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7.41 MB
- 文档页数:91
02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晶体结构和结晶是金属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金属的晶体结构是指金属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金属的结晶则是指金属从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时,原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形成的晶体。
金属的晶体结构主要有两种:面心立方结构(FCC)和体心立方结构(BCC)。
在面心立方结构中,原子或离子处于正方形的面心位置和体心位置,形成紧密堆积的结构;在体心立方结构中,原子或离子处于正方形的面心位置和立方体中心位置,形成简单堆积的结构。
面心立方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最高的密度,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因此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导电性能。
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金属有铜、铝等。
体心立方结构的特点是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大的晶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差的导电性能。
典型的体心立方结构金属有铁、钨等。
金属的结晶过程分为凝固和晶体形核两个阶段。
凝固是指金属从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形核则是指随着温度降低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新的晶胞。
金属的凝固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对流、缺陷和晶界等。
对流是指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流动,容易形成非均匀结构;缺陷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原子空位或附加原子,对晶体性能有重要影响;晶界是指两个晶粒之间的边界,是金属中弹性较差区域。
金属的结晶方式主要有四种:脱溶结晶、化学结晶、物理结晶和相变结晶。
脱溶结晶是指金属从液态中直接凝固形成晶体,常见于无机盐的结晶;化学结晶是指金属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固态产物,如金属氧化物的结晶;物理结晶是指金属通过物理方法产生晶体结构,如高温下的拉拔;相变结晶是指金属在相变点附近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结晶方式,如冶金过程中的凝固。
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对金属的性能和应用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晶体结构和结晶方式会影响金属的导电性、强度、延展性和热处理能力等性能。
因此,深入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对于金属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是指以金属键来表征其特性的材料,它包括金属及其合金。
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常都是晶体状态, 所以要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结构就必须首先研究晶体结构。
一、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结构指晶体内部原子规则排列的方式。
晶体结构不同,其性能往往相差很大。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情况,通常把原子抽象为几何点,并用许多假想的直线连接起来,这样得到的三维空间几何格架称为晶格,如图2-3(b)所示;晶格中各连线的交点称为结点;组成晶格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晶胞各边的尺寸a、b、c称为晶格常数,其大小通常以为计量单位(人),晶胞各边之间的相互夹角分别以a、8、Y表示。
图2-3 (c)所示的晶胞为简单立方晶胞,其晶格常数a=b=c,而a=B = Y=90o。
由于晶体中原子重复排列的规律性,因此晶胞可以表示晶格中原子排列的特征。
在研究晶体结构时,通常以晶胞作为代表来考查。
为了描述晶格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通常采用配位数和致密度(K)来表示。
配位数是指晶格中与任一原子处于相等距离并相距最近的原子数目;致密度是指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即晶胞中所包含的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V)的比值。
图2-3简单立方晶体(a)晶体结构(b)晶格(c)晶胞二、常见纯金属的晶格类型在金属元素中,除少数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外,大多数具有简单的晶体结构,常见的晶格类型有以下三种:1.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如图2-4所示。
它的形状是一个立方体,其晶格常数a=b=c,所以只要一个常数a即可表示;其a=8 = Y=90o。
在体心立方晶胞中,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中心。
属于这类晶格的金属有 a -Fe、Cr、V、W、Mo、Nb 等。
图2-4体心立方晶胞(a)模型;(b)晶胞;(c)晶胞原子数从(2)可以看出,在体心立方晶胞中,原子沿对角线紧密地接触着,所以从图中可求出原子半径为:。
从小)也可看出,体心立方晶胞的每个角上的原子是同属于与其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故只有1/8个原子属于这个晶胞,而晶胞中心的原子则完全属于这个晶胞,所以体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