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3.51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报告

通河县实验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才能

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以《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7)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检测学生朗读水平,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初,组织教师检测学生朗读水平,发现了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如下:

1、部分学生养成拖腔拖调的习惯即“唱读”没有纠正,相当严重。

2、多数学生朗读声音细小,捏着腔读,声音没有放出来,有的同学

朗读时听起来像“蚊子哼一样”。

3、一部分学生朗读的速度很快,没有停顿、快慢。

4、少数学生仍有多字、漏字、读错字现象。

5、还有部分学生朗读时不连贯,一字一顿,读破了句子。

(二)、反思教师的朗读教学,找出问题的根源。

1、没有保证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课堂上的朗读只是蜻蜓点水。

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先重视生字教学,再注重字词理解,接着就是通讲课文,如何分段,表达怎样的中心思想等等,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字词、主要内容,其余内容完全交给学生早读课去背诵。

2、教师的朗读水平尚需提高。

教师的朗读水平需要提高,否则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如何交出出色的学生呢?

3、朗读具有盲目性,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

有部分教师意识到了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朗读教学,但教师在让学生朗读前缺乏方法指导,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不能丝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朗读教学没有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没有提高。

一节语文课下来,只有那么几位学生不断的举手回答问题、大胆的朗读课文,其余学生都是人云亦云,没有丝毫朗读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又如何整体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5、教师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

教师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学生见以为常无动于衷。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

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又例如《雷雨》一文中,老师如果不让学生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学生就不知道这些地方该重读。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三)、针对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对策,总结方法如下。

1、分层次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从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教起,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开始时先一句一句地读,再连起来一段一段地读,最后通读全文,读不好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先小声读,再大声读。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书姿势正确,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不加字,不减字,不唱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

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为成功的朗读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创设语文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从学生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的实物情境、立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言情境、艺术情境或其它形式的情境,并力求使所创情境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情真境中学习语言、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有大量的多媒体资源,有课文的插图,课文朗读录音,与教材配套的音乐、动画等等。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就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上课开始,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聆听了课文,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所以用音乐导入新课,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接着,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既疏通了生字新词障碍,又潜移默化地学到了朗读课文的方法和技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出示了课文的插图,配上音乐,再加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为学生的朗读做好情感的铺垫。最后让学生欣赏了动画FLASY《找春天》的配乐朗读,让学生的朗读热情达到了高潮。

(2)、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我们在听完学生的朗读以后,先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如“这次比上次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比以前有进步”、“语调有变化,抑扬顿挫”等等,再婉转地提一些建议,相信学生们会喜欢上朗读,培养出朗读兴趣。

3、朗读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