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92 KB
- 文档页数:5
《再别康桥》语言审美赏析篇一:《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恋人分别时的深情感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不舍之情,也表现了对时间、对爱情、对生命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从语言审美的角度对《再别康桥》进行赏析。
一、简洁明了的语言《再别康桥》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
诗中的用语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华丽、繁琐的词语,而是采用清新、质朴的语言,以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例如:“红雨初收,柳暗花明”,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红雨”和“柳暗花明”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见所感的景象。
又如:“轻轻挥别,漫漫长夜”,这句话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份深情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和不舍。
二、细腻的情感表达《再别康桥》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充满了诗人对恋人的深情思念和不舍之情。
诗中的语句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
例如:“你走之后,雨打在我的脸上,我感到了寂寞”,这句话通过描写雨水拍打在脸上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对恋人离开的悲伤和不舍。
又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句话通过描写花瓣飘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三、意境的构建《再别康桥》的意境构建非常出色。
诗人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和离别的场景,营造出了一种深情、伤感的氛围。
例如:“康桥,如一朵盛开的花朵,静静地躺在河水的怀抱中”,这句话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欣赏和赞美。
又如:“斜阳照墟落,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通过描绘夕阳西下、流水人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
《再别康桥》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细腻,意境构建出色,这些都是这首诗歌所具有的语言审美特点。
诗人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读者,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篇二:《再别康桥》是英国诗人莎士比亚所写的一首著名诗歌,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爱情诗歌之一。
《再别康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现代诗,作者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徐志摩。
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整理了《再别康桥》全文及其他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再别康桥》全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格调委婉轻盈,诗行整齐和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流露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这首诗的笫一节连续使用了三个“轻轻的”,用特有的句式和回环反复的修辞,细腻而真实地描摹了作者那种踌躇满志、步履轻盈的神情和恐怕惊扰“康桥”的内心独感。
从第二节开始描绘康桥的迷入景色,诗人择取了“康河”一带富有特色的景物“杨柳”、“青荇”、“浮蕖”等,先出之以巧妙的比喻杨柳在夕阳的映照下,犹如穿上盛装的“新娘”,榆荫下的清泉泛射出落日的余晖,恰似天上落下的彩虹,等等,然后由物及人,进一步写出了这些景物所激发的自已感情的波澜,从而构成了个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优美境界。
笫五节写撑箐泛舟,月夜放歌,和前面的凝神观照刚好构成了动禾静,有声和无声的鲜明对照。
正当读者为诗人的描绘所吸引时,诗作又急转直下,由“不能放歌”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流露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的结尾和开首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云彩”本来是带不走的,诗人明知如此而偏要郑重其事地写道:“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只能说明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深和思念之切。
作者简介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为世人传唱。
究竟再别康桥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呢。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欣赏。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一)你来或者不来,去或不去,康桥都在那里,不喜不悲。
倒是来这里的人在康桥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
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
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
当时伊人在,曾伴彩云归。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喜欢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欢了哪里的一草一木。
轻柔的晚风,吹拂河畔渡满霞光的柳枝,摇曳出一份妩媚,晃动出一丝娇媚,荡漾成粉红色的回忆。
回忆会褪色吗?波光里的艳影告诉我,依旧如昨。
所有的前尘往事一同随波荡漾起来。
还是那条河,还是那湾水,清凉氤氲在心头。
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吧,悠闲自在地摇摆,用自己喜欢的姿势,没有嘈杂与喧嚣,没有羁绊和束缚。
没有争夺与血腥。
如果这里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树,简简单单,别无所求。
一条水草也会有梦,绝不因它是一条水草而卑微。
自由的空气,静美的恬淡,爱的馨香。
倘若这是卑微的,也是伟大的卑微。
因为梦里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阳光,纵使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纵使梦想别现实割得支离破碎。
每一个碎片都会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尘封在心底,也会随心动而鲜活。
探寻,追寻,寻到过那隔绝人世的优美与宁静,在星光与波光中涵养着自由的灵性,忘情于康桥的优美,沉迷于自然地纯洁,人生在奇异的月光下斑斓而多彩,奏响美的旋律,放飞爱与自由的翅膀,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其莫大于心不死,其实哀莫大于心不死而不得不死。
那首欢愉轻松的歌如今唱来必定变得沉重而无奈,理想的琴被现实折断了弦,语气痛苦的回忆不如选择忘记,语气厉声质问,不如选择沉默,与其选择苦苦哀求不如选择淡然放手。
抓不住的何止是时间,春去春来之后,沧桑的何止是双眸。
再别康桥赏析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简单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情绪。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秀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之后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齐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到达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再别康桥:离别与思乡的情感表达概述《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离别和思乡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友谊和爱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本文将通过对《再别康桥》的分析,探讨其中所表达的离别与思乡情感。
正文1. 离别之痛在《再别康桥》中,作者通过描述离开康桥的瞬间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忆,表达了离别带来的痛苦。
诗中提到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斜阳已逝波上水"等绚丽的景象,描绘出当时逝去与将要离开之间强烈形成对比和挣扎。
这种对美丽事物身临其境般体验并即将失去的感觉加深了读者对离别之痛的共鸣。
2. 思乡之情虽然徐志摩身处异乡,在诗中他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他通过对康桥的描绘和回忆,将康桥与家乡联系起来,寄托出他对故乡的魂牵梦萦。
诗中的一句"请将那田野比邻远"直接暗示了作者对故土的迫切渴望。
3. 友谊与爱情在《再别康桥》中,友谊和爱情也成为了离别与思乡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
徐志摩通过在诗中提到与友人分手并预见无法再相见,深刻地表达了友谊在离别时所带来的伤痛。
而强烈想念挚爱更是诗歌中常被提及的主题之一,在这首诗里也不例外。
徐志摩以"国风日夜依山尽"、"草色新绿浴露华"等含蓄细腻的描述传递了自己强烈思念爱人的心情。
结论《再别康桥》通过描写离别和思乡等复杂情感,展现了离开家园或重要人物之后所带来的痛苦和思念。
通过对康桥、友情和爱情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于离别时痛苦与思乡之情的感知。
这首诗以其鲜明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并共鸣其中。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开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连用三个“轻轻的”,给全诗定下了轻柔、舒缓的基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小心翼翼、不忍打破康桥宁静的心情。
“作别西天的云彩”,则将西天的云彩当作是与康桥告别的对象,赋予了云彩以人的情感,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形象地写出了金柳的婀娜多姿和柔美动人。
“艳影”在“心头荡漾”,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金柳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招摇,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而诗人甘愿做一条水草,更是表达了他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渴望融入其中的情感。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潭水被诗人想象成天上的虹,如梦如幻。
而“彩虹似的梦”则象征着诗人在康桥度过的美好时光和那些未曾实现的理想。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寻和向往,他想象着自己撑着长篙,在康河中漫游,满载着星辉放歌,充满了浪漫与激情。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要真正理解诗歌,莫过于吟诵。
一个朗诵者,除了自身音色条件,朗诵技巧需进行锻炼外,分析作品同样十分重要,只有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全部发掘出来,才能将作品朗诵地传神,所以,我将从一个朗诵者的角度对徐志摩《再别康桥》(以下简称《再》)进行分析。
我们首先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入手。
纵观全诗,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康桥的深深眷恋,而这种眷恋有至少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正是康桥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的其心中的诗人天命,徐志摩对这个也是肯定的;其二,徐志摩的政治、文艺、传统道德等思想都为康桥思想文化所制约以至支配,徐志摩的思想已经是康桥文化的产物和标本,所以其对康桥的情感必然是浓厚的;其三,在剑桥大学,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也可以说正是在这时,徐志摩才真正开始写诗。
康桥有徐志摩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如今徐志摩故地重游,自然是心绪万千,所以从朗诵的角度看,全诗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抒情的。
从全诗的结构上看,《再》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之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诗的第一节,前两句旋律上带有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是整个《再》乐章的小提琴拨弦部分,是作者飘逸的风度音乐化,我个人认为,这三句应该采用说话式朗诵方式,就像是与老友道别,又不知何时再能重来的留恋和无奈的感觉。
用尽可能低沉的声音把诗人那种清风一样来,又悄无声地远去,至深的情思,竟在挥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的感情朗诵出来。
第二至第六节,描写的是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小潭,一一映入眼帘,在这五节中,作者的意象有金柳、青荇、小潭等,诗人又在第二节中放入了两个暗喻,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成“夕阳中的新娘”是将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浸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变成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使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徐志摩《再别康桥》艺术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艺术赏析《再别康桥》在平和舒缓的抒情基调中,诗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不平静的,甚至是多种感情因素混合与交织的,难以弥平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冲突。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艺术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绘画感与意境美是本诗的最大特色。
诗中意象众多,皆鲜明艳丽。
“物”与“我”、情与景和谐互渗,创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
所谓意境,即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
诗人为了创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强调了描写上的形象性与画面感。
诗中的夕阳、星辉、波光、艳影、榆荫等突出了光线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强烈的色彩感,招摇、揉碎、荡漾、漫溯等又呈现出意象的动感。
诗中每一节都是一幅画,组合在一起则是整体和谐的艺术空间。
诗人在追求绘画美的同时还出色地把“我”与“康桥”糅合在一起叙写。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这里,“我”的依依惜别的形象始终在康桥的风姿中伫立。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康桥的波光艳影也无时无刻不印在“我”的心中。
这种将写景与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无分离造作之感的技巧,营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渗的氛围,达成含蓄冲淡、柔美婉约的古典式意境。
本诗的比喻奇异陌生而又通俗易懂,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性和暗示性。
徐志摩曾说过;“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而然的淹没了你的灵性。
”这话道出了诗人为何一再在本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原委。
诗人曾多次托物寄情,自喻为物,以表达自己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如“我”与康桥的水草相合,“我的心”成了波光闪闪的康河。
这些比喻因缘而起、随景而生,喻象取之于大众熟悉的事物,比喻所建立起来的想象性联系又给人新鲜感。
此外,“河畔的金柳”与“夕阳中的新娘”,“悄悄”与“别离的笙萧”,他们之间的比喻关系却唤起陌生化的新鲜审美感觉,不落俗套且贴切自然。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品中文笔细腻,意境优美,技巧高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别康桥》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语言凝练、审美范围宽广和意境动人等特点,读罢给人以深刻美好的情感体悟。
并且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本文试着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脉络,在感受词语运用和情感流露之美好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1、徐志摩及《再别康桥》概述徐志摩是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散文家,笔名云中鹤等,在1921年赶赴英国留学,并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徐志摩深受唯美派诗人和欧美浪漫主义熏陶,对其当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别康桥》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1928年,诗歌中的“康桥”即为剑桥大学校址,诗人在1920年至1922年间在剑桥大学游学,并且诗人视这一时期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正如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所表述的那样,在诗人24岁之前,诗人对诸如相对论和民约论等著作的兴趣远远大于诗歌。
而在游学期间,康桥的水打动了诗人,唤醒了诗人的诗歌灵性,将他带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
在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的时候,思绪荡漾,感慨万千,在归途中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创作了这首《再别康桥》。
很多人认为徐志摩具有鲜明的“康桥情结”,并将其渗透至自己的创作之中。
2、《再别康桥》赏析2.1细化各节内容,感受词句的优美《再别康桥》整首诗共七节,主要线索为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变化,通过康桥的景物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之情。
在第一节中,诗人连续运用了三个“轻轻的”,为读者营造了缥缈轻盈的意境,并且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故地重游,由独自一人离去的事实,进而增强了离别的悲伤之感,给读者创造了感同身受的真实感。
再别康桥解析与赏析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作品。
这首诗是徐志摩在离别康桥的那一刻所写的,他在这里回味过
往的美好时光,对康桥深深眷恋。
通过这首诗,徐志摩表达了对故乡
和过去的眷念之情,并在别离的瞬间流露出一种失落和悲伤的情感。
诗中,徐志摩以康桥作为背景,展现了自己与康桥的不舍之情。
他描绘了康桥的美景,将其与故乡的风光相比,使读者感受到他对故
乡的怀念。
首句“轻轻的我走了”,表达出他离开的决心与悲伤。
接着,他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写了康桥的景色和回忆,以及在离别时带
给他的伤感。
通过反复使用“再别”这个词语,徐志摩将离别的痛苦
加深,将自己的离开与康桥的离开相对应。
诗的结尾部分,徐志摩描绘了康桥河上的添船景象,表现出自己
的离去不会改变康桥的美丽。
最后一句“康桥,我只是在你身后走过”不仅表达了徐志摩对康桥的告别,也表现出他的幽默和对未来的乐观。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康桥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出徐志摩对故
乡和过去的眷恋之情。
他通过对离别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痛苦
和不舍,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乐观。
《再别康桥》以其浓郁
的离愁别绪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一篇极具文学艺术欣赏的佳作,通过阅读体味全诗的情感表达,品悟出诗中所蕴含的推及平凡生命的博爱,尊重独特命运的自由。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因其语言洗练清丽,审美效应宽泛,意蕴丰赡动人等诸多特点被誉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引人注目。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与接受的最高层次是哲理层面的悟解,而人生哲理的品味其实就是对人生真相的窥破①。
我们试图通过阅读体验全诗的情感脉络,欣赏揭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起始语“轻轻的”词语轻缓、平和又抚人心弦,足见作者同“对象”的熟悉和亲近。
简单的“走”却能使读者即刻触动,一下子便联想起人生的际遇—“分别”的场景。
“正如”一词回转话意到“来”,通过对比,更反衬出“走”的百感交集。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招手”饱含“归来后”又将久别地内心表白,进一步铺陈出难以言表的眷恋。
硕士论文,人生意蕴。
“作别”勾起人生离别时无限的情愁,“西天的云彩”定然是作者在离别处看到的自然景象,太阳正慢慢的落去,留下那即将被黑暗湮没的余晖中飘散的多彩云朵;读者便会下意识的联想到在怅然若失中对美好事物无奈中地难以挽留的依恋,也能读出作者对作别对象的倾慕和挚爱。
作为全诗的首节,“轻轻的”采用复沓,清淡无奇却如蜻蜓点水,点拨得读者的思绪延绵,油然地顺着一字一字产生了与作者在情感融通中的“共鸣”。
作者开语就势点题,读者在轻松和愉悦的心境中能体味到离别者的丝丝愁绪,隐隐哀伤,牵绊得离别者(作者)是那道不明“来”后要“走”《再别康桥》的复杂情感。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河畔的”把景物一下由首节的“西边的云彩”远景拉到了近前,让开放的思绪聚焦在了“作别对象”上来。
“金柳”表明在斜阳中的柳枝都光彩四溢。
“夕阳”陪衬出了“新娘”的曼妙多姿、纯贞无暇、富有生机的气质。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再别康桥全文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篇一: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
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
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
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
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背景简介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县一个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读商科以继承父业。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是徐志摩创作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歌以经典的形式、深沉的意境、洗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离别时对青春和爱情的深切思考,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首先,诗歌《再别康桥》主要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遗憾。
从诗歌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深知此时此刻是青春的告别,爱情的离别,“别后”“别时之景象”极为惨烈,“荒草”“闲庭”等荒湮的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离别后,作者再也不能与自己的爱人并肩走过康桥,与自己共度浪漫的时光,这是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最深刻的感情。
其次,诗歌《再别康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中的诗句抒发了作者对爱情和青春的思念和怀念,如“小桥流水人家”,“康桥横欲断,天涯咫尺之间”,“别时茫茫江汉上”,“更上一层楼”,许多诗句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内涵。
这些诗句在作者生前就已经被广为流传,被称为经典之作,在现代文学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再次,诗歌《再别康桥》的语言简练、意味深刻。
徐志摩在诗歌中用诗意的笔触艺术地描绘出了离别时自己的内心感觉,诗语简单清新,却表达了无法言语的绝望和失落,诗歌的意境非常深刻。
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文艺复兴的阴影和情感冲突的震撼。
最后,诗歌《再别康桥》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再别康桥》被广泛学习和传颂,它表达了作者和时代的情感和思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志摩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为后来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诗歌《再别康桥》通过深切的情感表达出离别时的遗憾和痛苦,同时其深刻的意境、简洁的语言、独特的风格、经典的内容也使它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在生活中感受到最纯粹的情感和生命的意义。
徐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徐志摩《再别康桥》全诗赏析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
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
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
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篇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作背景《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作赏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再别康桥》出自于徐志摩先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很多人都对这首诗作过赏析。
从形式上来说,《再别康桥》是体现并发展了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格律诗论特点的代表诗作。
下面,为您带来“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三美”,更多内容尽在,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一、绘画的美。
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
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这样,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光艳的色泽,美丽的构图,让人赏心悦目,陶醉流连,似乎也想同诗人一起进入这康河夕照、黄昏泛舟的诗意美的境界中去。
二、音乐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赞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
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
《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
音乐美主要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音组有规律的重复所形成的。
《再别康桥》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整理12篇)篇1:诗歌《再别康桥》赏析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一篇极具文学艺术欣赏的佳作,通过阅读体味全诗的情感表达,品悟出诗中所蕴含的推及平凡生命的博爱,尊重独特命运的自由。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因其语言洗练清丽,审美效应宽泛,意蕴丰赡动人等诸多特点被誉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引人注目。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与接受的最高层次是哲理层面的悟解,而人生哲理的品味其实就是对人生真相的窥破①。
我们试图通过阅读体验全诗的情感脉络,欣赏揭示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起始语“轻轻的”词语轻缓、平和又抚人心弦,足见作者同“对象”的熟悉和亲近。
简单的“走”却能使读者即刻触动,一下子便联想起人生的际遇—“分别”的场景。
“正如”一词回转话意到“来”,通过对比,更反衬出“走”的百感交集。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招手”饱含“归来后”又将久别地内心表白,进一步铺陈出难以言表的眷恋。
硕士论文,人生意蕴。
“作别”勾起人生离别时无限的情愁,“西天的云彩”定然是作者在离别处看到的自然景象,太阳正慢慢的落去,留下那即将被黑暗湮没的余晖中飘散的多彩云朵;读者便会下意识的联想到在怅然若失中对美好事物无奈中地难以挽留的依恋,也能读出作者对作别对象的倾慕和挚爱。
作为全诗的首节,“轻轻的”采用复沓,清淡无奇却如蜻蜓点水,点拨得读者的思绪延绵,油然地顺着一字一字产生了与作者在情感融通中的“共鸣”。
作者开语就势点题,读者在轻松和愉悦的心境中能体味到离别者的丝丝愁绪,隐隐哀伤,牵绊得离别者(作者)是那道不明“来”后要“走”《再别康桥》的复杂情感。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河畔的”把景物一下由首节的“西边的云彩”远景拉到了近前,让开放的思绪聚焦在了“作别对象”上来。
“金柳”表明在斜阳中的柳枝都光彩四溢。
“夕阳”陪衬出了“新娘”的曼妙多姿、纯贞无暇、富有生机的气质。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全文可以分为七小节,第一小节指的就是当徐志摩站在康桥的前面,面对着这个在自己生命里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却不得不说再见的那种难过和无奈,因为诗人自己也明白,这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来到这里了;第二小节其实是借用拟人的手法在表达着自己情感上的悲痛,在康桥这个地方徐志摩遇见了一位改变了他整个人生的女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两个人最终分道扬镳,而这段感情的失败对徐志摩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这一段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而从第三、四小节中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不难看出徐志摩本人对康河是非常喜爱的,所以他才会甘愿只做康河的一条水草,永远的陪伴着它,就连它周围的有关联的景物都是详细的描写出来了;第五、六小节中他是想表达一种想永远留在这里的想法,但他本人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他是一定要走的,虽然不舍、难过,但他却必须回到需要他的地方去;第七小节是他站在轮船上,远远地看着康桥,向它告别,同时也是永别。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的诗,康桥在徐志摩的生命中远比其它地方重要得多,因为正是有了那些在康桥的经历,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徐志摩,因此再次回到康桥也好,向康桥说再见也罢,对徐志摩而言都是一样的复杂。
说起徐志摩简介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就是他的才情和他的爱情。
下面我来给大家更为详细的介绍一下他。
他又名徐章垿,字槱森,出生于浙江省,他既是诗人也还是作家,他是新月派的著名诗人。
他在14岁的时候离开了故土,考入了中学,毕业后,他和张幼仪结婚。
在他24岁那年去英国留学,也是在那时候他才改名为徐志摩,以前人们大都以他的原名和字称呼他。
这段时间是他写作的高峰期,他自己都说过在康桥的那段时间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时间。
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他的那首再别康桥,也可以反映出他对在英国这段时光的想念。
与此同时他也认识了林徽因,但是他们没有结婚,等到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徽因已回到了中国,从此不了了之。
在1922年,他回到了中国,因为受到了《新月》这本书记的影响,他也就是用这两个字创办了新月社。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欢迎阅读!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1】《再别康桥》原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品。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我们欣赏诗也是从形象入手,来逐渐接受诗人的心灵的。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红光,是实写。
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
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
那么这个梦引起我们什么感觉呢?这使我想起了闻一多先生纪念它的长女夭折时写的一首诗。
他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大家知道梦境是美好的,钟声是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
1927年他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节,既然谈到梦,那么这次再来康桥,再回母校,是不是来寻梦的呢?"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处放歌。
"这句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的两年,悠哉悠哉。
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
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最好的诗是第三句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句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这句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
"悄悄是离别的笙萧"是暗喻的手法。
例如,苏轼的《前》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萧"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歌讲究精练,为什么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这不是浪费语言,而恰恰是他的重点。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2】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
那挥手作别云彩的轻柔,蕴涵了多少至真的情丝。
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这般的动人,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不许一点儿尘世声响破坏此刻的佳境。
充满生机的"金柳""青荇"已将康桥装点得情意绵绵,诗人又超越眼前的景致,将"天上虹""星辉斑斓"也融入了康河,幻化出天上人间为一体的妩媚,为我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秀美的风光,浓浓的情趣融会在一起,在"轻轻的招手"中定格为永恒。
逐节讲析并评价。
(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
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
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
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
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恢复寂然。
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
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
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
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激动不安的安静、娇美的新娘。
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
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
那水草轻柔的随波而摇,像在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
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滨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
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
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
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眷溢于诗表。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再别康桥》的艺术形式:1、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