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中外文学史
●1.正确掌握古今中外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史上标志性作家、作品。(能力层级:A)
●2.正确理解和分析古今中外著名文学作品(片段),包括内容、主要人物、体裁、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社会影响及文学史地位等。(能力层级:D、E、F)
●杨沫《青春之歌》
●舒婷《致橡树》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莫言《红高粱》
●阿城《棋王》
●林清玄《心灵上的百合花》
●余光中《乡愁》
●铁凝《哦,香雪》
●王安忆《长恨歌》
●贾平凹《腊月·正月》
●4.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洪汛涛《神笔马良》
●金波《绿色的太阳》
1、杨沫《青春之歌》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阴。小说主人公林道静原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反对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当她为个人解放、个人前途奋争而又屡遭挫折的时候,在党的指引下,经过艰苦的自我改造和投身革命实践,最后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青春之歌》是一部知识分子改造的小说。小说情节的重点在描写林道静告别个
人主义与个性解放的“旧我”,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也是知识分子在革命过程中不断改造的过程。小说也揭露了其它几个青年知识者形象,如追名逐利、庸俗卑琐的余永泽,开始徘徊犹豫、最终觉醒的王晓燕,纵欲虚无、沉沦堕落的白莉萍,丧失脊梁、背叛革命的戴愉,分别代表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各种历史类型。这些人物的存在对林道静的形象起到了陪衬和反衬作用。
2、舒婷《致橡树》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市。70年代末,结识了北方的北岛等作者,成为《今天》
的撰稿者,她的诗也开始广泛流传。开始,诗界对她的态度也犹疑不决。不过,在朦胧诗这些有争议的诗人中,她最先得到有限度的认可,也最先得到出版诗集的机会。(注:舒婷的诗集主要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诗合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五人诗选》等。她的《双桅船》出版于1982年,并获得中国作协的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1979-1982)。而北岛、顾城、杨炼等在大陆正式出版第一部个人诗集,都要迟至1986年。)
●舒婷最早引起人们注视的是她的《致橡树》。自由无羁的心态,优美典雅略带忧
愁的诗情、卓然自立的女性形象和爱情观,在长久受到坚冰封固的诗界,不啻是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作为北岛的同代人,舒婷更多地从青年女性的立场出发为恢复同情和爱心,以及对于人的自尊和理应拥有权力而歌吟。她在《人啊,理解我吧》中说,“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总可以找到”。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1960—)。原籍山东高唐,生于浙江杭州,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人海盐
一家镇卫生院做牙医。1983年开始创作,处女作《星星》发表于《北京文学)1984年第1期。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现居北京,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自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以来的创作多有影响且颇受好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难逃劫数》、《世事如烟》、《往事与刑罚》、《鲜血梅花》、《古典爱情》及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标志余华艺术转型最终实现的是发表于1995年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卖血记》为余华的小说创作增加了新内涵。其一,“人”与“生活”的复活。《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走出了80年代的符号化状态,被注入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的世界图景重新拥有了生活的感性力量。许三观是90年代中国文学中比较成功的文学典型之一。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走出了80年代的符号化状态,被注入了生命的血肉,
抽象化的世界图景重新拥有了生活的感性力量。许三观是90年代中国文学中比较成功的文学典型之一。
●作家对许三观的塑造主要聚焦在三个维度上:一是对许三观顽强、坚韧的生命力
的表现,一是对许三观面对苦难的承担能力和从容应对态度的表现,一是对许三观的伦理情感、生存思维的表现。
莫言《红高粱》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6年,山东高密人。1976年入伍,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和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等,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出版有五卷本《莫言文集》。
●《红高粱》写了一个并非新颖的又是极其简单的抗日故事:“我”爷爷余占鳌在墨水河畔伏击日寇以及和“我”奶奶的爱情纠葛。
●在现实主义精神中容纳了大量的现代派表现技巧,造成小说创作的新格局,这是莫言《红高粱》艺术上的又一成功之处。整个《红高粱》充满了象征和隐喻,森林般的红高粱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象征,而每一个人物和画面均充满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神话模式”是借鉴了马克斯的魔幻技巧,不管怎样,象征、隐喻、暗示、借代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阿城《棋王》
●阿城,原名钟阿城,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先后获 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
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共包括三个中篇《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棋王》写了一个"吃"和"下棋"的故事,作品揭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凭借着极其简
陋的"吃"和"下棋",亦即物质与精神的最低层次需求度过了许多动乱的年代。作品中的那个十年动乱只不过是中国历史上无数动乱年代的一种,而"吃"和"下棋"
贯穿其中,充分让我们领略到了民族的韧性。作品流露了这样的暗示;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
林清玄《心灵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1953— ),笔名秦情,林打开,名字来源:清而不玄。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选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等。并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