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受力分析难点突破
- 格式:doc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13
受力分析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作者:李建根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9年第02期[摘 ;要:受力分析为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物理综合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影响,但部分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有效性不高,本文通过知识点范围广、物理思维不严密,两个方面对受力分析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进行了总结,并从明确问题分析步骤、突出教学重点、强化细节知识记忆,三个方面对受力分析教学难点突破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受力分析;教学难点;细节知识]受力分析知识与运动学、动力学等知识都有联系,但现阶段的物理教材将受力分析知识点分散在各个章节中,提高了教学的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需要明确教学重点,并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发挥出受力分析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另外,在进行受力分析教学时,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教学方法,为之后的物理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受力分析教学难点的成因分析(一)知识点范围广受到知识点范围广这一问题的影响,受力分析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对这一内容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总结,第一,由于物理受力分析知识点内容较多,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既要考虑教学进度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难以保障课程设计具有较高的质量,部分教师的课程设计情况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存在课程理解较为困难的问题,降低了受力分析质量。
第二,由于受力分析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内容较多,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的问题,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但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难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知识点分析。
(二)物理思维不严密物理思维不严密为受力分析教学难点,第一,由于物理知识点较为抽象,在进行研究分析时,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但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能力,在解题中容易出现失误问题。
另外,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教学方式不合理,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降低了受力分析质量。
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物体所受力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力、运动和平衡有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物体受力分析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确定物体所受外力首先,在解决物体受力分析问题时,需要确定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
外力是指物体与其他物体或环境之间作用的力,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在确定外力时,我们需要考虑物体所处的环境和受力情况,例如是否有接触面,物体所处的重力场强度等。
二、绘制力的示意图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关系,我们可以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
在示意图中,用箭头表示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可以代表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可以表示力的作用方向。
通过绘制力的示意图,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所受力的特点。
三、使用自由体图自由体图是物体受力分析问题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是指在物体受力分析过程中,将物体从整体中剥离出来,只考虑物体本身所受的所有力。
通过绘制自由体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助于解决与力和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利用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物体受力分析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牛顿定律来解决与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
根据牛顿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通过利用牛顿定律,我们可以求解物体受力分析问题中的未知量,例如物体的加速度、合力或其他相关参数。
五、应用平衡条件在解决物体受力分析问题时,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可以应用平衡条件来解决问题。
平衡条件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通过应用平衡条件,我们可以求解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解决与平衡相关的问题。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受力图示准确无误:在绘制力的示意图时,需要注意箭头的方向和大小的准确表示,以确保受力图示的准确性。
2. 模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解题过程中,应将现实情况模拟到数学模型中,合理地对待各种受力情况。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受力分析是正确处理力学问题的关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把握如下几点.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所研究的对象上.2.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用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如动力、阻力、下滑力等.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某些不存在的力.4.如果一个力的有无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或转换研究对象分析.5.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要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6.合力与分力不同时分析: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只分析实际存在的力,不分析它们的合力或分力.7.受力分析需严谨,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找施力物体防“添力”,按顺序分析防“漏力”.高频物理模型规律归纳受力分析方法——正交分解法解决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经典例题[多选]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端均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接,轻杆c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与小球拴接.弹簧a、b和轻杆互成120°角,且弹簧a、b的弹力大小均为mg,g为重力加速度,如果将轻杆突然撤去,则撤去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0B.gC.1.5gD.2g解析:弹簧a、b的弹力大小均为mg,当弹簧的弹力为拉力时,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mg,轻杆对小球的拉力为2mg,将轻杆突然撤去时,小球受到的合力为2mg,此时加速度为2g,故选项D正确;当弹簧的弹力为压力时,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mg,根据平衡条件,可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0,将轻杆突然撤去时,小球受到的合力为0,此时加速度为0,故选项A正确,B、C错误.答案:AD。
初中物理难点突破全解初中物理是学生们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本文将从力学、光学和电磁学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突破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是力学方面的难点。
在力学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难点是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和平衡力。
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如何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或者如何将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力的图示来帮助理解,或者通过实际的实验来观察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对于摩擦力和平衡力,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和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同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或寻求同学的帮助。
其次是光学方面的难点。
在光学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难点是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对于光的传播,学生需要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实验来加深对光传播的理解。
对于光的反射,学生可以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来加深对反射定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实际的反射现象来加深对光的反射的理解。
最后是电磁学方面的难点。
在电磁学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难点是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和电路的分析。
对于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学生需要理解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概念。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理解。
对于电路的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解题和实验来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或寻求同学的帮助。
初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力学、光学和电磁学三个方面。
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突破这些难点。
首先是力学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力的图示和实际的实验来加深对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和平衡力的理解。
其次是光学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实验来加深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理解。
最后是电磁学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和电路的理解。
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练习,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突破初中物理的难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于初中物理物体受力分析中如何突破难点的几点建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能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而学生在分析时常出现多力、少力或力的大小判断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深刻理解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这句话主要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意思:1、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具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力的存在就一定存在施力物和受力物,如果找不到施力物,那么这个力就不可能存在。
例如对空中飞行的足球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受力分析,有的学生会认为足球除受重力外还要受向前的推力,这个推力是存不存在呢,我们先假设它存在,那么这个推力的施力物是谁呢?这个施力物是找不到的,所以这个力是不存在的。
2、两个物体间要发生相互作用,发生作用是一是指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指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改变的趋势,所以有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会有力。
二、对于多个物体相互接触时,要用隔离法,也就是首先要确定一个受力物体,并只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其次是找出与该物体有关的关联,不要把其他物体受的力拉到这个物体上,避免出现多力的情况。
三、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分方向进行,切记全面开花,在对某一个方向分析时,对其他方向不去考虑。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对力的个数和大小判断不准确的现象出现。
四、对于惯性的理解要准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这一点学生由于对生活经验没有清楚的认知,会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比如往往会认为空中飞行的子弹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五、应用二力平衡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应用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调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排除不易分辨的伪力。
因为物体只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受力一定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或不受力。
例如如图所示一个工件随着传送带一起匀速向右运动,这时工件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可能是A. 只受到向右摩擦力B. 只受到向左的摩擦力C. 不受摩擦力的作用D. 受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对于这道题学生不易能准确判断,如下图所示,首先我们画出常见的力即重力和支持力,然后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力学难点突破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力学,许多学生常常遇到一些难点,例如力、摩擦、压强等概念,并且在这些概念的运用和理解上困难重重。
因此,本文将从力学中的几个难点入手,介绍如何帮助初中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力的概念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但学生往往对力的概念产生困惑。
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力的两个基本属性,然而学生经常将力与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混淆。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比如推拉物体、搬运重物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力对物体的作用。
摩擦力摩擦力在物理力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但在初中阶段常常让学生感到困惑。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力的方向有关,而且还受到物体表面间平滑程度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可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材质表面的摩擦力差异,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总结规律。
压强压强也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压强与力的关系。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而学生往往将压力与力混淆。
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不同表面积上压力的大小差异,让学生直观感受压强的概念,帮助他们消除困惑。
练习和实践除了在课堂上讲解和示范,学生在学习物理力学时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和实验操作,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加深对力学概念的理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总结初中物理力学的难点在于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力的作用,加强练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只有理解力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帮助初中学生突破物理力学的难点,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以上是初中物理力学难点突破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对学生和老师有所帮助。
学生在学习物理力学时,不要畏难,要坚持练习和思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突破受力分析的技巧高中物理的力学部分既是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特别是涉及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往往因受力分析的错误而导致全盘皆错,同时受力情况分析也是一个难点。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首先应突破受力分析这一关。
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必须要弄清楚力按性质命名时,力学中常见的力是哪几种,每种力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条件、每种力的方向。
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
下面从基本概念入手,以具体事例说明物体受力分析的技巧:一、按性质分,力学中常见力的理解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重力。
其产生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地球上及其附近所有物体都要受重力作用,其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大小跟质量成正比,即G=mg.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需要向心力,故除南北极点外,物体所受的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一部分力要提供向心力,物体所受的重力在赤道最小,南北极点最大,但不管物体在任何地方其质量是不变的。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要恢复原状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作用力,叫弹力。
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的方向容易混淆,首先分清是物体产生的弹力还是物体受到的弹力?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跟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跟该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
常见的力有物体受到的压力、支持力、绳子产生的拉力、弹簧的弹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指向被压的物体表面,支持力的方向垂直指向被支持的物体表面,绳子产生的拉力方向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弹簧的弹力方向沿着弹簧的收缩方向。
存在弹力的条件是物体间相互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常见的形变有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3.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有三种即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存在摩擦力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压力;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用直观的生活实践突破物理教学难点摘要:直观生活实践,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难点突破,直观体验,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施加到物理学中,制造了物理学习的障碍,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难点。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实践难点许多中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特别是力学更是难学。
那个“力”它怎么就存在了呢?它怎么就是向左了?它怎么就是向右了?它怎么就向上了……一连串的问号,一连串的问题。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力学很抽象,虽然我们的生活中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是有许多学生不能理解生活实践活动中体现的物理问题的实际受力情况,对物理过程不理解甚至是误解,把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施加到物理学中,制造了物理学习的障碍。
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生活模型,让生活实践在解题者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的这一难点。
例如,讨论判断火箭的发射过程中动力来源时,有许多学生认为是地面和外界空气的推动作用。
这时我就会问,宇航船在太空中加速飞行时的动力也是向后喷射燃气获得的,太空中有空气吗?当然没有空气了。
如果有,翟志刚出舱也就没那么费劲了。
这时的动力来自于飞船与热气间的作用于反作用。
还有,车不拉不走,一拉才走,“力使之然也”,于是“不拉它了,它为什么还能往前走呢?”……老师解释一次有点明白了,再过几天又会有人问,甚至是同一位同学屡次“质问”。
那就借助生活,让他去体验,用他的感受教会他,让他的实践经验告诉他真理。
当然,老师要及时发现他在实践中的误解点,及时指正,及时矫正,及时强调。
例如,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问题,定义上说摩擦力是产生在接触面间的,阻碍物体在接触面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其方向沿接触面且与相对运动方向或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是学生在这里就是容易犯糊涂,一提摩擦力就是“阻力”、“和运动方向相反”。
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不到位,始终认为是“摩擦阻力”,因为定义里有“阻碍”两字,其作用效果的确是“阻碍”,其产生原因也是“阻碍”,但是对“阻碍”实质的理解上有问题,它的“阻碍”实质是接触面上的“相对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重难点突破方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之所以认为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是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
为了使学生摆脱些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严密的推理,转变错误观点。
一、问题引入:1.物体原来是静止,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2.停止用力,物体会如何呢?误导学生:物体受力就会运动,物体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观点)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
请学生思考原因实验事实与经验相违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通过实验演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滑下,在毛巾及玻璃表面滑行的距离不一样。
(科学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学生发表看法:可能是摩擦力的缘故。
(鼓励学生发表看法,)介绍物理学史:谈伽利略之前对力与运动的错误认识及猜想。
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怎样运动呢?学生跟着猜想:一直运动下去。
(科学探究过程二:猜想与假设)理想实验-----探究过程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理想实验,学生很想了解伽利略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展示伽利略的思维过程:(科学探究过程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问题一:如果没有摩擦,第一个斜面上小球将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生活体验)问题二:第二个斜面上小球将会上升到什么高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三:小球在水平面上会如何运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想达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就一直运动下去。
问题四:通过实验,力与运动是什么样的关系?(科学探究过程四:归纳与总结)每位同学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进行相互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五:合作与交流)并由几个学生进行归纳。
物理高考突破知识点物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考生需要重点突破的知识点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复习策略对于取得好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物理高考的知识点入手,为大家介绍一些突破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一、力与运动力与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在考试中,力的合成、分解和受力分析是重点和难点。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物体,分析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大小,利用合力的概念求解。
同时,需要熟悉牛顿三定律以及动能定理等基本定律,运用这些定律解题可以事半功倍。
二、电磁感应与电路电磁感应与电路是物理高考中的另一重要知识点。
在电磁感应方面,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定律关系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解释和应用,因此需要多做相关实验,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实践来加深对这些定律的理解。
在电路方面,需要熟悉电路中的基本元件、符号和参数。
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定律,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解答复杂电路题目时,可以通过画出电路图和分析电路的拓扑结构来简化解题过程,确保解题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三、光学光学是物理高考中一个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是光学的核心概念。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折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等关键公式。
同时,需要熟悉透镜和光的成像原理,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验,掌握解决不同类型光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核能与原子核能与原子是物理高考的考察点之一。
掌握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以及放射性衰变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基础。
另外,了解核能的产生和利用,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原理等都是高考物理的重点。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思维敏捷,能够运用核能定律和能量守恒原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和解题。
五、热学热学是物理高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热学涉及热量传递、热平衡和热力学循环等概念。
理解热力学定律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是解答相关题目的基础。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共点力的平衡---静态平衡专题(题组分类训练)题组特训特训内容题组一物体的受力分析题组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题组三三力作用下静态平衡题组四多力作用下静态平衡题组五多体作用下静态平衡题组六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多力静态平衡基础知识的回顾:物体的受力分析1.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
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3.受力分析的三种方法(1)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的假设,然后根据分析该力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2)整体法:将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3)隔离法: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4. 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混淆.2.每一个力都应找出其施力物体,不能无中生有.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考虑.4.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组成整体的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
题组特训一:物体的受力分析1.(2020·浙江·高考真题)矢量发动机是喷口可向不同方向偏转以产生不同方向推力的一种发动机。
当歼20隐形战斗机以速度v斜向上飞行时,其矢量发动机的喷口如图所示。
已知飞机受到重力G、发动机推力1F、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升力2F和与速度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f F。
下列受力分析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 A【解析】由题意可知所受重力G竖直向下,空气阻力F f与速度方向相反,升力F2与速度方向垂直,发动机推力F1的方向沿喷口的反方向,对比图中选项可知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水上飞伞是一项锻炼勇气和毅力的水上娱乐活动。
快艇开动后,拖在快艇后面的空中飞伞,在风力和绳子牵引力的作用下升起,游客乘伞体验在空中飞翔的感觉。
高中物理难点(受力分析)技巧总结1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基本步骤01 找找研究对象,只考虑它受到的力02 力分析力的顺序一般按照“一场力,二弹力,三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以免遗漏03 画根据分析寻找,一边做出受力图04 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验证所做是否正确10大注意事项0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0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0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0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0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0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重难点如何突破对于广大高考考生来说,物理学科中的力学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物理成绩,突破力学部分的重难点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这些难点呢?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力学部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这些定律不仅是力学的核心,也是解决各类力学问题的关键工具。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
我们要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惯性概念,以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 F=ma 则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通过它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而牛顿第三定律则强调了力的相互性。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理解这个定律需要我们清楚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则在解决碰撞、爆炸等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这类复杂的力学问题。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力学部分的难点所在。
力学中的受力分析是一大难点。
在复杂的物理情境中,准确地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但很多同学容易出现漏力或错力的情况,导致后续计算错误。
多物体系统的力学问题也是常见的难点。
多个物体相互作用,它们的运动状态相互关联,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变力作用下的力学问题,例如与弹簧相关的问题,由于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随时间或位移变化,处理起来较为复杂,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各种力学定律和数学方法。
那么,针对这些重难点,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突破方法呢?扎实的基础知识是突破重难点的基石。
对于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一定要理解透彻,牢记于心。
不仅要知道它们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应用。
多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难点突破力、电综合问题思路分析“3 + X”综合能力测试就其试题结构而言,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考查。
其次是学科间的综合。
以力、电知识为载体的综合命题是科内综合的主要形式之一。
考生在力、电综合题的解答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突出表现为:(1)不能对带电体进行全面的受力情况分析,常出现漏力的情况,导致错误。
(2)面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生搬硬套重力场中物体运动的规律导致错误。
(3)对力学中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在场中的适用性感到困惑,不能据带电粒子的受力及运动情况灵活选择力学规律求解。
一、遭遇难点1.(★★★)(2001年全国)如图21-1所示,虚线框abcd内为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ab=2bc,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实线框a′b′c′d′是一正方形导线框,a′b′边与ab边平行。
若将导线框匀速地拉离磁场区域,以W1表示沿平行于ab的方向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W2表示以同样速率沿平行于bc的方向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则:A、W1= W2B、W2= 2W1C、W1= 2W2D、W2= 4W1图21-1 图21-22.(★★★★)如图21-2甲所示。
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放置在水平面上,两轨道间距l = 0.20 m ,电阻R = 1.0Ω;有一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杆及轨道的电阻皆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 = 0.5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面向下。
现在一外力F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1-2乙所示。
求杆的质量m和加速度a 。
二、案例探究[例1](★★★★)如图21-3所示,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相距为d ,在板上有个小孔,电容器固定在一绝缘底座上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总质量为M 。
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铅丸对准小孔水平向左运动(重力不计),铅丸进入电容器后,距左板最小距离为d/2 ,此时电容器移动的距离________。
高中物理力学难点突破技巧高中物理中的力学部分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也是许多同学学习的难点。
力学知识不仅在物理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科学领域密切相关。
在面对力学难题时,掌握一些有效的突破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一、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是构建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
许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这些概念的定义,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
比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作用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那么,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的大小变化、方向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只有深入理解了这些,才能在解题时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以加速度为例,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不少同学会把加速度和速度混淆,认为加速度大速度就大,这是错误的。
加速度大只是说明速度变化快,速度可能很小甚至为零。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汽车启动时,加速度很大,但初始速度为零。
二、熟练掌握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后是弹力(包括压力、支持力、拉力等),最后是摩擦力。
同时,要注意不要漏力和添力。
比如,对于一个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我们首先要考虑重力,其方向竖直向下;然后看物体是否与斜面接触,如果接触,就可能存在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如果物体有相对斜面运动或运动的趋势,就会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要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判断。
为了确保受力分析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直观地表示物体所受的力。
在画图时,要注意力的大小和方向要用适当的长度和箭头来表示。
三、灵活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在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力与加速度的定量关系,即 F=ma;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目录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 2 -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 - 12 -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 27 -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 - 40 -难点之五功与能 .......................................................... - 67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 76 -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96 -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109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 121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初中物理力学难点突破技巧初中物理力学是学生们在课程中常常遇到的一门科目。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使他们感到困惑和挫败。
然而,只要采取适当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克服这些难点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力学的难点突破技巧,希望对学生们能有所帮助。
首先,初中物理力学的难点之一是运动的描述。
在学习物理力学时,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描述运动,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自己形象化地理解运动的描述。
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实际的观察和实验,以加深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描述。
其次,初中物理力学的难点之一是力和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运动和形状变化的原因,但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力的作用。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来体验和理解力的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将不同重量的物体放在弹簧上来观察弹簧的伸缩情况,从而理解重力对物体的作用。
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小实验,如使用弹簧秤来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以加深对力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初中物理力学的难点之一是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向量图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将力的方向和大小绘制成箭头和线段,可以更清晰地表示出力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际的示例来帮助自己理解,并进行一些练习题来加强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掌握。
最后,初中物理力学的难点之一是牛顿三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物理力学中的核心概念,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可能比较困难。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自己理解和应用牛顿三定律。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来验证和应用牛顿三定律。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进行一些模拟实验和计算来加强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双人托举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3)验证:a.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b.受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说明:(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
(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