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卸作业组织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北京京铁装卸公司装卸作业组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铁路装卸作业的组织管理,压缩货车周转时间,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路局管内各级装卸组织和与装卸有关联的铁路有关部门。
第三条铁路装卸市场由铁路装卸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专业管理,其他装卸队伍需按规定与铁路装卸管理部门签(委托装卸作业合同),可进入铁路装卸市场作业。
第四条在铁路装卸市场内,从事装卸作业的装卸队伍,装卸收费一律按现行规定费率,使用铁路专用票据,通过货运窗口统一代收。
第二章装卸作业组织
第五条装卸人员指从事铁路装卸作业的人员。包括:路工、铁路集体组织的装卸工、地方装卸搬运工、其他形式的装卸工。
第六条在铁路车站管辖装卸作业区域内,应以装卸公司(站)为装卸车作业的主体,根据车站运量大小,办理种类和运输特点,合理地配备人力和装卸机械。装卸机械的设量应符合《铁路裴卸机诫管理规则》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车站应搞好运转、货运、装卸各个环节的联劳协作,根据运输规律、装卸能力和劳动额核定作业时间,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装卸车任务。装卸工人必须服从车站运输生产的统一指挥,认真执行铁路有关规章制度和装卸作业标准。
第八条在装卸公司(站)应设立装卸值班(派班)员或装卸调度,按时参加车站班计划会议或运输交班会议,向车站提供装卸劳力、机械和作业情况,在车站统一领导下制定车站日班作业计划,按计划组织做好装卸劳力和机械的安排。
第九条认真执行“先机械、后人力;先路内、后委托”的派班原则,装卸值班(派班)员或装卸调度要按“工组作业、车辆顺位、挂车时间”的先后,进行顺序派班作业。并根据作业程度繁简,时间长短,灵活调动劳力、机械,保持均衡装卸作业,减少装卸能力浪费。
第十条装卸工组必须在派班指令下达十分钟内出场作业,装卸作业应在货运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货物品类、特性,以及铁路运输规定,制走相应装卸车方案。装卸车和堆码的各个过程中,都必须加强作业安全与质量检查,严格作业验收制度,监装卸货运员确认是否达到质量标准,第十一条装卸作业过程中,根据作业品类、作业方式
严格执行装卸作业标准,不得超载、集重、偏重。作业后,应按规定完成各项附属作业,保证作业场所清洁卫生、有序。
承担危险货物装卸作业,须严格按铁道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加强夜间货物装卸车的组织工作。根据本站夜间运输规律,配足装卸劳力和机域。当班装卸值班(派班)员或装卸调度要及时与车站货运部门取得联系,确定装卸车数、车种、品名、作业地点、货位,合理安排好人员、机械,准时出场参加装卸作业,为保证夜间装卸作业安全,凡作业场所缺乏必要照明设备的车站,均应由车站货负责配齐。
第十三条季节性货物运输出现集中装卸车,超出车站最大装卸能力时,装卸公司(站)应及时向路局及路局装卸公司请示,由路局及装卸公司发布调度命令,调动邻近车站装卸劳力协助完成集中装卸车作业任务。
调动装卸工人到邻站进行作业需坐旅客列车时,由路局及装公司装卸调度联系路局客运调度,凭调度命令坐旅客列车。
第十四条加快货位周转,提高一次装卸作业能力,装卸公司(站)应与货运部门密切配合,督促货主及时取货,腾空货位。车站不得以任何理由出租铁路货场内有效货位,以货位代仓储,特别是吊车作业货位。
第三章管理和考核
第十五条大力发展装卸机械化,扩大机械作业范围,减轻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开展技术革新,研制配套机具,改进和完善装卸作业流程,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十六条严格控制装卸人员变动,稳定装卸队伍,保证装卸作业能力。装卸工组作业人数必须达到《铁路装卸作业安全管理规则》要求的人数。
第十七条建立装卸车作业信息反馈网络,重点搜集掌握全局装卸车作业相关信息,包括:每日装卸车数量,作业品类,作业起始时间、待卸车数量,机械设备运用和装卸劳力调站助勤情况等。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路局装卸公司解释。
」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
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