个百分点,这三家规上企业为固安福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县兴业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和固安天元伟业桥梁模板有限公司。
(三)重点行业企业利润总额下滑9月份,我县利润下滑重点行业企业情况:1、圣戈班依索维尔(固安)玻璃棉有限公司:9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175万元,增加值1543万元,利润总额-609万元,同比分别为20%、21%和-4.7%。
2、固安县永盛水泥厂:9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92万元,增加值201万元,利润总额22万元,同比分别为-2.7%、-5%和-4.3%。
3、固安金海橡塑制品厂:9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400万元,增加值2100万元,利润总额653万元,同比分别为-8%、-8.3%和-59%。
(四)我县竣工项目情况我县省重点项目续建项目12项,其中固安中能天地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节能电器项目等7项已竣工,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其他项目正在进行基础设施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计划开工项目9项,其中固安迪诺普科技有限公司背投屏幕项目等2项竣工,其他项目正在建设中。
我县省重点项目续建项目3项均已竣工投产;新开工项目7项,处于厂房、办公楼主体建设;前期谋划项目1项,处于一期厂房主体建设。
对提高经济效益问题的几点思考
高稚光
【期刊名称】《黑龙江财会》
【年(卷),期】1991(000)006
【摘要】随着治理整顿的深入展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已逐渐回升。
但是,经济效益不理想仍是困扰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国民经济的一些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都在滑坡,主要的表现有: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高稚光
【作者单位】中央财金学院政治经济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6
【相关文献】
1.对现阶段提高建筑经济效益问题的几点思考 [J], 白洋
2.关于青海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思考——兼谈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经济效益问题 [J], 金基鹏
3.加快机制转换提高经济效益——关于慈溪市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问题的调查[J], 陈仲方
4.关于提高农村信贷经济效益问题——在连云港提高农村信贷经济效益讨论会的发言 [J], 王兰
5.努力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创出一条新路子——就抚顺矿区的现状谈谈提高经济效益问题 [J], 王泽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一个企业各项环节积极进行的动力,它可帮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实现,所有企业都离不开这一动力的支撑。
但是对于经济效益的理解千差万别,本文对这些误区充分分析,并提出较为合理和新颖的解释。
标签:企业经济效益;经济发展速度;企业规模
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变化的,根据地理和时间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时,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释,一个比较普遍的理解方式是,“经济活动中,占有和消耗的劳动量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
”这是基于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考虑。
这一解释更传统,对设备,材料,资金等基本要素的使用以及人获得的财富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注重。
不过,这一解释忽略了持续发展,对环境,人文等元素考虑不够,不仅在我国,即使发达国家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
一些企业盲目偏激发展,大量掠夺自然资源,导致以牺牲环境和人心等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应当看到,过分看重自身发展,而不注意各方利益的平衡,掠夺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观念十分错误。
从这一点出发,促进可持续发展,不但需要对传统几项因素进行分析,还应拓展思路,学会使用环境等资源,包括人,技术,知识等。
不但要考虑短期的经济收益,还要注意对长期生存发展做出判断。
注意节约时间,环保,以及下一代人的生存状况,目前的经济学,对经济效益的概念做出了新的解释,在认识企业发展时,也必须注重新概念的加入。
经济学家眼中的经济效益可重新理解: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社会资源的使用,就是一项必然的投入。
只有劳动成果的产生才能实现价值的转换,才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成果的出现就是“产出”。
社会资源的内容有自然和造两种。
前者例如水,天然气,木材,场地,后者包括设备、厂房、材料,各種资源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才能使运转更高效,顺利。
这样说来,不管谁都希望少的投入来换取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关于这一流程的细节问题上,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动,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导致经营模式也有所变动,向着更新的思路转变。
基于上述认识,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有两个要求:
第一,市场以外的投入产出也必须要反应在经济效益当中。
经济效益的范围要扩大,包括从各个角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好坏两方面。
思考的角度要更宏观,不但要考虑市场以内的需求,更要从人文、社会等方面考虑,分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对工业企业的效益造成有益或有害的因素众多,经济不但要对内,还要对
外。
如果因为得到某一产品,使得其他人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而不需承担任何责任,就说明这一生产活动并不对外经济。
最典型的就是对河流、土地、天空排放污染源。
给自来水厂、居民用水、农业用水等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害,并且其他企业若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使其满足各项需要。
包括受污染影响的企业这可以说明允许自由排污和浪费造成的后果,它不会对企业内部成本产生影响,甚至为提升产品带来便利,而对外造成的损失无从补偿。
其差额即是排污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
这种外部成本与造成污染的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直接相关,不能在市场上自行消除。
因此就没有通过市场机制将这种外部成本加到企业的产品价格中去,使其企业内部化。
由于企业应该支付的污染成本没有计入到本企业的投入中(或没有从本企业的产出中扣除),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被夸大了。
这里说的,企业对资源的使用本身不必花费,但资源本身属于全社会,此种资源被叫做“不可分拨”资源。
对另外的企业以及个人来说,这部分资源是被强行征用的。
这种情况并不是合理的,甚至对市场产生误导,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受控制,产生无法补救的后果。
通常说来,市场可能对某些不经济产品过度生产,由于这种浪费或是污染现象没有约束,企业不必对自己造成的社会污染负任何责任。
不用经济上或者行为上的任何代价。
造成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受到利益鼓励,愈演愈烈。
即使本企业获得巨额的利润,却导致整个社会的总效益下降,或损伤其他企业的利益,因此并不值得鼓励。
二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要能促进企业考虑环境污染和资源耗减问题。
在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不能不重视当前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减的问题。
作为考核企业的统计指标,应该注意指标对工业企业行为所产生的导向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我国政府于1994年3月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行动,强调了“重点是发展、兼顾环境”这样一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对于一个工业企业来讲,就是要求工业企业在努力发展生产,推动企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尽可能提高稀缺的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可是,无数的统计资料显示,工业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耗减的主要部门之一。
长期以来,工业企业为了追求传统工业经济形态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效益提高,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者为了摆脱贫困和破产的威胁,无节制地消耗着大量自然资源,排放的“三废”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越是追求这种传统的经济效益,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耗减也越严重的局面。
企业从短期发展来看,经济效益可能是好的,但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经济效益可能就不是好的。
对一种产品的投入过多,会造成其他产品的产出过多。
当产品间的供给和需求超过了条件所允许的限度时,这张网就会拉破。
这就如同一个生物循环链中一个环节遭到破坏,会使整个链条中断一样。
各种产品生产追求的高额利润就会消失贻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与资源(如:森林资源)在供求数量方面也可能存在有价格弹性,但应
看到:环境资源与企业生产的人们创造的财富是有所不同的。
环境资源的供给要通过价格来调整,在技术上有很大困难,而且做出这种重新调整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当长的。
例如:利用价格来调整木材资源的供求,树木的长成可能不是十年八年就能解决的问题,要找到一种替代木材的新的资源则所需时间更长。
因此,应通过对现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进行改革,促进企业注意当前存在的环境质量下降和自然资源的耗减问题,督导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
综合上文,经济效益这一概念形成经济活动的动力和落脚点。
它通常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表明经营效果的盈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
企业本身需要以盈利为目标。
怎样获得相关的经济效益,都有哪些途径能够达到目标,这是所有企业进行各项活动时的动力所在,根据这一目标,企业树立一个目标,把握住经济效益的具体特征。
通过不断的能力提升,能够达到最终的效果,但一定要规范把握,不可偏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