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个案跟踪调查
- 格式:docx
- 大小:19.88 KB
- 文档页数:5
学困生个案跟踪调查
丹凤九年制学校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一直是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都比较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学校里学生家庭成份复杂,有工人子弟,也有农民子女,还有一些经商人的孩子,因而学困生尤为突出。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的一大挑战,学困生急需我们老师用爱去感化、去帮助、去挽救。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
1、基本信息:曹志,性别:男,年龄:13岁。
2、成长信息:经历:在学校附近租房,由年迈的祖父母照顾起居,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假期里也难得见父母一面。
可塑性:理想是长大后成为首富。
心理特点:性格倔强,个性刚强,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也严重,爱和老师顶嘴,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3、平时的表现: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学习的兴趣总提不高。不高兴做的事很容易表现出抵触情绪。能协助老师组织学校里的活动。喜欢事业上有成就的人。
4、家长的期望:提高学习成绩,加强自控能力。
三、学困的成因
1、家庭教育环境: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条件一般,难得与孩子经常面对面进行沟通,亲情缺失,造成孩子自控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经常开小差,从而难以跟上班级的教学进程。
2、学生本人性格根源:不清楚自身的角色和责任,缺乏自制力,有点网瘾,不知为何而学,再加上自信、勇气、毅力、主动等不够,面对学习压力不知如何排解,造成对学习的逃避,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四、转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1、探寻家庭环境教育问题的根源:通过与学生本人及祖父母的沟通,了解到该生的家庭现状与家长的期望值,解开了学生个人学业及家庭教育问题的症结,并与家长经常联系。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请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环境。
2、缔结信赖,唤起希望:该生比较讲义气,人缘也好,对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闪光点,总是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表扬,以增
强其自信心。当他犯错误时,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改正。这样逐渐缓解了紧张的师生关系。
3、挖掘潜质,激励行动:通过在课堂上及时关注他的学习状态,在课后多交流,并请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帮助他等手段,启发该生面对问题正面接受,启迪他发现并认可自身的潜能。
4、性格培养:通过要求孩子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自制、尽责的性格;通过鼓励他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他勇敢、主动的性格;通过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的结合,诱发他的好奇心,激发他带着学语文的兴趣;通过不断鼓励与沟通,培养他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性格……,从根源上使学生具备改进的意愿和动力。
五、转化效果
刚开始沟通时该生仍是我行我素,上课时仍然是“两耳不闻讲课声”,基本不预习课文,更不复习。在单元测验中,仍是见难不做。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爱心的力量,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试卷也能基本完成,偶尔还能主动回答问题,逐步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近期测验中相对前段有了质的飞跃。
六、转化中出现的反复及对策
该生在沟通的前一个月中表现确实不错,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别的学科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国庆长假中交流的时间少了,该生又成天上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力还没有完全成型。收假后学习成绩又回落期初。尽管如此,在他面前我尽量不提“退步”字眼,淡化了他的学习压力,并单独跟他交流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他放下心中的负担,不浪费父母的血汗钱。与此同时,我设法去发现他性格中积极向上的因素,充分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还经常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深入了解他内心世界,帮助解决他青春期的烦恼,以便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转化的效果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
七、转化体会
1、性格教育的迫切性: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与其性格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自私、懒散、嫉妒、浮躁、苛刻、厌学、早恋等倾向,这些都与其性格品质中缺乏责任感、进取心、宽容等有关。而家长作为第一教育者的角色往往也很不成功,要么包办代替,要么放任自流,要么简单粗暴……,所有这些都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非常不利。所以,从根源上消除学困生存在的真正有效方法是帮助他们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进行性格教育,指导家长选择好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宽松
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在性格、处事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业进步。
2、只有对学生发出内心真挚的尊重和爱心,才能激发其主动性,才能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在生活方面,从学困生的饮食、起居、穿着等方面多加关心、照顾,给他以亲情,使他享受其他同学一样的温暖和幸福。在学习方面,耐心、细致地辅导,及时纠正常犯的错误,逐步达到独立、全面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3、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父母一味地代替孩子去思维,给他们的只能是伤害,负担和禁锢。可在星期双休日,联系学困生的父母,让他们督促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中不仅能与父母面对面进行沟通,而且还体会到了平时父母做事辛苦,从根本上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减轻父母的负担,加强勤奋好学的动力。
4、为降低反弹率,需要及时调整沟通策略,并进行循环强化训练,促进良好习惯和优良的性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