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师的二十岁

建筑师的二十岁

建筑师的二十岁
建筑师的二十岁

《建筑师的二十岁》《建筑设计原理》赫曼赫兹伯格的

毕业工作以来的几点感悟(建筑学必读)

广义建筑

发贴: 6

2006-07-20 19:57

从去年毕业到现在,我刚好工作了一年,正是这样,我才有了一些

感触,如果时间久了,我的思想也就被社会磨圆了,而无感触可言。

很幸运能抽出一点时间,把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算是对同仁也是

对自己的勉励。

一,成功是如何得来的

成功如何得来,一千个名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是最基本的和毫无争

议的是,一定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是任何人成功所必备的,二者

缺一不可。

我们无可否认,毛泽东具有非凡的军事天赋和文学才艺,但是,他

也是要通宵达旦地分析敌我军力态势和动向,冥思各种可能的变化

和结果,才能得出正确作战方案,创造四渡赤水以及三大战役等众

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他也要熟读浩如烟海的古今人文历史图书,

才能写出指导抗战始终和济身世界十大军事著作的《论持久战》以

及旷古词作名篇《雪》。刘德华是当今演艺界和歌坛名人,但他也

要经历很多无名角色,通过自己的揣摩苦练逐渐成为成功的演艺家。

一句话,成功靠一定的天分和自身的勤学与积累。

建筑师也不例外,如果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和技

能,不要说做大师,就是胜任一份业内的工作,都是难乎其难的。

如果我们不打算转行,确定走建筑这条路,就只有多付出了,资质

由天,而勤学由己。

勤学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坚定的抱负。爱好建筑并立志成材的人,

离成功就不远了。

有人会说,学得好不一定出来混得好。其它专业我不敢妄论,但就

建筑而言,这种情况只是少数,毕竟学校的练习和在设计院的实际

工程,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顶多是批判标准有所差异。学校里成

绩好的学生,即使没有实践能力,但至少证明他是有上进心的,他

不是敷衍散漫的人,所以招聘单位还是很看重学生成绩的。

二,建筑师的机遇、待遇与危机

据三步战略中国将于40多年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毫无疑问,

城市建设将远远领先达到这一水平,到时候中国也将与现在西方发

达国家一样,建筑成为萎缩的行业,大量的建筑师将进行很少量的

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工作,失业是很正常的现象。根据现在的城市建

设速度,建筑设计行业也就只有10年左右的黄金时间,在这10年

中,建设目标将很快由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之后,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设将趋于结束。

而且,近年来各地大小设计单位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大小院校竞相开设建筑相关专业,而且有的以每年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速度向社会输送,所以建筑行业供大于求、僧多粥少的现象不可能不出现,绵阳一所本科院校建筑规划专业的就业率已降至30%以下(统计到7月毕业后)。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实胜虚,不足胜有余”,而现实社会却是违背这一原理的,掌握着财富和社会关系的上层阶级将更容易赢得机会并为自己谋得利益,下层人民则更加难于改善自己的处境,而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恶性循环形式。在学校,用的都是父母的钱,出来才能感受到金钱到底有多重要,不是鼓吹金钱至上,而是社会形成了没有金钱万万不能的现实.

为什么美女都想嫁大款,帅哥又想傍富婆?有了数十万甚至更多的财富基础,少奋斗半辈子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张靓颖可以凭借天生的歌喉一夜成名,一个广告赚回我们几年的设计收入是正常现象,没办法,我们没有这样的天分,无可奈何,对于我们搞建筑的来说,能够转行成功从商或者经营房地产的趁早摆脱贼船,但这肯定是极少数的,大多数的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做普通工程师。就拿我们这样的来说吧,大学每年的学费近万元,毕业后欠几万的学费帐,开始几年是没有指望过上好日子的,赚足买房的首付,也至少要两年吧,以买一个80平米的小户型来说,以二手房3000的单价计算,总共24万,首付6万月供800计算吧,需要10年才能供完,每月800的支出对于月工资1000多的毕业生来说,影响不可谓不大。而父辈有家底的,就可以提前享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三,工作制度和劳动强度

除极少数事业单位外,现在都是聘用制,劳动合同签3-5年,这些都是大同小异的,基本工资都不会很高,项目提成看自己能力和老板良心,项目完成后结算和年底结算的都有,可以肯定的是,工作后没有读书时那么自由,那么有空闲的时间。

建筑师劳动的辛苦是众所周知的,工作后不比在校学习的时候好,在学校,60分的作业可以过关,在设计院,60分的作品等于自抄鱿鱼;在学校,晚一天交图大不了扣一些分,在设计院,晚一小时交图等于废纸。一年时间里,我设计的图纸和搜集的资料(都是电子文件)已经达到30GB。加班是很正常的现象,搞设计没有不加班的,有一个晚上,2点多了,已经几天没睡好觉的我,被同事敲门敲醒,说要马上补图,心里的火是可想而知,建筑师是在牺牲生命啊。

有一次做厂区内建筑设计,先把总平面规划好了,在一周内利

用两天的时间把厂区内部所有建筑平面(包括厂房、食堂、住宅、宿舍、办公楼)都搞好了,甲方居然还说太慢!

还有很多次,昨天老板打个电话说要个方案,今天就得拿出来,可以说比做快题还快啊,因为在一天时间里,不仅要设计出让人满意的建筑平面方案,还要设计周边广场、庭院、立面意向,还要制图、填色渲染、画分析图、布局、打印。甲方什么时候要图,简直是凭想象。从来不考虑我们的正常速度。

一年以来,我大部分时间在做方案,有住宅,也有公建以及城市设计,也画了一些施工图,还在施工现场驻扎过,锻炼还是比较丰富的。

四,方案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机器,以能迅速胜任设计院工作而不需设计院培养为准,拿普通院校来说,至少有5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品,如果以方案能力能迅速适应工作为准,至少有80%以上的学生是废品或次品,也就是说,方案设计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很少。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需求进一步加大,所以建筑方案能力就更加显得重要,在设计院,建筑师直接影响院的签单问题,也就是是否能拿到项目的问题,也正是这样,通常建筑设计师才有着比结构师更高的待遇。

一个项目甲方让你做方案,第一次不满意可以让你再做一次,第二次不满意甲方就会要求换人,换人不行就换设计院,现在找个设计院就象买件衣服一样容易。一个建筑师做不出甲方认可的作品,不仅影响自己的名声,也败坏单位的品牌。我们院就有类似的员工,还是名校的研究生,因为设计方案的劣质白白断送了几个本可以得手的项目,而且以后同一甲方永远不会再找回来了。社会不需要每个学建筑的都成为大师,但是,搞出美观合格的作品,是我们的职责,因为“建筑的缺陷,会让遗憾永留人间”。

五,学校教育的弊端及与实践的差异。

一句话说学校做作业和设计院搞设计的差异,就是设计院要求更高、深度更深、更看重建筑外观和可实施性。从很多建筑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从学校出来很难快速胜任和适应设计院工作,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单位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这却是任何单位不愿意付出的。先说方案吧,前面已经提到,难得找得到方案能力强的毕业生,也就是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是从事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施工图呢,学生在学校也没接触过,构造知识差,所以只能从描图、大样等容易的开始,逐渐成长。再说画图速度,初出茅庐的建筑学生大多也赶不上设计院要求。如果说既没有一手好的方案能力,也没有较强的施工图设计能力,也没有快的绘图速度,找工作就将毫无疑问的是难的事。

方案方面,老师的要求过低、学生的造型能力差、想法过于理想化、

功能缺陷太多、深度不够等等都是不能适应工作的原因,可以说,学校里面得***十分的作业,在设计院可能不及格,因为普通的而不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案,都是不能打动甲方的。即使想法可行的方案,也要经过繁杂的修改和完善,才可以付诸实施。因为在学校做设计都没有深入,都是大概意思一下,差不多就了事,平立剖面对不起、楼梯跑不上去等都是经常的事。所以现在的弟弟妹妹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取乎其上得其中,取乎其中得其下”。

再说设计习惯吧,很多学生按部就班的把设计做完了,平立剖面都画出来了,却自己都还没搞清楚自己设计的建筑是什么样子,体量、造型如何,画效果图时再画个大概,甚至任意扭曲变形,需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定要一开始就平立剖面和造型同步,互相协调,最后达到和谐统一,否则,造型不好再好的平立面都是废的。

最后说学校教育吧,教师要求低、看图不细心、课程设计打分后也没跟学生交流都是严重的问题,还有从大2到大5的设计安排,也是平行展开,而无实质性的提高。整个5年接触近10个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建筑师在工作中接触到这么多类型建筑项目的,而实际上,从大2的中学设计到大5的博物馆,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公共建筑很多都具有共通性,没有必要一一训练,而很重要的设计题目或者专业知识,却没有安排进去。

我们当初一个班长,大5快毕业了,老师问什么叫剪力墙,居然还答不出来,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大学里面学了规范,学了构造,学了材料,毕业了不知道建筑高度怎么算,不知道什么叫模数,不知道混凝土是什么做的,对建筑的了解还不如外行的多。大学考试,可能掌握全书1/10不到的知识就可以过关,毕业就忘光了,等于没学。如果说毕业后什么知识都需要补,那就等于回炉重造。

实习是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一个很好的过渡,让学生领悟建筑和感受设计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半年的实习超过几年的书本学习的收获。所以,实习通常能够缓解从学校到工作的矛盾,所以一定要珍惜实习的时间。

六、注意观察生活、搜集资料

任何创造都是有来源和基础的,建筑创作犹如文学创作,如果金庸连常用成语、典故都弄不清楚,如果连历史事实、生活习俗都没有了解研究,是肯定创作不出武侠名著的,搞建筑也一样,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搜集资料,是对别人的学习,观察生活,也是一种学习。比如,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建筑的功能、造型有什么优缺点;外立面用了什么材料,是涂料,还是外墙砖,达到了什么效果;技术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等等,在川大文化大道的活动中心(教育超市),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一层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时,是如何处理防

水问题的。就是我们住的寝室(说不定以后也要接触到),都可以了解它的开间、进深、层高是否合适,桌椅、电源插空、网线布置是否合理等等。有数码相机的,可以多拍点相关照片,没有的可以画点速写,这是建筑师的很好的学习手段,犹如文学家记录文字卡片。

七、建筑师应具备的才能和修养

如上文,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这是建筑师必备的,在前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并化为己有,加上自己对建筑的理解,自己对文化、历史的吸纳,方可进行创造,此外建筑师还必须具备以下的才能与修养:

有了好的作品,还必须得有好的表达方式,不然作品也不被甲方理解。这里所说的表达方式包含多方面,如手绘、电脑表现、甚至动画、多媒体是图纸和计算机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校的建筑学子最好能够掌握良好的手绘、CAD、PS和一定建模技能以及多媒体(如Powerpoint)表现技能。另外很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语言,会吹自己而且让别人接受是需要很强的语言艺术的,尤其是当甲方观点与自己不一致的时候。所以有人说,建筑师是半个外交家。这方面,在校学生由于没有锻炼,是很薄弱的,向老师交图,是否需要语言的配合介绍、答辩,甚至幻灯片演示,都是学校值得改进的教学制度。

建筑师还应有很高的情商和交际能力,建筑师与水、电、结构、甲方等多方面人员打交道,如果脾气暴躁、不能控制自己、受不得委屈等,将很难协调和开展工作。如果做了领导,跟甲方的关系就更重要了,如何拉到项目,如何催甲方付设计费又不影响双边情绪,都需要技巧。这也是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

匆忙写成,有不妥之处,还望多指教,最后应告戒学弟学妹的是,为了经过学校的机器而不成为废品或次品,少玩游戏,少睡懒觉,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吧,别让宏伟的抱负被世俗的浪潮淹没。

建筑十书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建筑十书读书心得 篇一:《建筑十书》读后感 《建筑十书》读书心得 ——读第一书有感《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因而是学习外国建筑史重要的一本课外拓展书籍,本篇文(:建筑十书读书心得)章就谈谈我阅读《建筑十书》第一书的一些心得与感悟。 《建筑十书》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其中第一书主要介绍了作为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建筑的构成,建筑学的部门,建筑的选址,城墙的基础和塔楼的建造方法,城内建筑的划分以及简单介绍了神庙的划分这七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前三个方面的内容使我受益最深。 一、建筑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到底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维 特鲁威阐述了他的观点,一个建筑师首先应该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建筑师要具备多学科的

知识和种种技艺。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联系,通过它利用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需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理论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 建筑师必须是一个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他认为只懂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根本不够,还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建筑师同样都是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就不仅精通建筑,而且还是伟大的美术家、雕塑家,正因为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建筑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表示,希望大家除了知道他是一个建筑师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等名作都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流派密切相关。 要精通这么多的学问,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甚至会觉 得高不可攀。然而,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联系贯通之处,就容易相信这是可能实现的。”维特鲁威还把“全部学问”

建筑师职业素养

论建筑师的职业素养 姓名: 学号: 学科: 所在院系: 指导教师:

建筑师的英文是architect,他是一种职业。建筑师工作的对象是建筑、城市以及相关的人工环境,因此可以说其职责即是要设计与规划人类物质世界的秩序。建筑师通常要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艺术方面实现建筑物营造的最大合理性。可以说建筑师既是人造环境的设计者,也是建造过程中的协调者。 建筑是一门科学,但并不是一门“纯科学”,它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代背景、社会意识对建筑的主宰和影响是巨大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建筑需要跟随潮流,需要服务政治,这个大的框架可能无法改变。 这个客观背景也决定了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师的平台。当然一些有思想有个性的建筑师可以在时代潮流的风口浪尖上有所作为,但建筑作为一种社会集体的产品,有作为的建筑师,有影响的作品也一定是建筑师的力量和社会力量合成的产物。 建筑师的概念应是从事设计工作的建筑工作者,概括的说建筑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及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对城市空间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对建筑构件在空间和形象表现上的预知力;对建筑功能的综合解决能力;对建筑物使用者的关注和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建筑师是什么?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建筑师是帮助甲方完成甲方建筑意愿的营造。是甲方和施工的桥梁,是联系一栋建筑从无到有整个过程的关键部位。商业社会造就了大批商业建筑师,在本身基本技术尚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努力迎合甲方的利益需求,基本丧失建筑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正因为此类建筑师的存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才会有那么多不和谐建筑的存在。这类建筑师能够短期内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但是往长远看,这些并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只能说是各种开发商的一支笔。 在当今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建筑师要保持清醒,需要认清当代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就是建筑师的职业能力加上建筑师的职业道德。 一、建筑师的职业能力要求 不断学习专业技能的能力:作为职业建筑师,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有足够的长期积累才能使自己更加成熟,才能寻求到知识和创造力的平衡点。职业建筑师对于新型设计手法的掌握也是必需的。不断掌握和运用新的设计手段,不断学习、理解相关标准、规范等都要求建筑师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 设计能力是建筑师能从业技能最直接的体现,在整个建筑营造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一个优秀建筑的合理性和美观性是建筑师能力的体现。建筑师在整个建筑学习的过程中设计能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建筑史读后感

读《安藤忠雄》有感 院系: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城市规划111 姓名:莫刘杰 学号:20110634108

安藤忠雄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他从事建筑行业的心路历程,有些东西现在的我也许还无法体会,但我深深地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本很励志的书,也帮助我从某些疑惑中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实在获益匪浅。 本人本来就对这个专业有着极浓的兴趣,在和朋友聊天时,我就经常谈到我们专业的有关内容,就在去年,我一个同学听着我的聊天,逐渐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转专业转了过来。读这本书时,自己也一直在被他的经历和精神所打动,让我不自觉的在想建筑师是否也必须具备他这样执着、严谨的态度.下面简介一下他的经历。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 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69 年在故乡大阪的梅田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 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像引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像一首诗歌,一句哲言,它们拥有撼动人的力量,却不是因为它们拥有更高级的语言,而是它们直指人们精神的最本源,带给人们不可想象的变革”,这让我觉得我们设计的建筑应该具有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设计建筑的中心,所有的形式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而产生的,而设计的每个不同的单体建筑都会有不同的想要表达的中心精神。但是大师可以在他设计的建筑中找到共同的特点,这是他独特的处理“精神与表达”方法,这也是他的特色。像安藤忠雄的特色其实就是源于日本的文化,继承和发展日本的文化,但是现在的中国建筑好像很多都只是学到国外建筑的皮毛-----形式,而实际上真正的宝藏就在我们的脚下,只要我们认真的感受中国自身的文化,就能创造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这样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再看看安藤建筑中的日本精神,“他们认为‘光与影’的黑白世界,或者是空间里被称为‘无’及‘间’(物体与物体、事情与事情、空间乃至时间之间的间隔)的日本美学,暗藏在清水混泥土所刻划出来的简朴空间中”,的确,安藤建筑中光影、间隔是他建筑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其实是源于日本的精神的。“在事物之间的空白中发现意涵的‘间’的美学,以及遵守秩序等祖辈传承下来的日本情怀”我想着就是安腾找到的日本文化吧。 他认为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要素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以共同呈现富有诗意的空间境界。安藤忠雄在设计中着意将自然界的多种要素如光、影、风、雨、草、木、水流等引入建筑之中,给建筑物带来生机和诗意。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将这种理念灌输到他的建筑中,用建筑去提炼自然,让人在他的纯粹构成中,通过光影摇曳、风雨变幻就能判定时间与自然的存在和变化。在引入自然要素的建筑设计中,以他的教堂建筑表现最为明显,比较典型的有光

职业认知报告(建筑师)

职业认知报告(建筑师) 职业描述: 建筑师(Architect):从事建筑项目设计、建造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总称,他们具体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又因负责城镇规划设计、建筑物、公路桥梁等构筑物、铁路工程、风景园林、港口机场等不同的项目而不同。建筑师的工作主要是设计建筑物,绘制建筑设计图。具体的工作有与建筑委托人研究协商建筑物的类型、风格和规模,并准备有关设计、材料、建筑费用和建筑时间的资料;收集有关土壤、结构、电学、力学等技术资料;研究、设计建筑物的布局、内部设置、设备安放、水电系统、环境美化等;绘制建筑设计图等。 建筑师既是艺术家又是工程师,他的作品需要工程师从力学角度计算,选取合适的工程材料才能实现,有的建筑师的设计过于超出现有的材料能力限制,则无法实现为真实的建筑。建筑师的设计也必须能说服投资方的赞成,才能付诸实现。一栋建筑的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直至交付使用。建筑师需要介入其中的每一个阶段,而且要在每一个阶段里,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 职业的核心工作内容: 接受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的委托,对建筑进行建筑专业的图纸设计,并协调整合结构、机电、工艺等各专业的图纸,形成可供施工的图纸提供给投资方,在国外,建筑师还在项目过程中对项目整体负责,在包括投资建议、设计、招标、施工方面作为投资方的代理者管理和指导项目,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者所雇佣并对其负责而不是建筑施工者。 职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师这一行业会越来越长吃香,尤其是有创意和专业素养的建筑师 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1.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体现在建筑商品形成的全过程,并能使开发活动更具人性化。作为用户个性化实现的桥梁,建筑师解决了投资的短期行为与建筑使用价值长效性之间的矛盾。

建筑师的职业规划

建筑师的职业规划(毕业生) 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 设计的过程 不适应期——尽快缩短适应期 思路决定出路,好命运是规划出来的。对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才能在规划中实现你的志向。一个大学毕业生面临诸多选择:就业、硕士、出国、创业等。 可见,学习的最后的出路还是工作,除了自己创业,我们都将会走上实践的道路,因此,充分认识和了解工程实际对于我们有着莫大的重要性。 一、学校学习与工程实际有何区别 1、任务的来源不同。在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理想化设计任务书,学生做的也比较理想化。而在实际工程中受影响的方面很多,如:方案投标、业主委托等。 2、设计本身要求的不同。在学校时,老师强调以“放”的心态设计你手下的建筑,注重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同学本身也大都张扬个性,注重外部造型,对平面功能与技术问题要求较少,至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概念性不强。而实际工程偏于“收”。并受以下几个条件的制约较强:功能要求具体性强;规划要求及外围限制条件;受场地现状和周围环境影响国家;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强调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有较高的个人专业能力(结构和构造能力)。 3、设计周期的不同。在学校每学期完成两个方案,有较长思考准备和修改时间。而在实际工程中方案及修改时间要求紧,施工图设计要求时间短。 4、设计深度要求不同。在学校学校时,学生方案的每一步都按照学校的规定的进度及基本要求进行,比较简单浅显。而在实际工程中必达国家标准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且严格执行国家规范。 5、评判内容不同。一是评测人的不同,在学校主要以指导老师,同学之间评判为主,形式比较单一、片面。而在实际工程中则以领导、业主、专家为主,要求严格而全面。二是评判内容的不同。在学校主要考虑建筑的造型及表现。而实际工程则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是否符合城市的规划,具体功能要求,与环境的关系,技术标准规范,经济性,可操作性,材料,构造等。 二、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完成角色转变,对建筑师主观心态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建筑师的职责。建筑师不是艺术家,因此,建筑师的首要职责是服务社会、以自己的一专之长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画家的一幅作品标价百万,即便无人问津,尚可孤芳自赏。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建筑师不是理论家,对各种前卫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与理论,建筑师可以了解,但不能将其视为工作核心。而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的设计工作。 建筑师属于服务行业的一支,建筑作品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个小区可能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数万人口。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也是将在其中度过大多数时光的所在,意识到这些,哪位建筑师还会敷衍了事呢? 建筑师对国家和社会也负有深刻的责任,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筑物一经建造,通常

建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对于一名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 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上问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住。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这适用的问题。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具有独特的美。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外的建筑历史和建筑特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为主要结构。(四)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这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五)举折,举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 (七)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建筑师职业精神

当代建筑师职业精神 摘要:求真、求善、求美是建筑师的普遍良知,但真、善、美的矛盾与冲突又往往导致建筑师身处窘境。由于一些建筑师无法克服这种矛盾,致使当代建筑中出现了种种不符合真善美的案例,使建筑物与建筑师的职业精神相违背。 关键词:建筑师职业精神真善美 一、建筑师的普遍良知——真、善、美 自古以来,建筑活动都努力遵循求真、臻善、趋美的道路,而这些也渐渐地内化成建筑师的个人品质,形成了建筑师的普遍良知。 求真是人类内在的要求,也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追求建筑发展的真谛,探求人类内心真正的定居需求,始终是建筑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一点,我们不仅仅可以从文艺复兴及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实践中看到,也可以在当代的许多建筑师身上看到这种精神。 除了求真的欲望,建筑师更有一颗求善的心,希望自己 设计的建筑能够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由于建筑不仅仅是人 类居住的场所空间,更是人类精神特征的表现,因而这种至 善性要求从事建筑活动的人纯洁、正直、谦逊、诚实。但是, 善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的社会视角条件下有着不同 的理解,建筑师追求善的侧重点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如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都曾被现代主义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和 精神颓废的表现。 求美是建筑发展的需求,尽管不同时代有部不同的建筑 审美观,但纵观建筑的发展史,建筑艺术与美的关系是越来 越密切。在早期建筑艺术萌发之初,建筑艺术与美没有必然 的联系,人们对美的理解也只限于好看。文艺复兴时期,人 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使美的价值大大提高,建筑艺术与美的 结合更为普遍和深刻。到了学院派建筑师那里,建筑美成了 至高无上的艺术准则。而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后现代主义 者甚至将建筑的善与美相分离,一味追求唯美主义,从而产 生建筑美与善的对立。 真、善、美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善以真为前提,美又以真和善为前提,但若脱离了善和美一味地求真,也是毫无意义的。虽然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真善美不平衡的问题,但只有向着三者统一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建筑师的窘境——职业精神与甲方要求的冲突 建筑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包含着建筑师与业主、建筑师与建筑使用者的关系,同时建筑师处理的不仅是建筑功能、技术和美的问题,还必须关注建筑对社会和环境的后果影响问题。一方面从建筑学专业出发,设计一个功能合理、造型优美、业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我们初识建筑的时候,能够了解到英雄级大师级人物的经历对我们也是一种正确的导向,不至于让我们在茫茫求学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对大多数建筑工作者来说,二十岁正是求学的年龄。而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恰恰是今后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我们的二十岁,也正是所选择事业的起点,解那些大师在20岁——这个与我们年龄相仿时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我更是对大师们的思想,经历,人生的道理,学术的哲学深深折服。也深深了解到了要成为一名杰出建筑师必备的素质修养。这也给正处于摸索中的我指明了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一)对建筑诚挚的热爱 作为一名建筑业的同学,也是致力于在建筑事业中有长足发展的追求者,对建筑自然要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热爱,如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看书中的大师们,不管是出身建筑世家的皮亚诺,还是平民草根成就卓越的贝聿铭,都怀揣着对建筑深深地热爱。 在进入CAUP前,填写高考志愿时确实有过迷茫,有过犹豫。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济建筑。到而今,想起当时做出的决定,也从未后悔,甚至于感到非常幸运。建筑是一门涵盖门类非常广的专业,而且它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培养不断地激发一个人最本真的创造性,从而使得自己的思想不再受原理概念的束缚,这一点至今深深吸引着我。不仅如此,建筑学同时也一直在探讨着一个人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世界最本质的理解。在各种高端的理论当中也从不乏艺术气息。我爱上了建筑,它的魅力在于并不在于一个建筑本身的构成外形,而在于它表达的思想,传达的信息,以及给人的启示甚至是震撼。这没一样都这的人深深地思考和反思。 (二)从事建筑事业的纯粹性 看《建筑师的二十岁》,了解到大师们的生活并非开始都风光无限。贝聿铭曾漂洋过海,在异域的文化中苦苦挣扎着前行;弗兰克盖里由于家境窘迫做过卡车司机,上过夜校……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阻止他们在建筑道路上的脚步。之所以成就卓越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建筑。 在我的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种人,为了金钱走上了建筑的道路。我想这样的人今后的路会越走越窄,不会有长足的发展。他们的思想被物质的欲望紧紧束缚,不

建筑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建筑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建筑个人工作者明白自己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下面是爱汇给大家整理的建筑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供大家阅读!建筑师个人职业 生涯规划书范文篇 1 前言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提前给自己规划一下未来的方向,为我们 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身为现代社会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应该有一个清醒周全 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势、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都应该有所认识,对自己自身的特 色、情况要有一个周全、清晰的认识。 这样,当我们走上社会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继而才能为社会做 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给自己的将来做一个合乎实际的规划,给自己竖立一个航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勾勒 出轮廓,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美丽的人生,实现人生的意义。 一、自我认知 1.动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2.霍兰德职业兴趣分析二、外部环境评估中国正处 于一个飞速建设的时期,而且建设的强劲势头将会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土木这一行人才缺口 还非常大,从事工程建设将是一个十分具有前景的职业取向。 土木工程专业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 设监理和项目规划及开发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和道路与桥梁领域中设计、施工、管理、房地产、 建筑监理、科学研究、软件开发、教育、投资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1、工程技术方向 2、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3、 建筑设计师:4 万~10 万元;总建筑设计 师:25 万元以上。 4、 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5、 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三、职业规划 1.2012-2013 年: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土木工程的行情。 职业目标:试验检测员经济目标:毕业 1—2 年:年收入 4 万左右。 2.2013 年-2016 年职业目标:二级建造师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 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 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薪 10 万 3.2016 年以后职业目标:一级工程师能力目标:进入公司上层,最 后达到自己的目标。 成功标准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 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 在 30 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四、差距分析存在差距:1、和已就业同行的工作经验差距;2、建 设人员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 5、社交圈太窄。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 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得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得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得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得阶段。 1概述 2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 3建筑类型 ?居住建筑 ?工业建筑 ?公共建筑 4建筑技术 ?结构技术 ?施工技术 5建筑风格 ?近代外来形式得建筑风格 ?近代民族形式得建筑风格 概述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13张) 清王朝得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得传入。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得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得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得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得传统建筑体系得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得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得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得变化。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得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得新型建筑,具有近代得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得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广大得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得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得建筑为主。大量得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得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得材料、结构与装饰。从建筑得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得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中国近代建筑 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得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得新建筑活动。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就是当时西方流行得砖木混合结构房屋,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就是券廊式;后者就是西方建筑传入印度、东南亚一带,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加上一圈拱券回廊,当时称为“殖民式建筑”。另一方面就是洋务派与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得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就是手工业作坊那样得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得西式建筑。上述两方面得建筑虽然为数不多,但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建筑十书》 简介 《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 一、建筑的构成 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 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 适于均衡的比例。这是由量——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 建筑物。布置的式样——希腊人称做伊得埃——就是平面图、立面图、 透视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 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但对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 调而优美。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 造价。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对于业主或使用、或显示财产富饶、或拥有 雄辩声誉要建造各不相同的房屋的情况。一般来说,建筑的经营都必 须做得对各自的业主适用。 二、建筑学的部门 1、建筑学的内容是三项:建造房屋;制作日晷;制造机械。 2、建造房屋分为两项:筑城和在公用场地上建造公共建筑物;建造私有

《建筑十书》读后感

《建筑十书》读书心得 ——读第一书有感《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因而是学习外国建筑史重要的一本课外拓展书籍,本篇文章就谈谈我阅读《建筑十书》第一书的一些心得与感悟。 《建筑十书》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其中第一书主要介绍了作为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建筑的构成,建筑学的部门,建筑的选址,城墙的基础和塔楼的建造方法,城内建筑的划分以及简单介绍了神庙的划分这七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前三个方面的内容使我受益最深。 一、建筑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到底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维特鲁威阐述了 他的观点,一个建筑师首先应该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建筑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种种技艺。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联系,通过它利用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需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理论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 建筑师必须是一个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他认为只懂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根本不够,还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建筑师同样都是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就不仅精通建筑,而且还是伟大的美术家、雕塑家,正因为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建筑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表示,希望大家除了知道他是一个建筑师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等名作都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流派密切相关。 要精通这么多的学问,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甚至会觉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建筑十书》 简介 《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 建筑的构成 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 衡、适合, 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 适于均衡的比例。这是由量一一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一一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 物。布置的式样一一希腊人称做伊得埃一一就是平面图、立面图、透视 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 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但对 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调而优 美。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造 价。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对于业主或使用、或显示财产富饶、或拥有雄辩声 誉要建造各不相同的房屋的情况。一般来说,建筑的经营都必须做得对各 自的业主适用。 建筑学的部门 1建筑学的内容是三项:建造房屋;制作日晷;制造机械。 2、建造房屋分为两项:筑城和在公用场地上建造公共建筑物;建造私有 建筑物。

建筑师的职业规划

当下建筑师的职业规划 建筑学101 宋宇丹214100107 摘要:本文以建筑院系在校学生的角度,从建筑素养、工程设计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建筑师的业务基础进行了阐述和简单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情况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初步规划。当主流社会唯外国建筑师是从时,当更多的年轻建筑师们艰难地自觅出路时,身为未来建筑师的我们该以何种姿态迎接这些挑战变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掌握的业务知识面要尤为广泛。 关键字:建筑师职业规划自身素养 正文: 一、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如果你不是美术专业,先学美术,最基本的开始,最重要的是透视和结构。(这个估计就要花一年到两年了)如果你还能坚持的话,再考虑转行吧。首先是美术基础,不一定大学是什么系就能成为设计师,但要掌握一定的空间以及施工经验, 要掌握一些类似CAD,之类的行业软件,但也不需要一味追求它,还有一点十分重要,视野要开阔些,紧记:"设计以人为本".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良好的个人素质,比如说你的文化底蕴。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了解至少是中国的历史,从室内设计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任何设计的发展都是和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和那些达官贵族的荣辱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样的事实随处可举,这里不赘述。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真正的了解设计发展的真谛。另外,多了解一些姊妹艺术的知识,装修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设计学问,它是多方面艺术的综合,所以对其他姊妹艺术的知识了解的越多,越有助于启发你的灵感,才有更多的创作激情。 2、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别人(客户或甲方)了解并同意你的设计,表达设计的方法一方面是各类的效果图(草图、手绘图以及电脑效果图等)和你的口述表达。前者需要你掌握各种表现技法,而后者则需要你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说服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天生的个人性格决定外,还需要你了解一些客户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说你不能跟一个农民去讲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 3、优秀的设计水平。优秀的设计水平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 (2)对理论知识的良好把握 (3)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 (4)经典设计合理的借鉴 (5)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作为一个建筑师,有人会说只是体系胜于一切,以为专业知识如果不扎实很可能对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只有知识体系没有经验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也是不可以的,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知识体系和经验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有了扎实的知识体系再加上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对建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解决,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 二、当下社会环境对建筑师职业的影响: 中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城市建设时期,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逐步开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带来了无数的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市场需要主观心态良好、专业水准优秀的建筑师,优秀的建筑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于长期在市场一线工作的建筑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带领人来说,我们感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主观心态和优秀的专业水准,才能更好地服务市一、对建筑师主观心态的要求。房地产业的超常速发展,让整个建筑行业都“欣欣向荣”,进军建筑业成为很多年轻毕业生的追求,其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简介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简介

10142128 叶涛涛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前言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清王朝的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的传入。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的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的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的变化。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的和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和新风格,其中即使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广大的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的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的建筑为主。大量的民居和其他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

传统品格和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的材料、结构和装饰。从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是新建筑体系。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这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的阶段。主要有两方面的新建筑活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是券廊式;后者是西方建筑传入印度、东南亚一带,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加上一圈拱券回廊,当时称为“殖民式建筑”。另一方面是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的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是手工业作坊那样的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的西式建筑。上述两方面的建筑虽然为数不多,但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 这是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初步形成的阶段。19世纪90年代前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设银行,办工厂,开矿山,争夺铁路修建权。火车站建筑陆续出现,厂房建筑数量增多,银行建筑引人注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成长的“黄金时代”,轻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