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564.94 KB
- 文档页数:2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标准化协会制定的
一项标准,用于指导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相关工作。
该规
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要求:规定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
依据、设计内容等。
其中包括了建筑用电负荷计算、电气
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电气线路布置等方面的要求。
2. 供电系统设计:包括了供电方式的选择、主变电站的选
址与布置、配电房的设计、主干线路和分支线路的设计等。
同时还规定了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等要求。
3. 照明设计:规定了民用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
照明负荷计算、照明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照明线路的布置等。
同时还对照明控制系统、照明保护与维护等方面进行
了详细的规定。
4. 弱电系统设计:包括了通信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弱电系统的设计要求。
其中涉
及到了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线路布置、系统集成与联动等
方面的内容。
5. 特殊场所电气设计:针对特殊场所如医院、学校、商场、酒店等,规定了电气设计的特殊要求。
例如,医院的电气
设计需要考虑到手术室、病房、诊疗室等不同区域的电气
设备配置与线路布置。
6. 安全与保护设计:规定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与
保护要求,包括接地系统的设计、过电压保护、漏电保护、雷电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一项详细而精确的标准,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5 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城镇普通及康居住宅的电气设计,住宅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普通住宅套型按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分为一、二、三、四类。
康居住宅分为:基本型(1A)、提高型(2A)、先进型(3A)。
住宅电气设计应与国家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住宅电气设计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智能控制器;线路敷设及防雷、接地等。
负荷等级住宅楼的负荷等级应遵守本规范第3 章表3.2.2 常用用电负荷分级表的规定,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应符合消防电源的供电要求。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调系统的高级住宅、19 层及以上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一级负荷要求设计。
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要求设计。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住宅小区的10kV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
2 住宅小区的220/380V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3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宜留有发展的备用回路。
4 住宅小区内重要的集中负荷宜由变电所设专线供电。
5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用TT、TN-S、TN-C-S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6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应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
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不大于25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300mA。
2)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为250~40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500mA。
3)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大于400A 时,宜在总配电柜的出线回路上分别装设若干组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其剩余电流动作值按本款1)、2)项设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JGJ 16-2008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12 接地及安全12.1 一般规定12.1.1 本章适用于交流35kV 及以下用电设备及对地不能构成闭合回路的直流用电设备的接地及安全设计。
12.1.2 用电设备的接地,一般可区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
12.1.3 用电设备接地及安全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特点确定合理接地系统方案。
12.1.4 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的接地(包括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除另有规定者外,宜采用一个总的共用接地装置;对其他非电力设备(电讯及其他电子设备),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也可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设备最小值的要求。
12.1.5 在10kV及以下电力网中,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中性线。
12.1.6 等电位联结是安全保障的根本措施,每个建筑都应根据建筑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办法。
12.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2.2.1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有以下三种:1 TN 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接地点连接。
按照中性线与保护线组合情况,又可分为三种型式:1)TN-S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见附录C.1图C.1-1。
2)TN-C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见附录C.1图C.1-2。
3)TN-C-S 系统:系统中前一部分线路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见附录C.1 图C.1-3。
2 TT 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与电源端接地点无直接关联的接地极,见附录C.1图C.1-4。
3 IT 系统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无直接连接或有一点经足够大的阻抗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接地极,见附录C.1图C.1-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39号根据建设部城科字第276号文的要求,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JGJ/T16—92,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同时废止。
本标准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归口管理,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等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2月26日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2符号2.3代号3供电系统3.1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2电源及高压供配电系统3.3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3.4负荷计算3.5无功补偿4配变电所4.1一般规定4.2所址选择4.3配电变压器选择4.4主结线4.5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4.6高压配电装置4.7低压配电装置4.8控制方式及操作电源4.9移相电容器装置4.10对有关专业的要求5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5.1继电保护5.2电气测量5.3二次回路6自备电源及不间断电源6.1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6.2自备应急燃气轮发电机组6.3不间断电源系统7室外线路7.1一般规定7.2架空线路7.3电缆线路8低压配电8.1一般规定8.2低压配电系统8.3超低压配电8.4导体的选择8.5低压电器的选择8.6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9室内布线9.1一般规定9.2瓷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9.3直敷布线9.4金属管布线9.5硬质塑料管布线9.6半硬塑料管及混凝土板孔布线9.7金属线槽布线9.8塑料线槽布线9.9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布线9.10电缆布线9.11电缆桥架布线9.12封闭式母线布线9.13竖井内布线10常用设备电气装置10.1一般规定10.2电动机10.3传动运输系统10.4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0.5稳压、整流设备10.6蓄电池10.7自动门10.8家用电器10.9舞台用电设备10.10医用放射线设备10.11体育馆设备11电气照明11.1一般规定11.2照明质量11.3照明方式与种类11.4照明光源与灯具11.5照度水平11.6照度计算11.7照明节能11.8照明供电11.9各类建筑照明设计要求12建筑物防雷12.1一般规定12.2建筑物的防雷分级12.3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4二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5三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6其他防雷保护措施12.7接闪器12.8引下线12.9接地装置13电力设备防雷13.1一般规定13.2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保护13.3配变电所及与架空线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保护13.4旋转电机的保护14接地及安全14.1一般规定14.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4.3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14.4保护接地范围14.5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14.6接地装置14.7通用电力设备及电气设施接地14.8特殊装置或场所的安全保护15共用天线电视系统15.1一般规定15.2系统组成15.3按收天线15.4前端15.5传输与分配网络15.6线路及敷设15.7安装要求15.8供电、防雷与接地16闭路应用电视16.1一般规定16.2闭路应用电视系统16.3设备器件选择16.4传输及线路16.5供电、接地17声、像节目制作17.1适用范围及功能要求17.2系统的组成及技术要求17.3设备配置量及设备选择17.4技术用房及设备布置17.5线路敷设17.6电源及接地17.7对其他专业的要求18呼应信号及公共显示装置18.1一般规定18.2呼应信号的呼叫方式及系统组成18.3呼应信号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4公共显示装置设置原则18.5公共显示装置显示方案的选择18.6公共显示装置的控制18.7公共显示装置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8时钟系统19电话19.1一般规定19.2对市内电话局的中继方式19.3电话站站址选择19.4电话站设备布置19.5会议电话、调度电话19.6电源、接地、照明19.7房屋建筑20通信线路20.1通信线路网络20.2电缆管道线路20.3直埋电缆线路20.4架空电缆20.5室外墙壁电缆20.6沿电力电缆沟敷设的托架电缆20.7架空线路20.8电缆充气维护20.9建筑物室内配线20.10接地保护21有线广播21.1有线广播的设置原则21.2有线广播网21.3设备的选择与设置21.4有线广播控制室21.5线路敷设21.6电源与接地22扩声与同声传译22.1扩声系统的确定22.2扩声系统的技术指标22.3扩声设计与计算22.4扩声设备的选择22.5扩声控制室22.6扬声器的布置与安装22.7传声器布置与声反馈的抑制22.8扩声网络与线路敷设22.9同声传译22.10电源与接地23仪表自控23.1检测与控制仪表23.2仪表的电源与气源23.3仪表盘与仪表室23.4仪表管线敷设23.5空调自动控制23.6锅炉房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23.7冷库自动控制23.8给水排水自动控制23.9微型计算机的应用24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24.1一般规定24.2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24.3系统设计24.4火灾事故广播24.5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24.6消防联动控制24.7火灾应急照明24.8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24.9系统供电24.10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24.11消防专用通信24.12防盗报警24.13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报警24.14接地25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25.1一般规定25.2宾馆、饭店经营管理系统25.3图档馆检索系统25.4商业经营管理系统25.5停车场计费管理系统25.6银行经营管理系统25.7铁路旅客站、航空港售票系统25.8办公自动化系统26建筑物自动化系统26.1一般规定26.2系统的服务功能与网络结构26.3监控总表的编制26.4BA系统硬件及其组态的规定26.5关于BA系统软件的原则规定26.6信号传输与数据通信26.7电源26.8线路敷设26.9监控中心附录A室外线路A.1典型气象区适用地区A.2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附录B常用设备电气装置B.1鼠笼型电动机降压起动方式的特点B.2交流稳压器类型特点B.3各种整流器的接线系数B.4整流器η,cosφ参考值B.5固定型铅蓄电池容量计算附录C电气照明C.1灯具亮度限制曲线及其使用方法C.2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C.3应急照明的设计规定C.4光源的混光比C.5灯具的分类C.6民用建筑照明负荷需要系数C.7紫外杀菌灯数量的确定C.8体育馆照明的测量方法附录D建筑物防雷D.1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D.2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的经验公式D.3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D.4等电位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D.5工频接地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附录E接地及安全E.1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E.2澡盆和淋浴盆区域的划分E.3游泳池和涉水池区域的划分附录F共用天线电视系统F.1系统指标分配系数与分贝值的换算公式F.2天线接收信号场强的估算公式F.3接收天线输出端电平值的计算F.4我国广播电视频道的频率配置附录G闭路应用电视G.15级损伤标准评定G.2照度与摄像机选择的关系G.3摄像机镜头焦距的计算公式G.4使用无自动调整灵敏度功能的摄像机时对镜头的要求附录H声、像节目制作H.1《电视中心视频系统和脉冲系统的技术要求》H.2各类节目制作系统设备配置参考指标H.3各类节目制作系统用房面积参考指标H.4对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附录K扩声与同声传译部分的有关计算公式附录L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L.1A和R确定探测器a、b的极限曲线L.2房间高度及梁高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L.3按Q确定一只探测器能保护的梁间区域个数附录M建筑物自动化系统M.1BA系统中央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2BA系统分站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3各类描述短语示例附录p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2024版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总则1.1 编制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电力行业标准- 国家建筑设计规范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的电气设计。
1.3 规范内容- 电气系统设计- 电气设备选型- 电气安装施工- 电气验收与维护2. 术语和定义2.1 术语- 建筑电气:指建筑物的电力、照明、动力、控制系统及其附属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 电气设备:指在建筑电气系统中应用的各类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控制设备、照明设备等。
- 电气线路:指连接电气设备的导体,包括电缆、电线、母线等。
2.2 定义- 建筑电气设计:指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使用要求等,进行电气系统方案设计、电气设备选型、电气线路布置等工作。
- 建筑电气安装:指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3. 电气系统设计3.1 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确保电气系统运行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等事故发生。
- 经济合理: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投资。
- 节能环保: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电气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 智能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电气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2 设计内容- 电力系统设计:包括电源选择、电压等级、配电方式、短路电流计算等。
- 照明系统设计:包括照度标准、光源选择、照明布局、节能措施等。
- 动力系统设计:包括电机选型、启动方式、保护措施等。
-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控制方式、设备选型等。
- 安全防护设计:包括接地、防雷、防护等级等。
4. 电气设备选型4.1 设备选型原则- 满足功能要求:设备应具备所需的功能,满足使用需求。
- 可靠性:选择知名品牌、质量稳定的设备。
- 经济性:在满足功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考虑设备价格。
- 节能环保:优先选择节能、环保型设备。
- 智能化:选择具备智能化功能的设备,提高电气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jgj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20083供配电系统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条: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第十页)电源及供配电系统条: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第11页)4配变电所配电变压器选择条:设置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
当单台变压器油量为100kg及以上时,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第17-18页)低压配电装置条:当成排布置的配电屏长度大于6m时,屏后面的通道应设有两个出口。
当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5m时,应增加出口。
(第24页)对土建专业的要求条: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电压为10(6)kV的配电装置室和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低压配电装置室和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第25页)条: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并应负荷下列规定:1变配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2变配电所位于多层修建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3变配电所位于多层修建的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4变配电所位于公开一层或下面有公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5变配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6变配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第25页)7低压配电导体选择条:低压配电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截面,其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和按保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2)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3)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配电线路每一相导体截面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民用电气设计规范民用电气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民用建筑物的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设计标准。
本规范包括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安装规范、用电负荷计算、电气设备选型、设备安装及接线规范等内容。
一、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原则。
电气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使用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 经济合理原则。
电气设计应尽可能节约用电,减少线路损耗和电器设备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灵活可靠原则。
电气设计应考虑到不同时期和需求的变化,保证电气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二、设计要求1. 电气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确定用电负荷,合理确定电气配电方案。
2. 电气系统应能够满足建筑物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证电气设备的寿命和稳定性。
3. 电气系统应根据不同区域和功能,合理划分电路、分段配电,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和隔离,确保其他电路正常供电。
4. 电气系统应采用合适的电气保护装置,包括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短路保护器等,以确保电气设备和使用人员的安全。
三、安装规范1.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
2. 线路布置应合理,避免与其他设备或建筑构件相交叉,减少电磁干扰。
3. 电缆、线路应埋设或布线整齐,避免过长或过短,减少线路损耗和安全隐患。
4. 转接、配电箱应安装在通风良好、防火措施良好的位置,便于维修和检修。
四、用电负荷计算1. 用电负荷计算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功能和面积等因素进行合理估算,确保供电能够满足需求。
2. 用电负荷计算需要考虑平时用电负荷、峰值用电负荷以及备用电力的需求,确保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电气设备选型1. 电气设备的选型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
2. 电气设备的选型需要考虑设备的额定功率、承载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因素,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六、设备安装及接线规范1.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符合设备制造商的安装要求和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强条
1.供电要求:建筑物的电力供应应符合国家电力行业的标准和规定。
供电方式可以是市电供应、分布式发电或者是通过太阳能等新能源供电。
2.照明系统:建筑物的照明系统应满足建筑物内各个区域的照明需求,并采用节能高效的照明设备。
照明设计应合理安排光源位置,以及照明装
置的布置,确保照明均匀、舒适。
3.插座和开关:建筑物内应设有足够的插座和开关,以满足居民的各
种用电需求。
插座的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局,以方便使用。
开关的
布置应符合使用习惯和人体工程学原理。
5.火灾报警和安全系统:建筑物应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以确保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火灾报警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探测和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报警。
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包括入侵报警、可燃气
体泄漏报警等多种功能,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6.接地和防雷保护:建筑物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以保证电气设备的
安全运行。
防雷保护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确保建筑物免受雷击危害。
7.紧急备用电源:建筑物内应设有紧急备用电源,以保证关键设备和
设施在停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备用电源可以是柴油发电机或其他类型的
备用电源设备。
8.设计文件和验收:电气设计应编制详细的设计文件,记录电气系统
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参数。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电气系统符合设
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引言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民用建筑的电气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指导工程师和设计师在进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时遵循的标准和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包括住宅、商业、办公楼等。
3. 设计原则3.1 安全可靠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安全规范,确保电气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并安全运行。
设备选择和线路布置应在满足建筑用电需求的基础上,考虑预防火灾、电击和短路等风险。
3.2 高效节能电气系统应设计为高效节能的,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应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和照明系统,并合理规划用电负荷,避免过度供电或能耗过高。
3.3 灵活可扩展电气系统应具有灵活的设计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建筑用电需求的变化。
应合理规划电气回路和配电箱的布置,确保供电稳定且易于维护。
4. 设计流程4.1 电气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类型、用途和面积等因素,进行电气负荷计算,确定总负荷和各个分支回路的负荷。
4.2 配电系统设计根据负载需求,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包括主电源、配电箱、分支电路和电缆布置等。
4.3 照明设计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用途,进行照明设计。
应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光源和控制系统,以提供舒适的照明效果并节能。
4.4 接地设计进行安全接地设计,确保电气系统的接地电阻符合国际标准,以提供良好的接地保护和防止电击风险。
4.5 保护与安全设计设计电气系统的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等装置,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 设备选型与布置5.1 开关与插座选型应选择符合国家电气标准的开关和插座,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安全性能。
5.2 线缆选型与敷设根据负荷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线缆,并注意线缆的敷设和保护,以减少电气故障的风险。
5.3 配电箱布置配电箱应布置在易于维护和操作的位置,避免暴露在直接阳光照射或高温潮湿环境下。
5.4 照明设备和光源选择根据照明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和光源,注意光源的光效和色温,以满足舒适的照明效果和节能要求。
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进行了修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结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和特点,修订后的本规范在技术内容上做了相应的调整。
取消了室外架空线路、电力设备防雷和声、像节目制作三章,增加了安全技术防范、综合布线、电磁兼容、电子信息设备机房和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五章,对其他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也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邮政编码:110003)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ABB(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伟雄集团浙江湖州久立耐火电缆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主编:王金元副主编:洪元颐、温伯银编委:王可崇、王东林、尹秀伟、孙兰、成彦、刘迪先、李雪佩、李炳华李朝栋、汪猛、杨德才、陈汉民、陈建飚、陈众励、施沪生、张文才目 录1 总则.........................................................................................................................................................10 2 术语.........................................................................................................................................................11 3 供配电系统. (15)3.1 一般规定 (15)3.2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15)3.3 电源及10、35kV 供电系统 (18)3.4 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20)3.5 负荷计算 (21)3.6 无功补偿...........................................................................................................................................23 4 配变电所. (25)4.1 一般规定...........................................................................................................................................25 4.2 所址选择. (25)4.3 配电变压器选择 (26)4.4 主结线及电器选择...........................................................................................................................27 4.5 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 (29)4.6 10kV 及35kV 配电装置 (31)4.7 低压配电装置...................................................................................................................................34 4.8 电力电容器装置...............................................................................................................................35 4.9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36 5 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38 5.1 一般规定.........................................................................................................................................38 5.2 继电保护.. (38)5.3 电气测量 (44)5.4 二次回路 (47)5.5 控制方式、所用电源及操作电源.................................................................................................50 6 自备应急电源 (52)6.1 自备应急低压柴油发电机组 (52)6.2 自备应急高压柴油发电机组 (60)6.3 自备燃气轮发电机组 (60)6.4 不间断电源·····································································································································61 w w w .w w w .51z b z .c o7.2 低压配电系统 (63)7.3 特低电压(ELV )配电...................................................................................................................65 7.4 导体选择.. (66)7.5 低压电器的选择 (73)7.6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75 8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82)8.1 一般规定 (82)8.2 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和针式绝缘子布线 (82)8.3 直敷布线 (84)8.4 金属导管布线 (84)8.5 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布线 (85)8.6 金属线槽布线 (86)8.7 刚性塑料导管(槽)布线.............................................................................................................87 8.8 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布线. (88)8.9 电力电缆布线 (89)8.10 预制分支电缆布线.......................................................................................................................94 8.11 矿物绝缘(MI )电缆布线.. (94)8.12 电缆桥架(梯架、托盘)布线 (95)8.13 封闭式母线布线...........................................................................................................................97 8.14 电气竖井内布线...........................................................................................................................97 9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99 9.1 一般规定.........................................................................................................................................99 9.2 电动机............................................................................................................................................99 9.3 传动运输系统. (105)9.4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107)9.5 自动门和电动卷帘门 (109)9.6 舞台用电设备 (110)9.7 医用放射线设备 (113)9.8 体育馆(场)设备·······················································································································116 10 电气照明··············································································································································118 10.1 一般规定·····································································································································118 10.2 照明质量·····································································································································118 w w w .w w w .51z b z .c o10.5 照度水平.....................................................................................................................................122 10.6 绿色照明与节能.........................................................................................................................124 10.7 照明供电.....................................................................................................................................124 10.8 各类公共建筑照明设计要求.....................................................................................................126 10.9 建筑景观照明.............................................................................................................................132 11 民用建筑物防雷..................................................................................................................................139 11.1 一般规定.....................................................................................................................................139 11.2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139 11.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40 11.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43 11.5 其他防雷保护措施.....................................................................................................................145 11.6 接闪器.........................................................................................................................................146 11.7 引下线.........................................................................................................................................148 11.8 接地装置.....................................................................................................................................149 11.9 防雷击电磁脉冲.........................................................................................................................150 12 接地及安全..........................................................................................................................................155 12.1 一般规定.....................................................................................................................................155 12.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55 12.3 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157 12.4 保护接地范围.............................................................................................................................160 12.5 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161 12.6 接地装置.....................................................................................................................................163 12.7 通用电力设备及电气设施接地.................................................................................................166 12.8 特殊装置或场所的安全保护.. (172)13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 (182)3.1 一般规定······································································································································182 13.2 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182 13.3 系统设计····································································································································184 13.4 消防联动控制····························································································································186 13.5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190 13.6 火灾应急广播····························································································································195 13.7 消防专用电话····························································································································196 w w w .w w w .51z b z .c o13.10 导体选择及敷设......................................................................................................................203 13.11 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205 13.12 接地..........................................................................................................................................206 14 安全技术防范......................................................................................................................................207 14.1 一般规定.....................................................................................................................................207 14.2 入侵报警系统.............................................................................................................................208 14.3 视频监控系统.............................................................................................................................211 14.4 出入口控制系统.........................................................................................................................216 14.5 巡更管理系统.............................................................................................................................217 14.6 停车场管理系统.........................................................................................................................217 14.7 管线敷设.....................................................................................................................................218 14.8 系统控制中心(机房).............................................................................................................219 15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221 15.1 一般规定.....................................................................................................................................221 15.2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原则.............................................................................................................221 15.3 接收天线.....................................................................................................................................225 15.4 前端..............................................................................................................................................22 15.5 传输与分配网络.........................................................................................................................227 15.6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站址的选择.............................................................................................232 15.7 线路敷设.....................................................................................................................................234 15.8 供电、防雷与接地.....................................................................................................................235 16 广播、扩声与会议系统......................................................................................................................237 16.1 一般规定.....................................................................................................................................237 16.2 广播网络. (237)16.3 扩声网络·····································································································································239 16.4 会议系统·····································································································································242 16.5 设备的选择·································································································································243 16.6 设备的布置·································································································································245 16.7 线路敷设·····································································································································247 16.8 控制室········································································································································248 16.9 电源与接地·································································································································249 17 呼应信号及信息显示··························································································································251 w w w .w w w .51z b z .c o17.2 呼应信号的系统组成及设计原则.............................................................................................251 17.3 信息显示装置设计原则.............................................................................................................252 17.4 信息显示装置的控制.................................................................................................................253 17.5 设备选择、线路敷设及机房.....................................................................................................253 17.6 供电、防雷及接地.....................................................................................................................254 17.7 时钟系统.....................................................................................................................................254 1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256 18.1 一般规定.....................................................................................................................................256 18.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构成.........................................................................................................256 18.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262 18.4 制冷系统的监控.........................................................................................................................264 18.5 热交换系统的监控.....................................................................................................................266 18.6 新风机组的监控.........................................................................................................................267 18.7 定风量空调机组的监控.............................................................................................................268 18.8 变风量空调机组的监控.............................................................................................................269 18.9 给、排水系统的监控.................................................................................................................270 18.10 室内照明系统的监控...............................................................................................................271 18.11 室外泛光照明及庭院照明的监控...........................................................................................271 18.12 柴油发电机组的监控...............................................................................................................272 18.13 供配电系统的监控...................................................................................................................272 18.14 电梯运行监控...........................................................................................................................273 18.15 管理中心机房设计...................................................................................................................274 19 计算机网络系统..................................................................................................................................277 19.1 一般规定.....................................................................................................................................277 19.2 设计要素. (277)19.3 网络结构与传输介质的选择·····································································································279 19.4 网络连接部件的配置·················································································································280 19.5 系统软件与网络安全·················································································································281 19.6 广域网连接·································································································································282 19.7 办公建筑·····································································································································284 19.8 公共建筑·····································································································································284 19.9 酒店建筑·····································································································································285 19.10 园区网·······································································································································285 w w w .w w w .51z b z .c o。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单体及群体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
1.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应与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规模、功能要求及建筑环境设计相适应。
认真考虑设备、材料的供应可能,以及施工安装和维护管理水平。
1.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合理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1.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地区条件、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1.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理论、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7 设计中应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定型产品及经过鉴定、检测的优良产品。
1.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条文说明前言根据建设部(87)城科字第276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吉林省建筑设计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广州市设计院、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经建设部1993年2月26日以建标,1993,13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本《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发行,仅供国内使用,不得外传和翻印。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39号根据建设部城科字第276号文的要求,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JGJ/T16—92,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同时废止。
本标准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归口管理,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等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2月26日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2符号2.3代号3供电系统3.1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2电源及高压供配电系统3.3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3.4负荷计算3.5无功补偿4配变电所4.1一般规定4.2所址选择4.3配电变压器选择4.4主结线4.5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4.6高压配电装置4.7低压配电装置4.8控制方式及操作电源4.9移相电容器装置4.10对有关专业的要求5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5.1继电保护5.2电气测量5.3二次回路6自备电源及不间断电源6.1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6.2自备应急燃气轮发电机组6.3不间断电源系统7室外线路7.1一般规定7.2架空线路7.3电缆线路8低压配电8.1一般规定8.2低压配电系统8.3超低压配电8.4导体的选择8.5低压电器的选择8.6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9室内布线9.1一般规定9.2瓷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9.3直敷布线9.4金属管布线9.5硬质塑料管布线9.6半硬塑料管及混凝土板孔布线9.7金属线槽布线9.8塑料线槽布线9.9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布线9.10电缆布线9.11电缆桥架布线9.12封闭式母线布线9.13竖井内布线10常用设备电气装置10.1一般规定10.2电动机10.3传动运输系统10.4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0.5稳压、整流设备10.6蓄电池10.7自动门10.8家用电器10.9舞台用电设备10.10医用放射线设备10.11体育馆设备11电气照明11.1一般规定11.2照明质量11.3照明方式与种类11.4照明光源与灯具11.5照度水平11.6照度计算11.7照明节能11.8照明供电11.9各类建筑照明设计要求12建筑物防雷12.1一般规定12.2建筑物的防雷分级12.3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4二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5三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6其他防雷保护措施12.7接闪器12.8引下线12.9接地装置13电力设备防雷13.1一般规定13.2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保护13.3配变电所及与架空线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保护13.4旋转电机的保护14接地及安全14.1一般规定14.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4.3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14.4保护接地范围14.5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14.6接地装置14.7通用电力设备及电气设施接地14.8特殊装置或场所的安全保护15共用天线电视系统15.1一般规定15.2系统组成15.3按收天线15.4前端15.5传输与分配网络15.6线路及敷设15.7安装要求15.8供电、防雷与接地16闭路应用电视16.1一般规定16.2闭路应用电视系统16.3设备器件选择16.4传输及线路16.5供电、接地17声、像节目制作17.1适用范围及功能要求17.2系统的组成及技术要求17.3设备配置量及设备选择17.4技术用房及设备布置17.5线路敷设17.6电源及接地17.7对其他专业的要求18呼应信号及公共显示装置18.1一般规定18.2呼应信号的呼叫方式及系统组成18.3呼应信号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4公共显示装置设置原则18.5公共显示装置显示方案的选择18.6公共显示装置的控制18.7公共显示装置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8时钟系统19电话19.1一般规定19.2对市内电话局的中继方式19.3电话站站址选择19.4电话站设备布置19.5会议电话、调度电话19.6电源、接地、照明19.7房屋建筑20通信线路20.1通信线路网络20.2电缆管道线路20.3直埋电缆线路20.4架空电缆20.5室外墙壁电缆20.6沿电力电缆沟敷设的托架电缆20.7架空线路20.8电缆充气维护20.9建筑物室内配线20.10接地保护21有线广播21.1有线广播的设置原则21.2有线广播网21.3设备的选择与设置21.4有线广播控制室21.5线路敷设21.6电源与接地22扩声与同声传译22.1扩声系统的确定22.2扩声系统的技术指标22.3扩声设计与计算22.4扩声设备的选择22.5扩声控制室22.6扬声器的布置与安装22.7传声器布置与声反馈的抑制22.8扩声网络与线路敷设22.9同声传译22.10电源与接地23仪表自控23.1检测与控制仪表23.2仪表的电源与气源23.3仪表盘与仪表室23.4仪表管线敷设23.5空调自动控制23.6锅炉房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23.7冷库自动控制23.8给水排水自动控制23.9微型计算机的应用24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24.1一般规定24.2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24.3系统设计24.4火灾事故广播24.5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24.6消防联动控制24.7火灾应急照明24.8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24.9系统供电24.10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24.11消防专用通信24.12防盗报警24.13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报警24.14接地25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25.1一般规定25.2宾馆、饭店经营管理系统25.3图档馆检索系统25.4商业经营管理系统25.5停车场计费管理系统25.6银行经营管理系统25.7铁路旅客站、航空港售票系统25.8办公自动化系统26建筑物自动化系统26.1一般规定26.2系统的服务功能与网络结构26.3监控总表的编制26.4BA系统硬件及其组态的规定26.5关于BA系统软件的原则规定26.6信号传输与数据通信26.7电源26.8线路敷设26.9监控中心附录A室外线路A.1典型气象区适用地区A.2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附录B常用设备电气装置B.1鼠笼型电动机降压起动方式的特点B.2交流稳压器类型特点B.3各种整流器的接线系数B.4整流器η,cosφ参考值B.5固定型铅蓄电池容量计算附录C电气照明C.1灯具亮度限制曲线及其使用方法C.2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C.3应急照明的设计规定C.4光源的混光比C.5灯具的分类C.6民用建筑照明负荷需要系数C.7紫外杀菌灯数量的确定C.8体育馆照明的测量方法附录D建筑物防雷D.1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D.2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的经验公式D.3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D.4等电位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D.5工频接地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附录E接地及安全E.1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E.2澡盆和淋浴盆区域的划分E.3游泳池和涉水池区域的划分附录F共用天线电视系统F.1系统指标分配系数与分贝值的换算公式F.2天线接收信号场强的估算公式F.3接收天线输出端电平值的计算F.4我国广播电视频道的频率配置附录G闭路应用电视G.15级损伤标准评定G.2照度与摄像机选择的关系G.3摄像机镜头焦距的计算公式G.4使用无自动调整灵敏度功能的摄像机时对镜头的要求附录H声、像节目制作H.1《电视中心视频系统和脉冲系统的技术要求》H.2各类节目制作系统设备配置参考指标H.3各类节目制作系统用房面积参考指标H.4对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附录K扩声与同声传译部分的有关计算公式附录L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L.1A和R确定探测器a、b的极限曲线L.2房间高度及梁高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L.3按Q确定一只探测器能保护的梁间区域个数附录M建筑物自动化系统M.1BA系统中央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2BA系统分站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3各类描述短语示例附录p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等各类民用用途的建筑。
2. 设计原则和标准2.1 安全原则•电气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电气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安全隔离,防止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的发生;•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预防电击、触电和其他电气事故。
2.2 可靠性•电气设计要考虑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确保供电连续和稳定;•选择优质的设备和材料,确保其可靠性和寿命;•设置备用电源和应急保障措施,以备不时之需。
2.3 高效性•设计要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使用节能设备和控制系统;•合理规划电气线路,避免电阻、电感等损耗;•采用恰当的自动化系统,提高电气设备的控制效率。
3. 设计阶段3.1 设计概要•确定电气需求及负荷分析,包括照明、动力、暖通空调等;•绘制电气平面布置图,明确电气设备的位置和布线;•编制电气系统单线图,标明电气线路、开关设备、电源及负荷等信息。
3.2 设计参数•确定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功率等关键参数;•根据负荷需求,确定电缆和线路的截面积、敷设方式和保护措施;•考虑电路容量、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等设计要求。
3.3 设计计算•进行电线电缆的电压降、功率损耗和电流负载等计算;•根据电气负荷和相关参数,确定电缆的敷设方式和长度;•检查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的选择和设置是否合理。
3.4 设备选型•根据设计要求和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优先选择具有节能功能和高效性能的设备;•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保养的便捷性。
4. 设计方案4.1 配电系统•根据负荷需求,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结构,包括主配电室、次配电室和终端配电箱等;•确定配电系统的额定电压和电流等参数;•设计并配置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4.2 电气线路•根据设计概要和参数计算结果,规划电气线路走向;•选择合适的电缆和电线,确保线路安全可靠;•合理设置线路支线和分支箱,便于管理和维护。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指在民用建筑中进行电气设计时所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标准。
该规范的制订是为了保障民用建筑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也考虑到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和环保要求等因素。
本文将从规范主要内容、制订目的、规范应用范围和实践意义等方面阐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规范主要内容:1.电气装置的选择与布局:包括供电方式、用电负荷的估算和选取配电箱、电缆沟、设备配电柜等设备的布局。
2.电线电缆的敷设和保护:包括电线电缆的敷设方式和位置、接地和绝缘的保护方法、电线电缆的固定安装等。
3.电气设备的接线及保护:包括接线箱、分配电箱等设备的接线安装和保护方法;配电设备的功能使用和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电气设备的不同保护要求等。
4.灯具的设计:包括灯具的选择、布局和灯具光束的设计等。
5.调光系统的设计:包括调光方式和调光器的设置等。
6.其他方面:包括防雷、接地保护、电气安全、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面的规范要求。
制订目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制订,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的电气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使所有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满足环保、能源节约和安全上的要求。
同时该规范还可提高电气工程施工和调试的效率,为后期维护及管理带来便利。
规范应用范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主要适用于居民住宅、商业广场、办公楼、公共交通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电气设备需求和使用要求,各自对于电气设备的规范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适用该规范时,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实施。
实践意义:实践中认真遵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电气安全性能,减少电气故障发生的概率。
规范能够起到指导作用,明确建筑物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流程,使运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同时,合理的电气设计,还能够为建筑物节约能源,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
在设计的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尽量选择低碳节能的电气设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及施工,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等。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 - 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 设计中应考虑电气系统的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措施,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2 可靠性原则 - 电气设计应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减少因电力故障造成的停电时间。
- 电气系统应具备备用供电和排除故障的手段,确保连续供电。
2.3 高效性原则 - 电气设计应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设计中应考虑节能措施,如采用高效照明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
3. 设计要求3.1 电气负荷计算 - 根据建筑用途和平均负荷需求计算电气负荷。
- 考虑到负荷稳定性和未来扩展需求,合理预留负荷余量。
3.2 电源配电系统 - 采用合适的电源配电系统,包括主干配电、支路配电和照明配电系统。
- 主干配电系统应具备双进线供电功能,确保无单点故障。
- 支路配电系统应根据负荷需求合理划分电路,并安装过载和短路保护设备。
- 照明配电系统应考虑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和照明控制系统。
3.3 接地系统 - 设计合适的接地系统,确保电气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接地。
- 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4 防雷系统 - 根据建筑物高度和暴雷频率,配置适当的防雷系统。
- 防雷系统应包括避雷针、接闪器等设备,确保建筑物及内部设备免受雷击。
3.5 照明设计 - 合理规划照明布局,满足不同房间和活动场所的照明需求。
- 选择适当的照明设备和光源,提高照明效果和节能性。
3.6 系统监控与安全 - 采用合适的电气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
- 建立安全检测和报警机制,确保及时排除潜在故障和安全隐患。
4. 施工与验收4.1 施工要求 -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电气工程技术资质,按照设计文件和国家标准进行安装和接线。
民用建筑住宅电气设计规范
1.供电电压和频率:住宅电气系统的供电电压标准通常为220V,频
率为50Hz。
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的电力供应标准和规范进行相应的调整。
2.电源容量:根据住宅的用电需求和设备负荷计算,确定合适的电源
容量和用电总负荷。
设计师应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电源的选择和容量,确保供电稳定和安全。
3.配电箱和保护装置:住宅电气系统应设置配电箱,并安装相应的保
护装置,如过载保护开关、短路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等。
这些保护装置应
符合国家标准,并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和用电设备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4.照明设计:住宅照明设计应考虑房间的功能需求和使用习惯,选择
合适的灯光类型和灯具。
照明电路的规划和布线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规范,保证照明系统的亮度和安全。
5.插座和电源接口设计:住宅电气设计应根据住户的用电需求和日常
生活习惯,合理布置插座和电源接口。
插座的数量和位置应满足住户对电
力设备的供电要求,同时考虑安全和美观。
6.地线和接地系统:住宅电气系统应设置良好的地线和接地系统,保
证房屋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使用。
地线的材质和截面应符合规范要求,接地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
8.电气保护和检修设备:住宅电气设计应设置相应的保护和检修设备,如自动断路器、电气柜等。
这些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便于维护和保养。
总之,民用建筑住宅的电气设计规范的制定旨在确保住宅电气系统的
安全可靠和正常运行。
设计师应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合理规划
电源容量、配电箱、保护装置、照明和插座等,保证住宅电气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JGJ 16-2008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1 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城镇普通及康居住宅的电气设计,住宅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普通住宅套型按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分为一、二、三、四类。
康居住宅分为:基本型(1A)、提高型(2A)、先进型(3A)。
住宅电气设计应与国家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住宅电气设计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智能控制器;线路敷设及防雷、接地等。
负荷等级住宅楼的负荷等级应遵守本规范第3 章表常用用电负荷分级表的规定,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应符合消防电源的供电要求。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调系统的高级住宅、19 层及以上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一级负荷要求设计。
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要求设计。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住宅小区的10kV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
2 住宅小区的220/380V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3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宜留有发展的备用回路。
4 住宅小区内重要的集中负荷宜由变电所设专线供电。
5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用TT、TN-S、TN-C-S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6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应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
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不大于25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300mA。
2)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为250~40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500mA。
3)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大于400A 时,宜在总配电柜的出线回路上分别装设若干组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其剩余电流动作值按本款1)、2)项设定。
4)消防设备供电回路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不应作用于切断电源,只应作用于报警。
5)电源总进线处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报警除在配电柜上有显示外,还宜在小区值班室设声光报警。
7 住宅小区路灯的供电电源,宜由专用变压器或专用回路供电。
8 供配电系统应考虑三相用电负荷平衡。
9 单元(层)应设电源检修断路器一个。
10 只有单相用电设备的用户,其计算负荷电流小于等于40A 时应单相供电;计算负荷电流大于40A 时应三相供电。
11 当每户住宅采用单相供电时,进户的微型断路器应采用两极;当采用三相供电时,进户的微型断路器应采用三极。
且应设置自复式过、欠电压保护器。
12 电度表容量应按用电负荷标准选择。
电度表宜选用带有远传通信功能接口的产品。
13 电度表应按当地供电部门有关规定安装。
当采用自动抄收数据远传的电度表时,安装位置可由工程设计决定。
14 电度表后宜装设断路器。
多层住宅1 电源引入1)多层住宅小区应分区域设置若干户外10/ 预装式变电站(带环网柜)。
低压供电以住宅楼单元为供电单元,从户外变电站至单元总电源箱采用等截面电缆供电。
2)多层住宅宜采用树干式供电,并宜采用电缆埋地进线,进线处应设有电源箱,电源箱可选用室内型或室外型。
3)底层有商业设施的多层住宅,住户与商业设施宜分别引入电源并设置电源进线开关,商业设施的电度表宜安装在各核算单位,或集中安装在公共电表箱内。
2 配电系统1)多层住宅的垂直干线,宜采用三相供电系统。
每户宜采用单相配电方式。
2)多层住宅的配电系统宜按下列原则设计:——采用树干式或分区树干式系统,向各层配电小间或配电箱供电;——采用放射式或与树干式相结合的系统,由层配电小间或配电箱向本层各住户分配电箱配电。
3)住宅的楼梯照明、有线电视系统、访客对讲系统等公用电源,宜单独装设电度表。
4)公寓式单身宿舍及有计费要求的单身宿舍,宜设置电度表。
高层住宅1 电源引入1)高层住宅在底层或地下一层设10/户内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带环网柜)。
2)十八层及以下住宅,视用电负荷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供电系统,电源柜设在一层或地下室内,电源柜至室外宜留有不少于2 回路的备用管,管径为100~150mm,照明、电力及应急电源应分别引入。
3)十九层及以上住宅,宜由变电所设专线回路采用放射式系统供电,电力、照明及应急电源宜分别引入。
2 配电系统1)向高层住宅供电的垂直干线,应采用三相供电系统,视负荷大小及分布状况可以采用如下形式:——插接母线式系统,宜根据功能要求分段供电;——电缆干线系统,宜采用预制分支电缆;——应急照明可以采用树干式或分区树干式系统。
2)高层住宅每户宜采用单相配电方式。
公共走廊、楼梯间、电梯前室等处照明电源,有线电视系统、访客对讲系统等公共电源,宜单独装设电度表。
3)住户电度表宜集中安装在每层配电间内。
别墅群区1 电源引入1)别墅群区宜分区域设置10/户外预装式变电站(带环网柜)。
2)别墅群区宜采用树干式或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供电,低压供电以别墅为供电单元采用电缆进线,进线处应在室内或室外设置电源箱。
3)对用电负荷较大,离小区变电站较近的别墅,也可采用放射式供电。
2 配电系统1)别墅的配电,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大小决定配电方式,当每户用电负荷为12kW 及以下时,宜采用单相配电,选用单相电度表;当每户用电负荷超过12kW 时,宜采用三相配电,并应考虑单相负荷的平衡配置,选用三个单相电度表。
2)别墅住户的配电箱宜安装在一层或便于检修的地方。
3)别墅的内部庭院照明应由住户配电箱供电。
4)别墅区的室外公共照明及其他公共用电由小区变电站供电。
住宅用电负荷标准及负荷计算住宅楼的负荷容量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适当留有余量,保持一定的超前性。
1康居住宅的用电负荷标准:基本型(1A):4kW/户;提高型(2A):6kW/户;先进型(3A):8kW/户。
11照明1 照明设计应适应住宅建筑功能多样、灵活多变的发展需要。
2 照明设计应根据使用性质、功能要求和使用条件,分别选取适宜的照度,照度标准应符合相关的国家规范。
3 住宅(小区)的公共走道、走廊、楼梯间应设人工照明,除高层住宅的电梯厅和火灾应急照明外,均应安装节能型自熄开关或设带指示灯(或自发光装置)的双控延时开关。
4 高层住宅火灾应急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十九层及以上高层住宅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疏散指示标志。
十层至十八层高层住宅可不设疏散指示标志。
2 )十二层至十八层高层住宅的疏散楼梯间、电梯前室应设备用照明。
备用照明灯具可安装在门口上方,底也距门口200mm,并宜标注楼层号。
1配电设备每户应配置一块电度表、一个配电箱(分户箱)。
每户电度表宜集中安装于电表箱内(自动抄收数据远传系统的电度表可除外)。
电度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
住宅配电箱(分户箱)宜设在住户走廊或门厅内便于检修、维护的地方。
住宅配电箱(分户箱)内应配置有断路器保护的照明供电回路、一般电源插座回路及空调、电炊具、电热水器等专用电源插座回路。
厨房电源插座和卫生间电源插座不宜同一回路。
除壁挂式空调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电源插座的安装位置应考虑用电设备(电视、电话、计算机、电冰箱、空调等)使用方便。
住宅内电源插座宜暗装,一般插座、柜式空调器插座底边距地;壁挂式空调器插座、抽油烟机插座、电热水器插座底边距地不低于。
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低于时应选用安全型插座。
灯具的选择视具体房间的功能而定,宜采用直接照明和开启式灯具,并宜选用节能型灯具。
卫生间、浴室等潮湿且易污场所宜采用防潮且易清理的灯具。
配电线路配电线路的选择、保护及敷设方法应遵照本规范第7 章及第8 章的有关规定。
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布线方式,住户室内配电线路宜采用暗敷设。
导线应采用铜线,住宅单相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三相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
一般分支回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柜式空调器、电热水器等电源插座回路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导线截面。
单相电源回路的中性线应与相线截面相等。
住宅(小区)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住宅(小区)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的设计除符合本规范第13章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
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住宅厨房,宜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并能就地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康居先进型(3A)住宅的气体漏报警时应能自动切断气源、打开排气装置并向住户及小区管理中心报警。
十九层及以上的高级住宅和多层高级住宅,应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应由周界安全防范、公共区域的安全防范、家庭内的安全防范及小区安防监控中心等组成。
1住宅小区周界安全防范1 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宜由栅栏和周界入侵探测报警装置及报警控制器等组成。
2 如无栅栏,宜对封闭式住宅小区的周界设置进行无盲区入侵探测报警系统。
3 当周界入侵探测装置被拆除或线路被切断时,安防监控中心应能接收到报警信号。
4 安防监控中心采用电子地图显示报警区域,配置声、光提示。
5 先进型住宅小区周界安全防范系统除具有上述功能外,宜加设周界视频监视系统,或采用周界入侵探测报警装置与视频监视联动,并留有对外报警接口。
住宅小区公共区域的安全防范1 巡更系统1)住宅小区内宜设巡更系统,保安巡更人员应按设定路线进行值班巡查并予以记录。
2)在线式巡更系统应与安防监控中心计算机联网,计算机可随时读取巡更所登录的信息。
3)基本型、提高型住宅小区可选用离线式巡更系统,先进型住宅小区可选用在线式巡更系统。
2 视频监控系统1)在住宅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及公共建筑的重要部位宜安装摄像机进行监视。
安防监控中心可控制摄像机、自动/手动切换系统图像,宜对所监控的重要部位进行24h持续录像。
2)先进型住宅小区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宜在小区主要通道、停车场及电梯轿厢(多层或高层住宅)等部位设置摄像机。
3)视频监控系统应与安防监控中心计算机联网。
3 停车场(库)管理系统1)在住宅小区车辆出入口、停车场(库)出入口处,采用IC 卡或其他形式进行管理或计费,并具有车辆出入及存放时间记录、查询及数量统计等管理功能。
2)停车管理系统应与安防监控中心计算机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