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范围及重点(1)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范围及重点

考试范围及重点(源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注:

重点掌握的,(括号黑色仿宋)为附加说明。)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P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重点掌握

马克思主义的狭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理解: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2、P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理论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3.P9 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乔.威.黑格尔和路.费尔巴哈

4.P10

5、P14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丢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16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答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P17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的社会理想?

答案: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的社会

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P28-29,重点掌握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意识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P30,了解

列宁对物质的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P3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

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为物质主义

奠定了理论基础。

4.P32-34,重点掌握

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答案:1、人类社会依赖与自然界,使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

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

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生活资料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

会的物质性。

5.P40,重点掌握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

2、普遍性

3、多样性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与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6.P43,重点掌握

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7.P47,重点掌握

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P63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P64-66,重点掌握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该部分内容,重点掌握其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并受实践检验的。

P68,70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3.P73-75,重点掌握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以及该部分内容,重点掌握其内容):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使之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4.P79-80价值及其特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题的需要的意义。

价值具有以下特性:

1、价值的客观性。

2、价值具有主体性

3、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4、价值具有多维性

5.P83-84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P94,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