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15.01 MB
- 文档页数:49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摘要】《江山万里图》是一幅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展现了壮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该画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包括历史背景的独特性、艺术风格的独特性、画面构图的独特性、色彩运用的独特性以及艺术价值的独特性。
在历史背景方面,画作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状况,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在艺术风格方面,画作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画面构图精湛,往往展现出独特的透视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色彩运用丰富多彩,展现出中国绘画在色彩方面的独特魅力。
最重要的是,该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江山万里图》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吸引着观众,展现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江山万里图》、艺术特征、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画面构图、色彩运用、艺术价值、总结1. 引言1.1 介绍《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传世名作之一,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征。
这幅作品创作于明代,由著名画家于右任所绘,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江山万里图》以其奇峻的山峦、清澈的江水和远处的云雾,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美学观念和绘画技巧。
这幅作品在艺术特征上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包括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江山万里图》的艺术之美,以及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介绍《江山万里图》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以及艺术价值,从而全面展示这幅传世之作的艺术魅力。
2. 正文2.1 《江山万里图》的历史背景《江山万里图》是一幅中国传世名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幅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具体来说,它是明代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
顾恺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擅长用笔墨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浩瀚。
而《江山万里图》也正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之一。
对千里江山图的理解与感悟
明代著名书法家张歆艺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经典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卷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千里江山图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以及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独到见解。
首先,画面中表现出的山水景观,清新秀美,优美精致。
这幅画面以柔和的线条描绘出山谷和河流,山水结合,流动自然,汹涌澎湃,洞天秀泉,芳草无穷,仿佛把森林秘境拉到走近,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令人着迷的山水景色之中。
大自然的气息在画面中展现,使人们不禁佩服艺术家的能力,潜心品味大自然的美。
其次,千里江山图在画面中浓缩了作者对大自然,特别是山水景物的独特理解。
画面中所呈现的景象,既有古代山水画的特点,又有现代山水画的特点,表现出浑然天成,清冷、宁静、宏伟、大气、神韵,而且有写意,富有无限的意象,可以被视为一种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解释。
再者,千里江山图的画面背后,有思想的内涵。
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是张歆艺的“以和为美”哲学思想,他认为“科学了解自然,用和谐的心态包容自然”,他在这幅画中表达了“太极”的智慧,寓意人们“以和为贵,争端伤害芳草”,“不把自然作为敌人,就能和自然相处睦邻友善,和谐共处”的思想。
他的思想,既反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展示出自然美的和谐之美。
千里江山图的内涵深刻,意蕴丰富,是一件精湛的艺术作品,既
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又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它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卷轴,是中国古代人民和谐共处、自然环境保护等先进思想的完美体现,也激发了当代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值得千百年来一次次赞美。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之《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尽磨难,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今天要介绍的是北宋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是北宋晚期画家,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宋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宋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
《千里江山图》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
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
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
宋徽宗作为帝王,他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宫廷画家的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
画学是宋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属翰林院图画局。
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
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千里江山图》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少年班学院刘博PB12000715日期:2013.12.25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洋洋洒洒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震撼。
回首古代,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彰显美学的作品:陶瓷、雕刻、绘画……但在中国人的审美习尚中,山水画是所有这些里面最特殊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使得山水画便成为中国人实现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各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历千年而不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千里江山图》便是这样一幅经过历史的熏陶却愈发壮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这幅《千里江山图》,并谈下美学与鉴赏。
先从整体上看,《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气势辽阔超凡。
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而当时的王希孟只有18岁。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他的这幅《千里江山图》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画的表现上,《千里江山图》画卷展示出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明代画家文征明曾说:“古画如人之生者,可以养志,可以养气。
”这是一种对审美的感悟,它能够激发人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也能够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乐趣。
这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珍视,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中国画史上有许多著名画家,他们写出了千篇一律的山水画。
如王希孟画出了长江三峡、富春江的壮丽;张择端描绘了杭州西湖、金陵虎跑等景致;范宽创作了大江东去、万里长城等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然而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而言,更重要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征明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擅画山水、人物,也能文与画并茂。
他不仅开创一种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更以其独创画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气韵生动、别开生面的经典代表。
因此在他画作的艺术风格上就有一种文人画之风:既能体现传统风范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把握和对人性情的积极探索,又能体现其在特定环境下特有的表现能力。
而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由盛转衰;文征明又将这种风格进行了创新;并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人画”风格,成为绘画史上一大特点。
一、文征明《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北宋时期浙江杭州和江苏苏州一带风景。
此画是文征明晚年创作的一幅杰作,是传世最早的山水画作品。
此画构图奇特,从山势而来,一路平缓地进入山峰之中,再向高处逐渐展开并延伸。
山石以墨色铺就,层次分明,有主次,层次分明。
山峰上有树木遮挡,形成大片空旷的画面;远山的山峦则被墨色所笼罩。
在山间耸立着一个平台上有一亭子。
亭子、楼阁掩映其中。
一处山石之上坐着两个老者,在饮酒,正闭目养神。
一幅山水图表现出文人墨客闲适淡然之态,仿佛画中人就在其中。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杭州境内的群山风貌。
山上奇峰耸立,林间时隐时现的溪流在山坡间穿行而过。
山谷之上有亭子和人家住宅。
这幅画以墨色为主调,以水墨为主。
有山石造型精致细致;山石之下有水榭与房屋。
山石中用墨色勾出层层叠叠之势;山石间留有一定的空白;屋宇楼阁显得精致而厚重。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探究宋代园林的山水营造与意境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马琪真(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摘要:《千里江山图》作为宋代青绿山水画法中的代表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王希孟在其中运用到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描绘出画面中的桥梁舟船、茅屋楼阁、山水相映成趣等闲趣场景,展现出宋代的山水园林中独有的文人士大夫的雅趣和意境。
本文以宋代山水园林的角度入手,分析北宋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中所体现的山水园林观和思想,并探究山水体系的营造和表达,体会北宋山水园林中独有的意境与文化。
关键词:宋代山水园林;山水营造;意境;闲雅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172-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85一、前言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流传的无数绘画作品当中,《千里江山图》这种青绿山水式的画卷是比较少见的。
王希孟用传统长卷的形式,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图中细致的描绘了波光粼粼的江河,层峦叠嶂的山石,翠绿繁茂的树木,以及具有浓厚的宋代建筑和园林等。
整幅图色彩绚丽,烟波淼淼,刻画细致入微,呈现出北宋广阔的天地和壮美瑰丽的大自然。
通过了解有关《千里江山图》的文献资料,现已有文章从《千里江山图》不同方向的切入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主要从画法技巧、山水风景、构图、色彩、建筑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如周凤的《<千里江山图>研究》(2016)一文,对本幅“青绿”的表现形式、“全景式”的构图模式等艺术特征做出详细的描述。
傅熹年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1979)一文中,对《千里江山图》中的园林、住宅、寺观、屋檐、水磨,甚至室内家具等都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杨勇《两宋教育研究》(2012)一文中,认为《千里江山图》符合了宋徽宗将画院审美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相融于一体的新的审美风潮等。
Arts circle美术教育2013/11++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美术鉴赏课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分析批评能力的课程,是教学生学习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从而获得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批评能力。
鉴赏是要求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能够以个人的体会、知识、分析美术作品的美术现象。
批评能力是在对作品感受的基础上,并建立一定的美术鉴赏标准,以理论分析作品的价值与美学价值,和对社会美学的意义。
在对中国画鉴赏中《千里江山图》是很有代表性的,对于作品的赏析也是很关键的,它不仅是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也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一、画面构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晚期典型的大青绿山水画,整幅画以绚烂、自然的石青、石绿色为主要色彩,选色以厚重的不透明色为主,色彩之间在明度上形成一定的对比。
其画整体给人气势磅礴之感,画面迂回而具有深邃的空间,堪称我国古代传统青绿山画的经典之作。
《千里江山图》在皴法的运用上遵循传统皴法的发展原则并以线为主,通过点线面变化,生动的概括了山水的走向和发展脉络。
同时,《千里江山图》将颜色与墨线相结合,在用浅浅的石绿笼罩一层之后,再用石青与三绿交互皴染,从而达到了墨线与颜色,色面与皴线完美结合的画面效果。
画面依据构图的节奏变化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之间以水、沙渚、船舶、小桥相衔接呼应。
首段以近岸小景为主,其间穿插丛林、村落、溪桥和水榭,穿过树林、山峦,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村庄;远处山峰耸立,山腰间云雾缭绕。
远景处水天相接,细浪频频,商船往来于江面。
水天相接之际,远山一抹如带,与江面的白与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画面第二部分则以山景为主,平缓而清脆满山的江岸,水草异常丰茂。
沿着陡峭的山壁九曲盘旋而上的山路,还有群山环抱的古寺,峡谷间一泻千里的瀑布,急流入江。
平坡处有多间楼阁屋舍错落于山间平坡处,生机盎然。
远山与近山通过清淡的色彩、淡淡的云气形成了无限深远的效果,岸边绿水扬波、临江水阁、亭榭和水面渔舟、画舫上活动人群,形成一块倒三角形的区域。
幼儿园艺术课程《千里江山图》教案1. 引言在幼儿园的艺术课程中,选择一幅经典的中国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作为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塑造,既能拓宽幼儿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引导幼儿理解和欣赏《千里江山图》,并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
2.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千里江山图》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激发幼儿对艺术的表达兴趣,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3. 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介绍《千里江山图》(20分钟)1.向幼儿简要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
2.呈现《千里江山图》的图片,解释其描绘了中国的长江流域景观。
3.向幼儿展示一些具体的景物,如山、水、船和树,引导他们观察这些元素在画中的描绘方式。
步骤二:欣赏《千里江山图》(15分钟)1.利用幻灯片或画册,向幼儿展示《千里江山图》的不同部分。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的细节,例如山的形状、水的流动和船的位置等。
3.鼓励幼儿描述他们对画面的感受和想象。
4.通过开放式提问,促进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如他们喜欢画中的哪些景物,为什么喜欢等。
步骤三:模仿《千里江山图》(2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张幼儿画纸和绘画用具。
2.向幼儿解释他们将尝试画出自己眼中的江山景色,可以参考《千里江山图》的形式和元素。
3.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或提供一些中国传统园林的图片作为参考。
4.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技巧和颜色,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情感和想象。
步骤四:分享和总结(10分钟)1.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口头分享他们对画作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整理幼儿的作品,通过展示墙或班级展示来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成果。
4. 对《千里江山图》的观点和理解《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绘画的巅峰之作。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术鉴赏第一篇:从《千里江山图》谈美术鉴赏从《千里江山图》谈美术鉴赏我国山水画在两宋时期达到了巅峰时代,此时有江山无尽,柳堤平远的广袤,也有雪山行旅,秀色湖山的美景。
有楼台观瀑,山村放牧的清雅,又有幽奇意境,入山采药的深邃。
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颠峰。
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在此当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绝对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作品全图以概括的手法,精细的笔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祖国千里江山的壮丽雄伟、灿烂辉煌的景象,被称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作。
全卷大致分为五段景色:每段以水面、人物、游船、渔舟、桥梁相衔接或呼应。
开卷首段景色,高山之巅直人云霄,雄奇山崖屹然耸立,与辽阔的水面相接,山谷村庄座座,人迹稀少,整个环境深远寂静,接着便是波浪起伏的江水,水与天之间远山模糊,更显江面的辽阔无边。
第二段景以山水为主: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回归大江,从高远直到深远之景,引人人胜,临江山水,远如松柏常青,屋宇桥亭。
画面之上,均有人物活动,还有水面渔舟,一座大桥横跨江面,这座巨大的木制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
第三段景从大桥开始,临江峰崖,险峻而平缓,并出现了许多小港,人物、渔舟、货船行舶江面,沿岸青绿田野,村庄座座,显现出热闹的生活景象。
2021·05中国山水画古往今来皆不止纯粹地描绘客观山水景观,画家们运用借景借物的手法描绘物象,在画纸上表达感受、品质与志向,塑造出可观、可游、可居的画外之境,抒写蕴藏在心底的精神之美。
在《净因院画记》中,苏东坡有这样一番言论:“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
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在他看来,描绘具体对象是需要创作时结合平时艺术学养的积累的,通过饱游饫看、目识心记,如此才能表现其形象蕴意,渐臻身心交融、天人合一、至高完美的境界。
在中国绘画历史上,五代至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水墨山水画到五代十国时走向了成熟,在宋代则达到了鼎盛,而其间,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处于低谷,但《千里江山图》卷的出现为当时稍显落寞的青绿山水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描绘了千山万壑,将山水画通过构图造型、用笔技巧、设色方式等进行创新结合,让观者一览大美中国的山水风光并一道体会感受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与生态美学。
一、描绘内容和特点《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描绘了不同的景致,并通过充分描绘江流、山脉、游船、桥梁等景致进行呼应。
(一)卷中的自然景观卷中描绘了众多自然景物,气象万千。
青山绿水辽阔,山林树木茂盛林立,南方水乡的宁谧柔情与北方山川的苍劲雄浑被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显示出自然山水意境气势的秀丽、壮美与恢宏。
(二)卷中的人文景观1.建筑样式画中描绘了不少人文景观,所绘物象丰富且刻画精细,如屋宇、船舶、桥梁、水车。
它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农忙景象来辉映自然,点缀亭台楼阁、林峦书院、茅居村舍、柳浪渔家、水磨长桥、平沙泊舟,意态生动,这些场景使辽阔山色富于烟火气息,增添了浓郁的田园生活色彩,使其青绿山水更为真实自然。
2.人物生活场景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有着独特的意匠经营,赋予了山水画巧妙的审美观念。
《千里江山图》由于运用点景人物这种衬托手法,使虽占据篇幅极小的人物在整体画面中起到了点缀作用,烘托渲染了妙不可言的氛围感,意趣十足,并似画龙点睛般将整体画面中的山水与人物巧妙别致地互动在一起,反映画家情感寄托及追求,行旅、观景、雅集、劳作等场景相互交织映衬,让画面充满生机,给人以真实的艺术感受。
《千里江山图》赏析在中国人的审美习尚中,山水画是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其理想的艺术境界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因此,山水画便成为中国人实现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这也是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历千年而不衰,且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之所在。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千里江山图》便是一幅经过历史的熏陶而愈发壮丽的画卷。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北宋〕,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相传王希孟十多岁进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
不得不说,千里江山图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宋徽宗,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位历史的皇帝对自己江山的热爱。
《千里江山图》卷是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
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
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
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
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
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